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內容
洛塔 紅色文化 經典傳奇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發布時間:2024年01月03日 08:41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2024年01月03日 08:41

洛塔 紅色文化 經典傳奇

高文化

  洛塔,高山臺地,別稱“日照之鄉”,綠水青山,神山名山,金山銀山。

  “洛塔”土家語“勞塔”轉音,漢語意“曬太陽”?!队理樃尽份d洛塔稱“洛塔吾山”,“吾”即“丘”或“山”。

  紅色文化萬里長揚,人文歷史悠遠,自然地理傳奇,“中國南方巖溶臺地的典型代表”,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核心園區。

  洛塔,上個世紀全國“農業學大寨”典型,與時任省革委會主任華國鋒同志淵源流長。

  洛塔,高寒山區,海拔1000—1437米,石灰巖喀斯特地貌,天坑、漏斗、溶洞、地下陰河發育,巖溶形如篩孔,石漠化程度深,典型巖溶干旱區,保水蓄水條件差,田少地薄,雨水蓄不住。

  新中國成立前,洛塔人“住巖窩窩,吃蕨和葛,披爛蓑衣,蓋包谷殼”。

  新中國成立以來,革命老區,貧困程度深,吃飯靠國家統銷糧,花錢靠國家貸款?!昂铀叵铝?,百姓地上愁”“有女莫嫁洛塔坡,洛塔坡上苦難多,白天蕨葛當飯吃,晚上睡草窩窩”。生產生活條件極其艱苦,解決溫飽是當年洛塔人最大夢想。

  1964年,毛澤東發出“農業學大寨”號召,洛塔人民積極響應。

  公社黨委書記彭官恕一上任,為徹底改變缺水面貌,對標“大寨”榜樣挖窮根,組織七個水利調查組,爬峭壁,鉆巖洞,下天坑,探陰河,找遍500多處地方發現150余處水源。召開黨員群眾大會,傾聽民意,集中智慧,理清思路,下定決心,不等不靠,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積極參與“戰天坑,堵陰河,鑿隧洞,修渠道”水利大會戰,建成211處水利工程引出地下溶洞水。

  千百年來洛塔祖祖輩輩生活生產缺水困境得以破解,當時新開梯田4600多畝,實現吃統銷糧到每年向國家交公糧75萬公斤以上華麗轉身,創造人間奇跡,改天換地新人間。

  1970年5月16日,華國鋒同志在龍山縣革委會領導羅甲友等陪同下,從召市公社大興街下車,拄著拐棍,翻越刀背巖登上洛塔界,步行15余公里中午時分到達楠竹大隊荊家寨天坑?,F場與黨員干部群眾面對面交流開啟洛塔為期3天走村入戶專題調查研究,了解洛塔干部群眾堵天坑引陰河水的故事。

1970年5月16日華國鋒同志在洛塔清水塘隧洞工地與干部群眾在一起。
1970年5月16日華國鋒同志在洛塔清水塘隧洞工地與干部群眾在一起。

  天坑修堵工程開工前,大隊曾3次請來縣里技術員幫助勘探,第一次5名技術員在天坑周圍轉了幾圈,搖頭說沒辦法。第二次又來2名技術員,還是搖頭說:“你們愿望是好的,只怕無能為力?!钡谌?,5個技術員通過測量提出修建527米隧洞和兩處20米深通氣豎井工程造價超過3萬方案,當時那個年代3萬元如同天文數,根本不現實。

  常言道,辦法總比困難多,只有想不到,沒有辦不到。老區干部群眾窮怕了,感到再也不能窮下去了,大家沒有氣餒,下定決心豁出去用“土”辦法上馬。

  公社黨委副書記陳延敏帶領大家上山砍竹子編織一條100多米長、茶杯粗的篾纜,先后8次腰纏篾纜,冒著生命危險下到81米深坑底詳細勘查,弄清地下陰河穿過4個天坑來龍去脈關系。

