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內容
石頭寨巖頭屋 湘西苗族鄉愁坐標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發布時間:2023年06月20日 09:09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2023年06月20日 09:09

  湘西巖頭屋石頭寨,苗族傳統古建筑群,大自然恩賜,苗族先人智慧勤勞杰作,神秘湘西特別注腳。

  灰色或加金黃色墻體,青瓦或石片屋頂,青色石板路,曲巷通幽石巷石階,承載歲月時光與風霜雨雪打磨,圓潤錚亮,古樹綠色森林環繞,構成石頭寨主色調。

  苗族石頭情緣醇厚綿久,珍藏著春夏秋冬、柴米油鹽、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情感世界,幸福密碼,精神圖騰,家鄉記憶。巖頭屋滿滿血脈親情、童年夢想、父母之愛、手足之情、綿綿鄉音的人間煙火氣息早已融入血脈。

  內心深處永不迷失的指南針及北斗導航系統,魂、根、歸處、依靠、港灣之所在,牽掛、念想、寄托、智慧、文化之所系,充滿“往事遺塵”氣質,魂牽夢縈鄉愁。

  山高路遠、交通閉塞歷史地理條件下形成的古石頭苗寨,一道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返璞歸真的絕妙風景,彰顯苗族人民向陽而生、挑戰自己、樂觀生活的價值取向。

  一幅幅山、水、巖、林、田、寨、屋、人渾然天成,自然遠古、鮮活靈動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著述、歌唱、寫生創作與鏡頭道不盡拍不完的詩與遠方意境。

  石頭成為苗族天師,讓他們認知自然,隨遇而安,造就剛直堅定、質樸執著、頑強進取、熱情好客、神奇浪漫的性格,懂得靠山吃山、就地取材的生存智慧,練就開山劈石、鋪路起屋本領。

老寨巖頭屋
老寨巖頭屋

  祖祖輩輩用智慧、心血及勤勞修筑起石頭家園古城,成為不可復制的傳統文化遺產。諸如,黃絲橋、鳳凰古城、苗彊邊墻(南方長城)、亁州古城等猶如一處處“石頭王國”。

  據不完全統計,湘西巖頭屋石頭寨尚有近百處分布在鳳凰、花垣、吉首苗族聚居區15個鄉鎮。如,鳳凰山江鎮老家寨、雄龍、涼燈,麻沖鄉竹山、老洞村,千工坪鄉巖板井、香爐山,吉信鎮火爐坪,竿子坪鎮洞腳、大田,禾庫鎮早齊、禾庫、排云,臘爾山鎮蘇馬河,落潮井鄉勺良、銅巖,廖家橋鎮菖蒲塘、巖坎營、鴨堡洞,阿拉營鎮舒家塘;花垣雅酉、補抽;吉首社塘坡齊心、十八灣、大龍、聚福等。

  除了石板寨巖頭屋,苗寨石路石巷、石階檐臺基、石坪場拱橋、石井石廟,石庫石壩等隨處可見。

  苗族先民在寨前寨后依山就勢,修渠引水,拓荒挖土,人工用石頭砌坎開墾數萬畝層層疊疊梯田梯土,充滿層次感和曲線美。這些子孫后代賴以生存的口糧田地,形成一道道千古農耕文化工程,石頭堤坎累計長度和工程量宛若一座座大型水利工程,為世人留下別樣的農耕遺產。

  苗族祖祖輩輩對石頭情有獨鐘。除了就地取材便利,更在乎石頭屋特有超強功能,屋頂舉重若輕,安居而不壓抑,冬暖夏涼,防潮防火,防風雨防外敵,古樸美觀。

  苗家山寨,除了花草樹木,就是取之不竭距今5.4億年寒武系石灰巖和頁巖。寒武系地層巖性豐富多樣,有的巨厚成山成崖成峰,有的薄層成片成塊,有的賦涵各種各樣花紋,有的富含礦物和古生物化石。

