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內容
飽經萬古風霜古苗寨——曹家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發布時間:2024年03月04日 09:03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2024年03月04日 09:03

飽經萬古風霜古苗寨——曹家

高文化

  古丈曹家,耳濡目染,遐邇聞名,風水寶地,鄉愁家園,心靈皈依棲居地。

  曾經多年聯系村,與那里群眾有過廣泛交往,結下不解情誼。那里山山水水、家家戶戶、田間地頭、一草一木,還有那一張張淳樸笑臉歷歷在目,早已定格在我心里。

  那里群眾,一直是我衣食父母,早己不把自己當外人,“木柔(你好)”“瑪汝(好)”苗語招呼交言聲,如雷貫耳,如糖似蜜,入腦暖心,時刻成為我的興奮劑。

  許多飽含真情、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美好故事記憶猶新。

  苗寨不斷嬗變提升,每一次走近,親切,溫馨,舒坦,驚喜。

  近年來,曹家知名度、顯示度不斷擴散提升,如今已成為許多自駕游、背包客、鄉村游、學者專家等慕名旅游研學打卡目的地。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生產、生活、民俗、人文、信仰等別樣別致。

  臺地峽谷風光獨好,良好自然生態與傳統民居村落有機融合的地標典范,鄉愁與詩意棲居地。

  2019年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同時被國家民委命名“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曹家大寨
曹家大寨

  古寨遺址遺風、自然景觀、民風習俗、服飾苗繡、宗族信仰、飲食習慣、傳統民居等物質和非物質文化記憶蘊涵著諸多“曹家元素符號”。

  大寨、楊家寨、大田坪、魚塘沖、樹砣、排啊溪、客人寨、清明場等8個自然寨錯落有致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上臺地。大寨坐落于臺地半山坳,臨峽谷而居。

  自村部走進大寨,綠色古樹群落如同“迎客松”迎來送往進進出出人們,坳對面一大片古樹群落,風景風水林,宛如錚錚鐵骨衛士守望著古寨。一棟棟錯層、掉層、附崖等傳統青瓦木屋,依山就勢從三面山坡向坳谷中心放射狀聚居,青色瓦礫,清一色桐油漆刷古銅色木屋、吊腳樓,屋連著屋,瓦疊連著瓦,層層疊疊,七彎八拐,形成“高山臺地托古寨、山水深壑蘊油茶”群山托舉之空間格局。

  空中鳥瞰古苗寨,猶如大山深處半島秘境,夯文漕溪、對沖溪、曹家及對沖峽谷從苗寨兩側蜿蜒環繞,泉水叮當,瀑布飛濺,溪流汨汨,峽谷藏風聚氣。翠綠群山、青瓦木屋、石板路、古樹群落、層層梯田及漫山野生油茶,古香古色,有機交織形成一幅原生態氣質苗家畫卷。

  周邊萬畝天然野生油茶,盛產堪比橄欖油的野生茶籽油,既是生態氧吧又是綠色銀行。秋冬時季,漫山遍野野生油林茶花海,如同白色海洋,綠油油茶葉映襯白茶花,似雪花銀裝裹樹,格外耀眼,一道靚麗風景。油茶花散發縷縷芬芳,置身油茶林,不由自主觸摸端祥含苞欲放茶花,觀其形,聞其香,如同蜜蜂采蜜一樣,將舌尖貼上花蕊,美滋滋舔上幾口糖汁,沁人心脾,飽眼??诟?。

  出寨下行進入峽谷,谷深幽幽,蜿蜒曲折,薄霧飄升,如入仙境,潺潺溪流,清脆撩人,耐人尋味。小瀑布、小氹潭與跌水連環疊生,激流瀑花跌水飛跌小氹潭,“回光返照”般釋放最炫水花后,如同溫順綿羊瞬間回歸平靜小氹潭,在重力作用下,小氹潭變小瀑生跌水,不斷奔向下游。峽谷崖壁古藤蔓纏,森林茂密,懸崖峭壁上小斷層小褶皺等地質遺跡依稀可見,巖層中硫鐵礦微小晶體閃閃發光,還有一處處穿破巖層黝黑鉛鋅礦脈。

曹家野生油茶采摘季節
曹家野生油茶采摘季節

  藍天白云,靜立古寨,藤樹攀附,翠竹依依,潺潺流水,徐徐爽風,樹葉搖曳,雞鳴犬叫,鶯歌燕舞,蝶飛蜂語。撲鼻而來的油茶香,森林氣息,煙火氣……,朝夕如斯,淡淡清香,別致宜人,人與自然和諧交響樂進行時,不管你在意不在意,美妙自然音樂演奏不曾停過,物我兩忘。

