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內容
花垣吉衛 苗嶺古歌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發布時間:2023年12月25日 09:13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2023年12月25日 09:13

花垣吉衛 苗嶺古歌

高文化

  吉衛鎮,神秘苗鄉。

  歷史悠遠厚重,人文稟賦豐富多樣,紅色土地,明代崇山衛衛署和清朝永綏廳(花垣縣前身)衙署所在地,苗族遠古神話傳說和苗醫藥文化發源地,苗語標準語音地,新老衛城遺址,神秘夜郎古國,傳統古苗寨古村落等。

  地處臘爾山臺地,與黔接壤,境內蓮花山最高峰海拔1197米,巖溶地貌,山奇水秀,自然資源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蓮花山,伏羲女媧盤古開天地神話苗族版發源地。

  我國上古兄妹或姐弟成婚造人神話并行不悖,伏羲女媧補天,洪水后婚配造人傳說耳孰能祥。

  歷史文獻記載民間伏羲女媧神話版本多樣,諸如,《人間世》《大宗師》《繕性篇》《田子方篇》《莊子》等?!蹲髠鳌ふ咽吣辍罚骸瓣?,太皞之墟也”,表明伏羲女媧傳說最先在楚國流傳,而苗族大遷徙正值楚地五溪地區。

  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聞一多通過對50例西南少數民族關于伏羲女媧兄妹人類起源故事實地調查,結合語音訓詁資料分析,撰寫《伏羲考》判斷伏羲乃南方苗蠻各族祖先神,伏羲氏族為蛇或龍部落,地球遭遇滅頂之災情況下兄妹婚配,繁衍人類。

  吉衛及周邊不僅流傳伏羲女媧、儺公儺母兄妹戰勝齊天洪水成婚繁衍后代,還有苗族始祖巴龍乃龍兄妹神話,與龍山八面山土家族始祖雍尼補所兄妹神話如出一轍,令人腦洞大開,見證苗族神話多元文化共生融合。

  蓮花山流傳《洪水故事:仡索仡僰》,傳說伏羲乃仡僰兒子,女媧乃仡索女兒,吉衛周邊地名保留著故事情節及人物元素,有板有眼,似乎就是伏羲女媧初始之源?!傲锒构稹?,伏羲或女媧出生地;“大哨大本”,仡索仡僰和睦與反目地;“蓮花山巒”,洪水滔天始發地;“吉衛葫蘆”,伏羲女媧救生地;“吉衛排吾”,兄妹成婚結緣地;“石欄仁舉”,伏羲女媧及巫覡天梯之地;“湘黔仁染”,女媧起始摶土造人圣地;“承僰竹索”,仡僰仡索藏身葬身之地。

  夯來,“古老墳”傳說、巴龍乃龍兄妹婚配神話、“立夯果”習俗源遠流長。

  源起上古時代的苗族《古老話》,以苗語口口相傳記載歷史文化,三個篇章,即“濮斗娘柔”開天立地篇,“奶夔瑪媾”、“親言姻語”前朝篇,“仡戎仡夔”、“仡索仡本”、“巴龍乃龍”、“接龍”、“說火把”、“事物生成共源根”、“上天門”、“仡輸”等后換篇,內容隨著時代發展變遷不斷豐富。最獨特的口碑文獻、《百科全書》,如同藏族《格薩爾王》一樣,一部長篇古史歌,中國史前史典籍著作,人類創造文明“基因”之一,對研究中華文明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花垣吉衛夯來古苗寨
花垣吉衛夯來古苗寨

  夯來“古老墳”一傳說為“阿剖果本”之墳,與巴龍乃龍兄妹婚配神話密切相關。

  洪荒時代,史前重大自然災害及天象,通過神話銘刻在人類記憶深處。世界各地都有各自洪澇災害神話版本,《圣經》講述乘坐諾亞方舟躲過水災故事。中國神話和中國歷史一樣,就是一部與水息息相關的傳說,訴說著洪水悲傷記憶。諸如,湘西苗族阿剖果本與雷公果索斗法故事。

  阿剖果本,人間凡人,但擁有頂天立地神力,養育一雙兒女巴龍、乃龍。果索(苗名),天上雷公。果本和果索因同年出生結拜為同庚兄弟(苗語為“儲郎儲溝”),常來常往,親密無間,果索常下凡到阿剖果本家蹭飯吃。果本知道果索從不吃雞肉,連用雞糞種植蔬菜都不吃。一次果本想跟果索開個玩笑,炒了一盤施雞糞大蒜給果索吃,果本見果索吃得特別香,就得意道出實情。果索一聽大發雷霆,他認為人類心太壞,連親密老庚都欺騙他,當場翻臉不認,放下狠話“我非把你一劈兩開不可”。果本感到后果嚴重,出乎意料,平靜對果索說約個時間愿意接受懲罰,果索本就不把凡人放在眼里,一口應允。

  約定期限那一天,果索拿著大板斧“轟隆轟隆”如約而至,剛踩到果本家生滿滑溜青苔屋頂上,腳底打滑滾到果本事先挖好坑里,果本舉起一口大鐵鍋把果索罩住,然后將其關進鐵籠里。吩咐兒子巴龍和女兒乃龍嚴加看管,自己外出買鹽,準備用鹽來腌果索。

  雷公果索用花言巧語打動巴龍、乃龍兩兄妹弄來“火子”(燃燒木炭),燒毀鐵籠逃走,對阿剖果本更加恨之入骨,誓將果本用滔天洪水淹死。想到巴龍、乃龍對自己有救命之恩,決定對孩子網開一面,就交給兄妹一顆南瓜種子,要其馬上種植家里后園,不一會兒瓜秧就生出來,沒多久開花結出一個比木盆還大得多的南瓜,果索見此把瓜柄摘掉,在南瓜上挖個洞將瓜瓤瓜籽掏出,并對兄妹倆說:“以后漲大水,你們就鉆進去坐著,可保全性命”,轉身“轟隆”一聲就飛上了天。

