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內容
天造地設 方石巖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發布時間:2023年04月27日 09:11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2023年04月27日 09:11

  曠古方石山宛若巨無霸的擎天柱,像定海神針般堅挺,如巨大界樁和醒目地理分界線,占盡地理風水之利,成為湘西與張家界交界最鮮眼辨識、熠熠閃光的地標。

  當地尊稱“四方巖”,位于永順縣永茂鎮樟木村,與張家界市永定區烏木峪村交界,海拔達1322米,離國際旅游城市張家界不過20余公里。

突兀聳立方石巖
突兀聳立方石巖

  大自然鬼斧神工,把一座巨大山體切割成超大方形高山,似有突兀聳立戳破天之勢,鶴立雞群,彰顯著大自然神奇魅力。周邊群山溪流似無數青龍向其靠攏攀附在其身邊,成為當地人的靠山圣山,寓示著博愛、善良、親和、威嚴。

  常言道“父愛如山”。方石巖魔力無盡,一代代勤勞樸實、彪悍善良的永茂兒女,只要望見魏巍方石巖,就會被攝魂,找到回歸或港灣的感覺。

  連我這個生活在湘西的人,也一直崇拜向往,每次在高速上行走靠近時,深深被萬千群山中橫空聳立,雄險健拔的方石巖所吸引,潛意識里感覺方石巖仿佛在召喚,心不由自主神飛而去,用心暸望,注目禮總聚焦在方石巖方位。

  方石巖穿越億萬年時光隧道,滄海桑田,歷經地球運動磨難和洗禮,這里一草一木一石都在用其特有的肢體語言,不間斷地向世人講述著自己的遠古神秘身世故事。

  春天里,有機會與地質公園博物館李貝等,在當地向導引領下,自樟木村沿著崎嶇山道,循著溪流和山勢,不斷走進和攀爬方石巖。

  在密林深處用手腳并用和身體匍匐攀爬前行,登高望遠,時而深沉,時而輕柔。不斷用腳步和身體丈量方石巖高度、坡度及難度,用身體貼近和擁抱山體感知方石巖溫度及風度。其中,有7段陡峭絕壁需要借助繩索和巖石裂縫突起,運用攀巖運動中抓、握、掛、摳、扒、捏、拉、推壓、撐、蹬等技巧方法,全神貫注、手腳并用方可成功。

  不時領略身邊風景,吸吮森林、巖石、泥土的清香,飽食負氧離子。深山幽谷、溪流飛瀑,潺潺流水、山泉溪水叮咚似章如樂,茂密森林,芳草萋萋,奇花異草,天然大氧吧,參天古樹,紅豆杉、金絲楠、菩提樹等珍稀樹種群落隨處可見,野生菌、木耳、茶苞、茶片等山珍野味隨手可取。

  還有一處處叫不上名的無名巖、無名崖、無名花果。

俯瞰方石巖 鐘學禮 攝
俯瞰方石巖 鐘學禮 攝

  自山腳至山頂垂直氣候和植物分布差異明顯,生物具有多樣性帶狀分布。日光、云霧、森林似乎給方石巖增添神秘神奇色彩。春暖花開之季,如人間夢境,世外桃源,彌漫的云雨、花香,承載著大地之靈氣,遍山郁郁蔥蔥的綠色植被彰顯著勃勃生機。

  結伴而行的鳥兒,鶯歌燕舞,蝶飛蜂鳴,布谷鳥獨唱不止,巖鷹盤旋空中,鳥兒在林中嘰嘰喳喳成群結隊穿梭,自由自在,仿佛來到野生動物樂園。

  一方春色惹人醉,滿目綠色,遍地花開,春風拂過,悠揚如歌,悠然自得,止若恬靜。

  從山下眺望曠古方石巖(山),目光澄澈,仿佛一座航標燈塔,一方諸神,永茂境里不同方位角度觀看,都是藍天白云下矗立方石巖形象,宛如一尊戰神守望著湘西東大門,給世人行注目禮,笑迎天下客,傾倒眾小山,定于一尊,偉岸別致雄姿。

