中新網湖南新聞5月24日電(唐小晴 文廉泉 謝助民)李艾民是湖南東安縣紫溪市鎮荷葉塘村村民。村微網格員走訪時,發現他家門前的荷塘殘敗,影響了村里人居環境微景觀打造。村微網格員上報給村里后,村里召開鄉村振興月例會,將其納入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項目,因地制宜打造出棕樹坪公園、小菜園、小游園等微景觀。
近年來,東安縣通過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機制創新,嘗試細化網格劃分、落實統籌管理、精準服務,以“微網格”為載體,創新完善“微治理”機制,實行縣鄉村聯動、區域共建,一體推動“微力量”“微平臺”“微服務”“微活動”系統集成,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荷葉塘村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將全村分成4個大網格、10個微網格,建強以村“兩委”干部為網格長,各組組長為微網格長,黨員、“五老”為主體,鄉賢、志愿者為支撐的“微網格”力量,不斷夯實鄉村治理組織架構,實現“一網融合”,先后獲市級美麗鄉村、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榮譽稱號。
“微網格里,村里的工作經微網格長、鄉賢等推動,落地快多了!”荷葉塘村黨總支書記張曉輝介紹,村里以聯片村干部為網格長,以組“微網格”為單位,搭建“屋場會”“院壩會”等村民議事協商“微平臺”,聚焦村民難事、急事、心事,構建一事一議、民事眾議、急事快議的“微網格”群眾議事機制,實現“村組的事、村民說了算”“大伙的事、眾議定了干”,全面提升鄉村自治能力。
該縣在各村設立法治工作站,由村黨組織書記兼任主任,鄉鎮司法所專業人員擔任法律顧問,全力推進“法律服務進網格”,系統培養“鄉村法律明白人”,組織100余名“法律明白人”進村入組,為“微網格”開展法律法規宣傳講解等服務,常態化開展“送法進村入格”“以案普法運用”等微活動,夯實法治鄉村建設基礎。
“組里微網格長辦事效率高、事情能解決、公平公正、雙方服氣……”在荷葉塘村,當地村民對第一網格微網格長李章映很認可。微網格,成了群眾化解矛盾的好去處。
比如,調處矛盾糾紛,“微網格”對矛盾糾紛進行閉環管理,無縫對接。村里搭建由微網格長、網格長和法律顧問為主要成員的“微調解”工作平臺,分工明確、相互融合、協調共進,全縣建立以村民小組長為骨干,“兩代表一委員”“五老”、鄉村能人、志愿者四類群體為主導,其他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1+4+X”的矛盾調解服務體系,實現小微糾紛組張羅,一般糾紛村召集,重大糾紛鎮出面,疑難矛盾縣統籌,營造出“小事不出微網格、大事不出村、重大糾紛不出鎮、疑難矛盾不出縣”的矛盾糾紛調處格局。
東安縣還全力落實落細微網格長、網格長集體學法制度、法治培訓制度,引導帶頭遵法學法守法用法,帶頭依法辦事,自覺養成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和解決村組各種矛盾和問題的習慣。
該縣大廟口鎮官田村2018年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以來,在“微治理”機制支撐下,2022年又成功通過復查,繼續保持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榮譽稱號。
“下一步,我們還要發揮‘數字鄉村’治理優勢,按下鄉村治理‘快進鍵’,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以數字賦能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睎|安縣有關負責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