  阿剖果本聽得雷聲知道果索來了,匆匆趕回來,乃龍、巴龍把果索來過事情原原本本告訴了父親,阿剖果本明白雷公要降洪水來報復他。立即上山砍下一棵古樹做成木船。不一會,烏云蓋頂,雷閃電鳴,飛沙走石,晝如黑夜,暴風驟雨,日夜不停,地上一片汪洋,世間生靈遭遇滅頂之災。巴龍、乃龍躲進南瓜里,阿剖果本在小船上幸免此難。七七四十九天后,雷公以為阿陪果本必死無疑才停止降雨。天將打開南天門看見阿剖果本從日月樹爬上天找果索拼命來了。一手扭住果索雷公脖子就打,果索不斷躲閃掙脫,果本緊追不放,誓言打死果索為世間人報仇。從此,兩個冤家就在天上沒完沒了追打著。再后來阿剖果本百年后,苗人將果本葬在吉衛夯來,久而久之,阿剖果本墳隆起變成山,吉衛苗語稱之“者仡本”或“芩仡僰”,漢語意“古老墳”。

  巴龍和乃龍一直坐在南瓜里隨波逐流,九九八十一天后洪水退下,兄妹才從南瓜里爬出來。土地菩薩擔心人類絕跡,跑來做媒要兄妹成親結婚。倆人一間難以接受,對土地菩薩說:“這個不行,除非竹子破開又合攏;磨子撇開又相重?!弊詈?,土地菩薩拿來一根竹子對兄妹倆說:“這是上天旨意,我把這根竹子劈成兩片,一片丟在南山,一片丟在北山,如果兩片竹子合得攏,你們兄妹就成親”。兄妹倆想這絕對不可能,當場應允。誰知丟在南山和北山的兩片竹子,竟然又合二為一。兩人將信將疑各自把半扇石磨同時從東山西山上滾下山,結果兩扇石磨又合攏在一起。乃龍、巴龍不得不聽信天意成親,生下一怪胎,沒有四肢,沒有嘴巴、耳朵、眼睛及鼻子的磨巖兒。兩人感到絕望無助,一不作二不休,抄起刀子將其剁成碎片,然后滿山遍野拋撒。這時奇跡出現,肉末撒到哪里,哪里就生出百芨百丁,肉塊拋到哪里,哪里就冒出煙火,生出一戶戶人家,人間又重現煙火氣息。

  夯來“古老墳”另一傳說為蚩尤99座墳墓之一。

花垣吉衛鎮豐富多彩趕秋民俗文化活動
花垣吉衛鎮豐富多彩趕秋民俗文化活動

  立“夯果”風俗源于祭祀蚩尤,周邊如臘等村都流傳蚩尤故事。

  自古至今,苗家屋里祖先神位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漢族通俗稱神龕,常設在堂屋后壁,天地君親師文字牌位、對聯、符號等為標配?!昂还泵缯Z意“神龕”,即祖先神位,又稱祖先神壁。多數苗家擺放在正屋設火坑的右間內墻腳地樓板邊排盡頭中柱位置,少數擺放在正屋設火坑的左間內墻腳地樓板邊排盡頭中柱位置,沒有任何牌位,只擺放三腳架、鼎罐、鍋子等炊具,或裝有圖騰竹簍等實物。無形勝有形,神龕定格于苗家人心中。

  蚩尤,苗族祖先,中華民族三大人文始祖之一。厘與九黎“黎”音相近,九黎即九夷,東夷部落聯盟,約五千年前興起于黃河下游及江淮一帶,與黃河中上游的黃帝部落聯盟、炎帝部落聯盟勢力相當,三分天下。首領蚩尤,長相神奇,“銅頭鐵額”,“四目六手”,耳鬢如劍戟,頭長角,“食沙石,制五兵之器,變化云霧”,兄弟81人(另有72人說,亦為部落數)。后來黃帝戰勝炎帝,黃帝炎帝言和一道對蚩尤開戰,步步緊逼,蚩尤時而抵抗,時而躲藏,時而周旋。雙方交戰僵持一段時間后,蚩尤深感九黎部落聯盟危機四伏,投降、談判、抵抗都面臨諸多風險,左右為難,舉棋不定。于是,他召集81個兄弟共商大議,告知大家處于黃帝部落追殺境地,都是蚩尤他一手造成的,讓兄弟們受牽連受苦受累,甚至遭到生命威脅。大家天天打戰都窮困潦倒,他把家里唯一一頭黑豬宰了,既犒勞大家,又增進兄弟情誼,好說好散,吃過這一餐他就去找黃帝談判。聚餐后不久,雙方交戰全面爆發,蚩尤敗北?!对企牌吆灐肪硪话儆浭?,被殺于黎山之丘,擲械于大荒之中,宋山之上?!盾庌@本記》稱其械“化為楓木之林”。

  蚩尤死后,九黎部落十分悲慟,兄弟族人十分懷念。千百年來,苗族總把風調雨順、人壽年豐等都歸功于祖先蚩尤保佑庇蔭;出現不順心事也向祖先蚩尤訴說、許愿祈禱。念念不忘祖先情懷,長此以往,苗族養成懷古宗教巫儺文化習俗,舉行“給古人送飯”傳統祭祀儀式。