  苗疆領地,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透過曹家苗疆邊墻遺址,穿越時空,仿佛看到清朝政權在此修筑邊墻、陳兵布防場景,如同追尋海市蜃樓,踏進苗疆邊墻領地,感受彼時苗區文化,見證鑄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

  曹家坪汛遺址,北接旦武營汛、河蓬塘、山棗溪塘,南依土蠻坡汛、龍鼻嘴塘。

  曹家還是明清官衙糧倉所在地。清光緒三十三年《古丈坪廳志》記載有道光六年屯倉屯糧數目及屯倉和兵營衙門分布圖。

  據湘西州苗疆邊墻專題調查,明代邊墻呈線狀分布,自鳳凰亭子關,歷經落潮井、阿拉、山江、千工坪、鳳凰古城、吉信、竿子坪、乾州、吉首老城區,至喜鵲營。清朝重建以明代邊墻為基礎,呈扇形向周邊瀘溪、古丈、花垣、保靖及懷化麻陽、貴州松桃拓展輻射,安營設汛。

  清朝軍事上實行兵防、屯防、苗防、勇防“四防”統治。正規軍分設八旗與綠營兩大體系,綠營最高武官為提督,最高戰術單位為鎮,鎮長官稱總兵,正二品。全國共設71鎮,其中湖南設3鎮,鎮筸、綏靖2鎮在湘西。當時湘西除了鎮筸、綏靖2鎮,還設置乾州、永綏、永順三協,古丈坪、保靖、鎮溪、河溪、浦市等營,營以下設汛塘。永順協設古丈坪營,新設黑潭坪汛、曹家坪汛、床機坡汛、巖坳汛、排沙汛、賣若塘、半坡塘、河蓬塘、蔡家莊塘,并對原設土蠻坡汛、旦武營汛、新寨塘、龍鼻嘴塘、山棗溪塘等擴充官兵規模。

  湘西苗疆實行軍政合一管理制度,道為省級機構,道下轄府,府下轄廳縣,苗區設百戶與寨長。清朝全國曾經共有86道,兵備道8處。湘西苗族地區先后屬辰沅靖道、辰沅永靖道管轄,還設置兵備道官銜,下設乾州廳、鳳凰廳、永綏廳、古丈坪廳。鳳凰廳以鎮筸鎮為中心設置前后中左右營汛等,兵備道為正二品,道員為四品,廳同知為五品或六品,比知縣高一至兩個品級。

  林則徐任湖廣總督時,湘西苗疆屯防運行四十余載,問題弊端越來越突出。1837年初至1838年11月,林則徐依照慣例曾三次巡歷湘西苗疆,考察官吏,整頓苗疆屯務。

  道光十七年(1837)初從漢口出發,過岳陽、長沙、寶慶,經溆浦、麻陽進入鳳凰,8月底抵達鳳凰廳,9月5日赴永綏,9月底經辰州、常德返回,并通過日記將湘西所見所聞記錄下來。

  《林則徐日記》詳細記述所見官吏、乘船、歇息、吃飯等時間地點,以及沿途風土人情、天氣、道路、水路情況。諸如,“多未接見,當于秋間巡閱營武之際,隨處留心訪其政聲,察其才具,有人地不宜處,即不敢遷就姑容”“二十七日,壬申,早晨登十里陳林坪,小坐又行……溆浦圖令來,辰溪吳令(士俊)、前署辰溪韋令及辰州鎮筸將備迓者,均于舟次見之。開行,二十里泊沙灘”“前往苗疆鳳凰廳校閱營伍……取道辰水溯江而上,八月二十九開行至晚,距蘭里站十余里勿值纖斷不能上灘,又遇雷雨半夜未息,天氣仍涼遂泊舟,就造紙作坊上度過一夜”“九月朔日……又五里石羊哨,鳳凰縣楊署丞超任在倉里具膳。飯罷,上梨木坡,為麻、鳳兩廳縣交界。又十里十里牌,又五里蘆荻坳,又五里入鎮筸城”。林則徐巡歷湘西苗疆后,便寫下《清查苗疆屯防事宜酌議條款折》上奏朝廷,闡述清屯田、清佃欠、清支銷、清借款、籌歸補、申邊禁、移屯員等整頓湘西苗疆屯務建議主張,并得到朝廷準奏。