  如同一尊忠于職守、身經百戰、堅若磐石的戌邊戰神,目不斜視守望著張家界市熊壁巖、七星山、天門山。洞察世界,問鼎天庭,參兇神驅惡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遙望連通宇宙蒼穹,接收天外來客信息密碼。時刻靜觀人世間,閱盡一代又一代人類匆匆過客,呵護一方水土。

  方石山又似一頭沉睡雄獅,遠古恢弘屹立,靜謐柔美,彰顯陽剛之美,永茂百姓“守護神”。

  猶如一座自然天體時鐘,世世代代引領著永茂山寨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耕生活。最早迎日出,把萬縷陽光折射灑向大地,最晚送晚霞,將最美夕陽紅折射奉獻給人間,為百姓遮擋暴雨雷電,用自己甘甜乳汁造化養育當地人。晨曦日落的方石巖雄姿倩影,最美風光,幻化出五彩斑斕的人間仙境,讓其鶴立雞群,光彩奪目。特別是日落時分,夕陽為其蒙上一層金色紅暈,日映金山紅山,美侖美奐,更加映襯著其神奇,雨后清晨,風雨炊煙彌山水。

  當地人心中最準最美最大的時間鬧鐘,每日第一縷陽光投射其身,再折射到山間人家,人們望見明亮方石巖就開始勞作,每天最后一道夕陽映照金山,人們就放下手上功夫,一家人回家里憩息。

  方石巖雖不是童話世界的城堡,卻有美若傳說,算是當地民眾最純真的虔誠和最深情的告白。

  傳說玉皇大帝時常揮動神鞭趕山填海,護印將軍擋架神鞭時,將玉皇大帝佩戴之玉璽斬斷,其中一截掉在永茂化為“方石巖”。

  后來人們在其山頂及山腰懸崖逼仄空間建起“玉皇廟”,供奉佛塔,傳道釋惑,一度廟宇輝煌、香火絡繹不絕,梵音裊裊,無數善男信女,不畏絕頂峭壁之險,不畏跋山涉水之苦,虔誠上山拜佛許愿,“文革”視為“四舊”被毀……

  如今成為一處佛教建筑遺存,舉目所見,斷壁殘垣,芳草萋萋,僅存墻基、方柱墊腳石、石碑、瓦礫等。其中,一塊半截入土石碑雕刻:“人杰地靈,威靈顯應”“地排層巖通上界,天生片石鎮蠻疆”“旺時節,千余人等,平時不下百人”“善綠同度”等字樣。

  《大庸縣志》《永順縣志》《覃氏譜書》等史籍記載玉皇廟始建于明朝,重修于清光緒三十年6月,2002年3月村民在廟址發現刻有“道光二十四年”石碑。

  無論古廟古墻,還是石門石橋,都是就地取材,彰顯著一種原生態美感,留存一縷悠長文脈。

  遠觀方石山山巔5個山頭,高聳入云、相互依偎,因其飽經風雨、貌若滄桑而得名“五婆婆峰”,成為當地祖祖輩輩心中圣地,鄉村本土文化自信地標。

巍巍方石巖 鐘學禮 攝
巍巍方石巖 鐘學禮 攝

  流傳當地黃氏五姐妹如花似玉、美若天仙?!耙患茵B女百家求”,媒婆踏破黃家門檻,但五姐妹認定男人外出闖世界才有出息,瞧不起本地戀家男人。

  在五姐妹眼里,郎溪男人才是“如意郎君”,豪俠陽剛,見多識廣,自小在酉水、沅水、洞庭湖上當艄工,唱著酉水號子放排闖蕩,不時從大地方帶回一些時髦物品。黃家五姐妹最后如愿成為郎溪媳婦。男人每次下河外出,五姐妹都在家日夜祈禱平安。

