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內容
湘西土家族醫藥文化超倫軼群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發布時間:2023年04月04日 09:21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2023年04月04日 09:21

  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說過:“有了人類,就有了醫療活動?!?/p>

  湘西土家族醫藥起源,與原始社會人類生產生活密不可。

  土家醫藥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防病治病抗疫史的縮影。

  土家先民改造認識大自然過程中與疾病瘟疫做斗爭,通過漁獵、畜牧、制造工具等農耕生產生活實踐積累了一套本土本族防治疾病抗疫經驗方法,不斷沉淀土家醫療知識。

  先民在采集野果、植物種子和根莖過程中,摸索分辨出哪些植物對人體無害,還能治病,還有礦物等,一代又一代識別總結傳承土家藥用動植物及礦物知識。

  火在原始社會生產及醫療活動中,改變了土家族先民飲食方式,從生食逐漸過渡到熟食,還能烤火取暖,防寒防潮,逐漸發現把燒熱的石頭、植物根莖或果實以及動物皮毛等烤熱包裹好后,放在身體某些部位,來減輕或消除肚子痛、骨節痛等,悟道出原始焐熱法?,F今滾蛋療法、撲灰碗療法、熨法等傳統療法,都是傳承焐熱法而發展起來的外治療法。

  距今3.9萬年舊石器時代遺址--花垣邊城茶峒藥王洞,見證湘西祖先普遍用火和藥王傳說。

  后來相繼摸索出簡單治療器具,如土家族民間流傳常麝針挑治膿皰……

  數千年來,土家族流傳著藥王菩薩、太上老君弟子為先民治百病,拯救蒼生的神話。

  瀘溪浦市“藥王廟”遺址見證湘西藥王菩薩傳說。一天藥王菩薩路過河邊,看見巖板上一灘鮮血就問怎么回事,路人說是一剛死難產孕婦出葬時留下的,藥王大驚:“世人不善醫藥而誤人致死,慘也?!庇谑亲汾s過去見產婦尚未下葬,菩薩說:“此婦人未死,為何葬之?”在場眾人不信,問:“怎知其未死?”藥王說:“人死則血止而發黑,今見沿途滴血不絕,故可知其未死?!奔胰吮阏埶幫踉\治。藥王速取針二根,深刺一穴,孕婦死而復生,并產下一子,孕婦嬰兒雙雙得救。藥王菩薩發現茶葉,一次上山采藥,嘗藥中毒倒在一蔸茶樹下,許久茶樹葉上露水滴入口中,致使其慢慢蘇醒,這樣便知茶葉有解毒之功。藥王路過一山,突然一只白虎張著口攔住去路。藥王大驚:“我一輩子為民診療,沒做虧心事,今天你要吃我,請點頭三下,若不吃我,請搖頭三下?!币娎匣u頭三下,便走近老虎,發現老虎被一塊豬骨頭卡住喉嚨,于是想辦法取出骨頭,這時老虎還沒有離開之意,反而更加貼近,藥王見狀明白虎意,騎上虎背,隨白虎騰空而去,這樣藥王同白虎一道升天成佛(部分土家族人民圖騰崇拜白虎)。湘西先民為了紀念藥王,在瀘溪縣浦市修建“藥王廟”。

  “藥王廟”建于明朝年間,香火在沅水流域一直很旺,綿延 400余年,廟里曾掛一面銅鏡,可透視“陰陽八卦,天地人相隨,全身血脈,藥物走性”,直到文革被毀。傳說銅鏡是藥王菩薩用來為民診療疾病的,通過鏡子能看見人體疾病,尋找藥物為百姓治療。