  大家不等不靠,說干就干,通過諸葛會制定在天坑底壘筑石壩,攔腰截堵陰河引出天坑灌溉工程方案。緊接著,開山取石、隧道開挖、天坑堵壩、運石運料等工程緊鑼密鼓、有條不紊全面開工,眾人拾柴火焰高,75立方米條石,大家肩挑背負合抬從七八里外走陡峭山路運至天坑口;5萬斤河沙、兩噸水泥,也是一擔擔從13公里遠的山坡下擔運過來,再通過自制土絞車和軟梯,費九牛二虎之力終將運到坑底。18位勇士在地下80米坑底連續奮戰450天,筑起一座寬6米、長8米夾心拱壩,讓地下陰河水溢上天坑,流出地面。

  劈山鑿洞引水中,梭洛大隊彭美勝被譽為“活愚公”,整整五年長年累月不停干著劈山鑿洞活,隧洞不僅自然環境條件惡劣,施工條件落后,都是人工鑿鉆,肩挑背負,沒有電照明,都是點煤油煤氣燈,空氣不流通,物資緊缺難保證,最煎熬時,他將自己棉衣棉芯當燈芯來點燃煤油燈。就這樣,憑借大家雙手,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點一點鑿劈巖石,鑿通340米引水隧洞。

  華國鋒同志聽完匯報很感動,吃過午飯就要公社黨委副書記陳延敏帶路,前往附近清水塘隧洞引水工程。得知共產黨員、復員軍人彭樹南3年隧洞施工期間,讓民兵輪流換班,自己始終沒有離開過工地,多次負傷不下火線,一次拆雷管,腹部被炸傷,鮮血直流,仍堅持不上醫院,咬著牙讓大隊衛生員從傷口拔出銅片,簡單包扎休息,第二天又上工地。3年隧洞勞作變得又黑又瘦,體重減少20多斤。他引用毛澤東“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稱贊。當天晚上,就在大隊部一間僅9平方米房間里住下。

  5月17日,全天在州縣領導陳軍、石邦智、馬世駿、蓋紹春、江豐及洛塔公社書記彭官恕、楠竹大隊支書鄒序武等陪同下,深入到一處處“下天坑、堵陰河、造梯田”工地現場進行全面考察,并再次視察清水塘引水工程,同大家在隧洞口合影。實地又了解到“鐵姑娘”隊長田洞香帶領“鐵姑娘”數次徒步往返26公里,肩挑背負將一袋袋水泥運到天坑,以及楠竹大隊支書鄒序武,被譽“老愚公”向萬友等更多感人事跡。

  晚上,還親自上門到農戶向昌友家走訪,看到家里豬欄肥豬,鼎鍋里確實煮著大米飯,才放心離開回到大隊部,接著分別與彭官恕、陳延敏等當地黨員群眾及州縣領導促膝談心直到凌晨兩點。

  洛塔所見所聞令其心奮不已,久久不能平靜,深深感到洛塔經驗在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18日上午,華國鋒親自主持研究洛塔、野雞坪材料,召集有關同志起草《關于開展學洛塔、學野雞坪的決定》。下午主持召開石邦智、彭官恕、陳延敏、黃立功、鄒序武、彭樹南等當地黨員干部群眾參加的座談會,會上支書鄒序武、民兵營長彭樹南等匯報發言,語言樸實,肺腑之言,無以言表,感天動地。諸如,“向上面伸手,不是革命派,向困難低頭,不是好黨員”“用自己的雙手送走貧窮,靠自己的雙肩挑來幸?!薄盀槿嗣穸?,共產黨員要死在前頭”“為了人民的利益,就是龍潭虎穴也要闖”……華國鋒對洛塔及湘西工作給予肯定:“聽了洛塔匯報,你們好就好在學習毛主席著作認真,學得好,用得好。從1964年起,你們戰天斗地就搞得好?!边說:“你們公社領導班子思想革命化程度高,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好,公社黨委成員一年參加勞動200多天的,這是不錯的,今后要保持下去”。最后鼓勵洛塔繼續為深入貫徹黨中央“農業學大寨”精神再創佳績。5月19日上午,華國鋒同志與當地干部群眾一一握手告別,才離開洛塔返回省會長沙。