  有一次五姐妹男人奉土司之命,押運數百根金絲楠木前往北京進貢朝廷,不幸途中遇難,年復一年望眼欲穿,茶飯不思,一動不動,五姐妹就這樣坐化成5座山峰。

  后來永茂漢子拋棄戀家守舊風俗,信奉“好男兒志在四方”,世世代代養成傳承鼓勵子女外出闖蕩求學、經商、就業、創業的家教家風。

  方石巖,攀登徒步愛好者心儀打卡之地。

  徒步攀登方石巖,就是一場走進親近大自然,品讀丈量方石巖,挑戰自我極限之旅。

  每一個攀登徒步愛好者都要經歷渴望、刺激、透支、驚險、崩潰、驚喜、成功的心路歷程,渴望見識其真容,體驗腎上腺素飆升的刺激,感受腳踏風云,滿滿挑戰登頂和自我的成就感。

  長時間體力透支、毅力考量、汗流浹背、氣喘吁吁、手腳并用是標配,有體能挑戰風險樂趣,還有令人嘆為觀止的別樣風景飽眼福。

  越往上攀爬,山風越來越大越涼爽,上氣不接下氣,披荊斬棘,還要借助繩索天梯和膽量體力攀凳絕璧,時而閃現“打退堂鼓”念頭,但一路蔥蘢綠意、耳目一新、驚喜連連的風光成為“興奮劑”。諸如,懸崖峭壁上紋理斑駁,無聲訴說著億萬年大自然風力巖溶侵蝕、鬼斧神工、精雕細琢的故事,峭壁裂縫中隨風搖曳古樹古草,似乎都在為我們打氣加油。特別是啄木鳥在沿途樹林中啄個不停,響徹山谷,似乎為我們艱難攀爬在鼓勁加油。

  一路攀登,登頂終極目標,還有互相保護、幫助、鼓勵的團隊精神成為動力和“雞血”。

  越往上攀爬,仿佛與喧囂人世間漸行漸遠,周邊時而靜謐,時而風過,除了自己喘氣聲外,就是籟籟山風聲,清脆鳥鳴,手機玩起捉迷藏,信號斷斷續續,時有時無。云霧漸漸從頭頂轉移到腳下繚繞,偶爾擦肩而過,不知不覺與云霧森林相隨,騰云駕霧的感覺越來越明顯,還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悟,眼前除了山路就是蒼穹日月,無限風光在險峰及挑戰征服沖動念想涌心頭,身心愉悅,漸漸似乎淡忘了疲憊。

  登上山頂,如負輕重,征服感成就感油然而生。

  回歸自然,猶如一場物我兩忘、通天達地的精神洗浴洗禮,一下子世俗紛擾離我而去,身心無比輕松,心靈無比通透。環視四周真正感覺到群山之巔世界,任由目光自由馳騁,心情放飛,唯我獨尊。

  登高望遠山水美景蕩氣回腸,盡情用心感受這波瀾壯闊、風景獨好的視覺沖擊,別樣的自然生態美學體驗,蕩滌身心的心靈震撼。

煙雨方石巖 鐘學禮 攝
煙雨方石巖 鐘學禮 攝

  徘徊山頂,原始、生態、粗獷、人跡罕至,群山、溪河、村寨盡收眼底,萬般皆腳下,唯有方石巖高,浪漫之心迸發。群山沸騰、錯落有致,嶺脈溪流蜿蜒、跌宕起伏,似一條條飄逸的藍綠彩帶,靜靜地、隨意地、彎曲地延伸舒展,直到天際天邊。鄉村道路阡陌縱橫、鄉村人家依山傍水。山花浪漫,蟲飛蝶舞,果茶飄香,滿目綠色世界,田園田野春意盎然,五光十色。一幅幅山花爛漫、百花爭妍的山水畫,沁人花香,充滿著詩與遠方。