  大自然特別眷戀恩賜湘西苗嶺,寒武系石灰巖和頁巖中的成層青石板隨手可取,廉價優質。村民只要出門上山刨開表層土,成片成層石頭就裸露在眼前。開采青石板工藝,祖傳技術活,有學問,有講究,采集石板石片要有棱有角有形狀,厚薄勻稱。只有經驗豐富的石匠才能擔當此任,石匠(巖匠)用鐵錘輕輕敲打鋼釬或鏨子,石縫慢慢開裂,依其紋理向縱深開啟石板石片,以長方形或正方形為主。苗寨用這些石片石塊起屋蓋房、鋪路架橋,修水井水渠,山塘水庫,梯田???。

  當地技藝高超石匠如同“魔術師”,通過一鑿一刻,青石板漸顯圓潤方正本色,打成一砣砣形如火磚石磚,一條條光滑四方柱形條石,還能采出一塊塊光滑可鑒似刀切豆腐塊兒或薄如書本石板石片石瓦。用條石和石磚砌基腳,片石和塊石砌石墻,青石瓦片蓋屋頂。

  石頭屋不外乎四種建筑結構,一種從基腳、墻體到屋頂瓦全為石頭,如,拉毫營盤寨。另一種“石頭墻體+青瓦屋頂”,苗寨大部分石頭屋采用青瓦屋頂。第三種“石片石塊+黃泥土磚”墻體加青瓦屋頂,“石片石塊+黃泥土磚”墻體下半部為石頭墻,上半部為黃泥土磚或黏土塊夯筑而成。如,涼燈苗寨,舒家塘。還有第三種升級版,墻體下半部為石匠精致打磨青條石,外墻單檐硬山頂封火墻加砌空斗拐角磚墻,房間地面鋪大塊石板,苗寨大戶人家普遍建筑風格。

  古寨石屋石墻石巷布局具有“含蓄內斂”“內方外圓”精神象征,美在視覺意境,空間格局多樣,姿態結構萬千,長短、高低、曲直隨意變換,色調簡單,自然韻律,天成古樸,極具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的畫面感和三維質感。

老寨石板小巷
老寨石板小巷

  巖頭屋民宅硬山式、木構架、三開間通透布局,整體裝修樸實、自然、實用,花里胡哨、畫蛇添足元素少。苗寨大院裝修重點在山墻挑檐處進行象征吉祥“龍口”裝飾。正立面墻“龍口”加工精細,墻角石柱采用整柱或接柱,雕鑿精細,與挑檐龍口、墻面協調一致,彰顯“人宅相扶,感天通地”建筑哲學理念。青石干砌宅基,墻體青石加黃泥土磚砌封,朝向多為坐南朝北,小院坪場,青瓦,鵝黃墻,石門石窗、木門木窗木雕精細,石刻石雕,匾額楹聯,古色生香,各自成趣。

  石頭屋基,依山而建,四平八穩,莊重牢固,前部臺基兼作擋土墻,后部高出地面,四周用石塊石片石磚砌筑,室內地面用石板鋪砌,填土夯實找平,既平整又防潮。

  窗戶洞口偏小,往往一個或多個并列,洞頂常呈尖拱、圓拱、石過梁等形式。石門周邊用整塊條石砌成門框,門下部留有較高條石門檻。石頭屋門時常以一側門軸為中心,向內偏轉45度開關門,有效遮擋門前過往人群視線,讓門成為有趣觀察外面世界小窗口。與四合院中影壁對視線空間限定有異曲同工之妙。苗家幾乎家家都有一個大小不一院落,院里坪場常用石片石塊鋪成曬谷坪,曬稻谷、玉米、黃豆、花生、藥材等,干得快,沒有塵土,夏天息涼爽歪歪。

  材料單一,壘砌石頭不需要水泥、泥土或砂漿等黏合。砌墻只需將石片石塊一層一層往上壘,內外趕盤壓縫,中間縫隙用小石片填充。這樣風吹不動,雨沖不走,冰凍不壞,堅固耐用,兼具防火功能,能保存使用上百年不壞,相對苗寨吊腳樓更能完整遺存下來。加上本土原生態文化,石頭寨成為保存完好傳統村落比率較高。