  蚩尤敗北,苗族開啟第一次大遷徙。

  九黎殘部遷徙到長江中下游,占據“左洞庭,右彭蠡”地理優勢重建家園。沒過多久人丁興旺,逐漸恢復元氣強大起來,并建立起“三苗”新部落聯盟。所謂“三苗”指南蠻部落、帝堯之子丹朱后裔部落、讙兜部落。

  五帝后期只有部落聯盟體,沒有真正意義國家制度。堯帝(公元前2188-2067年),古唐國人,俗稱“唐堯”,一直視三苗、共工、歡兜(即“驩兜”)等部落聯盟為心腹之患。讙兜又稱驩兜,堯帝臣子,丁零人祖先。堯按照“禪讓制”將王位傳給舜(約公元前2128-2025年),舜即位后改革部落聯盟為國家體制,著手分化瓦解三苗部落聯盟,苗族進入第二次大遷徙,即“分北三苗”:流共工于幽州;放歡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今甘肅敦煌東部一帶);殛鯀于羽山?!渡袝に吹洹罚骸?舜)放驩兜于崇山”?!肚f子·在宥》:“堯于是放驩兜于崇山”?!睹献印とf章》:“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殺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誅不仁也?!毕惹亍渡胶=洝ご蠡谋苯洝罚骸拔鞅焙M庥泻谒?,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顓頊生驩頭,驩頭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

吉衛墟場身著苗服趕集的苗婆苗嫂
吉衛墟場身著苗服趕集的苗婆苗嫂

  吉衛崇山驩兜傳說,湘渝黔苗區廣為流傳,耳濡目染。

  第二次大遷徙中,舜“放歡兜于崇山,以變南蠻”,十余支苗族先民分別從鄱陽湖、洞庭湖一帶出發,沿著沅水,經武溪而上進入湘西境地,部分就此安營扎寨,“安土重舊”,

  繁衍生息,成為湘西先民。苗族《古老話》、《古老歌》對

  大遷徙篇章較多。如《古老話》:“驩兜驩柔是它的強宗,驩兜驩柔是它的大姓”。湘西苗族石姓人家,自稱“瓜豆”(驩兜諧音)或“代歡”(驩兜后代)。

  驩兜與崇山源源不絕。崇山,本意高山,意旨驩兜古老部落,苗族后裔視其始祖山。我國6座“崇山”,其中4座與苗族有關。河南登封中岳嵩山,古時“崇”、“嵩”相通,與苗族首領“祝融”相關?;ㄔl、張家界永定區、貴州梵凈山,與苗族首領驩兜相關。

  《方輿紀要》卷81鎮溪軍民千戶所載崇山方位:“所(今吉首市)西六十里。蜿蜓高峻,山頂瀑布,聲聞若雷?!吨尽芬詾榧此捶朋O兜處。元置崇山衛于山下,明初改置崇山守御千戶所,尋廢?!薄肚輳d鄉土志稿》:崇山在乾城西六十里,蜿蜒高峻,山頂瀑布聲聞若雷。地理方位花垣境內,吉衛地處臘爾山臺地,湘西大龍洞和尖朵朵等瀑布臺緣峽谷就在其里,正是“蜿蜓高峻,山頂瀑布,聲聞若雷”真實環境寫照。

  吉衛崇山,雖非吉衛最高峰,但被湘西石姓苗族視之先祖山。崇山主峰至今都是泛指,或許苗疆武山盤瓠石室隔河對峙的望高嶺為主峰,或許為吉衛附近山脈群峰。傳說吉衛北邊“麻料剖”(苗語,山名,漢語意“大公坡”,苗語意“大祖公、最老祖先”,即驩兜墳墓)。吉衛(原排料鄉)芷耳村,苗語叫“吉瓜”或“仡驩”,意旨石姓聚居之地,周邊貴州、重慶苗族石姓人共同認定發源地。

  傳統村落夜郎村(臘乙),流傳苗族先祖驩兜流放于此,并帶領部落開疆拓境,繁衍生息。

  1956年12月20日,在貴陽召開“苗族語言文字問題科學討論會”,國家語言委員會通過的《苗文方案》以湘西花垣吉衛鎮臘乙村(今夜郎坪村)苗語為標準語,將臘乙定為苗語東部方言標準音地。

  2018年列入第五批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苗年、三月三、豐收節、苗銀苗鼓苗繡、苗嗩吶、苗繡、婚嫁喪葬、祭祀禮儀、巴代雄、巴代扎等民俗傳統文化濃郁。

  “臘乙” 屬苗語,漢語意譯為“乙臘”,苗、漢語法互為倒裝,“乙臘”與“夜郎”諧音,臘乙坪漢語稱謂“夜郎坪”。夜郎坪,國內唯一以夜郎命名的古地名,2016年臘乙與下水并村時改為“夜郎坪村”,花垣最大純苗寨村。背靠九龍坡(海拔1093米,俗稱人際山),被大公坡(大公山)、南崇山、德高拔山、青龍山等環繞,前有崇山衛城,右有“道高”(傳說驩兜墓),左有蓮臺山臺地。瀘溪武溪鎮和張家界永定區傳說亦有驩兜墓。據考證,夜郎坪早在隋唐就已存在,繁榮于明朝崇山衛和崇山千戶所時期。

  “夜郎自大”典故里神秘“夜郎國”具體遺址目前仍無定論,眾說紛紜,或許夜郎坪與古夜郎國有地緣及建置等淵源。

  戰國時期史料首次出現夜郎古國,方知夜郎國在西南。夏商時期屬百濮地,西漢以前,歷史文獻對夜郎國幾乎沒有只言片語記載?!秶Z·鄭語》云:“楚鼢冒始啟濮”,《史記正義》載: “濮在楚西南”?!度A陽國志·南中志》記載,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將軍莊躍溯沉水,出且蘭(今貴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蘭既克,夜郎又降”。