  湘西山水、苗寨民居、吊腳樓、巫儺文化等民俗風情風光,充滿詩情畫意,深深吸引著林則徐。途中情不自禁,詩興大發,寫下諸多詩篇。如,“瀟瀟暮雨灑江天,纖斷舟停意惘然。黎民憂樂心似鐵,水光山色不忍看”“一縣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為君清”。

  或許到過曹家坪汛、河蓬塘、山棗溪塘等現場巡歷,或許聽說過許多湘西神秘傳奇故事,或許擔任欽差大臣(1839年)虎門銷煙的智慧和膽識,源自巡歷整頓湘西苗疆屯務。

  人文習俗豐富,苗家風俗、生苗語言、生活方式獨特。

  多元文化在此交匯、融合、互為借鑒,三月三、清明會、“七月八”“趕邊邊場”“趕秋節”“茶花節”“油茶節”等傳統民俗節日傳承至今。

  苗族鼓舞、苗歌、打溜子、踩犁口、舞獅子、苗拳、舌尖穿針、高腔戲等傳統鄉土技藝仍在弘揚。

夏日古寨苗婆苗嫂三五成群聚在古樹下歇涼
夏日古寨苗婆苗嫂三五成群聚在古樹下歇涼

  苗族鼓舞,源自祖祖輩輩傳統祭祀性驅鬼除邪、消災納福舞蹈,逐步演繹傳承為苗家民間喜聞樂見傳統舞蹈。表演者雙手握槌擊鼓起舞,敲鼓邊或敲鑼伴奏下,手敲槌舞足蹈,踏著節奏一連貫身形動作,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男子摹仿猴子滑稽動作,女子表演梳頭、戴花、紡紗、織布等日常生活農耕勞動動作,舞姿優美,鼓聲清脆,提振精氣神,給人美的享受。每逢苗家年節、趕秋節、祭祀、家庭喜慶之時,大家歡聚鼓場,擊節敲鼓,翩翩起舞,縱情歡樂,鼓舞聲都會響徹曹家上空。

  八合拳,苗族傳統武術競技。清末民國初期苗族抗捐抗稅首領龍廷久,在祖傳苗拳(小手拳)基礎上,吸納峨眉、武當等派拳技精髓,獨創用于實戰拳術,至今在古丈默戎鎮、曹家及周邊吉首、瀘溪等地流傳。2012年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龍廷久,出生于默戎鎮九龍洞村,自幼操習拳棒,成年武藝嫻熟,力氣過人,好打抱不平,深得苗民信任和愛戴。古丈周邊各寨苗民為反抗官府剝削壓迫和防止土匪騷擾,捐助200銀元,送其到四川峨眉山拜師學武5年,學成回寨收教徒弟,農忙時務農,農閑時操練武術。1917年(民國6年)春,苛捐雜稅猛于虎,老百姓苦不堪言??h署稅吏到龍鼻嘴征稅,對苗民趕集賣一個雞蛋都要納稅,桐木寨龍林珠等忍無可忍、路見不平,群起而攻之,將稅吏打得狼狽逃竄。事后苗民紛紛到九龍寨與龍廷久商量對策。龍廷久挺身而出率領58寨苗民宣布脫離官府統治,聯合共同抗稅罷捐,次年在九龍舉行58寨合堂儀式,漢族村寨也紛紛加入苗堂。盡管失敗,但給當地土匪、官府和軍閥沉重打擊。

  趕秋,即趕“立秋日”或“趕秋千”,湘西重大傳統節慶活動。各族群眾敬畏自然喜迎秋收,家家戶戶除了曬秋掛秋,還要舉行感恩五谷農神祭祀活動。

  相傳苗寨有個叫巴貴·達惹青年,為人正直,英武善射,深受眾人仰慕。一天,外出狩獵,見一山鷹空中掠過,便隨手拉弓射中,鷹和一只花鞋同時落下?;ㄐ?,繡工精巧,見鞋如見人,一看就知道出自聰明姑娘之手。巴貴·達惹決意找尋花鞋主人,他知道蕩秋千是苗族姑娘最喜愛活動,做花鞋姑娘肯定也不例外。于是,在鄉親們幫助下,巴貴·達惹說干就干,標新立異,設計制作一架同時坐八人風車形秋千,取名“八人秋”。立秋當天,巴貴·達惹邀約周邊村寨青年男女前來蕩秋取樂,果如所料,在秋場上找到花鞋主人——美麗姑娘“七娘”。倆人通過蕩秋千對苗歌,一見鐘情,相親相愛,結成伉儷,生活美滿。從此,苗寨一年一度舉行“趕秋”蕩秋千盛會,為青年男女提供交往平臺,讓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古寨吊腳樓
古寨吊腳樓