  山水有相逢,人石終結緣,事事皆可能。苗家巖頭屋石頭寨冥冥之中自有注定,依山就勢,抱團而建,緊密建筑,點狀分布,吸人眼球,神圣神秘。石頭屋給世人留下石頭線條、古樸工藝、幾何形狀、立體空間、色澤簡潔、冬暖夏涼、堅韌久用的建筑風格印記,達觀、勤勞、從容、樸素、向善的氣質。尤其是屋中火坑,石頭屋經久不衰的“鎮宅之要”,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煙火香火池,血濃于水的親情染缸,苗家念茲在茲、終身嗜好的酸湯酸菜秘制地。苗家酸湯早已融入血脈,祖祖輩輩,家家戶戶一日三餐必備,正如“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趔趄)。

  

  石頭寨巖頭屋防御性功能與軍事屯兵源遠流長。

  拉毫營盤古寨,又稱“石頭寨”,苗族建筑“活化石”。地處湘黔苗漢邊界,古代重要軍事據點,苗疆邊墻(南方長城)上眾多古兵營之一。始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朱元璋為平定苗疆而建的屯兵駐地,古代守城將士居住之地。依山傍水,周邊地勢環境開闊,群山逶迤,山頭建有多處烽火臺。自辛亥革命后成為民居村落,苗族子孫在此繁衍生息。所有建筑采用當地頁巖或薄層灰巖進行剝層成石片石塊壘造而成。滿眼石頭世界,只見石頭,不見磚瓦。古營房相鄰為民宅,從入戶小路,到百姓房屋墻壁和屋頂,七十里邊墻、營寨、城門、炮臺全部為石頭壘砌,并延續至今。完好古營房數十棟,多建于清代,石城墻、石板路(街道)、石板房、石板桌凳等生活用具一應俱全。

拉毫營盤古寨
拉毫營盤古寨

  舒家塘,地處湘黔要沖,“西托云貴,東控辰沅”,自古以來乃兵家必爭之地,苗疆邊墻中最主要古石頭營盤之一。位于鳳凰縣阿拉營鎮山凹處(原黃合鄉),西與貴州大興毗鄰,東與王坡屯交界,南與亭子關接壤,背枕鳳凰雙鳳山。從村寨布局、建筑風格及周圍眾多苗疆邊墻兵營遺址分布綜合分析,舒家塘乃一處古代鳳凰區域性防御體系西端的重要軍士家屬駐扎點。

舒家塘石頭寨
舒家塘石頭寨

  史載,古城堡始建于元朝,北宋楊家將后代楊六郎三子楊再思(又名楊懷玉,楊文惠)奉旨平南,見其地勢險要,便在此安營扎寨,成為軍事重地——屯兵之營。長城學專家羅哲文教授2000年到現場考察考證,判斷城堡至少有800多年歷史。明朝萬歷年間,朝廷為鎮壓苗民起義,特撥白銀萬余兩,歷時4年,重新對古營盤進行改造筑固。古村由石頭古城墻環繞,平面略呈圓形,民居全部用石頭砌成。

  古城墻總長1500余米,分上下兩層,城墻上能跑馬,每隔3米設一個瞭望口。由大塊青石粘石灰糯米漿砌,最重石塊達750千克。墻形曲折蜿蜒,極富變化。設東、南、北3個城門,其中東門規模最大,分兩進,上有閣樓供護城衛士守護,巖墻堅固整齊,易守難攻,與王坡屯遙相呼應,固若金湯。

  古城堡歷經千百年風磨雨洗,雖殘敗發黑,但滄桑莊重嚴實。分上中下三寨,房屋、巷道、坪場皆用青石,屋墻用青石或上半部用黏土塊夯筑而成,堡內建筑基本保留著原風貌,主街呈“T”字形,與寨內巷道連接成三橫三縱空間布局,初到之人猶入迷宮,左轉右轉,容易迷失方向。

