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內容
斷龍山之歌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發布時間:2023年08月15日 09:58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2023年08月15日 09:58

  斷龍山,傳奇傳情,當地土家族“秘境”。

  我心中“圣山”,心心念念,刻骨銘心,未通公路前多次下鄉沿著崎嶇羊腸山路,徒步攀爬4小時至山頂楊家河村。

  既敬畏又眷戀,敬畏自然之山,崇山峻嶺,山巒蔥蘢,疊峰翠綠,養育這一方人民,敬畏這片紅色土地上人文歷史,

斷龍山臺地峽谷
斷龍山臺地峽谷

  特別是“接龍渠”精神,更眷戀這一方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尤其是勤勞善良、勇敢粗獷、質樸熱情、可親可愛的父老鄉親。

  “斷龍山”名字乍看有“龍”似沒有“龍”,源自金龍銀龍傳說。

  相傳南海觀音菩薩駕五彩祥云仙游,發現有金銀兩條龍盤踞于此,便拋下一顆寶珠供牠們戲耍。金龍銀龍都想獨吞據為己有,進行你爭我奪殊死搏斗,結果兩敗俱傷,化作長長山脈。后來皇帝得知此地為風水寶地,擔心會出真龍天子威脅其王位,便下達圣旨,責令當地派人挖斷此山龍脈。挖山時怪事不斷,當天挖開缺口到第二天又填滿,連挖數日,山河依舊。有天傍晚,挖山人收工回住地,其中一人把煙槍掉在工地,折轉回來取煙槍時,感到腳下在震動,從地下傳

  來聲音:“不怕千把鋤頭萬把鍬,只怕鐵釘釘我腰?!绷ⅠR上報,朝廷下令改在山腰處打洞。隨著鐵釘在洞中釘下瞬間,天昏地暗,地動山搖,天崩地裂,兩條龍頭被攔腰斬斷。挖山人員隨著巨響全部葬身亂石中,血流成河,流了九九八十一天才清,河水便成細塔河和吊洞地下水水源。

  斷龍山脈呈北東方向橫亙于古丈西部,一字型夷平面山脊從保靖印山臺向北東方向延伸數十公里,越過酉水與永順羊峰山相聯,平均海拔700米,最高海拔牛路坡1049.4米,全縣三座高山之一。

  一道道山脊山梁歷經億萬年滄海桑田洗禮,矗立起一道天然地理屏障,潛藏著時光歲月遺痕。

  春天里,雨后初晴,站在山巔楊家河、上布尺等臺地懸崖,習習山風仿佛吟唱著斷龍山曠古傳情絕唱,放眼望去,萬物復蘇,風光霽月,姹紫嫣紅,一幅幅難以言喻的山水茶園云海畫卷盡收眼底。

斷龍山楊家河臺地
斷龍山楊家河臺地

  身臨其境,如夢似幻,臺地邊緣嶙峋懸崖,垂直峭壁,如臨深淵,蜿蜒連綿,跌宕起伏。山中有山,山外是山,群山沸騰,煙雨云霧交織彌漫在峽谷山水間,云起云落,朦朧神秘。炊煙裊裊的土家山寨苗寨掩映綿延在茫茫綠色海洋,林中有寨,寨中有林,天然大氧吧。

  清晨,一輪紅日在東方山脊地平線水冉冉升起,噴薄而出,萬道金光,順著陽光投射方向,遙望那一片由無數巖溶山丘組成的條帶狀峰林景觀,如同廣西、貴州萬峰石林顏值滿滿。

  大自然偏愛,具有世界地質意義的紅石林坐龍峽隱藏于萬綠山中,天生麗質,曠野靜謐,舒適愜意,震撼奇特,壯美和美,大自然神奇魅力。

  斷龍山,曾經野生動物“樂園”,華南虎“王國”。

  民國時期,這一帶交通閉塞,原生態環境,原始森林茂盛,出露村寨就是深山老林,野生動物遍野,老虎為王為患,經常出沒村寨傷人傷畜,令老百姓雞犬不寧。

  正如沈從文所述“白雞關野獸多出了名,尤其是老虎”。

  上世紀五十年代,這里出個“打虎英雄”田明舉,坐苦巴村人,從小愛運動,跟隨大人上山狩獵,后來練就一身捕虎絕技。

  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當家作主,但老虎傷人屢禁不止,田明舉主動站出來采用木籠套虎法捕捉老虎為。即用圓木做成高7尺、寬4尺、長8尺木籠,前設套門,后置餌籠,用小羊或小狗作誘餌,將木籠放置老虎必經道上,老虎見有家畜就直奔而來,一進籠踩滑套板,木門自落,老虎就被關在籠內束手就擒。

  坐苦巴村棲柯一個地方套住5只老虎。斷龍、茄通(今紅石林)、官壩(雙溪)、高峰、默戎等地捕虎11只。

  1953年,紅石林鎮下布尺村捕獲一只華南虎(當時老百姓稱白額吊眼扁擔花虎),長約3米,重150多公斤,后來虎皮被古丈一中制做成教學標本。當時田明舉捕虎行為屬于保護人畜安全善舉,多次受到州縣表揚獎勵,被譽為“打虎英雄”。