  李白等文人騷客對其念茲在茲,“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天地再新法令寬,夜郎遷客帶霜寒”(李白,《江夏贈韋南陵冰》)。

  苗醫藥文化發源地。

  苗醫藥萌芽于神話,湘西苗醫藥神話多元融合共生,漢族神話,還有本民族及其他民族傳說。傳說遠古父系氏族社會苗醫苗藥祖先,與神農氏、《說文》“巫彭”、《說菀》“苗父”等傳說相似。苗藥祖師為苗父,苗醫始祖為母系氏族社會的“各奶嘎”,漢語叫“母藥王”,父系氏族社會“藥王爺”、白鶴立、阿抔濮僮、阿抔仡僂羋等。

  阿抔濮僮,“百濮”首領,生于上古時代,歿于吉衛周邊補抽鄉吉索補抽寨。阿抔濮僮生有九納、洗納、戈必、苗喜、告告、不代、理坐、大垛、理伊、理告十子。告告、不代成家遷居雅酉,理伊、理告遷居排料,其余6子一直居住吉索補抽寨,換句話說,補抽寨苗民都是阿抔濮僮后代。青年時期東方學藝,杭州拜野人為師,平生擅長治病卜卦,與后世姜子牙相當。繼承母藥王、藥王爺及野人先生等真傳醫缽,結合自己實踐經驗不斷創新光大醫藥,善用毒蛇、大蜈蚣、癩蛤蟆、鹽老鼠、水螞蟥、千腳蟲、雷公蜂等劇毒動物制藥,以毒攻毒,專治奇難沉疴。一次他捕捉一條大白蛇時,白蛇將其拖進懸崖上活龍口洞中,與白蛇搏斗數日,終因體力不支而亡,數以萬計螞蟻搬土堆墳,將其就地葬于洞中,享年150歲。后人將此洞起名“阿抔濮僮嘎蘿戎”,漢語意為“阿抔濮僮活龍口”,如今在補抽鄉吉索補抽寨洞中還能看到傳說中的螞蟻墳遺存。

  阿抔仡龍羋,法名叫“仡羋法高”,阿抔濮僮之曾孫,上古時期苗族龍姓(羋姓)敬奉的“羽民國”首領,苗醫和巴代(苗老司、巫師)融合之創始人。

  生于江北,后遷至吉索補抽(今補抽鄉)排納(排羅)寨大介察居住,活了180歲,歿于黔地。少時隨曾祖父阿抔濮僮學醫,25歲開始研究脈學,發明“鹿馬脈”診病醫術。55歲創立苗老司方術,采用敬神、攆鬼等巫術驅妖除邪、消災免難,以臻脫禍求福,結合醫藥治病療傷,以藥養壇,以壇保醫。66歲學做銀匠,發明耳環、手圈、頸圈、雅圈等銀器手飾。其技藝以師徒制或祖傳方式世襲傳承。77歲娶妻成家,生育14男4女,與12姓結親家,兒女成家立業遷往花垣吉衛、排吾、貓兒、補抽、麻陽及貴州松桃等地居住。

  苗醫藥文化與巫儺文化積厚流光。咒語、卜辭、疏表、儺歌、儺戲等巫儺文化與醫藥醫療密切相關。苗巫醫術“劃水術”,具有針對性,如,將軍水,主治突然昏迷癥狀,鷺絲水主治飲食不慎,骨刺哽喉癥狀,雪山水主治皮膚燒灼傷,隔山水主治隔一山跌傷或刀傷,擔血水主治受傷血流不止,封刀口水主治刀傷。咒語有難立水符、解脫水咒、肚子痛畫水咒、小兒介胎咒、刀槍畫水咒等。

  紅色基因在此傳承。

  吉衛革命烈士陵園,1950年至1951年7名來自四川、廣東、內蒙古、遼寧、河北、貴州、湖南的解放軍戰士在老衛城和雷公洞等剿匪戰斗中英勇犧牲,長眠于此,犧牲時平均年齡不過21歲。湘西剿匪戰斗中,來自五湖四海的英勇人民解放軍冒著槍林彈雨與土匪展開殊死搏斗,用生命和鮮血染紅了這片古老土地,換來湘西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湘西百姓永遠感恩共產黨,這些英雄烈士永遠活在湘西人民心中。每年清明節和公祭日,花垣縣委都要在陵園舉行緬懷革命先烈祭奠活動。

清明時節學校組織學生在吉衛革命烈士陵園舉行祭奠活動
清明時節學校組織學生在吉衛革命烈士陵園舉行祭奠活動

  夯來洞,又稱土匪洞,規模較大,冬暖夏涼,洞中天生地下陰河和潭池,鐘乳石發育,景色壯麗。上個世紀初,洞里建有天神廟,文革時期遭毀滅性破壞。1948年曾有一撥近80人土匪盤踞于此,剿匪時,解放軍將土匪頭目周新吾擊斃于洞里,剩余土匪投降后參加志愿軍奔向抗美援朝前線。

  老衛城,中原王朝鑄造中華民族共同體,加強土司、長官司社會治理的軍事城堡,而湘西老司城是國家實行土著居民自治制度的土司治所。

  老衛城遺址,湘西保存較好、規模最大的土城之一。始建于南宋時期,曾經湘西苗區經濟文化中心。史載,明初1368年設“崇山衛”,后改“崇山守御千戶所”,明末清初時因苗長官司被廢除而廢棄。古代朝廷統治者選擇設置治所非??季?,都會權衡考慮風水地理、人文歷史等多方面因素。設置“崇山衛”應出于湘西苗區重要人文元素考量,說明苗族驩兜神話、崇山部落、驩兜墳墓、苗醫藥文化、夜郎國傳說等得到中央朝廷認同首肯。