  5月20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長篇通訊《土家山寨換新裝——記龍山縣洛塔公社貧下中農學大寨的光輝事跡》,宣傳報道洛塔典型事跡。5月21日,湖南省革命委員會作出《關于開展學洛塔、學野雞坪的決定》。1970年6月3日,全省“學洛塔、學野雞坪”現場會在洛塔召開,省內外報刊相繼進行宣傳報道,到現場參觀學習干部群眾絡繹不絕。一時間,洛塔作為農業學大寨湖南榜樣和全國典型而聲名遠播。

  洛塔紅色典型,湘西人民擁有的一筆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洛塔這場改天換地攻堅戰,留下許多“艱苦奮斗”“改天換地”“山河無懼”的故事感人至深,彰顯著革命老區人民錚錚鐵骨和艱辛汗水鑄就的精氣神,意志、智慧、靈魂凝煉的高尚品格,深刻詮釋洛塔精神。

  洛塔,屬于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王震、蕭克、廖漢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紅二、六軍團創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重要區域,這里人民義無反顧選擇緊跟共產黨和紅軍鬧革命,彰顯著湘西人民勤勞勇敢、不屈抗爭的家國情懷,這是一片被許多革命先烈忠魂和熱血染紅的革命沃土,流傳著許多可歌可泣的紅軍故事。

  洛塔吳著廳古城堡遺址,土家族土著文化神山圣地。

  “吳著(作)廳”源自“吳作沖”而得名?!皡亲鳑_(吳著沖)”,土家語人名,“吳作”漢語意“力氣大”,“沖”漢語意“王(漢子)”,“吳作沖”即為“力氣大王(漢子)”。史籍記載土家語“沖”“送”“踵”等詞相近,土家語意為“王”或“首領”。

  清朝《永順府志》、《龍山縣志》等地方志均有記載。其中,《永順縣志》:土家語呼“長官曰沖,又曰送,又曰踵,又曰從”。吳作沖,又叫吳著沖(吳著沖),最早土家族土著首領,史稱“老蠻頭”,自稱吳王,五代時期龍山土家族土著先民部落酋長,酉水流域土家族尊崇先祖之一,洛塔界上響當當土著歷史人物。生卒年月不詳,約生活于唐末至五代初,龍山洛塔吳作廳人。其世代轄地為“龍山之本城里、洗羅里、辰旗里、董補里、洛塔里、他沙里”,稱雄一方,曾占據吳王堡周邊99堡半山頭。

  唐代初始設置溪州時,其治所設在龍山境內,后遷往永順。永順“那丘”地名與吳作沖有淵源,即指其老家洛塔?!队理樃尽份d洛塔山稱“洛塔吾山”,“那丘”土家語轉音“羅吾”。當時洛塔、來鳳、恩施一帶土著土司部落,其向姓三大土著(酋長)土司占據溪州七大土著(酋長)土司七分之三。

  史料傳說溪州刺史彭瑊聯合來鳳(漫水)向氏土司消滅吳作沖土著部落。卯峒土著(酋長)土司王,即卯峒宣撫司長官“向那吾”,恩施州向姓土家老人述說原來自稱姓“相”,根據來鳳康熙年間《卯峒向氏族譜》記載石疊那丘(洛塔)向氏與卯峒向氏之間有族源關系,推斷石疊那丘向氏屬于土著“相”姓,石疊那丘向氏與龍山向氏同為一支,那么,“吳作沖”本姓就是“相”,“老蠻頭”即“向老官人”原形。