  如果是秋天,將是一處處春華秋實、金風送爽的豐碩場景。想象一下冬天,雪花飄飄,銀裝素裹的大地又是一道道吸人眼球的風貌。

  風起云涌時,云開日出,縹緲云煙在山水間彌漫升騰縈繞蔓延,山水寨若隱若現,清奇神秘。雨過天晴,四周茫茫云海,空靈悠悠,唯有方石巖突兀立大地。

  佇立方石山頂,云卷云舒,遠方風物迎面而來,如入九天,好不愜意,居高臨下之感油然而生。

  極目遠眺,炊煙裊裊,阡陌埝壟,朦朦朧朧,煙雨在山水間阡陌,山巒在煙雨中跌宕不羈,如詩如畫,無限遐思。還能清晰目睹張家界國際荷花機場起飛降落航班機身上航空公司標識。不時迸發出天馬行空的想象和浪漫,找到了古時杜甫登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激情浪漫的感覺。

  低處山巒、溪河、山寨、村鎮、高鐵、鐵路、高速公路大橋、鄉村公路盡收眼底。與張家界境內熊壁巖、七星山、天門山一字排開,比肩聳立,與熊壁巖隔空喊話,與七星山、天門山隔山守望,形成一道南北天然屏障和風景,雄偉奇旎。

  突兀撥地而立,直插云霄,一下子遮擋著視野,高不可攀,決然而然地遠離人間喧囂,喚起人們祟拜膜拜,激起人們向陽而生、向上而生的信念和勇氣。

  隔山守望的七星山上7個山峰因呈北斗七星之狀分布而得名,屬中國南方亞熱帶巖溶臺地孤峰地貌,澧水沅水分水嶺,海拔約1400米,山頂臺地12平方公里,原始森林2000畝左右,生活著獼猴、刺猬等20多種珍稀動物,生長著鵝掌楸、珙桐等30多種珍稀植物,氣候宜人,全年無夏,生態秘境,四面皆為懸崖絕壁。

  走近方石巖,探知遠古前世之謎。

  通過地質遺跡,對話方石巖,讓石頭開口說話,訴說億萬年地質傳奇。穿越10億年遠古時光隧道,方石巖遭遇大自然魔力百般折騰,形成一部關于湘西地質地球史的萬卷“無字天書”,也是一部用化石、地層、巖性、構造、礦床、巖溶等科學密碼書寫的不朽史詩。記載了湘西滄海桑田和氣候變化史,見證了造山構造運動撕心裂肺、千刀萬剮般的陣痛,歷經水以柔克石、百般糾纏的巖溶風化作用侵蝕,還原了這些“美麗傷痕”脫胎蛻變方巖石如今模樣的“真相”。

  地質構造意義上,方巖石屬于中生代以來形成的新華夏系巨型多字型構造,即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地質研究發現距今5.42—4.1億年早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古揚子準臺地處于同一構造沉積演化階段,武陵山區位于準臺地邊緣斷陷盆地,且湘西彼時處于南半球赤道附近,歷經數億年板塊漂移才來到北緯29°現在位置。

  華南板塊(古準臺地)漂移中自身伴有海相地槽抬升陸地過程,先后遭遇武陵、雪峰、揚子—加里東、印支、燕山、喜馬拉雅等6次造山構造旋回運動,由海相地槽漸變為古揚子準臺地。

  方石巖處于揚子準臺地之揚子褶帶東側,板塊漂移和造山構造運動使這片完好大地“千瘡百孔”、“滿目瘡痍”、“面目全非”。區域形成花垣—張家界(大庸)深大斷裂帶、天門山向斜及永茂次背斜等,這些構造斷裂褶皺在此迭加將其折騰成臺地孤峰,如同孤島,獨立天地。板塊漂移與造山構造運動疊加,將湘西這塊大地如同庖丁解牛般千刀萬剮,遭遇粉碎性“骨折”,石崩瓦解,傷痕累累,形成一道天門山-七星山-方石巖高山孤峰天然屏障。山海沉浮,衍生天門山—永茂—回龍—古丈石煤釩、鎳、鉬成礦帶。