  老衛城遺址見證崇山衛城堡繁榮和輝煌。依地勢走向筑土城,開東(磚門樓)、西(木門樓)、南(不詳)、北(磚門樓)四門,門樓均毀。墻基寬10-14米,頂寬3米,殘高4-10米,城壕系人工挖造,所取土用以夯筑城墻。古城長方形布局,55萬平方米,居住、衙署及墓葬三個功能區,建有“洗馬池”“跑馬場”“荷花池”,氣派壯觀,衙門、演武場、跑馬場、營房、戲臺、觀景、休閑等功能齊全,古城5000余人屯兵規模。

  新寨古窯址,明代早期窯址,窯床順山勢向西傾斜而建,距離老衛城不到2公里??脊趴碧匠鐾镣?、缽、盤、壺、罐、杯等器形700余件,器形多飾卷草、山水、動物圖案。初步確定為明代早期專燒生活器皿青花瓷的作坊與窯場,填補湘西歷史上生產青花瓷空白,見證老衛城為當時湘西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老衛城遺址和新寨古窯址為湘西文化多元一體提供有力考古實證。

  老衛城與苗疆邊墻息息相關,同為封建中央王朝鑄建中華民族共同體,加強邊遠地區社會治理體系和制度建設的載體及平臺。

  “苗疆”繞不開湘西臘爾山和崇山衛。唐宋以遠苗族聚居區安居樂業,世外桃源一般。羈縻州時代初期,屬“化外之地”,以臘爾山、崇山、呂洞山、德夯、吉首(所里)為中心的苗區,社會體系處于自由自生自理自治,與外界交流不多,相對獨立。元朝起中央朝廷實行土司治理,思州軍民安撫司、新添葛蠻安撫司、保靖土司先后管轄過,但管理形同虛設,有名無實,仍處于自主自治狀態。久而久之,這里苗族人民孕育著淳樸而粗獷倔犟、豪爽又嫉惡如仇、勤勞更雄強堅韌的彪悍血性,愛憎分明,敢恨敢愛。

  明洪武初年臘爾山區(含吉衛)苗民對土司治理不滿,派代表到中央朝廷南京請愿,明太祖朱元璋同意在永綏設崇山衛(今吉衛),開啟國家治理苗疆歷史先河,拉開“以夷制夷”治理苗疆序幕,苗族文化與漢、土家族等多元文化碰撞融合。

  明朝派辰州衛指揮使劉寅到夜郎坪(今吉衛)建崇山衛衛暑,相當于現代師廳級軍事行政機構,兼顧經濟文化功能城池,派楊仲名擔任指揮僉事,布防屯兵。相傳朱元璋還把一位公主嫁給他,楊將軍帶官兵進駐土城時,當地苗民歡欣鼓舞,一時間熱鬧非凡,人流物流潮涌,文人商賈工匠齊集,七十二行俱全??珊镁安婚L,當地苗民對崇山衛大失所望,苗民許多事情難以溝通協調,矛盾糾紛不斷激化,周邊苗族首領越來越不滿管理,時常與明軍武力對抗。朝廷考慮交通運轉糧餉困難等因素,改降“崇山衛”為“崇山守御千戶所”,但千戶所與當地苗民矛盾越來越激化,守城明軍以“羊蹄擂鼓、餓馬搖鈴”為由,不聲不響撤離老衛城,至此運轉不過30年。明洪武三十年(1397)朝廷又革除崇山守御千戶所,重新在所里(今吉首)設置“鎮溪軍民千戶所”,管轄臘爾山苗區。1432年復置崇山衛,旋即復廢,明朝正統三年(1438年),已建立30余年苗長官司再度被廢,苗民與官府溝通緩沖機構中斷。從此彼此抱偏見成見,朝廷與苗民積冤越來越深,苗民時常揭竿而起與官兵刀槍相見,抵抗與鎮壓交織,這一片土地不再太平,持續百余年。清朝又在吉衛(夜郞坪)設治所,1730年吉衛吉多坪設永綏協,并修筑“新衛城”,1732年,再設永綏廳。清嘉慶七年(1802年),永綏廳署由吉多坪移駐花園(今花垣縣城)。

  《明史》記載,崇山衛元末時置,明初復置,旋裁撤,改為崇山守御千戶所,后撤之,改設鎮溪為軍民千戶所。乾隆《永綏廳志》記載:“崇山衛,或以為宋時置,或以為元時置。相傳有明楊二指揮守此,后以孤懸苗地,轉運維艱,議撤。又恐苗之攝其后也,爰設羊蹄擂鼓,餓馬搖鈴之計以去。然載籍無考?!薄昂槲湓?1368),改夜郎坪置崇山衛及崇山千戶所。三十年(1398)革崇山千戶所,置鎮溪軍民千戶所”“永綏廳治居湖南西北,自雍正十一年開始,居距古崇山衛城二里,新治謂之新衛城(吉多坪即為永綏廳治所),明崇山衛城謂之老衛城”。

  明萬歷年間,臘爾山苗民時常到湘西周邊府縣襲擾,明朝廷采納辰沅兵備參政蔡復一建議,將今鳳凰、花垣、吉首、保靖、瀘溪、古丈等劃為湘西“苗疆”,于萬歷四十三年(1615)修筑一條由西南五寨司地經筸子坪、鎮溪所,東北至保靖司境,長約三百八十余里“苗疆邊墻”,把以臘爾山為中心“生苗”(紅苗)區與“熟苗”區分開。所謂“生苗”“熟苗”除了地域,苗族漢化程度區別標志,“生苗”基本不與漢族來往,說不好漢語。這樣,臘爾山生苗區與外界經濟多元文化交流交往中斷,苗民又回到傳統封閉社會生活。