洛塔溶洞群——骷髏洞。
洛塔溶洞群——骷髏洞。

  2008年龍山開展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對洛塔老寨村山頂吳著廳古城堡遺址所在地吳王堡臺地進行全面普查。初步判斷為五代時期宮殿城堡遺址,城堡范圍3萬余平方米,遺址面積1.2萬平方米。古城堡呈東西縱向四級臺地分布,東面前山堡進古堡道路依山勢而建,臨崖遞次蜿蜒而上,最窄處不到20余厘米,其余三面為陡峭懸崖,處一夫當關萬夫難開之勢。

  后梁開平四年(910),楚王馬殷封從江西前來投靠自己的彭瑊為溪州刺史。彭瑊到任溪州后,土著部落首領吳著沖目不識丁,邀請彭氏為其“助理”。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彭氏“以私恩結人心,日漸強盛”反叛離間設計驅逐吳著沖,彭氏與吳著沖之間不可避免爆發奪地爭權之戰。

  吳著沖逃亡猛峒(今永順),彭瑊窮追不舍,吳著沖節節敗退,最后逃回到老家洛塔山 (今龍山吳著廳古城堡遺址)。吳著沖憑借天險與彭瑊抗衡,彭久攻不克。彭便和因與漫水(今湖北來鳳)土司鬧僵前來投奔自己的土司弟弟向柏林結為兄弟,聯合攻打吳著沖,并承諾事成以洛塔相酬。

  向柏林探清吳著沖虛實后,與彭里應外合,包圍夾攻老蠻頭古堡,吳著沖以擂石、弓箭等與彭、向鏖戰數年,終因兵竭糧絕而敗。吳著沖一說“困斃其處”,另說獨身殺出重圍,投奔結義兄弟惹巴沖(今龍山洗車河下游)途中,因傷勢過重,死于西吳坪(以前稱死吳坪)。吳著沖轄地除洛塔為向柏林所據外,其余彭瑊收歸所轄,彭氏一鼓作氣擊敗吳著沖同盟惹巴沖和春巴沖統一溪州,后來與南楚文昭王馬希范于溪州會盟歸順楚王。

  《龍山縣志》卷六載:“土人家乘稱,其先有老蠻頭吳著沖,今邑之本城、洗羅、辰旗、懂補、洛塔、他沙皆其世土。因延江西吉水縣彭氏助理,彭氏以私恩結人心,日漸強盛,至彭瑊,謀逐著沖。著沖敗走猛峒,瑊復率眾擊之,遂匿洛塔山。時有漫水司土官之弟向伯林,骨肉不和,歸瑊?,{令伯林合攻吳著沖,著沖困斃洛塔山石洞,瑊以洛塔之地酬向氏,余土歸瑊。后著沖為祟,土人時相驚呼,瑊懼,建祠祀之。今永順縣舊司城有吳著沖祠,土人猶爭賽焉。又有惹巴沖者,與吳著沖結為兄弟,今邑之明溪、五賽、坡腳、撈車、二梭、三甲、四甲諸里皆其世土,后亦為瑊所并?,{于梁開平年間歸順,命為溪州刺史,子彥晞(即彭士愁)為靖邊都指揮使,守溪州刺使?!?/p>

  土家族擺手舞源自對土著部落首領吳著沖祭拜。

  擺手歌舞,流傳千年不變的長篇史詩。集詩、歌、樂、舞為一體,土家族語“活辭典”、土家族文化“精神法典”及“百科全書”?!度A陽國志·巴志》所載巴渝舞就是酉水先民板楯蠻(又稱賨民)的歌舞文化,即湘西土家族擺手舞。

  武陵山區湘西酉水、恩施清水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地,千百年來積淀著擺手舞等土著原始遺風遺存。

  擺手歌,又稱舍巴歌,包括祭祀歌、農事歌、古歌等,原生態非物質文化,梯瑪祭祀時用古老土家族語吟唱的長篇史詩,完整吟唱需多名梯瑪巫師輪流演唱七個夜晚。猶如古希臘《荷馬史詩》、西藏《格薩爾王傳》,涵蓋土家族開天辟地、人類起源等神話傳說,社會禮儀、人生教育、崇拜祖先等宗教信仰,狩獵、農耕、飲食等民俗民風。