  每逢“立秋”,湘西各族群眾都會放下農活,身著節日盛裝,邀友結伴,興高彩烈從四面八方涌向秋場,參與或觀看“趕秋”盛會。湘西傳統秋場比比皆是,不勝枚舉,諸如吉首矮寨、丹青、花垣麻栗場、十八洞村、板栗村、董馬庫、鳳凰勾良山、臘爾山、木里、瀘溪潭溪、梁家潭,保靖呂洞山、古丈河蓬穿洞、曹家等地,各地都有各自特色。秋場上人群摩肩擦踵,附近山坡,人影晃動,花團錦簇,歌音裊裊,笑語盈盈,熱鬧非凡。

  趕秋一般“三部曲”,第一部曲“備秋”,祭祀先祖與農神,物色選定德高望重老人扮演秋公秋婆,準備各種象征祈福鎮邪祭祀物品,扎制秋千架,布置秋場。第二部曲“祭秋”,苗家巫師巴代設壇,跳綹巾舞,祭祀農神。第三部曲“樂秋”,祭秋畢,以秋千為中心,通過唱歌對歌決定一組組上秋千順序。登上八人秋千架后,隨著秋千上下起伏轉動開啟蕩秋千,秋千停下,輪到最高處人唱歌。這樣一輪接一輪,一直轉至太陽落山。

  湘西地域性苗族傳統青年男女聚會活動千年傳承,諸如,“邊邊場”“七月七”“七月八”等,以吉首、矮寨坡、古丈穿洞、曹家等地最流行。每年農歷七月七日,苗族青年男女對“邊邊場”耿耿于懷,津津樂道,樂不思蜀,稱之湘西“狂歡節”。改革開放初期,上個世紀70/80年代,那一代青年男女思想情感比較開放活躍。盡管農村交通不太方便,周邊傳統“邊邊場”場所都會成為他們打卡地。為了愛情,激情飛揚,有時候結伴連夜奔波幾十公里轉場,尋找夢中情人?!斑呥厛觥比缈紙鲑悎?,俊男靚女都會拿出自己看家本領,一展歌喉,引吭高歌,千方百計使出渾身解數,爭取對方好感。湘西各族群眾能歌善舞就是這樣練就出來的。

  曹家,獨特臺地小氣候環境,地勢相對平緩開闊,森林草地茂密,具海拔比較優勢,風力大,晝夜溫差大,冬暖夏涼,適宜夏天避暑。水庫、草地、野生油茶林、吊腳樓等聚會空間平臺豐富多樣。自古自然而然、順理成章成為最理想趕“邊邊場”首選地,長此以往,演繹成湘西趕秋“百年老店”,青年男女愛谷聲名鵲起?!摆s秋”與“邊邊場”為連環雙聯活動,時常選擇“七月七”,同日不同步,有先有后。日落西山,趕秋活動落幕,“邊邊場”悄然進入專場,阿哥阿妹三五成群相邀,沿著水邊路邊田邊樹蔭下,嘰嘰喳喳,有說有笑,對歌談情,吹拉彈唱,一唱群和,或盤根,或恭維,或調侃。從相見到相知,情投意合,對眼相中夢中“牛郎”“織女”,雙雙牽手而去,找尋一處屬于二人世界地方,觀望牛郎織女星座、流星雨,互訴衷腸,互贈信物。

  走進曹家,感受現實生活版苗裝苗繡“秀場”。

  苗家平常生產勞作、節日喜慶活動都喜好著苗服。這里苗婆苗嬸苗嫂苗妹,輕描淡寫間繡出精美苗繡,個個都是繡娘,會一手苗繡絕活。苗服苗繡苗花帶苗挑花,熠熠生輝,見證婦女勤勞智慧、心靈手巧。

  苗繡起源于古代濮人雕題紋身,濮人后裔南蠻發明生產蠶桑后,雕題紋身開始從殘酷護身藝術轉化成刺繡裝飾藝術,歷經朱砂描畫、鑿花剪紙、蠻婦繡花、精美刺繡。苗繡,彰顯苗族精神信仰文化,不同姓氏、部落宗族崇拜圖騰族徽有差異,并通過苗繡不斷傳承。創意深刻,構圖巧妙,圖案突出古風圖騰元素主題,色澤注重色階趨向性,用布用料多樣,繡法靈活講究,刺繡常常在袖口、袖套、衣領、后肩、褲腳、裙腰、頭巾、腿套等處進行。