  清朝時期“苗疆邊墻”進一步將“生苗”與“熟苗”從地理空間上隔離開來,清代中葉“開辟苗疆”又拓展至貴州。

  自明朝至清朝近一個世紀對苗區封鎖封閉,一方面,臘爾山等苗區人文歷史記錄中斷,致使歷史史料及當今字典對“崇山衛”記載缺失,但這一段歷史確確實實存續在我國歷史長河里,另一方面,促使苗區巫儺文化、原始宗教信仰等地域性風俗習慣傳承彰顯。

  清代嚴如熤《苗防備覽·風俗考上》:“靠苗疆邊墻舊址,自亭子關(五寨司地,今鳳凰縣西)起,東北繞浪中江至盛華哨,過長坪轉北……繞乾州城鎮溪所,又西北至良章營、喜鵲營(保靖司地,今保靖縣東南)止。邊墻以外者為生苗,邊墻內間有與民村相錯居住,或佃耕民地,供賦當差與內地人民無異,則熟苗也”。據凌純聲、芮逸夫實地調查編寫的《湘西苗族調查報告》:“苗疆的范圍,根據嘉慶二十五年(1820)嚴如煜苗防備覽的苗疆全圖,以沅江以西,西江以南,辰江以北,及湘、黔交界以東范圍以內為苗疆區域。其地北、東、南三面環水,西面以高山為屏蔽,自成為一自然區?!?/p>

  苗族文化與巫儺文化同根同源,“儺”吸收多元外來文化,融合巫文化演繹成巫儺文化。

  苗族巫儺文化本質屬靈魂論而非鬼神論,一種宗教與藝術、娛神與娛人相結合的原生態文化。千百年來苗族崇拜自然,天人合一,信仰萬物有靈或多神,視天地自然為神靈神明。通過還儺愿祀奉祖先來安慰心靈,激發動力,頑強生存,通過演唱史詩《苗族古歌》、儺神戲、酬神歌舞等與自然交流,充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回應自然的儀式感。諸如,呂洞山被當地苗族視為精神圖騰,常年舉行敬奉祭祀活動。

  縱觀歷史,受地理等因素制約,中央朝廷對宗教文化管控影響力局限于中原地區,邊遠蠻夷及沿海幾乎放任自流。土司、長官司等主政同樣需要宗教文化輔佐,巫儺文化就這樣登上土司、長官司大雅之堂,在湘西有足夠土壤空間長期存續傳承,巫儺文化盛行于沅水中上游及酉水武水流域,而臘爾山苗區成為巫儺文化秘地,傳承著生態原鄉宗教靈魂觀。

  自古以來,苗家無論風調雨順還是流年不利都要舉行祭祀活動,敬奉并祈求許愿儺公儺母來年風調雨順,未生兒育女夫妻敬奉并祈求許愿巴龍乃龍贈男送女,遂愿后舉行“還儺愿”祭祀活動。湘西苗族學者龍文玉、花垣本家祖傳苗師“巴代雄”第32代、客師“巴代扎”第11代、民間正一道第18代三教掌壇師石壽貴等認為:苗族祖先不信鬼神,自然崇拜,信奉萬物有靈而崇拜自然,且靈魂不死。祖先即我,我即祖先。

  祭祀儀式由“巴代”(又稱祭司、祭師)主持,分巴代雄和巴代扎兩支譜系,用苗語演唱頌詞為巴代雄,稱之苗老司,用漢語演唱頌詞為巴代扎,稱之客老司。儀式包括祭祖(祭蚩尤、祭巴龍乃龍、祭炯、祭家先等)、祭山神、祭雷神、祭谷神、祭土地神,還有椎牛、椎豬、接龍、還儺愿、寶東齋(又叫洗屋)、跳香等。祭祀穿插表演上刀梯、踩火犁、銜紅鐵、下油鍋、吐紅火、吃竹簽、秤桿提米壇、神力定雞等巫儺絕技。其中具有正能量部分屬于苗族民俗文化傳承重要內容。目前,湘西巫儺文化中的接龍舞、綹巾舞、巴代祭祀以及還儺愿、椎牛等法事傳承人已列入國省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目錄。

  周邊雅酉捫岱古寨,“接龍”“染絨”“古濮果”等巫儺文化演繹地,享有“苗族文化活化石”“中國第一石頭村”等美譽。2019年納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捫岱古苗寨
捫岱古苗寨

  “捫岱”苗語苗音,“捫”苗意為大,“岱”苗意為寬厚?!皰嗅贰庇址Q“高果”(古寨之意)?!奥 毙兆谧寰劬哟迓?,傳說“隆”姓老祖先阿濮創建,“隆”姓苗族發祥地。

  古苗寨依山勢而建,“山水相間、一心兩寨”半島形布局。四周被捫岱山、高熱能山、高橋山、高德扛山、高熱摸山、高老鏡山等群山環繞,捫岱溪、追壩河從寨中蜿蜒而過,三面環水,視野開闊,遠處群山逶迤,山巒疊翠,溝谷交錯,懸崖壁立,老藤盤繞古樹,景色旖旎。2001年8月捫岱古樹群落被納入掛牌保護名錄。

  走進捫岱,猶如走進石頭古堡。民居以石材為主,多為明、清及民國時期建筑。高低不平石板路,歷盡滄桑石屋,蜿蜒曲直石墻,幾何形狀石窗,長滿青苔石橋……極具線條、自然、樸素美。