洛塔青石林。
洛塔青石林。

  擺手歌與擺手舞緊密相連,有歌必有舞,有舞必有歌?!皵[手舞”土家語叫“舍巴”,“擺手舞”自巴渝舞演繹傳承以來,源于吳著沖之死,最先祭祀“八部大王”和“吳著沖”,后來彭氏土司為了統治對其加以利用。

  吳著沖作為土家族土著部落首領,其影響力在酉水流域根深蒂固,絕非一死了之。彭氏雖戰勝并占據吳著沖所轄地,也包括惹巴沖和春巴沖所轄地,但吳著沖及其結盟舊部民眾口服心不服,常常借口老蠻頭陰魂造反,彭氏集團被動默許原土著部落對其首領進行祭祀活動。

  永順彭氏土司所在地老司城土王廟,又是“擺手堂”,廟里神像正面彭士愁,背面為吳著沖,晝祭彭氏,夜祭老蠻頭?!队理樋h志》記載土民“每歲三月殺白羊、擊鼓、吹笙以祀鬼,四月十八日、七月十五日夜皆設鬼堂,謂是已故土官陽魂祀暑。每歲正月初三至十七,男女齊集,鳴鑼擊鼓,跳舞長歌,名曰擺手”。

  “擺手舞”首先追述祖先,然后通過手舞足蹈來表現農事活動和生活情景,祈求祖先保佑子孫平安、常獲豐年。祭祀歌舞分大小擺手,大擺手祭祀酉水流域土著始祖,即祭社巴公公“吳著沖”,又祭“八部大王”。小擺手,祭祀彭氏土司“彭公爵主”。

  八部大神(大王),毛古斯里“毛人”形象,如同《西游記》中齊天大圣孫悟空,土家族人心中無所不能的蓋世英雄祖先,又如同堯舜禹對中華民族一樣勞苦功高。土家族《梯瑪神歌》將八部大神素描成粗壯雄偉、本領高強、茹毛飲血的原始形象。諸如,“嘴巴像水瓢,鼻孔像灶孔,腳桿柱頭粗,滿身都是毛,頭戴芭茅草,捭腳捭手走,嘰嘰咔咔笑”,“古樹連根拔,捉虎像捉貓,上天抓鷹鷂,下水擒龍蛟,四處降魔妖,殺敵如割草”。

  傳說“八部大神”為土家族八個原始土著部落首領,即“破西(剪刀)洛蒙、缺太(牛角)洛蒙、澤在(缽頭)洛蒙、拜爾(鑼槌)洛蒙、洛陀(鼓槌)洛蒙、牛皮洛蒙、懶毫(蠟燭)洛蒙、比耶(掃帚)洛蒙”等,這些名字都是土家語意譯與音譯合稱,都有后綴詞“洛蒙”發音?!稊[手歌》講述“八部大王”來歷,稱其為“剪刀洛蒙、牛角洛蒙、缽頭洛蒙、鑼槌洛蒙、鼓槌洛蒙、牛皮洛蒙、懶毫洛蒙、掃帚洛蒙”等。

  洛塔遠古地質文化神奇,顏值非凡,風光無限。

  穿越5.42億年時光隧道,塵封于洛塔古老地層中古生物化石、不整合剖面、向斜褶皺、斷裂構造、峰叢洼地、石芽石林、伏流盲谷、天窗洞穴、峽谷巖柱、溪流瀑布、巖溶臺地等地質遺跡,成為地球運動演變史的忠實記錄者,解讀地質無字天書的遠古信使和特殊密碼。