  另一個角度來說,一個世紀前斷龍山原始森林蔥郁茂密,生物多樣性豐富,如今生態修復任重道遠。

  白溪關峽谷畫廊給沈從文和酉水“纖夫”留下深刻印記。

  鳳灘水庫建成,纖夫時代的酉水模樣已無法再現,有關酉水文章和酉水號子成為珍貴歷史考證。

  白溪關(白雞關)峽谷,地勢險峻,生態凈地,地縫天塹,景觀奇美,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王村(芙蓉鎮)到保靖水路之“咽喉”。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如今為酉水畫廊組成。土司時代,白雞關屬南渭州管轄,駐有土兵扼守。

  沈從文對酉水特別有感情,其以湘西為題材的鄉土文學,酉水占相當部分。諸如《邊城》、《長河》、《湘行散記·湘西》、《保靖》、《白河流域幾個碼頭》、《我的寫作與水的關系》等。最難忘記憶莫過于白雞關,白雞關就是白溪關,或許先生筆誤,或許酉水號子音誤?!兑粋大王》記載百年以前,1922年6月坐船第一次從保靖出發經里耶去四川酉陽龍潭(今重慶),從龍潭順水坐船回保靖走了5天?!洞稀酚涗?922年2月11日(農歷正月十五日)從常德乘船走酉水去保靖途經三門灘,在白溪關因船發生觸礁斷纜事故,驚心動魄,差點葬命魚腹,九死一生,逃過生命中一劫?!氨阍谀莻河灘上聽了一夜灘聲,過了一個元宵?!薄侗>浮罚骸跋嫖鞅>甘俏易呦蛉松牡谝徽尽?,三門附近道名白雞關,石壁直插入云,樹身大如桌面,茅草高至二丈五尺以上,山中出虎豹,大白天所以聽到虎吼……”。

  沈先生對白雞關野獸多,尤其是老虎記憶猶新?!哆叧恰吩俅翁峒鞍纂u關:“翠翠想:‘白雞關真出老虎嗎?’她不知道為什么忽然想起白雞關。白雞關是酉水中部一個地名,離茶峒兩百多里路!”“白雞關出老虎咬人,不咬別人,團總的小姐派第一”。

  酉水險急水情,催生千年經典號子,一聲號子,驅趕鬼神,一條竹纖,力挽狂瀾,一根竹篙,開啟生命希望。一代代纖夫用腳步無數次丈量著酉水“身形”,用眼、口、心、情掃描著酉水水情、民情、風情,用歌詞傳遞記錄著酉水模樣和人文歷史故事,用口口相傳原生態傳承演繹著湘西民族風情、歷史文化及自然風光。

  酉水號子如同指南針、活地圖,更像現代北斗導航系統對地理、水情、航道實時精準導航,對昔日酉水灘、潭、人文古跡等如數家珍。號子反復描述灘險浪急白溪關,諸如,“三垴九洞十八灘,灘灘不離紫金山”“酉水河,灘連灘,十船過路九船翻”“上水拉纖如喊魂,下水飚灘如回煞”“義槽脫水白溪關,活人進了鬼門關,白溪關上打一望,兵馬難過鐵城墻。爭命曳過鐵城墻,到家才見爹和娘”“一聲號子我一身力,一聲號子我一身膽”。

  斷龍山人民為水奮戰不止的“接龍渠”精神蕩氣回腸。

  干旱缺水一直困繞著祖祖輩輩,天坑星羅棋布,地表如篩孔,降雨降水地下流,水源奇缺,百姓惜水如油。千百年來,找水引水一直是沉重話題,百姓年年舉行舍巴節等祭祀活動,祈禱蒼天,禱告求水,開眼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但無濟于事,依然“十年九旱,小旱連著大旱,人背水,牛追人,渴死野獸干死禽”。

  “當代英雄事,子孫萬世福?!毙轮袊闪⒁詠?,在共產黨領導下,當地百姓四戰斷龍山故事如歌如泣。

  上世紀大躍進時代,“愚公移山,改造中國”背景下,黨委政府提出“向斷龍山進軍,向吊洞開炮”,劈開斷龍山,引出吊洞地下水。斷龍鄉800多名農業社員和來自全縣各公社1000多名民兵,在海拔800米吊洞山頂安營扎寨,誓言“天變心不變,天冷心不冷”。當時工地流行自編“水利進行曲”:“不怕冰雪天,我們意志堅,不怕困難大,我們拼命加油干,共產黨領導,英雄的膽,不退縮,永向前,炸開那懸崖引水翻大山?!苯ㄔO中堅持自力更生,敢想敢干,創新“獨腳架測量法”“三點定線法”等方法,6名土家族社員和民兵為此獻出生命。正如毛主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比狈茖W等原因,工程歷時兩年被迫叫停。

  這種戰天斗地,艱苦創業精神,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周恩來總理親自簽署獎狀獎杯進行表彰,如今獎狀還保存在紅石林鎮政府。當年指揮部總指揮、古丈縣人武部政委田潤章根據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1958年將這段劈山引水歷史寫成《英雄大戰斷龍山》故事,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事隔不到6年,勇于向大自然挑戰的斷龍山人民,以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著,1964年選擇白虎洞為新引水水源,組織上萬勞力再戰斷龍山,后因多種原因下馬。