  置身捫岱,佛若回歸人間秘境,三三兩兩嬉鬧孩童,忙著出行出工行人,留守家中曬太陽看電視老人,成群結隊牛羊出欄上山,吠聲雞叫鳥鳴繞寨交響,生機勃勃和美苗寨,令人無限遐思。

  苗族崇拜敬奉龍神司掌天下風雨。苗家新居落成,請苗老司主持“接龍”祭祀在堂屋正中“安龍”,先挖一深坑,將一碗朱砂、銀粉“龍水”安放其里,蓋上石板,表明龍神已請進家。遇年景年成不佳時,整個苗寨也舉行“接龍”祭祀,比苗家新居“接龍”隆重盛大。覆蓋安放“龍水”洞口石板,苗語稱“巴柔絨”,“巴柔絨”所在處為禁地,不得亂踩、震動。待開年在其上面舉行祭拜,祈禱全寨全年風調雨順,家家戶戶健康平安。

  自古崇拜山水土地樹等有神靈,選擇自然寨最大最古老樹旁設置土地神石龕,祖祖輩輩進行敬奉。捫岱古寨3處“古濮果”地均在古樹群落下。每年家家戶戶大年吃年夜飯前,先要舉行“古濮果”,將禮細香茗從家里端到古樹旁石龕前進行祭拜,用紅布給古樹掛彩,意在通過祭祀風水化煞,守望家園。

  現實生活版苗裝苗繡苗娘“秀場”,流光溢彩。

  走進捫岱,苗裝苗繡讓您養眼,美得扎眼,美得心疼。苗家平常生產勞作、節日喜慶活動都喜好穿苗服,尤其是苗婆苗嬸苗嫂苗妹,個個心靈手巧會一手苗繡絕活,輕描淡寫間繡出精美苗繡,繡娘身穿苗裝都出自本人之手。

  苗繡起源于古代濮人雕題紋身,濮人后裔南蠻發明生產蠶桑后,雕題紋身開始從殘酷護身藝術轉化成刺繡裝飾藝術,歷經朱砂描畫、鑿花剪紙、蠻婦繡花、精美刺繡。苗繡,極具不同氏族、部落族徽圖騰崇拜元素個性,苗族文化特有表現形式,充滿詩意幻想。創意寓意深刻,圖案配色具有圖騰古風主體性、色階趨向性,用布用料多樣、繡法靈活講究,主要在袖口、袖套、衣領、后肩、褲腳、裙腰、頭巾、腿套等處進行刺繡。

  湘西苗繡,我國西南東部次方言苗語地區經典工藝。苗族服裝服飾制作多為手工工藝,工藝復雜、多樣、精細、精美。高聳苗帕,藍白相間。苗服苗褲藍底為主,袖口胸口鑲處苗繡圖案生動鮮活,將平淡無奇苗服點石成精美藝術品。苗繡針腳獨特,高達繡、插、捆、灑、點、挑、串、邊八大類20余種,花紋布置嚴密,色彩對比強烈。尤其是苗家阿妹出嫁所穿苗服——“能襖帕”嫁衣,花緞子面料,前襟、衣袖、褲腳滾邊繡花,格外華麗漂亮。苗族銀飾唯苗家新娘為代表,胸前背后配掛銀鏈飾品,銀鈴相碰,叮叮當當,頭戴青絲帕套銀質鳳冠,脖子上戴4-5把銀項圈,莊重富貴。

  苗俗風情豐富多彩,幾乎集苗族民俗節慶活動之大成,諸如,“還儺愿”“吃新節”“重陽節”“過小年節”“過大年節”“四月八”歌會、“七月八”趕秋節等。每逢節日,四面八方的鄉親相約捫岱,人頭攢動,賽歌對歌,苗鼓喧天……

  這里苗家苗婆苗媽苗妹,個個能歌善舞,就連小學生都會唱柔美苗歌打歡快苗鼓,本寨苗法師都有一手巫儺絕技絕活。

  遠古地質傳奇,撲朔迷離,意義非凡。

  湘西這部地質“無字天書”是用臺地峽谷、高山洼地、石林瀑布、溫泉溪河、斷裂構造、礦產礦床、古生物化石等遠古信使和科學密碼寫就的,記載億萬年滄海桑田和氣候變化史,見證遭遇板塊漂移和造山構造運動等大自然魔力百般疊加折騰,再加上水以柔克石巖溶“魔力”侵蝕,使這片完好大地如同庖丁解牛般千刀萬剮,粉碎性“骨折”,撕心裂肺般陣痛,涅槃成為具有世界意義、充滿“骨感”和“厚重感”的地質奇觀。

  吉衛及周邊為石灰巖巖溶臺地地貌。塵封在這片古老土地中礦床、峽谷、峰叢、瀑布、溶洞、溶丘、洼地、天坑、化石、“金釘子”剖面等地質遺跡,忠實記錄著地球運動演變。穿越遠古時光隧道,讓石頭開口說話,揭秘湘西遠古從南半球赤道附近歷經數億年板塊萬里漂移來到現在北緯29°位置的“真相”。

  湘西處于中生代以來形成的新華夏系巨型多字型構造第三隆起帶上。板塊漂移和造山構造運動疊加形成湘西帚狀構造、花垣—張家界(大庸)深大斷裂帶等區域地質構造,致使吉衛處于揚子準臺地之揚子褶帶東側,湘西帚狀地質構造西南部尾端,花垣—張家界(大庸)深大斷裂帶西北側,麻栗場—雅酉—兩林大斷層呈東北向貫穿全境。