  古寨人文景觀特色明顯,家教家風遺存難得。保存完好明清民宅古建筑13棟,如,擱山檁石,土坯磚石,硬山式磚木石等結構多樣。民宅一般有庭院和槽門,石額匾內容豐富,諸如“禮重師嚴”“常由箇中”“禮嚴捍衛”“模范修嚴”等題詞,反映當時古寨對禮學養廉推崇備致,傳統儒學禮制盛行。石額匾雕刻精美絕倫,見證湘西能工巧匠高超技藝,為研究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和獨特建筑體系提供鮮活的史證樣本。

  老洞,位于鳳凰縣麻沖鄉中部,湘西為數不多“生苗”苗族聚居村寨和神奇古堡,“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歷史文化古村落,“血色湘西”影視拍攝基地。村名源于村里一神秘原始山洞,苗語稱“板巖汴”“板窟汴”。

  傳說苗族先人遷移至此,受當時生活條件限制,為避禍戰亂,先隱居于山洞,后來隨著條件改善,才逐漸搬出山洞。相傳漢代以前苗民在此就地取石,建屋扎寨,墾荒開田,繁衍生息。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8年)設老洞屯,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萬大軍遠征湘、黔、川、滇,大批軍隊駐扎湘西老洞屯等兵營,后來逐漸發展成軍民同駐。明朝天啟四年至七年(公元1624年一1627年)老洞土司田興爵在苗寨建治所,控制入番十二司,管轄72寨,時人稱之“王城”。周邊苗民為避匪擾,紛紛投靠搬入營地居住,借鑒兵營皆用青石板壘砌民宅,兵營和民宅聯為一體。古堡功能齊全,居高踞險,外看“不顯山不露水”,內覽“別有洞天”,寨墻到處密布暗槍眼,所有排水系統,又是逃生系統。

  老洞村有過輝煌和傳奇。一個世紀前,財氣人氣兩旺,“官人多、財氣大”。保存完好明清古石頭民居十余棟、堡家樓5棟。諸如,湘西苗王故居陳渠珍公館、麻江富大院、麻樹智將軍故居、“萬擔”曬谷坪、麻氏祠堂、苗家土地廟、碾房、青石板街、古井等20多處遺址,見證其昔日榮光和富庶。幾經春雨殘陽、榮辱興廢,直至沉寂無聲,老洞成為苗家艱難容身之所,高寒山區典型貧困村。如今老洞古村新征程上生機勃發,成為宜居宜業和美苗寨。

  “苗族第一富豪”麻江富大院,位于苗寨中心,三開間兩層,正房平面呈吞口式布局,灰瓦斜坡屋頂,外立面青石包裹,院內石板鋪地,院門“石箍木”,遵循苗族傳統,斜對街道,厚實石門檻、結實門枕石、并足欲躍石雀,大門內嵌于青石磊構門洞,門框刻有文王八卦圖和國民黨黨徽,門前九級臺階,方格窗、門楣精雕細刻。整個建筑土豪、厚重、內斂。乾隆年間麻江富成為苗族開啟對外經商貿易“第一個吃螃蟹人”,賺得盆滿缽盈而富甲一方。

  陳渠珍公館,麻江富之孫苗樹毅專為陳渠珍所建。高大堅固,實用精巧,門樓連著兩進大門,大門由一整塊木板分開扣合,門板厚重,門閂設暗鎖,步槍子彈打不穿,大門邊石頭墻留有多處槍眼,外墻為夾層墻。老洞,湘西王陳渠珍最后駐軍地。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挺進湘西,陳渠珍退守老洞,主動識時務,認清和平談判才有出路。與四十七軍代表在老洞秘密舉行多次會談后,簽訂起義文本,宣布湘西和平解放。如今,老洞會談遺址具有歷史意義。

  麻江富“萬擔”曬谷坪,3處呈梯級石板坪場。傳說一次曬谷子10萬擔,最高處曬谷坪為最佳觀景臺,山上石頭民居,山下田園、峽谷、道路、過往人群,盡收眼底,一覽無遺,觀看遠處幽遠深邃的“兩山”臺地苗鄉美景。再上至寨子最高處,為古苗寨防匪患而建的堡家樓,圓柱形石頭建筑,每層布設6個槍眼。古寨地下還有隱蔽山洞通往后山。