  1984年,隨著扶貧工作升溫,縣委政府落實以工代賑資金40萬,打響斷龍山引水第三戰,從白虎洞架起數十公里的引水鋼管,初步解決鄉政府駐地周邊人民群眾飲水困難。

  接龍渠,湘西州以工代賑之樣板工程,四十年州慶獻禮工程。1991年底,縣委政府專題就斷龍山引水給時任副省長汪嘯風匯報,汪嘯風同志聽完匯報就在對門沖引水工程報告上簽了字,1992年2月納入省州以工代賑投資計劃,就這樣,四戰斷龍山拉開序幕。接龍渠工程分引水、樞紐及灌溉配套三期,總投資1000萬元。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支持下,縣委政府精心組織,各級各部門鼎力相助,群眾積極參與,民工日夜苦戰。1992年一、二期工程先后開工,歷經3年,建成渠道5萬米,防滲渠1.75萬米,整修山塘水庫10余座,完成土石方12余萬方,漿砌石2.4余萬方,混凝土近萬方。

斷龍山群眾歡欣鼓舞慶接龍渠通水
斷龍山群眾歡欣鼓舞慶接龍渠通水

  1994年8月,時任常務副省長王克英到現場看到該工程接通對門沖、二卡兩處地下水,通過水渠長藤結瓜將阿姐沖、細塔、澤比條3座水庫和澤巴大、米多等16口山塘連結成水網,有效解決斷龍、茄通兩鄉21個村2萬多群眾飲水困難和2萬余畝稻田灌溉問題。民工吊繩吊藍在懸崖絕壁上施工作業,鉆眼放炮、鑿壁掘洞、架梁修渠、搬運水泥鋼材等,施工難度超出想象。特別是當地群眾自力更生,投工投勞21.28萬個。稱其為“千秋功業,留芳百世”民生工程,稱贊為古丈“紅旗渠”,欣然將“對門沖飲水工程”更名為“接龍渠”。

  1995年12月,接龍渠覆蓋斷龍山、紅石林兩鎮工程全線通水,終將懸崖絕壁溶洞水引出,引水夢終于實現。

  接龍渠建設還要感恩龍清秀,湖南省第一位被追授全國“模范公務員”,生前任湖南省計劃委員會以工代賑辦主任。為了接龍渠工程,她六上斷龍山,翻山越嶺,查看水源,檢查工程進度質量,現場協調解決問題。

  斷龍山,紅色土地,人杰地靈。

  這里元朝稱“田家崗”,明朝稱“田家峒長官司”,民國稱“田王二?!?、“仁愛鄉”。斷龍山和紅石林兩鎮是新中國成建制設立的。

  澤土庫,古丈人民反抗國民黨土地陳報策源地。

  1944年7月,國民黨政府成立土地陳報處,丈量田土,征收田賦?!澳睦镉袎浩?,哪里就有反抗?!比蕫坂l等地百姓抵抗丈量員丈量為導火線,爆發了一場大規模農民反抗土地陳報運動。

  “郭亮縣田王鄉蘇維埃革命委員會”向天錫、田祖文、向竹賢、李明洲等牽頭組織,發動1500多名農民參加。9月21日,各路人員從楊家河、業者湖等地向澤土庫集聚宣布起義。第二天,起義隊伍分6路向李家洞進軍,途經梳頭溪、翁草、河蓬、草塘、清水坪、蓮花池等地,25日直逼李家洞。國民黨古丈縣自衛團副司令張平糾集400多人在楓香塘狙擊失利,向縣長陳立謨告急,退至干田坳。國民黨駐永順王村和駐沅陵烏宿的獨立團趕來增援進行血腥鎮壓,屠殺700多名起義農民,其中集體槍殺80多人,活捉250多人。盡管失敗,但重創國民黨土地陳報丈量。

  老紅軍彭祖貴,土家族,出身于古丈縣茄通鄉(今紅石林鎮)小龍熱村貧困農家。湖南省地質局原副局長,湘西自治州原副州長,湘西自治州人民檢察署首任檢察長,省政協第四、五屆委員會常委,享受副省級醫療待遇離休。

  父母過早病逝,童年就替地主放牛。1934年11月7日,不到15歲就與遠房叔叔彭忠令以賣柴為名,躲過白軍盤查,渡過酉水,在王村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1940年4月至1945年1月,被選派到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擔任周恩來警衛隊隊長,工作之余跟隨周恩來等學習文化,練習毛筆字,結下深厚的革命情誼。

  新中國成立后,隨軍南下,與解放軍47軍廣大指戰員并肩戰斗剿滅湘西百年匪患后,就留在湘西工作。1955年任湘西苗族自治州人民檢察署首任檢察長,1957年9月當選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長。先后當選第二、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1959年在北京出席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接見了他。后來北京開會,多次受到周恩來和鄧穎超接見?!拔幕蟾锩敝性馄群?,下放到州良種畜牧繁殖廠勞動。