  土家“百草都是藥,百草能治病”的故事源自太上老君派弟子下凡為民治病民間傳說。臨行前太上老君給弟子服用三顆仙丹,施法布道,一下子變得渾身透明,隨便扯草就是治病藥。

  后來土家山寨把醫術精湛、深孚眾望的“老藥匠”(土家族對醫生的尊稱)稱為“藥王菩薩”或“太上老君下凡弟子”。

  湘西里耶秦簡記載著我國最早古醫方。

  迄今為止,里耶秦簡已公開發布2700余枚簡牘(仍有35300余枚簡牘未發布),其中77枚簡牘涉及秦代洞庭郡遷陵縣衙署設立醫官、百姓疾病,醫政管理、處方、服用方法、中藥材種植等,其中,與古代醫方相關的“醫方簡”11枚。根據字體特征和用字特點推測,簡牘時代為公元前208年,馬王堆墓為西漢時代,秦簡古醫方簡牘成文時間,比后者早整整40年。這也是湘西古醫藥的歷史印記。

  南北朝時期史料記載湘西土家醫藥屢見不鮮。

  1500多年前南北朝,陶弘景編著《本草經集注》時,收錄了武陵地方藥物。其玉石三品篇:“黑石脂,味咸,平,無毒。主治養腎氣,強陰……好者亦出武陵、建平、義陽?!逼洳菽旧掀菲骸拌鷮?,味甘,寒,無毒。主治陰痿水腫,益氣,充肌膚,明目……久服不饑,不老輕身。葉,樹皮、莖均可入藥,為本草上品?!逼湎x獸三品篇:“犀角,味苦、咸、酸、微寒、無毒。主治百毒蠱疰,邪氣,瘴氣,殺鉤吻、鴆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魘寐……今出武陵、交州、寧州諸遠山”。

  十六世紀,我國出現兩部著名本草書:明朝廷官修《本草品匯精要》和李時珍個人撰著《本草綱目》,均對武陵、黔中地、溪州及土家人藥用藥物均有記載。前者丹青寫繪,工筆朱墨,未能刊行,世間罕見,后者木刻雕版,活版印刷。雖然《本草品匯精要》要早半個世紀,但未傳播出來,知曉者甚少,致使李時珍《本草綱目》只字未提。

  《本草綱目》其第十六卷草部五:“海金沙(宋《嘉祐》),釋名“竹園荽”。時珍曰:其色黃如細沙也。謂之海者,神異之也。俗名竹園荽,象葉形也。禹錫曰:出黔中郡,湖南亦有……時珍曰:江浙、湖湘、川陜皆有之,生山林下……治濕熱腫滿,小便熱淋、膏淋、血淋、石淋莖痛,解熱毒氣(時珍)”。

  其第九卷石之三:“丹砂(《本經》上品),《別錄》曰:丹砂生符陵山谷,采無時。光色如云母可拆者良。作末名真朱。弘景曰:即今朱砂也。俗醫別取武都仇池雄黃夾雌黃者,名為丹砂用之,謬矣。符陵是涪州接巴郡南,今無復采者。乃出武陵、西川諸蠻夷中,皆通屬巴地,故謂之巴砂”。

  其第九卷石之三:“五色石脂(《本經》上品),并入五種石脂。時珍曰:膏之凝者,曰脂。此物性粘,固濟爐鼎甚良,蓋兼體用而言也……好者出吳郡,亦出武陵、建平、義陽。余三色石脂無正用,但黑石脂入畫用耳”。

  其第十四卷草之三:“杜若(《本經》上品),并入《圖經》外類山姜……杜若,即《廣雅》所謂楚衡者也。其類自別,古人多相雜引用。故《九歌》云:采芳洲兮杜若?!峨x騷》云:雜杜衡與芳芷。王逸輩皆不分別,但云香草,故二名相混。古方或用,今人罕使,故少有識者?!秳e錄》曰:杜若,生武陵川澤及冤句,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其第三十六卷木之三:“楮(《別錄上品》),榖音媾。亦作構……楚人呼乳為榖,其木中白汁如乳,故以名之……《別錄》曰:楮實生少室山,所在有之。八月、九月采實曬干,四十日成。弘景曰:此即今構樹也。南人呼榖紙亦為楮紙。武陵人作榖皮衣,甚堅好”。