繡婆專注苗繡編織
繡婆專注苗繡編織

  湘西苗繡,我國西南東部次方言苗語地區經典工藝,以苗服挑花挑繡花帶為特色。制作多為手工,工藝復雜、多樣、精細、精美。苗服苗褲常為藍底,苗繡圖案鑲于袖口胸口,生動鮮活,將平淡無奇苗服點石成精美藝術品?;y布置嚴密,色彩對比強烈,針腳多樣獨特,繡、插、捆、灑、點、挑、串、邊八大類20余種。

  苗族花帶,苗繡中一朵柔媚多姿奇花。編織工藝類似土家族織錦,用編發手法編織而成。圖案吉祥,斑斕瑰麗,條紋別具一格,花樣紛繁,色澤典雅,質感美感凸顯。

  花帶傳說悠遠,與漢書記載南蠻“斷發紋身,以示與龍蛇同類,免其傷害”述說十分相似。相傳生活在大山深處苗族遠古先民頻頻遭遇毒蛇侵害,不是死就是傷。一位聰明能干苗族姑娘對族人遭遇蛇傷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時刻思考著化解之策。一天她從許多蛇傷事件中受到啟發,茅塞頓開,把五顏六色線織成一條與蛇長短大小、花紋相似帶子,上山勞作穿戴在身,毒蛇誤以同類,從此她再沒有受到蛇咬傷。于是她把這一作法告訴族人,大家紛紛仿效,效果果然靈驗,部落遭遇毒蛇咬傷明顯減少。這樣一來,織花帶習俗便在苗寨傳開傳承。

  花帶制作手藝,口口相傳,手把手傳教,代代相傳,苗家共同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苗家姑娘從小就學織花帶,母教女,姐教妹,親教親,鄰教鄰。以棉線或絲線為材料,事先設計好花帶圖案,將經線預先固定在特制雙“X”形木繃架上,布置中間花紋絲線蓬數(對數),花邊紋樣襯邊經線多少視花帶寬窄而定。常規按奇數排列組合,一般21蓬至29蓬,多達百余蓬,花帶寬窄取決于蓬數多少,蓬數越多花帶越寬,蓬數越少花帶越窄。經線固定后,用一根扁長牛骨挑或一頭滑尖、兩頭翹銅挑,挑數緯線來回編織,隨意編長編短。

曹家花帶繡坊
曹家花帶繡坊

  曹家苗家婦女,個個打花帶高手,其中不乏身懷絕技工藝大師。她們坐在一個簡單雙“X”形木繃架上,用一把磨得锃亮銅刀或牛骨刀穿針引線,憑著聰明才智在寬一寸左右、長2-3米條帶上,匠心獨運,妙手生花,魔術般將五顏六色經緯線編織成鮮活圖案?;y圖案,變化無窮,小巧精細。諸如,魚、蟲、花、果、蝴蝶、蝙蝠、草,六耳格、萬字格,“雙龍搶寶”“雙鳳朝陽”“喜鵲鬧梅”“蝴蝶采花”等圖案文字?;◣识鄻?,如,黑白兩色素帶,彩紋、彩底、彩邊絲帶等?;◣Э棾鰣D案與繡花、挑花迥然不同,其上可二次刺繡。

  花帶,除用于一般服裝裝飾外,或作青年男女愛情贈與信物,或作友誼交往禮物。青年男女相愛,女方把自己編織花帶作為信物送與男方,猶如繡球一般,男方受寵若驚,隨時把花帶系在貼身衣服上,并有意露出花帶須頭,廣而告之炫耀已有心上阿妹。正如苗族祝枝詞:“花帶織了三尺長,送給阿哥系腰上,莫嫌花帶織短,系在腰間情意長”。

  挑花,俗稱“數紗”,苗族婦女最擅長傳統手工工藝,多用于頭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當地婦女自己紡織“家織布”為面料,在布料表面行針挑繡挑刺圖案紋樣。一般采用打散結構法數紗挑刺,挑花時,從圖案紋樣中心開挑第一針,數三根紗下一針,再數三根紗下針,以此類推,直至圖案紋樣畢露。通過幾何圖形表現動植物形象,多用藍線或青線挑繡,線條清晰,較為雅致。圖案紋樣多式多樣,諸如,“雙鳳朝陽”“龍鳳呈祥”“鯉魚跳龍門”“蝴蝶戲花”等60余種,以桃紅色為基色調,白、綠色點綴其間,圖案緊湊飽滿,具有較高藝術審美價值。