  先后主持湘西自治州林業科學研究所(即現在州森林生態研究實驗站)選址和建設。1957年擔任第一副州長分管農林,走遍全州山山水水后,將州林科所選址確定在永順青天坪茅山坡并上報。當時青天坪巖溶發育,石漠化水土流失嚴重。他說:“湘西有很多這樣石頭滿山、茅草從生的山地,林業戰場在山上,自治州林業科學技術研究所的主要任務就是解決石頭山上種出高大喬木的科學問題”。1964年省委批準湘西州方案,茅山坡石山治理和科學實驗拉開序幕。后來50多名下鄉知識青年加盟,立下“一定要把荒涼之地改造為郁郁青山”誓言。在荒山石頭窩里背土墾荒,選用39科126種鄉土樹種和10余種外來樹種對5800畝嚴重石漠化山體進行森林植被恢復試驗,年復一年堅守,綠色一點一滴爬滿石山,如今成為石漠化地區集森林經營、林業科研為一體的現代林業建設示范基地。

  “扶貧司令”彭楚政,土家族,斷龍山楊家河村人,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1984年以來,他先后任州扶貧工作、飲水工程、扶貧建校領導小組副指揮長,14年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扶貧開發工作。抓扶貧建房,組織群眾和民兵,義務投工300多萬個,幫助建房1.3萬棟,讓全州7萬多無房群眾遷進新居。抓飲水工程打水井850眼,修引水渠400多公里,建蓄水池1200多個,解決了31萬群眾的飲水困難。抓扶貧建校,群策群力,開源節流,科學籌劃,新建改建學校502所,讓5.3萬名山里娃娃走進新教室。

  1988年任吉首軍分區司令員,組織全州部隊和民兵實施“523”綠色工程,聯系古丈河西鎮,吉首馬頸坳鎮等貧困鄉村駐點扶貧,為鄉親們脫貧致富“壯膽子、出點子、趟路子”。湘西群眾親切稱他“扶貧司令”。1997年被評為“全國十大扶貧狀元”。

  田仲達,土家族,紅石林鎮人。18歲到湘軍長沙衛戌團當兵,后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比老鄉向敏思及林彪晚2屆。畢業后任國民革命軍中尉參謀,參加過北伐戰爭。1937年參加上?!鞍恕ひ蝗睂θ兆鲬?,全營傷亡慘重僅剩60余人,本人身負重傷。1942年擔任國民黨第八軍一O三師三O八團團長后遠征滇緬,1944年率部參加松山之戰。1950年元月以第八軍副軍長和該軍第三師長之職率部起義,改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八師師長。后回到湘西仼州政協副主席、主席。

  黃虎臣,原永順縣田家保(今斷龍山田家洞)人,湘軍不可多得的善戰將領,千里轉戰湘鄂贛,歷任湘軍把總、千總、守備、都司(四品),戰亡后追授參將。

  多次參加湘軍生死攸關戰役。咸豐五年(1855)十一月,《光緒石鐘山志·卷十武功》:“黃虎臣、林源恩等商議策略,各帶隊分途進剿;黃虎臣率先進攻廣信橋一股太平軍,偷偷潛伏派二百余人于左側松樹林內,約定聽到號炮的響聲就進行截殺……包抄太平軍尾隊;黃虎臣合師圍剿,短兵相接,各個士兵冒死沖鋒陷陣,殲滅太平軍四百余名,太平軍倉惶逃竄,自相踐踏?!?/p>

  曾國藩對黃虎臣軍事才干和作戰勇猛很賞識,咸豐六年正月,《曾國藩全集·奏稿·黃虎臣等攻九江勝仗片》:“陸軍則黃臣虎等扎西岸青山……,入春以來,黃臣虎等熟商:與其株守老營,示之以虛弱,不如進攻九江,示之以不測。遂于正月十八日丑刻,分兩路進攻九江府城。都司黃虎臣、同知林源恩率虎勇、平勇由東路周家嶺進,武生黃之一由西路吳障嶺進?!?/p>

  黃虎臣陣亡令曾國藩痛心不已,專奏報朝廷?!对鴩ぷ喔濉そúコ屈S虎臣陣亡折》:“黃虎臣等于五月十二日到郡,與建昌兵勇更番派隊,分駐西、南、北三面,晝夜環攻……,以黃虎臣為眾望報歸,未成列而遇害,三軍為之氣奪。此次截剿援賊,酣戰獲勝,軍心為之一振。然黃虎臣為數營領袖,遽爾殉難。都司黃虎臣樸實鷙勇,前此克復建昌縣案內,擬保游擊,尚未出奏。此次力戰捐軀,應請照游擊例賜恤?!?/p>

  斷龍山,土家族原生態文化傳承地。

  這里是土家族語言樣本地和最后保存地之一。

  湘西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策源地和發源地。

  “中國土家第一人”永順縣田心桃1950年參加國慶觀禮期間向中央最早提出土家族為單一民族。

  土家族有語言無文字,土家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的獨立語言。有聲調,無復輔音,語句語序為“主語一謂語”或“主語一賓語一謂語”。湘西土家語分北部和南部方言。龍山、永順、保靖、古丈等為北部,瀘溪縣為南部,南北方言交流困難。