  跨進老洞寨門,滿眼青灰色石頭。這里每一塊石頭就是一枚胎記,一處歷史遺存。石塊組合建筑記憶著老洞前世今生,承載著古苗寨深刻與厚重、沉寂與輝煌。

  青石板巷道蜿蜒起伏,沿著彎彎曲曲窄巷穿行,觸摸石墻,端祥巖石,試著與石頭對話。這些飽經滄海桑田和蹉跎歲月的石頭不斷煥發著遠古氣息,時刻用自己肢體語言向世人述說著石頭寨的故事。整個石頭寨彌漫著歷史塵煙中的烽火之味,穿越時光隧道,與古寨故人招呼,透過石墻縫隙,隱約追尋遠古戰鼓之聲,石門之后似乎有裊裊炊煙、天倫之樂溢出。整個古建筑群呈九宮八卦布局,巷道縱橫交錯、似連卻斷、似通卻閉,檐廊相接、樓閣參差,長達800米,如同一座迷宮。民國苗族第一位將軍麻樹智故居、“萬擔”曬谷坪、匪首龍膏如被捉遺址、麻家祠堂、陳渠珍公館、八卦陣、碩大雕花窗,被銀元壓斷的麻家首富屋頂檁子,多得數不清的銀錠銅錢,石墻上嚴陣以待的防匪槍眼,還有神奇巫儺文化、苗王傳說……

  時光荏苒,一切都在歷史長河里塵淀,成為過眼云煙、夢幻記憶。走過古寨仿佛欣賞一場沉浸式古典啞劇,醇厚優雅,迷戀沉醉。

  

  石頭寨巖頭屋最具苗族傳統文化代表性。

老家寨石頭古建筑
老家寨石頭古建筑

  老家寨,鳳凰縣山江鎮純苗族聚居村落,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石頭古苗寨。民宅依山就勢,從低往高,逐層搭建,屋連著屋,錯落有致,石板小巷臺階相通,八卦迷宮式建筑群,具有防范匪患和火災功能,易守難攻,易進難出。陌生人進寨,沒有向導難以走出來。采用“石頭+黃土磚+青瓦”,石片石塊石磚等石材比例超過八成,屋基和墻體下半部青石,上半部黃土磚,青瓦蓋頂,還有檀條椽子等木料,看不到水泥和砂漿痕跡。保存完好龍家、吳家大院3處。能看見護寨石頭圍墻、碉樓、曬谷坪場、石板臺階、逼仄石板小巷、石井、石桌、石凳、石頭砌成的菜園田地,一個地地道道“石頭壘起來的苗寨”。

  齊心村,地處吉首市乾州街道(原社塘坡鄉)山頂,周邊與十八灣村、關候村等相鄰,與鳳凰縣禾庫鎮交界。同屬臘爾山臺地,海拔825米,被稱之吉首“西伯利亞”。原名“狗年”、“勾泥”、又名“岑頭坡”、“擒頭坡”。整個村寨清一色巖板世界,石板筑堡、石磚建屋、石片蓋瓦的純苗族聚居寨堡,又稱“石板苗寨”“石頭村寨”。歷史悠久,民俗文化豐富,苗族傳統古老村落。村名源自多個傳說,“勾泥”意為水牛路,齊心村祖先循著水牛足跡找到這片肥沃土地。因明代洪武狗年搬遷落居而得名。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清政府連年征收苛稅,湘西遭遇鹽荒等人禍,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爆發苗民起義。乾嘉苗民起義首領吳八月率領義軍以齊心村為據點,進行練兵、鍛刀、制槍、筑堡。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吳八月領兵在此與清軍多次交戰,交戰中重傷云貴總督??蛋?,“擒頭坡”就此流傳而來。自古以來,苗寨祖祖輩輩一直沿襲取青石板建房屋壘寨堡,目前保存完好石頭屋50多棟,石板路1500多米,石板門17座,護寨城墻2處,石板碉樓及遺址等4處。