  其第三十一卷果之三:“枳椇(音止矩《唐本草》),自木部移入此,并入《拾遺》木蜜。蜜(音止矩)、蜜屈律(《廣記》)、木蜜(《拾遺》)、木餳(同上)、木珊瑚(《廣志》)、雞距子(蘇文)、雞爪子(俗名),木名白石木(《唐注》)、金鉤木()《地志》)、 栱(音雞拱)……珍謂:栱及俗稱雞矩,蜀人之稱桔枸、棘枸,滇人之稱雞橘子,巴人之稱金鉤,廣人之稱結留子,散見書記者,皆枳椇、雞矩之字,方音轉異爾”。

  其第四十三卷鱗之二:“白花蛇(宋《開寶》),蘄蛇(《綱目》)、褰鼻蛇……時珍曰: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蘄蛇擅名。然蘄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貨、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興國州諸山中來。其蛇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長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長一二分,腸形如連珠……然今蘄蛇亦不甚毒,則黔、蜀之蛇雖同有白花,而類性不同。故入藥獨取蘄產者也”。

  諸多地方志、游記等史料都關注土家醫藥??滴跛氖?1703 年)《容美紀游》詩抄中多處記錄有關土人、土藥的資料。如《容陽雜詠十四首》曰:“駐年休說有黃精,通草還堪煮作羹。野草滿山俱入藥,神農強半未知名?!痹撛娔_注中還有“土產藥材有百余種,黃連甚佳,生大黃中采之殊不易,萹蓄之以得善傷”等。

  菖蒲作為土家藥歷史悠久,秦漢文獻上有記載,宋代《經史證類大觀本草》記錄“蠻人”用此藥?!断дb》記述用“申椒”、“木蘭”、“蕙草”配方治療心絞痛,還描述苗醫療法,如,掛藥、煎澈、食療、藥酒、睡藥、嚼食生藥、吞服藥汁等療法,粉散、浴療及治神等醫術。闡述人體惠氣為抗御瘟神能量。湘西民間傳統一直視靈芝草為長壽之藥或“不死之藥”。

  土司時代土家醫藥傳承獨具特色。

  獨立專職“土醫”行醫。自古以來稱醫生為“藥匠”,醫巫藥巫一體,直到土司時代醫巫藥巫開始分家。土醫、藥匠、水師、接生婆作為一種職業獨立從事醫療活動。開始分科診療疾病,如接生婆接生嬰兒及醫治婦人??;水師“封刀接骨”,治療骨傷、跌打損傷為特長的外科疾??;土醫較為全面,兼治各種病癥?!疤莠敺◣煛比匀煌ㄟ^巫術醫術給患者精神與藥物治療。

  傳統土家醫特色醫療方術逐漸成熟。土醫用“涼水止血”、“童尿解毒”、“火罐退熱”、“燈火消炎”等治法,后人將其總結為土家醫“刀、針、水、火、藥”“五術一體”的基本醫技醫術學術思想,成為土家醫療體系重要內容。外治療法最具土家族特色,包括由梯瑪或水師掌握的“封刀接骨”、“推抹按摩”、“刀針破瘡”(或瓦針)、“火罐療法”、“燈火療法”磁針(瓦針)放血等外治療法,要數“火功療法”、“推抹療法”、“封刀接骨療法”最具代表性。土家醫亦是由巫儺文化孕育傳衍而生,“兩個一家”即醫巫一家,醫藥一家,巫儺“胎記”特別鮮明。自古巫與醫學千絲萬縷、密不可分,巫儺祭祀有著諸多治病救人、驅邪驅毒等醫藥行為。土家族信仰敬奉土王,迷信梯瑪(土老司、土巫)法事防病治病。巫術內核為現代心理療法、暗示療法、催眠療法、精神療法的原生態文化形態。