  上世紀末,湘西州完全用土家語作交際工具的原生態鄉村,集中分布在50多個鄉鎮中的土家族聚居村寨,諸如,龍山縣坡腳、他砂、靛房,永順縣對山、和平、列夕,保靖縣拔茅、馬王、比耳,古丈縣斷龍山、茄通等。1990年人口普查,16萬余人,約占湘西土家族人口總數20%。尚有一部分土家語和漢語兼用,以漢語為主,約20萬人。

  隨著經濟社會大發展,交通通信條件不斷改善,文化教育素質大提高,漢語普通話普及,土家語言使用越來越少,大多數年輕人都講不好本民族語言。據初步調查,目前使用土家語作日常交際人群僅分布在龍山縣靛房鎮坡腳村、古丈縣斷龍山鎮,都是中老年群體。這兩地原生態土家族語言樣本,未來需要將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發展。

  斷龍山、紅石林兩鎮50%以上村名地名都源自土家族語的漢語記音、音變或諧音,諸如,龍叫河、細塔、梅塔、洗其哈、坐苦(枯)壩(巴)、澤土枯(庫)、溪龍車、科布車、大龍熱(惹)、業者湖、報吾列、阿姐沖、鐵馬洲、田家洞、米多、猛虎洲、胡家坪、白溪關、茄通、馬達坪。土家語“庫(枯、苦、庫)”意為有山的地方,“惹”為“美麗、美好、漂亮”之意,“湖”意為兩山之間溝壑,“車”意譯為“水”。

  這里保存著土家族最神秘的祖先崇拜風俗——舍巴節(日),土家族最隆重傳統節日,亦是土家族文化薈萃。

  土家語“舍巴”為擺手之意,土家語“日”為動詞,“舍巴日”即舉行擺手活動,又稱“社日”,“調年會”。其祭祀儀式講究、祭祀方式獨特、表達內涵豐富。

  舍巴節延續傳承千百年,曾因抗日戰爭而中斷失傳,1990年由斷龍山鄉報吾列村八十高齡田祖福老人倡議發起并恢復社巴節祭祀活動。2012年社巴日入選湘西州第五批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被列為國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祭祀活動由祭祀菩薩和民俗文化表演組成,既有傳統祭神,祈禱今年風調雨順,又有獨具土家族特色的梯瑪舞、掃把舞、擺手舞、厄巴舞、咱把舞、毛古斯、打溜子、咚咚喹、燈會等民俗表演。土家族燈會多元,諸如,龍燈、獅子燈、蚌殼燈、彩龍船、鯉魚燈、蝦公燈、猴燈、草龍、竹子火把等,還有反映土家族男女愛情、婚姻習俗的山歌、情歌、打貢雞、打盤雞、三棒鼓等活動。

斷龍山“梨山枯”舍巴壇舉行舍巴節活動
斷龍山“梨山枯”舍巴壇舉行舍巴節活動

  舍巴節如今成為湘西土家族聚居地重大祭祀節慶活動,舉行時間因地而宜。斷龍山堅持以每年立春后的第五個戊日為社日,俗稱五戊逢社,這一天當地村民自發從四面八方聚攏田家洞村“梨山枯”舍巴壇參加祭祀活動。事過境遷,恍若隔世,1990年以來,已連續舉辦34屆。舍巴壇周邊一些地名與“舍巴日”相關,如紅石林鎮馬達坪乃“舍巴日”停馬停車之地。其他地方有正月,也有三月或五月舉行。

  隨著時代和社會進步,舍巴節除了原滋原味地傳承祭祖外,還融入新時代正能量文化元素,震撼鑼鼓,悅耳山歌,原生態毛古斯,喜慶擺手舞,洋溢著滿滿的精氣神和幸福感。

  擺手歌舞,流傳千年不變的長篇史詩。集詩、歌、樂、舞為一體,土家族語“活辭典”、土家族文化“精神法典”及“百科全書”。

  擺手歌,又稱舍巴歌,原生態非物質文化,祭祀時用古老土家族語吟唱的長篇史詩,完整吟唱需多名梯瑪巫師輪流演唱七個夜晚。猶如古希臘《荷馬史詩》、西藏《格薩爾王傳》,涵蓋土家族開天辟地、人類起源等神話傳說,社會禮儀、人生教育、崇拜祖先等宗教信仰,祭祀、狩獵、農耕、飲食起居等民俗民風。擺手歌包括祭祀歌、農事歌、古歌等,其農事歌如同農業生產百科全書,將一年四季農耕文化表演得淋漓盡致,如旱作文化則有砍火畬、撒小米、種苞谷、薅草、搞小米、背包谷等。

  有歌必有舞,有舞必有歌,擺手歌與擺手舞緊密相連?!度A陽國志·巴志》所載巴渝舞就是酉水先民板楯蠻(又稱賨民)的歌舞文化,即湘西土家族擺手舞。

  流傳千年的酉水號子,纖夫水手用生命、汗水、勞動、智慧寫就的生命贊歌、民間歌謠和天籟之音,更是水上演繹的“擺手歌舞”。順著號子穿越時空隧道,領悟謳歌贊美水情水性水律,聆聽遠古神話魔幻、戰國嘶吼、《詩經》脈搏、《楚辭》心跳的“千古絕唱”。