  刺繡,苗族婦女又一傳統手工工藝。通過不同色調凸顯圖象立體感,色調分明,實物感明顯,平繡、凸繡、辮繡、堆花、縐繡、纏繡等10余種手法,圖案美觀勻稱,具藝術價值。

  苗寨稻花魚、酸魚酸辣椒等美味,吃貨們心心念念。

  一方水土,產一方美味,養一方人。

  曹家稻花魚、酸魚酸辣椒出了名,原鄉原料,制作獨到,食味獨特,算得上傳統美食。酸魚采用湘西呆頭鯉稻花魚,秋收季節直接從稻田捕捉進行活體秘制。辣椒采用本地長細辣子,早上乘著露水采摘,不用水洗,而用干凈毛巾手工一個個擦干后,陰涼脫水,再將其投入陶土壇秘制,水須采用山泉水燒過涼開水灌用。

  湘西稻花魚養殖傳統產業,魚苗一直沿襲本土“湘西呆頭鯉”,當年產卵育苗,當年投放捕捉。曹家和對沖一帶,“湘西呆頭鯉”種源原產地和育苗基地。稻田周邊森林茂盛,山溪泉水灌溉,水土肥美,水質優良,日照時間長,特適合稻田養魚。老百姓每年4/5月犁田打水,栽秧前后,將“呆頭鯉”魚苗投放到稻田,不施化肥不打農藥,魚兒與青蛙、鱔魚、泥鰍為伍,自由自在禾苗間來回穿梭游蕩,以小蟲、水草、稻花為食,隨水稻一道茁壯成長。稻谷開花吐穗時,魚兒生長最快。此時此刻行走在田埂,邊吸吮淡淡稻香,邊聆聽魚兒跳出水面摘吃稻花回落水中聲響,此起彼伏,稻禾帳下上演著一出出別開生面的“芭蕾舞”和“雜技表演”。一尾尾稻花魚在禾下水田里自由自在游曳,由幼變肥變碩,充滿“稻香魚肥”田園農趣寫意。8/9月稻谷收割前,稻花魚嘗鮮最佳時期,個頭巴掌大小,紅色魚尾魚鰭,頗具觀賞性。稻花魚綠色、健康、膘肥、味香,特別爽口,適合嘗鮮,亦適宜制作酸魚。

  田間抓稻花魚,激情與美食碰撞,別有一番樂趣。卷起褲腳,赤手空拳,低頭彎腰,渾水摸魚,追著魚兒跑,逮著魚兒笑。盡管渾身泥水,抓住魚如同足球賽進球一般過癮,成就感、興奮感瞬間迸發,自由開心。提著“戰利品”直奔廚房,放水清洗,生火現炒,道地時鮮美味,肉細刺嫩,肥而不膩,味鮮香甜,邊品味自己勞動成果邊回眸抓魚過程,津津樂道,意猶未盡。

  曹家,稻田養殖稻花魚,千百年傳統特色農業產業,酸魚酸辣椒,傳統土特產。生態環境優良,稻田空氣土質水源水質好,祖祖輩輩、家家戶戶年年都在自家水田里投放湘西呆頭鯉魚苗,秋收時節,稻谷和稻花魚雙豐收。沒有電的農耕時代,信息交通保鮮缺失,稻花魚少量自家新鮮食用外,其余均用來腌制成酸魚,作為請客待客上等家肴。如今反轉,大量生鮮稻花魚成為市場搶手貨,供不應求,農家腌制酸魚的稻花魚數量有限。酸魚制作,先將鮮活稻花魚從田里撈回來放在清清泉水里回氣吐泥,讓魚將腮里泥土全部吐出,然后洗干凈從魚背剖開剔除內臟,不再沾水清洗,隨即帶血抹上食鹽、花椒,放置木桶腌三天,再取出在魚肚內放上粟米或糯米,一層層疊放在陶土壇后密封,放置陰涼處,夏天一星期以上即可食用。有的苗家密封長達3/5年,如同火腿,味道更加醇香,能生吃。