  “土家藥物學”初步形成。土家醫稱急救藥物為“還陽”,通過傳承摸索發現急救藥物較多,統稱之“七十二還陽”。諸如《采山草》:“五月初五去看郎,郎被毒蛇一口傷,胸口不見一口氣,靈芝一朵人還陽”?!渡襻t》:“仙山采得仙藥來,治得百病都斷根,身上化膿爛了眼,四片葉子草銅錢;喉通眼迷尿不通,清熱解毒魚腥草,身上長皰和長疔,熬服膏藥貼上面。遇上大災和大病,去問寨里老土醫,毒蛇咬傷有良藥,飯后殘水調熬用,心口絞痛用磁針,外配湯藥一兩服”。土家藥匠在臨床實踐中逐漸摸索對土家藥物進行分類。如,專治跌打損傷的“打傷藥”,清熱瀉火的“敗毒藥”等 20 余類土家藥物。摸索總結出土家特殊炮制方法,如,尿制法、焙制法、汗漬法、炭制法等,對特殊有毒性藥物進行加工炮制。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朝政設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地方政權,即“以土官治土民”?!巴凉佟庇址Q“土司”,由中央朝政任命分封的地方官,具有“世官、世土、世民”特征,即世襲政治統治權,轄區土地世襲所有權及對附著在土地上農民的世襲統治權。唐、宋朝政在西南、華南等少數民族地區設置過羈縻府、州,任命當地土著首領為世襲的刺史、知州。彭士愁當時為湘西溪州刺史,歷史上楚王馬希范與彭士愁溪州之戰立溪州銅柱,開啟了彭氏土司統治湘西818年的“土司政權”時代,始于南宋后梁開平四年(公元910年),終于清代改土歸流(公元1728年)。正如深圳是改革開放試驗區一樣,南宋朝政將湘西溪州作為土司制度試驗田,比元朝土司制度早365年。元朝后對武陵山區土家族聚居地區實行土司制度,以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招討使、千戶、百戶等官職封贈各族各部落首領。在湘西北、鄂西南、川東(今重慶市渝東南)、黔東北設立8個宣慰司,4個宣撫司,11個安撫司,6個土知州,39個長官司,5個蠻夷長官司。明代為土司制度鼎盛期。直到雍正十三年(1728 年)實行“改土歸流”,土司制度終結。

  史料記載,彭氏土司響應朝延號召代表國家征戰平定包括倭寇在內各種叛亂達100余次。其中,明朝嘉靖五至六年(公元1526—1527年),湘西土司二次奉朝廷之命率土兵遠征廣西平叛剿匪,英勇善戰,不怕犧牲,功勛卓著。嘉靖五年春,永順宣慰使彭明輔、保靖宣慰使彭九霄率2萬8千多名土兵,從酉水乘船出征平定廣西岑猛叛亂,兩位土司身先士卒,沖鋒陷陣,驕勇善戰,土司彭明輔、彭九霄身負重任,保靖土司彭九霄長子彭虎、次子彭良臣分別戰歿和病死,土兵陣亡萬余人,盡管土官損兵折將、傷亡慘重,但最終取得平叛階段性勝利,兩位土司和彭九霄三子彭藎臣受到朝廷封賞。嘉靖六年冬,廣西叛亂匪患再起,王陽明臨危受命后求助湘西土司,永順宣慰使彭宗舜和保靖宣慰使彭藎臣再次各率五千永保土兵披掛上陣,乘船走酉水轉沅水遠征廣西,攻堅撥寨,平定叛亂,剿滅匪患,安定民心,為王明陽消除了心腹大患,深受王明陽賞識和敬仰,高度評價湘西土司官兵“世有六德”,從此湘酉土司官兵聲譽遠揚,引起朝廷高度關注。倭寇入侵我沿海地區時,明朝嘉靖34至37年,戰事吃緊,朝廷又欽點土司官兵,保靖宣慰使彭藎臣、永順宣慰使彭翼南率數千湘西勇士,駕著艨艟(艨沖)戰船,沿酉水而下,奔赴浙江、蘇州與倭寇血戰,為殲滅倭寇立下汗馬功勞,史稱“東南戰功第一”。土司官兵之所以能百戰百勝,在于每次出征都帶著土醫土藥等“秘密武器”,因為土醫土藥擅長治刀傷、槍傷、跌打損傷,療效快,為土司官兵戰斗力提供保障。