  板塊碰撞加劇火山活動,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溫急速回升,全球變暖致冰川融化,溫室效應加劇,致使地球史上多次發生生物大滅絕悲劇。海水中鈣與二氧化碳持續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鹽,猶如水垢一樣不斷沉淀在海底,隨著地殼運動和成巖作用形成巨厚碳酸鹽巖層。即當今湘西大面積地表出露的石灰巖、白云巖地層。

  地球上三種巖石除巖漿巖外均能在此地見到,即距今10—8億年元古界板溪群淺變質巖,大面積出露的距今8—4.85億年震旦系和寒武系沉積巖。還有記錄距今8—6.85億年“冰球大事件”前寒武系(震旦系)南沱組冰磧巖層。南沱組冰磧巖層,地球冰封時留下的“傷痕胎記”,蘊涵著“冰真”氣息和遠古密碼,大自然饋贈給湘西最珍稀自然資源。震旦系南沱組冰磧巖層和陡山沱組富含磷礦巖層及板溪群淺變質巖風化而成的土壤,富含硒、磷、鉀、鋅等數十種已知和未知微量及礦物質,猶如東北“黑土地”,古丈毛尖、保靖黃金茶等名優茶天生優質“基因密碼”所在。其冰磧巖還可制作極具特色和圓潤靈秀的工藝品??膳c《紅樓夢》賈寶玉出生時口中含著的寶玉相媲美,即曹雪芹描寫女媧練石補天,將最后剩下一塊丟棄在大荒山無稽崖的青埂峰下的靈石……

  永茂方石巖處于張家界(大庸)—花垣深大斷裂帶起始端和天門山向斜西北翼,石灰巖巖溶臺地地貌,山腳樟木村正處于永茂小背斜軸心地帶,山腳溪河兩岸出露距今10億年新元古界板溪群(青白口系)馬底驛組、五強溪組地層。馬底驛組為紫紅色薄—中層條帶狀粉砂質板巖、粉砂巖夾灰綠色中層狀粉砂質板巖。五強溪組為紫紅色厚層狀含礫粗—中粒長石砂巖夾紫紅色中—厚層狀石英砂巖。自河床兩岸向上出露距今6.85億年新元古界震旦系南沱組冰磧巖層、陡山沱組含磷礦泥質灰巖,燈影組白云巖層,其中南沱組冰磧巖層為灰綠色—紫紅色中厚層狀綠泥石板巖、暗黃綠色厚層塊狀含礫砂質板巖。

  距今5.42億年寒武系牛蹄塘組灰黑色薄層狀炭質頁巖夾黃綠色薄層狀硅質巖,釩、鎳鉬礦賦富成礦層。以方石巖山脈為界,以南永茂方向至湘西境內為釩礦床層,而以北張家界境內二家河、天門山為鎳鉬礦床層。

  寒武系杷榔組(石牌組)灰色灰綠色頁巖,在湘西花垣、吉首等地盛產三葉蟲化石,永茂一帶透鏡狀結核賦聚,結核大至數噸重,小至碗大小,形如飛碟,光滑圓潤,但易風化。半山坡至山頂出露距今5.13—4.85億年寒武系下統清虛洞組、中上統臺地相沉積的高臺組、婁山關群(組)及斜坡相沉積的熬溪組、花橋組地層。高臺組為灰白色厚層塊狀粉晶細晶白云巖,下部夾灰綠色頁巖,婁山關組為灰色、灰白色厚層塊狀粉晶細晶白云巖,夾紋層狀、條帶狀、角礫狀白云巖。方石巖頂部為清虛洞組薄層中厚層灰巖、熬溪組、花橋組灰巖、白云巖及紋層狀、條帶狀、角礫狀白云巖。

  永茂與國家自然保護區小溪毗鄰,森林生物資源同根同源,自然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具有代表意義,生態環境優美麗。