齊心石板古苗寨
齊心石板古苗寨

  步入古寨進入石頭空間,見識石頭積木組合魅力。石屋、石碉樓、石門、石巷、石臺階、石溝、石獅、石井、石桌、石碾、石磨、石雕等無處不在,似乎刻意又像隨意堆放,目不暇接,充滿古樸神秘之感,每一塊石頭都在重復訴說遠古故事。順山就勢、錯落有致的石頭房,屋屋緊鄰,屋路相連,邁一步進家門,退一步便是路,石板小巷臺階七彎八拐,狹窄蜿蜒,四通八達,愴然安祥,撲朔迷離。一層層壘砌的石頭墻成線似帶,垂直平行疊起,水平方向不斷延伸、拐彎消失,蜿蜒起伏。藍天白云下,陽光穿過門窗青瓦屋頂屋檐光影,奇幻明亮,幽靜雅謐。

  如今,古苗寨村民傳承沿襲老祖宗留下來的祖業祖產遺風,依然踏著閃亮古石板路,守望祖輩們留下的石碉樓、石塔、石門、石井、石屋等,沿用祖傳石頭器皿家具,諸如,石頭鑿成的米缸、水缸、桌、凳、灶、缽,并視為傳家之寶。還把科技、水、電、互聯網、電視、水泥路融入石頭寨。

  站在古村周邊峽谷對面山頭,隔空遠遠望去,巖頭屋石板寨猶如天生在山頂石頭森林中,與自然環境融合得天衣無縫,石板路泛著幽光,整個村寨古樸厚重,生機勃勃。仿佛一幅幅永恒定格在藍天白云下人與山水林田草石頭屋融為一體自然生態風光,點綴在湘西苗嶺天際線和人文地理坐標上。

  涼燈,老鷹落腳的石頭古苗寨。遠眺苗寨極具視覺沖擊力,綠色世界中灰黛黃三色苗寨加上人,構成絕版水墨畫,空中人家,世外桃源,仙境仙居。5個古樸傳統自然寨掩映在云霧繚繞的綠色臺地世界,如詩如畫。依山就勢黛瓦土石木結構苗族傳統建筑群古苗寨,猶如從歷史記憶深處走回來的畫中苗寨。山、水、林、古樹、石板路、石板墻、石板坪、土石木瓦民居、苗寨人家有著別樣韻味,古樸古香古色。走進苗寨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古樹參天,石板路曲徑通幽,鳥鳴雞叫犬吠聲清晰可聞。

  涼燈先民,獨具慧眼,就地取材,家家戶戶都用石板鋪坪場砌圍墻,蜿蜒曲折石板路連通苗寨家家戶戶。分散在寨前寨后、山坡山頂700余畝稻田耕地,被心靈手巧、勤勞勇敢的大山之子,用石板砌成極具層次感曲線美的梯田梯地。

涼燈巖頭屋
涼燈巖頭屋

  他們還用石頭砌成古井古塘古水碾,與整個村寨山山水水自然和諧共生。涼燈石頭墻、石板坪場、石板路、石井石缸、民居建筑都是采用距今5.4-4.85億年寒武統比條組薄層灰巖、鈣質頁巖,具有遠古地質意義和價值。再加上涼燈金黃色泥土,老百姓手工制作土板磚色如金磚,由薄層灰巖與黃色土板磚砌成房屋磚墻顏色特別協調,房屋建筑色調風格最佳搭配。全村176棟黛瓦土石木結構苗族傳統建筑民居魅力四射。著名畫家黃于綱曾經花巨資將涼燈黃泥黃土運送北京當寶貝巡展。

  菖蒲塘,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視察的古苗寨。如今將紅色基因、石頭元素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融合,把傳統“石頭屋”打造成“紅色農家院”,開發鄉村旅游,發展第三產業接待外來游人,成為鄉村振興一道靚麗風景。