  斷龍山,歷史厚重,古愨古韻。

  這里有探尋二千多年前歲月痕跡與韻味,再現戰國漢代諸侯爭霸歷史場景的古遺址。

  酉水自古就是通荊楚而連巴蜀的重要軍事要道和黃金水道,諸侯將相爭先恐后搶奪據為己有的“香餑餑”,血雨腥風、狼煙四起的動感地帶。

  白鶴灣古墓群先后出土千余件文物,還原了戰國時期巴軍與楚軍在酉水上血腥鏖戰。白鶴灣曾為巴軍軍事據點,后來“巴人后遁而歸”,巴軍失利取道花垣河至茶峒返川東。

  僅1984年發掘墓葬64座,楚、巴、土著遺物共存一墓,諸如,短柄巴式劍、雙箍楚式劍、肖形白虎印。出土戰國和漢代文物共300余件,其中,陶器200余件,兵器38件,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4件,一件扁莖柳葉形,與巴蜀式劍類似。一件為扁莖折肩,形制與廣西平樂銀山嶺戰國墓所出相似。2件銅矛銎部有三環耳,與巴蜀式矛類似。一件銅戈有虎斑紋,一件銅戈有銘文,陰刻篆體兩行,初釋為“五年□其命修□章作金”。出土制印4件,白虎肖形印兩件,兩件陽刻篆體“率”和“孫容”。另有四山紋銅鏡、磬、砝碼、水晶環、帶鉤等。

  巴楚諸侯之戰催生古丈茶發展,巴人將種茶制茶技術和飲茶風俗傳入酉水古丈,出土茶壺、茶杯、茶灶鍋(冥器)、茶井等陪葬文物為證,說明楚文化、巴文化及土著文化已在此融合共生。

  出土“水晶環”與酉水其他戰國古墓群出土的“鎦金銅飾”、“琉璃瓶”,里耶古城遺址出土“瑪瑙砝碼”等西方外來文物能證明當時開放的酉水經濟文化。如果從酉水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的“石網墜”到里耶秦簡、四方城遺址、戰國古墓等遺址進行系統考證,酉水流域文明可追溯到6000—7000年前,通航最早的水上交通要道之一,六七千年前就成為連接楚蜀黃金水路,大西南水上絲綢之路樞紐,可見酉水流域一直在同步傳播共享人類文明進步成果。

  此外,1973年茄通窖藏出土漢代銅壺3件,銅洗1件,其中一個壺肩飾鳳紋、魚紋等獨特風格紋飾。明代墓葬出土金耳環、金戒指、金花鎏金手鐲、帶鉤16件。

  老司巖,掛在千年懸崖上與王村古鎮鄰近相對的古商埠,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傳統文化古村落。

  一座因酉水黃金古水道而興的古碼頭,后因湘川公路通車水運走低而衰落。與酉水落差200 多米,昔日古碼頭由一條青紅石條鋪成階梯連通古寨,現被淹沒在鳳灘水庫下。

  依山傍水而建,三條古石板街連接黃家寨、馬垴兩個自然寨,四合院民居、寨墻、清咸豐年間伏波宮、古井、商鋪、石碑等“三街一墻”總體布局依稀可見。民俗文物保存較為豐富,如紡車、米升、碓磨、桐油燈、牙床、鋪臺、銅絆碗柜、銅魚拉手衣柜、楠木箱等。其中許多古樸如初,沿用至今。

  “老司巖”源自王老司舍命斗孽龍傳說。斷龍一帶酉水沿岸溶洞密布,稱之三百洞,其中老司洞最大。據說洞里出好水,能治百病,當地視為仙水,香火旺,附近老百姓經常到洞里燒香求水,還有不少信男信女敬獻紅布。相傳孽龍盤踞在老司洞,興風作浪,致使年年顆粒無收。王老司代百姓向孽龍求雨,孽龍不買賬,于是王老司與孽龍斗法,變成兩只草鞋在空中決斗,王老司弟子擊鼓助威,斗得天昏地暗,最終王老司不敵,被孽龍釘在巖壁上。盡管如此,當地人很感動,將此山稱老司巖以示紀念,溶洞叫老司洞,洞內流水為老司泉。千百年來,老司巖年年舞龍燈,都要到老司洞內借紅布披在龍身上,正月十五燒龍再歸還。古丈斷龍山、老司巖、保靖臘水洞等地“棒棒龍”“板登龍”等源于此。

  《酉水號子》記載:“王村碼頭高又高,老板稱肉一坨泡。吃一半,留一半,響水洞腳吃中飯。吃了中飯排草鞋,求兒求女老司巖。老司巖上吹牛角,列夕脫水牛渡河……”

  明清特色民居建筑14棟,坐南朝北,聚居群落,大氣精美。木質結構為主,部分磚木,朝門、屋基、臺階、天井、廡廊、石圍墻、石坪、石欄等多采用規則褐色條石砌成??p隙以石灰膠泥粘合,少數以生鐵水灌注。大堂、廂房、偏房、墻壁為窗欞式裝飾,人物、花鳥、麒麟、龍鳳、云頭紋、蝙蝠、鹿、喜鵲含梅等鏤空雕刻對稱圖案。古民居多為前店后居,臨街面設柜臺,柜臺外側用實木做邊框,框內鑲嵌欞花和雕花立柱,柜臺上下還有兩個小木框,宛如一大一小兩個算盤。