  訴說洛塔遠古故事,還原處于南半球赤道附近遠古湘西,歷經5億多年板塊萬里漂移來到現在北緯29°位置“軌跡真相”。

  古揚子準臺地(華南板塊)漂移中自身先后遭遇武陵、雪峰、揚子—加里東、海西、印支、燕山、喜馬拉雅等造山構造運動,同時伴隨逆時針旋轉,由海相地槽漸變古揚子準臺地。據洛塔海西造山運動不整合剖面,見證3.9億年前洛塔這一方大地經歷海西造山運動褶皺隆起形成臺地。7000萬年前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印度板塊俯沖歐亞板塊致使云貴高原快速隆升,湘西正值構造運動應力釋放區,遭遇板塊漂移和造山運動多重迭加“魔鬼”煉獄,粉碎性“骨折”,致使洛塔隆起、節理、斷層發育加劇,加上夷平面、剝蝕、巖溶、沖蝕等自然力交叉作用,涅槃形成臺地、峽谷、絕壁、瀑布、天坑、溶洞、地下河等神奇地質地貌。

  洛塔向斜北東走向,處于湘西帚狀構造發端,花垣—張家界(大庸)深大斷裂帶西北側。猛西、召市—賈壩兩條大斷層分布于洛塔臺地東西兩側。洛塔臺地周邊峽谷及大斷層,與花垣—張家界(大庸)區域深大斷裂帶活動密切相關,洛塔山下峽谷帶出露洗車雞屎塘、賈市那耶坪、苗市、洗洛小井等多處地下熱水溫泉露頭。物探資料分析,該斷裂帶為多期活動構造,且新生代以來仍處于活動狀態,斷裂深度達300多公里,熱源來自地幔。

  洛塔,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和烏龍山國家地質公園重要組成。常年云霧繚繞,恰似仙境,探險、科考、研學,觀光休閑等價值非凡。地質遺跡豐富多樣,包括溶洞群、石林等8類巖溶地貌11種巖溶形態,340多處地下神秘溶洞世界,青石林達62平方公里,集巖溶臺地峽谷、寬緩向斜構造于一地,臺地頂部為殘留古夷平面,具有世界意義。

洛塔靈洞天坑群。
洛塔靈洞天坑群。

  臺地大面積出露三疊系、二疊系碳酸鹽地層,厚800—900米。東西兩翼懸崖及周邊出露年代較古老的志留系、泥盆系、奧陶系、寒武系地層,其中志留系、泥盆系砂頁巖隔水巖層,厚約2000米。整個臺地及周邊喀斯特發育,峰叢洼地、石芽石林、伏流盲谷、天窗洞穴、峽谷巖柱、溪流瀑布等組合地質地貌獨具特色,被譽為“中國南方巖溶臺地的典型代表”。

  楠竹村靈洞天窗天坑群,發育于二疊系吳家坪組灰巖中,240米范圍內線性分布5處天窗,天窗深10—73米,窗口直徑4—43米,天生橋南側天窗規模最大,深73米,直徑43米,一條瀑布沿天窗坑壁直瀉而下,底部地下陰河相連,具有極高探險、科考及觀賞價值。當地群眾曾經在洞中發現蟒蛇頭部化石,現存于洛塔陳列館。上個世紀洛塔人民利用靈洞地下河系統引出天坑水灌溉成為“農業學大寨”典型。

  臺地分布杉灣、楠竹、長天坑、一線天、溪溝、姊妹峰等石林,周邊尚有猛西河、洗車河峽谷,天鍋潭,九瀑溪,屋檐洞等景觀。洛塔石林與云南昆明石林、恩施梭布埡石林同為青色石林,但石灰巖地層年代有差異,和云南昆明石林一樣同屬二疊系灰巖,而恩施梭布埡石林為奧陶系灰巖。

  出露距今2.5—2億年三疊系下統大冶組,距今3—2.5億年二疊系中下統臺地相棲霞組、茅口組、龍潭組、吳家坪組地層,不整合于志留系地層上。大冶組為薄層灰巖夾頁巖,茅口組為含燧石結核灰巖巖層,富含蜒類等化石及生物碎屑。與“世界硒都”湖北恩施臺盆相富含硒礦孤峰組層位相當,龍山數萬畝天然富硒土地也是二疊系地層分布出露地帶母巖風化而成。