  土司時代土家族地區“山多田少,刀耕火神”(同治《保靖縣志·卷三》)。土家族人民生活“食稻者十之三,食雜者十之七”(同治《施南府志·卷十一》)?!巴寥恕瓡r喜漁獵,食膻腥”(同治《永順縣志·卷六》)。土司時代土家族地區雖然享有一定的政治經濟特殊待遇,但始終沒有擺脫貧困,與外界保持著相對封閉狀態,一些古老疾病長期蔓延流行,如癆病(結核病)、打擺子(瘧疾)、出麻子(天花),主要靠土醫巫醫梯瑪來治病救人。但土家醫藥注重開發融入,自我革新,出現現代醫學分科診治雛形。老司城里醫官醫藥由八個姓氏把持分診八大病種,彭氏專于分診治療腸胃病,周氏專于分診治療小兒疾病,向氏專治外傷科及婦科病,田氏專治傷折科疾病,魯氐專司跳馬祝由,并一直沿襲傳承到現在,成為湘西非物質文化遺產。

  改土歸流以來,隨著與漢文化開放交流,湘西土醫土藥得到快速提升。一方面,民間土醫由一草一方到坐堂拿脈診病,從山寨民居到集鎮開設官藥(中藥)草藥鋪(店、堂)。乾隆年間永順縣城開設私人官藥店,嘉慶年間龍山縣城和里耶開設中草藥鋪6家、永順列夕古鎮數家藥鋪集中連片,當地中草醫坐堂就診。另一方面,土家族土醫藥匠開始著書立說。明清時期民間流傳許多本土醫藥手抄本。當時府志、廳志、縣志均有醫藥方面記載。諸如,嘉慶《龍山縣志》卷八物產篇,收錄粟、麥、甜菜、蕨、姜、木姜子、土耳、胡桃、杏、白果、飯瓜(南瓜、牛腿瓜)、脂麻等66種食藥兩用植物,還記錄黃精、白及、細辛、荊芥、香附子、艾、牛膝、木賊、麥冬、獨搖草(獨活)、克馬草(車前草)、天南星、三步跳、葛粉、鴛鴦藤、合歡藤、益母草、王連、夏枯草、燈心草等36種民間常用草藥。光緒年間《龍山縣志》還記載名醫名藥匠。如,稱劉之余醫術高明,樂于濟人,名傳一時,連虎都不傷他。手抄本都是藥匠們回顧收集,師傳自抄,一代又一代承襲。如,光緒(公元1892年)龍山縣彭建堂《小兒二十四警》手抄本,對小兒二十四警癥病名、治法都有分述。龍山縣洗車河鎮老藥匠彭大善持有《二十四驚癥》手抄本,對病名、癥狀、治法、藥方均有描述,并繪制24驚癥圖。永順縣石堤西鎮陳正達老藥匠,為醫武一家土家醫,手中除了擒拿武功手抄本外,還有關于人體穴位的《老祖傳秘方》手抄本,記述近300個穴位,附圖37幅,藥方101個。石堤石鎮土家醫陳復光抄本《急救藥方》載方60個,為土家醫治療急癥之驗方。清光緒年間永順骨傷名醫彭廉泉著有《臨床經驗和奇方異術》。