  兩處紫荊屋四合院獨具特色。一處為張家灣組黃家老宅,湘西許多黃姓人認同黃家祖居屋。土墻內建木質房間,每間房個性化,放置三滴水牙床和竹木箱柜,屋梁“百福駢臻、千祥云集”字樣,歷經風雨,仍清晰可辨。蝙蝠和銅錢等窗花,寓意“福在眼前”。后門上方有“人杰地靈”四字,院墻基腳由大條石壘砌,墻壁火磚砌成,石灰、糯米和稻草勾勒縫隙。還有高大院墻、花園、馬廄、插旗桿石臺遺址遺存。據考證為黃儒臣所建,黃儒臣,富甲一方,流傳其在湖南、四川、貴州等地均有家業,乾隆帝賜為“封君大人”,其富裕和尊貴程度可想而知。

  另一紫荊屋,黃儒臣為其園丁所建,房屋“二梁”畫有太極圖,圖兩側寫有“煥然維新,美奐其室”。這條二梁地位比正屋棟梁還高,稱之“天下第八匹梁”。

  所謂“紫荊屋”指大門前上方橫有一道二梁的四合院,紫荊屋寓意家族團結、家庭和睦。其源自田氏與紫荊堂之傳說,戰國時期,齊國王子田完后人田真(大將)三兄弟分家,鬧得不可開交,發現院子里那棵枝繁葉茂的紫荊樹突然枯萎了。全家老小大吃一驚,百思不得其解,老大忽然明白,說紫荊樹也不愿意骨肉分離,自愧還不如草木。這樣三兄弟和好如初,不再分家,自此紫荊樹竟然又活過來。

  斷龍山,世界地質公園組成部分,遠古地質傳奇非凡。

  穿越5.4億年時光隧道,塵封在斷龍山地層中巖性礦床、峽谷石林、古生物化石等地質遺跡,成為地質地球史“無字天書”的遠古信使和特殊文字。讓石頭開口說話,考證千刀萬剮般的造山構造運動,感悟水以柔克石的巖溶侵蝕魔力,演繹億萬年峽谷臺地溶洞的地質傳奇故事。

  地質研究發現距今5.42—4.85億年寒武紀古揚子準臺地處于海洋沉積環境,歷經數億年板塊漂移才來到現在北緯29°位置。先后發生武陵、雪峰、揚子—加里東、印支、燕山、喜馬拉雅等6次造山運動,由海相地槽漸變古揚子準臺地。湘西大地地層巖石遭遇板塊漂移和造山運動多重迭加的“魔鬼”般煉獄,涅槃形成神奇美麗喀斯特地貌。

  湘西弧形構造帶處于新華夏系巨型多字型構造第三隆起帶,揚子準臺地之揚子褶帶東側。斷龍山位于古丈復式背斜西北翼,張家界(大庸)—花垣深大斷裂活動帶東南側,通過垂直于張家界—花垣斷裂帶的斷龍山斷層,與古丈—吉首斷裂帶相連。從地質上分析,斷龍山成因一目了然,正是這條斷層將原為一體綿延山脈斷裂跌落,一分為二形成兩條落差較大的山體山脈。換句話說,斷龍山峽谷兩岸原本連在一起的兩條山脈于此斷開而成之“斷龍”,山頂臺地峽谷、懸崖峭壁等地質遺跡正是這一構造運動例證。

坐苦巴紅石林“巨人園”
坐苦巴紅石林“巨人園”

  區域地表出露的石灰巖地層支撐著斷龍山至酉水山水地形地貌骨架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山頂臺地出露距今5.0—4.85億年寒武系上統車夫組深灰色、灰黑色薄層紋層狀粉晶泥質灰巖,厚—巨厚層細晶白云巖地層和比條組青灰—灰白色塊狀泥晶灰巖、白云質灰巖地層,局地受斷層影響出露花橋組暗色薄層紋層狀微晶灰巖地層,如今成為網紅打卡露營地。東南縣城方向為距今5.13—5.0億年寒武系中統熬溪組灰色中層狀泥晶白云巖夾鈣質頁巖地層,花橋組地層,距今5.42—5.13億年寒武系下統清虛洞組灰黑色薄—中厚層泥晶含炭質泥質灰巖地層,石牌(杷榔組)薄—中層狀、紋層狀頁巖、灰綠色頁巖等地層。清虛洞組和石牌組(杷榔組)兩套地層熱液型鉛鋅礦脈發育,花垣及周邊貴州松桃、重慶秀山鉛鋅礦床均產于上述地層。西南方向依次出露為距今5.13—4.85億年寒武系中上統臺地相婁山關群(組)灰白色厚層塊狀粉晶細晶白云巖,夾紋層狀、條帶狀、角礫狀白云巖沉積地層;距今4.85—4.58億年奧陶系中下統臺地相南津關組、分鄉組、紅花園組、大灣組、枯牛潭組、寶塔組等地層。紅石林周邊出露距今4.4—4.1億年志留系下統龍馬溪群頁巖地層(“蘿卜絲”巖層)。