  二疊紀為古生代(距今5.42—2.5億年)最后華章,陸地海洋生物廣博繁榮,較距今3.5—3億年石炭紀蕨類等植物更加進化,尤其是銀杏、蘇鐵等裸子植物茂盛,較今天原始森林還要“原始”茂密,后來構造運動將其深埋壓覆形成當今開發利用“黑金”——煤炭。洛塔等地開采利用過二疊系煤炭資源。

  構造運動將二疊系、三疊系地層扭壓抬升至地表,遭遇億萬年風化剝蝕和巖溶作用形成洛塔、八面山等喀斯特奇觀。地表出露二疊系棲霞組、茅口組灰巖形成臺地、峽谷、石林、懸崖、天坑、溶洞等神奇喀斯特地貌,吸人眼球,屬于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核心園區。

  棲霞組、龍潭組為含煤地層。龍山原洛塔煤礦、永順原萬坪煤礦分別產于此地層。

  瀘溪鋁土礦、菊花石、海泡石均產于二疊系棲霞組地層。菊花石產于棲霞組灰巖頂部泥晶灰巖地層,與瀏陽、恩施菊花石產于同一地質地層。

  菊花石,又名“石菊花”,別稱“會唱歌說話的石頭”。2.7億年前淺海相碳酸鈣質沉積通過地質運動和成巖作用,后期碳酸鈣(方解石)置換天青石形成放射狀集合體,集合體中心為堅硬燧石,周圍呈白色花瓣(方解石)組成。

  周邊出露志留紀(距今4.4--4.1億年)中下統龍馬溪群、羅惹坪群,奧陶紀(距今4.85--4.4億年)下統臺地相南津關、分鄉組、紅花園組、大灣組、馬刀峪(堉)組,中上統枯牛潭、寶塔組、臨湘組,泥盆系(距今4.1—3.6億年)中上統云臺觀組、黃家磴組、寫經寺組及寒武系(距今5.42--4.85億年)中上統臺地相婁山關群地層。

  猛西鄉猛西村早志留世龍馬溪組、小河壩組、吳家院組、小溪峪組地質剖面盛產王冠蟲、刺頭蟲等三葉蟲化石群。東方刺頭蟲(橫寬型)和簡單刺頭蟲等三葉蟲,最早發現于猛西鄉猛西村。

  泥盆系為濱海相灰白色、紅色細粒狀石英砂巖、遠濱海相含礫屑灰巖、白云質灰巖巖層。周邊張家界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中砂巖峰林景觀就是泥盆系云臺觀組紅色砂巖地層形成的。寒武系婁山關群(組)為灰色、灰白色厚層塊狀粉晶白云巖、白云巖。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洛塔,一座原生態、自然人文和諧共生的神秘神奇山脈,雖在武陵山群山中海拔、俊秀、知名度難以排上號,但對湘西具有非常意義,精神家園里“高山”“圣山”。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大自然恩賜洛塔這一方土地獨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資源,孕育了這一方革命老區人民獨立自主、艱苦奮斗、勤勞善良、樸實無華、敢拼敢干、熱情好客的“血性”本色。

  紅色文化、人文歷史、民族風情、地質景觀、自然生態已融入當地人民生產生活方方面面,休戚與共,其意義價值不斷凸顯,優勢資源不斷轉化提升,精神支柱不斷厚植。

  如今,洛塔紅色文化流轉千古,自然風光鐘靈毓秀,人文地理橫亙古今,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紅色教育、研學、科考、探險覽勝、戶外旅游、避暑、攝影、寫生好去處。

  生態美,宜居宜業宜游和美鄉村最具活力底色。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利用,滋養綠色生命,不斷增添和美洛塔成色。

  湘西現代化新征程上,紅色文化和生態文明一定會助推這片紅色土地高質量發展。

  祝福洛塔成為世人神往、回歸自然的“世外桃源”,潛力無限。

  (作者單位:湘西州人大常委會)

【編輯:黃詩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欧美午夜福利-夜色福利-午夜性福利-成年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