  蘇馬河,位于臘爾山鎮西南部,與貴州松桃縣長坪鄉接壤,國家級傳統村落,乾嘉苗民起義首領之一吳天半故鄉。寨名源自蘇馬河穿村環繞而得名,依山傍水,群山環抱,錯落有致。古苗寨建筑為石頭屋和土木結構二元格局,石頭屋、四合院、三合院、石墻、石柱、青石板、雕花木門木窗等經典元素隨處可見。

  竹山苗寨,苗族民俗風情、傳統建筑保存較為完整堡寨。相傳清乾嘉年間(1795一1797),湘西、黔東北苗民起義旗竹桿均采自鳳凰昆侖峰,“竹山”寨名從此流傳至今。人文歷史底蘊原生態,如,石頭屋、堡樓、青石云梯路、吳家大院、苗鼓苗舞、天籟苗歌。石頭寨堡,層層疊階,屋屋相狹。行走在石板路,頻頻幽境,腳底生涼,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千古歷史場景。走進吳家大院,感悟五谷豐登吉象,見識當地道家道堂法術。

  

  巖頭屋石頭寨,湘西祖輩千百年辛勞和堅守,能工巧匠傾心打造傳世之作,苗族先民首創精神之所在。

  大自然特別眷戀湘西苗嶺,風化造物,薄層石灰巖和金黃色泥土隨處可見。億萬年地球運動演變,這些巖石在遠古海洋氣候環境中沉積覆蓋、擠壓固結、成層成巖,抬升陸地,靜默在地表,恭候著人類發現利用。鳳凰、吉首及花垣交界區域大面積出露距今5.42-4.85億年寒武系清水洞組、杷榔組(石牌組)、牛蹄塘組、熬溪組、花橋組、車夫組及比條組海相沉積薄層灰巖和頁巖地層。局地出露第四系金黃色泥土層。

  薄層灰巖和頁巖具有遠古、便捷、廉價、堅固、渾厚、耐用、可塑等特點,天然建房鋪路壘坎修橋石材石料,其普遍性、實用性、經濟性及延展性被苗族先人相中看好,備受青睞。既用作建筑石材,又用于工藝品石料。

  上述地層中紋層狀石灰巖還是湘西武陵穿孔石的原石。大自然差異性風化作用致使紋層狀石灰巖富含泥質部分溶蝕流失,后期人工修復成造型各異的穿孔石。層紋狀灰巖制作武陵盆景,亦是湘西工藝品一絕。

  域里臘爾山、涼燈、大龍洞、兩頭羊、火爐坪等地寒武系上統車夫組和比條組產竹葉狀灰巖。所謂竹葉狀灰巖,鈣質膠結而成的礫屑灰巖,礫屑為扁圓或長橢圓形,垂直層面切開形似竹葉,大小不一,磨圓度高,表面常呈一層紫紅色或黃色鐵質氧化圈。滄海變陸地后,巖石裸露地表,遭受雨水沖刷、風化等作用,竹葉狀模樣凸顯,具有工藝美學價值。