  奧陶系以大灣組地層最風騷養眼,臺地相陸源碎屑與碳酸鹽巖混合的沉積,即紫紅色夾灰綠色中厚層瘤狀泥晶泥質富鐵灰巖,角石、牙形刺等化石豐富。其中坐苦巴至花藍出露的紅色泥質灰巖為世界地質公園紅石林景區核心分布區。

花藍紅石林
花藍紅石林

  古丈紅石林世界地質公園輻射效應,致使紅石林旅游已遍及貴州、重慶、湖北4省市邊區。

  2018年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申請報告書稱:園區在中奧陶統大灣組沉積了一套臺地淺灘相紫紅色瘤狀泥灰巖、泥質灰巖,展示了其特殊罕見的氧化沉積環境,具有極其重要的全球意義。湘西紅石林……,成為全球碳酸鹽巖石林模式地。

  這里是南方巖溶喀斯特演化故事的重要組成。

  石灰巖地層被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鑿刻成峽谷、臺地、峰林、巖柱、天坑、漏斗、石筍等奇異幽靈般地質遺跡,天生自然,古樸大方,充滿“骨感”和“厚重感”。

  山體里溶洞、鐘乳石、潛流、陰河等地下空間充滿“美感”和“神秘感”,諸如,茄通澤禾溪溶洞奇觀。

  地質上歸功于水,億萬年水與山石對抗摩擦親熱,巖石一而再三地包容謙讓,水得寸進尺,無孔不入,水滴石穿。沿著地表裂隙和巖石裂紋侵入,猶如傷疤上撒鹽,讓地表巖層傷口發炎,底線失守,山崩石解。日復一日,久久為功,巖石不斷融入水中流失,如同水煮青蛙,被水沖刷成孔、管、洞,加劇升級變成漏斗、天坑、陰河,最后徹底擊穿山腹,磨垮山巔,沖破山粱,天坑變峽谷,水浸變水線,涓涓細流變地下陰河。

  素有“中南第一奇峽”坐龍峽就是最經典案例,集俏、隱、幽、曠、奇、險、古、拙于一體,最大落差300余米,谷底最窄處僅側身而過,仰望天空仿佛進入地縫。

  斷龍山溶洞,遠古冰川時期古脊椎動物避難所。

  1970年第二次會戰斷龍山期間,在白虎洞洞穴發現出土更新世東方劍齒象門齒、臼齒化石,現保存于湘西州博物館。門齒殘斷,臼齒較大,橫脊及跟座、乳突發達,排列緊密,被大量白堊質覆蓋。

  劍齒象化石主要發現于亞洲和非洲距今250—100萬年第三紀上新世與第四紀更新世初期地層。古代哺乳動物,屬長鼻目,一對長且彎曲的門齒(俗稱大象牙),臼齒特別大,高冠,齒面呈長圓形,若干個齒脊板組成,齒脊板上又有若干小乳突,高四五米,體重達二三十噸,最大劍齒象長達9米多。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白堊紀恐龍時代之后的“巨無霸”,草食為主,日食物量達數噸。受古氣候影響,大量動物難逃死劫,東方劍齒象約1萬年前滅絕,埋藏于冰川漂礫巖層。

  東方劍齒象化石發現對研究第四紀冰川古地理氣候、古生態及古人類活動變遷具有科學意義。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百姓,一個民族孕育一域文化。

  湘西人文歷史厚重,民族風情濃烈,民俗文化多元,自然風光奇特。

  土家族聚居地斷龍山也不例外,鐘靈毓秀,猶如傳世傳情經典之歌。原生態土家族文化就是古老梯瑪神歌,這里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是歌,蘊涵著紅色基因賡續傳承交響樂?!敖育埱痹趦鹊淖粤Ω?、艱苦奮斗革命精神在這里高高飄揚,激勵著這片紅色土地上人民前赴后繼、奮發圖強,涌現出許多感人肺腑、流芳百世的故事。

  斷龍山,悠遠綿長,一部刻著時光年輪的史書巨著,時光在這里流淌執筆,歲月在這里沉淀流年。承載著地球億萬年滄海桑田的紅石林地質遺跡,坐龍峽巖溶喀斯特地貌,戰國漢代出土文物演繹的“地下通史”。如同土家族原生態文化走廊,紅色文化基因,傳統古村落古碼頭,原生態民俗民風……,這些來自遠古歷史深處,來自生生不息人間,來自大自然山山水水,匯聚成圖文并茂的史書篇章扉頁,彰顯著一幅幅純美山水人文畫卷。

  新時代新征程上,凝望這里滄海橫流演變,遠古地質地球運動,人文歷史、民族風情等,斷龍山傳奇之歌早已寫滿山水大地,銘記在一代又一代土家族兒女心頭。

  這里父老鄉親正在滿懷豪情用行動奏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鄉村振興進行曲,傳承民族風情文化,彰顯鄉愁古韻,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和美新家園,譜寫現代化新湘西新篇章。

  (作者:高文化 作者單位:湘西州人大常委會)

【編輯:高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欧美午夜福利-夜色福利-午夜性福利-成年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