  吉衛大地出露距今10—4.4億年前寒武系、寒武系、奧陶系等地層,的的確確都是源自遠古海洋環境沉積形成,見證46億年地球演化史上滄海變桑田,桑田再變滄海的地質現象。大范圍出露距今5.4—4.85億年寒武系中上統臺地相高臺組、婁山關群(組)等地層。高臺組為灰白色厚層塊狀粉晶細晶白云巖,婁山關群(組)為灰色、灰白色厚層塊狀粉晶白云巖、白云巖。

  夯來石林、溶洞及石欄石林均為上述兩套石灰巖巖溶地質遺跡,比云南二疊系灰巖青石林更古老,早2.4億年。石林怪石嶙峋,造型奇異,溶洞發育,如同迷宮。

  周邊還出露寒武系下統牛蹄塘組、石牌組(杷榔組)、清虛洞組,中上統斜坡相熬溪組、花橋組、車夫組、花橋組等地層。牛蹄塘組為灰黑色薄層炭質頁巖夾硅質巖,富含釩礦。石牌組(杷榔組)為薄—中層狀、紋層狀頁巖、泥晶灰巖、灰色灰綠色頁巖,花垣、吉首等地富含排吾都勻盾殼三葉蟲化石,其中,排吾都勻盾殼三葉蟲就是以吉衛附近排吾地名命名的。清虛洞組為灰黑色薄—中厚層泥晶含炭質泥質灰巖。上述兩套地層熱液型鉛鋅礦脈發育,花垣及周邊貴州松桃、重慶秀山鉛鋅礦床均產于上述地層。蓮花山脈及其最高主峰、峽谷臺地及尖朵朵、大龍洞等瀑布均為寒武系石灰巖形成喀斯特地貌。

  尖朵朵瀑布,又稱禾排瀑布。瀑布落差達236米,較吉首德夯流紗瀑布(231米)高5米,比浙江雁蕩山瀑布(213米)落差更高,瀑布流量最低0.27立方米/秒,洪峰期流量達50立方米/秒。群山環抱,峽谷窄深,景色秀美,天然氧吧。春夏多雨時節,懸崖上一團白練凌空飛瀉,隨風漫卷輕蕩,似煙如云,吞云吐霧,聲若巨雷,似脫韁野馬狂嘯奔騰,極為壯觀。秋冬少水時節,瀑布猶如輕紗拂面,溫柔秀雅,朦朧飄逸,十分壯觀。

  吉衛西南部民樂鎮境內出露距今10—8億年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板溪群馬底驛組、五強溪組淺變質巖和距今7.28—6.85億年新元古界震旦系南沱組、大塘坡組、陡山沱組及燈影組地層。馬底驛組為紫紅色薄—中層條帶狀含粉砂質板巖。五強溪組為紫紅色厚層狀含礫粗—中粒長石砂巖夾紫紅色中—厚層狀石英砂巖,均為淺海相沉積,淺變質巖,華南板塊(江南古陸)之基底。南沱組為冰磧巖層,灰綠色-淺紫紅色綠泥石板巖及泥砂膠結冰磧礫巖。冰磧巖,地球冰封時留下的“傷痕胎記”,蘊涵著“冰真”氣息和遠古密碼,記錄“冰球大事件”,大自然饋贈給湘西最珍稀自然資源。大塘坡組,介于下伏古城組和上覆南沱組兩個冰磧層之間,為間冰期沉積,薄層狀粉砂巖,夾含錳頁巖和灰巖。陡山沱組為泥質灰巖,富含磷礦、錳礦。燈影組底部為灰黑色薄—中層含黃鐵礦石英粉晶白云巖、黑色炭質板巖。

  湘西花垣、古丈、鳳凰,貴州松桃、重慶秀山等“錳三角”錳礦床均產于此地層。

  出露距今4.85—4.4億年奧陶系臺地相南津關組、分鄉組、紅花園組、大灣組等地層。奧陶系地層在湘西以大灣組最風騷養眼,為一套特殊陸源碎屑與碳酸鹽巖混合臺地相沉積,即紫紅色夾灰綠色中厚層瘤狀泥晶泥質富鐵灰巖,角石、牙形刺等化石豐富。紅花園組為一套深灰色塊狀粒屑亮晶灰巖。南津關組為一套深灰色厚層粉晶灰巖、細晶白云巖。

  古丈紅石林和吉衛周邊雅酉排臘紅色溶丘群石林同屬于湘西世界地質公園范圍,同為大灣組地層。

十一

  神話傳說越萬年,遺產文物承載文明,傳承歷史文化,蘊涵中華民族精神家園。

  這些靜默深藏于山水間遺存遺風和民間流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用無聲勝有聲的“肢體語言”標記傳述著史話傳說。

  20萬年前,勤勞淳樸、勇敢智慧湘西先民就此開山劈石,就地取材,依山傍水,安營扎寨,繁衍生息。在人類文明進步歷史長河里,多元文化接踵而至碰撞交融,多彩文脈激蕩融為一體,如史詩般風生水起,篳路藍縷。

  穿越時空,隔空對話,“復活”吉衛那段不為人知歷史,出其不意,淵深厚重。

  習近平總書記說“讓文物活起來”,就是要求我們保護研究利用好可移動的和不可移動的文化遺產,敬畏歷史,尊重文物,穿越時空,碰撞心靈,通古貫今,感悟文明璀璨、生命精彩,讓歷史文化遺產擔負起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綿延不絕新使命。

  全國第四次文物普查給文物資源大州湘西帶來千載難逢機遇,澄清文物底數,保護研究利用好文物,還原歷史真相,彰顯神秘湘西魅力。

  吉衛人文歷史發掘,一定會增添“文化湘西”含金量,增強中國式現代化新湘西文化自信,助推湘西文物“火起來”。

  (作者單位:湘西州人大常委會)

【編輯:黃詩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欧美午夜福利-夜色福利-午夜性福利-成年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