  擁有46億歷史的地球,經歷著波瀾壯闊、滄海桑田的變遷,蘊含諸多鮮為人知的遠古密碼和奧秘。著名地質學家萊伊爾說過解開“現在”的謎題,要使用“過去”做鑰匙。

  湘西苗嶺豐富的寒武系成層成片成板灰巖頁巖,支撐著湘西山水地質地貌骨架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天生自然,古樸大方,充滿“骨感”和“厚重感”。如同一部穿越5.4億年時光隧道地球地質萬卷無字天書,塵封在地層中遠古巖性、巖層紋理、礦物、化石等地質遺跡成為天書特殊文字和遠古信使。通過這些地質遺跡復原遠古夢幻海洋世界,娓娓詮釋地球地質故事,感知地球運動翻江倒海、摧枯拉朽的神秘威力及生命起源神奇魅力。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勞動人民,文明進步真英雄,中華優秀文化創造者、傳承者。苗寨先民心地善良、勤勞智慧、心靈手巧、身懷絕技。祖祖輩輩生活在巖頭屋又反哺石頭,通過歲月打磨、煙火熏陶使其賦予獨特人文底蘊和生命張力。石頭寨巖頭屋因天生而真美,厚重而結實,質樸而純正,普通而無價,堅毅而無畏。走進石頭寨,這些石頭建筑充滿著古樸、和諧、生態的自然氣息,靜默、滄桑、渾厚、深沉、靈動的生命張力,穿越時光隧道的超然異樣體驗。置身石頭建筑世界一窺真容,過去對苗寨落后等偏見早已蕩然無存。這種遠古傳承至今人與自然和美使時間和空間無縫銜接、安祥對視,不得不對苗族先民勤勞與智慧肅然起敬,刮目相看。

  

  巖頭屋石頭寨,苗嶺明珠地標。

  一路風雨,一番滄桑,承載著一段過往歷史。石頭寨文化,苗族集體人文標記、古老歌謠、精神圖騰、視覺符號、文化元素,與苗族氣質、性格、命運、精氣神息息相關。巖頭屋,苗族先人用雙手、智慧、艱辛、汗水建造,世襲居住的建筑傳奇、經典家園。

  祖祖輩輩生于斯長于斯,對石頭產生難以割舍的親切和依戀,與石為善,與石交流對話,秉持堅強、古樸、耿直、知足、勤勞、善良、果敢、堅毅等石頭性格。白天踏著石板路出門上山勞作,日落在石頭世界里吃飯睡覺,其樂融融。石頭寨孕育著湘西人愛恨、家國情懷,許多血性苗漢在社會進步變革中奔涌出別樣波濤,閃爍著血色光芒。

  時過境遷,湘西文明進步古與今的智慧不斷在歷史文化長河中流淌、相遇、碰撞,在時光隧道里凝固,永續傳承,自立自強。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理念須尊崇,中華民族順應利用自然的無窮智慧值得傳承創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利用自然方為正道,人在大自然面前沖動不敬蒼白旺然。苗族先民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賦予石頭屋感染力和滄桑感。隨著日月變換,斗轉星移,歲月滄桑,極具震撼力。

  春天里,百花爭妍,和風細雨,鳥語花香,一處處石頭屋鑲嵌于翠綠山野世界,靈動古樸。嗅著田園芳香,走進石頭寨盡情體驗愜意幽靜的鄉土田野生活。煙雨中,臘爾山臺地石頭苗寨格外寧靜,沒有喧囂,裊裊炊煙透過青瓦彌漫,偶遇出門勞作過往行人,云霧中古老石頭屋時隱時現,人間仙境。

  夏天,俯瞰綠色世界中的石頭屋格外清爽,蛙歌聲聲,煙雨蒙蒙,蜂舞蟬鳴,山筍瓜果飄逸,苗歌潺潺,心靈皈依港灣。

  石頭寨秋季,多彩山色與石頭屋交相輝映,猶如上帝打翻的調色板,層林盡染,金色稻浪,五谷豐登,秋韻燃起浪漫夢幻。

  銀裝素裹的巖頭屋石頭寨詩情畫意,山野森林及石頭屋頂被白雪覆蓋,冰封懸崖屋檐枝頭掛滿冰凌,漫步石頭寨仿佛進入童話世界,寧靜、純潔、莊嚴。

  

  嗣前人之衣缽,踵其事而增華。遙想湘西這片神奇土地上一代代能工巧匠切之磋之、琢之磨之故事。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新征程上,期待湘西新時代能工巧匠超越古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創造更多琳瑯滿目又驚艷世界的新傳世新杰作。

  文化旅游賦能巖頭屋石頭寨新的生命張力,創新業態,激發活力,構建宜居宜業和美古苗寨,不斷提升湘西人成就感幸福感。

  堅信湘西苗鄉文明可掬,生活更美,未來可期。

  (作者單位:湘西州人大常委會)

【編輯:黃詩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欧美午夜福利-夜色福利-午夜性福利-成年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