  地質資源稟賦,遠古地球史詩,令人驚奇。

  穿越10億年時光隧道,塵封在曹家古老地層中巖性礦床、斷層褶皺、背斜向斜、峽谷瀑布、巖溶溶洞、古生物化石等地質遺跡,宛如“地質無字天書”中的遠古文字符號密碼,蘊涵著海量地質、地球化學、地球物理信息和信使,探密揭秘地質傳奇之謎。

  曹家處于湘西帚狀構造南部,古丈復背斜軸心轉折拐點處,而湘西弧形帚狀構造帶處于新華夏系巨型多字型構造第三隆起帶上,揚子準臺地(華南板塊)之揚子褶皺帶東側。其東北部斷裂構造發育,多條北東向斷層終端匯聚地,諸如,爛泥田—丫角山—曹家,巖排溪—草塘—河蓬等,地球地質造山構造運動局地應力集中釋放區。

  所謂“板塊”指形成于上億年前古老穩定大陸塊體,具有剛性和穩定性,其整體性受地球運動影響小。從地質板塊角度看,我國大陸版圖主體模樣由華南(古揚子準地臺)、塔里木、華北及喜馬拉雅地體等板塊組成,其中,華南板塊與塔里木板塊曾同屬南半球一超級大陸“家族同門兄弟”,后來超級大陸漂移中一分為多,兄弟雙雙“北漂”至北半球,與華北板塊碰撞聚集,成我我國大陸地塊“家族成員”,而湘西處于華南板塊(古揚子準臺地)。

  通過距今5.42—4.1億年早古生代地層的古生物化石組合、巖性結構、沉積礦床及古地理地質環境分析,證實湘西沉積環境指向熱帶干旱海洋。換句話說,億萬年前,湘西曾經浸潤在海洋懷抱,歷經數億年華南板塊擴張、擠壓、旋轉、抬升、漂移,跨越萬里,逐漸隆起走向陸地,從南半球赤道附近漂移到北半球現在北緯29°位置。

國慶節國旗在苗寨家家戶戶飄揚
國慶節國旗在苗寨家家戶戶飄揚

  區域大面積出露距今5.4—4.85億年寒武系淺水臺地相清虛洞組、牛蹄塘組、石牌(杷榔)組地層。清虛洞組為灰黑色薄中厚層泥晶含炭質泥質灰巖、白云巖。牛蹄塘組為灰黑色含釩薄層炭質硅質巖、硅質頁巖、炭質頁巖、局部夾硅結核,伴生鎳、鉬、銀、鈷等金屬礦物質,曹家及湘西釩礦、石煤均產于此層。石牌(杷榔)組為青灰色、灰綠色薄中層紋層、條帶狀頁巖、泥晶灰巖。其中,清虛洞組、牛蹄塘組、石牌(杷榔)組中厚層灰巖和白云巖受地下深處巖漿活動影響,成礦賦聚性強,曹家峽谷中鉛鋅礦脈以及湘西鉛鋅礦、汞礦(辰砂)、石煤、碳瀝青等礦床均產于上述地層。湘西寒武系地層巖性及三葉蟲、牙形蟲等古生物化石等最具世界地質意義?;ㄔ疟?、古丈寒武系中上統地層剖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評定為全球標準層型剖面,即“排碧階”和“古丈階”兩個“金釘子”。

  局地出露距今10—8億年新元古界板溪群(青白口系)馬底驛組、五強溪組地層,屬淺變質巖地層,華南板塊(古揚子準臺地)基底。馬底驛組為紫紅、灰綠色薄層砂質板巖、紫色厚層粉砂巖。高峰大溪小溪鐵礦賦存該地層底部含鐵綠泥石板巖中。五強溪組為淺灰色石英砂礫巖夾紫紅色砂質板巖、灰白色巨厚中粒石英礫巖。

  出露距今8—6.85億年前寒武紀震旦系大塘坡組、古城組、南沱組、陡山沱組、燈影組地層。大塘坡組為黑色頁巖(含錳巖系),湘西花垣、鳳凰、古丈爛泥田、龍家寨、丫角山、貴州松桃錳礦床均產于此地層。南沱組為灰黃綠色厚層石英長石砂巖、砂礫巖及含礫粉砂巖、塊狀冰漬巖層,不具層理。古丈縣域分布廣,厚度變化大,40—200米左右。陡山沱組為薄層炭質頁巖、黑灰色硅質磷塊巖,屬滯流靜水沉積。曹家及古丈磷礦、硫鐵礦床均富聚于此地層。燈影組(留茶坡組)為薄、中厚層灰黑、淺灰色致密堅硬硅質巖,屬干燥環境潮滯帶沉積。