  小溪自然保護區,全球200個重點保護生態圈之一,被國內外權威專家學者考察論證認定為世界少有、中國獨有、中南十三省唯一幸存的免遭第四紀冰川侵襲的低海拔常綠闊葉原始次生林天然資源庫,我國具有全球意義的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素有“華中生物基因庫”之稱,具有很高科學意義和價值。

  除了方石巖,和平村12級梯級瀑布、于家村魚門洞等自然風光獨好,永茂長官一帶野生金錢柳、紅豆杉群落成片成林。

方石巖全景 鐘學禮 攝
方石巖全景 鐘學禮 攝

  永茂,屬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范圍。一片紅色土地,革命老區,傳承著紅色故事。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重要建黨基地,偉大建黨精神是重要寶貴精神財富。88年前,1934年10月賀龍、仼弼時率領紅二、六軍團發動湘西攻勢,有力配合中央紅軍長征,粉碎了國民黨軍隊80多個團的大規?!皣恕?,創建和發展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

  在這里流傳著紅軍與湘西蘇區人民用血肉之軀譜寫的密切聯系群眾、堅守初心使命、絕不畏懼、絕不退縮、不怕犧牲、百折不撓、拋頭顱、灑熱血、永不言敗的革命歷史故事。永茂一帶老一輩記憶猶新,念念不忘,并一代又一代囑咐感恩。

  當年賀龍指揮雞公埡之戰后來到尖山村熊耀清家,指導當地農會開展革命斗爭,并指揮紅軍和農會在卓福與國民黨軍隊作戰。這塊紅色土地上的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勇躍參加紅軍,緊跟共產黨和紅軍鬧革命,如火如荼,紅旗不倒,為新中國誕生做出不朽貢獻。僅樟木村就有9人參加了紅軍。

  永茂,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地,主要以土家族、苗族、白族、漢族為主。其中,尖山村以白族為主,樟木村以土家族、苗族為主。千百年來,多個少數民族在此和諧共處,共同生產,同舟共濟。

  這里民風淳樸,土家歷史人文底蘊深厚,個個能歌善舞。喜慶節會上,唱山歌,吹木葉,打漁鼓,咚咚喹,圍鼓,打溜子,嗩吶,繃繃妥(口簧),陽戲等都是永茂特色的拿手好戲。永茂竹篾匠遠近聞名,竹編竹制品做工精細、式樣新穎,堪稱工藝品。

  眺望巍峨方石巖,云霧繚繞,連綿起伏山巒之巔,時隱時現,峻拔雄偉,獨立不羈,坊鑣靜謐,孤傲神祇,神韻飄逸。

  周圍群山擁戴,群山綿延似低頭細語,細數著遠古風卷云舒,歲月如歌,如眾星捧月般參與盛大而隆重的加冕儀式。

  方石巖,一處鮮為人知、隱藏千萬年絕美勝景,孤芳自賞,不求聞達,又似一枚魅力四射玉璽,默默訴說著遠古傳奇。有如一座天然金字塔,形神逼真,粗獷從容,靈秀通透。如同一根巨型定海神針,直指蒼穹,威嚴雄霸,儼然不可侵犯,鎮山鎮水。

  宛若一尊鐵骨錚錚湘西漢子,眼觀四面八方,守望著湘西這一片神秘凈土,與生俱來庇佑著這方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各族兒女繁衍生息。仿佛一座天然烽火臺,為百姓通風報信、祈禱祈福。

  方石巖,古往今來,湘西一方凈土,一方圣地,生態秘境。當地人心中“香巴拉”(藏語意為珠瑪朗穆峰),永茂祖祖輩輩心靈秘境,精神圖騰。

  一代又一代湘西兒女為之依戀、守護、崇拜、謳歌。

  (作者單位:湘西州人大常委會)

【編輯:黃詩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欧美午夜福利-夜色福利-午夜性福利-成年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