  局部出露距今1.45—0.66億年白堊系欄垅組、石門組、東井組等紅色地層。石門組為紫紅色薄至中厚層鈣泥質砂巖、粉砂巖,高峰一帶地層巖石紋理紋層發育,切割呈年輪、木紋等圖案,可加工成木紋石等建材。

  南沱組冰磧巖層和陡山沱組含磷礦巖層以及寒武系地層,富含硒、磷、鉀、鋅等10余種已知未知微量元素及礦物質。南沱組冰磧巖層,“冰球大事件”給地球留下的“傷痕胎記”,由其風化而成土壤蘊涵著“冰真”氣息,猶如東北“黑土地”,造就古丈毛尖、保靖黃金茶天生優質品質。

  走進曹家,身心全方位洗滌回歸。感悟醒悟,是治愈的;靈魂凈化,也是有態度的。

  登高遠望,自然寨宛如一顆顆“明珠”鑲嵌于沸騰群山間,臺地峽谷上,油茶梯田中。

  這片生態秘境,遠離城市喧囂,遠離環境污染,豁然開朗,寧靜清幽,云淡風輕,人間凈土,恰似風格典雅。集原生態、人文、歷史、鄉愁、煙火等之大成,凈地又生態,滋潤又豐饒,古老又現代,神奇又神秘,物質又非物質,一切皆鄉愁與美景。

  抑或置身炊煙裊繞、錯落有致的青瓦木質民居苗寨,觸摸痕跡歲月和歷史印記,追尋遠古傳說,不由自主脫離塵世,心情放飛,心結打開,視野拓寬,焦慮崩潰、五味雜陳漸行漸遠,不知不覺就會著迷苗寨煙火,融入田野山寨,自由自在穿行,進戶串門,悠閑自在,溜達漫步,簡潔雋永。與當地淳樸、樂觀、豁達村民面對面打招呼、親近接觸、情感交流。接地氣,食煙火,和三五成群老老少少在一起看電視、玩耍嬉鬧、對歌,平凡生活見真情,總有意想不到收獲。

  抑或擁抱山水,與自然萬物同頻,漱石枕流,仰觀藍天白云和自由飛翔飛禽,貼近山水、古道、古宅、古樹,感受綠葉淺淺呼吸,靜聽花開花落聲音,駐足聆聽拂面風雨聲,森林中獸言鳥語。深深吸吮山風攜來泥土花香,心境豁然開朗,人間美好,追尋詩與遠方。

  抑或跟隨當地人上山,捕捉山野花果清香,欣賞大自然景色,飽食負氧離子,隨遇隨機采摘樅菌、野山筍、三月泡、茶泡茶片、板栗、獼猴桃等山珍美味,讓舌尖味蕾過把曹家癮,飽口福眼福。

  抑或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走到田間地頭與村民打成一片交心結友。雨雪天氣或農閑時節,邀幾個苗漢子圍著火坑夜話、下棋娛樂、練練八合拳、呷飯逮酒。和著臘肉酸魚酸辣椒野生蜂蛹下酒菜,逮一口米酒,海闊天空、吹牛、擺龍門陣、稱兄道弟,認知真實神秘苗寨。碰上那家辦紅白喜事,湊上去與大家逮幾碗“包谷燒”,感受苗家喜怒哀樂,接受當地原生態民風民俗洗禮,找尋人生本真意義。

  抑或靜下心來靜思,回歸自然,輕撫觸摸一草一木、一磚一石,用心對話交流,仿佛時光變得悠閑寧靜。清晨或傍晚獨自走出苗寨,迎著陽光在山梁地頭選一制高點,靜觀日出日落,欣賞靜謐而夢幻,斑斕而鮮活,美妙而韻達的晨曦晚霞,感受晨光余暉籠罩下天空云彩、山水林田、苗寨飲煙最美魔幻光影的強烈視覺沖擊。夏夜,皓月當空,蛙歌四起,蟬聲綿綿,螢火蟲忽明忽暗,時隱時現。仰望浩瀚星辰,沉醉銀河系繁星閃爍的迷人畫卷,觀賞衛星、流星雨蹤影,仿佛生活慢了下來,清心溢遠,難忘田園夜歌。

  曹家,美麗宜居宜業宜游宜養,哺育千千萬萬生靈,孕育代代子民安居樂業,滋養生態文明進步,擁有無限可能,未來可期。(作者單位:湘西州人大常委會)

【編輯:高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欧美午夜福利-夜色福利-午夜性福利-成年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