  民國初年,北洋政府內閣總理熊希齡在家鄉鳳凰、保靖等地目睹土家醫藥苗醫用草藥治療槍傷神效后,曾感慨賦詩稱贊:“子彈無足自退出,全憑苗醫華佗功”。熊希齡在北京一直帶著湘西苗醫師,并向社會力薦苗醫土家醫。

  賀龍元帥切身體驗研究土家醫藥苗醫藥非凡奇妙,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注重將湘西當地土家醫苗醫納入紅軍醫院,成立中醫科,長征出發時,曾反復強調“我們治病主要靠的土醫土藥,動員土家藥師、苗藥師隨軍前進”。

  土家醫藥“神藥兩解”神秘奇葩。

  土家醫藥“神藥兩解”與“巫醫”、“梯瑪”源遠流長。

  所謂“神藥兩解”就是請梯瑪做法事祭鬼驅邪消災祛病,時常采用解邪祛病、放麻陽鬼、招魂等巫術,解邪祛病重在“解洗”兩字,即請神來“解”病,用藥來“洗”病,這是土家族古老原始醫藥文化特征之一。

  梯瑪神歌對“神藥兩解”進行生動描述:“神是什么神?太上老君,梯瑪的祖師……藥是什么藥?東壩扯藥藥王公,西壩扯藥藥王母,上山扯藥師,下河洗藥師,鐵鍋熬藥師,銅鍋熬藥師,藥公藥母,藥子藥生,藥王童子,請你得來,奉你得來。符!”“燒油火燒毀,架起蠻雷打退,用張天師給的‘一把刀’(斬鬼刀)、‘一把傘(保護傘)’、太上老君賜的‘一垛符’、‘一顆印’,把邪神野鬼在不知不覺,無形無影之中。使得病者早日康復,家庭和睦吉祥”。

  “放麻陽鬼”就是專治瘋癲病,古時瘋癲病無特效藥物,民間以為是麻陽鬼作崇,借助梯瑪作放麻陽鬼法事,人扮鬼像以瘋治瘋,以癲治癲?!罢谢辍睂V尉癫徽?、失眠等,民間以為“落魂”所致,通過梯瑪作“喊魂”法事,使病人魂歸附體,以求病愈。

  梯瑪“人神合一”,“皆通醫道,皆事醫術”。既是“神”的代言人,對人傳達“神”旨意,又是人的代言人,向“百神”表達人的祈求,為人排憂解難,消除病災和保佑人丁興旺。土老司施展打十包戶,放太歲,敬八部大王,禳解乩仙、渡關搭橋、贖魂趕鬼、畫符造水、還愿解煞、绹胎取嘿等巫術,或舉行將病患拜寄給山、水、水、樹、百家鎖或別姓人以求解脫庇護等法事驅邪祛病,對患者進行心理精神治療。

  梯瑪醫道、醫術建立在“神”與藥基礎上,土家族醫藥早期發展史上客觀存在的現象。土家醫藥沿著巫、巫醫、梯瑪(水師)到藥匠(醫生)發展歷程,一步一步傳承傳衍至今 。

  梯瑪神歌蘊含著豐富多樣的土家醫藥文化。

  保健防疫知識生動鮮活,《社巴歌》中掃堂詞:“掃掃掃掃掃,天瘟地瘟掃出去,掃!風調雨順的掃進來,掃!……”“瘟年瘟月掃出去,豬瘟牛瘟掃出去……”通過“茅古斯”表演,一群畢茲卡先民毛人,把竹掃帚夾在腋下,一邊唱歌,一邊表演掃進掃出舞蹈?!短莠敻琛?服司妥歌)演唱“五釘手”咒語:“年年有災啊,我五釘手!月月有難啊,我五釘手!病在牙床,五釘手……”通過“五釘手”,祛邪保佑平安?!哆儺愿》:“天瘟掃送天堂去,地瘟掃入地獄門……”。

  倡導健康飲食習慣,如細嚼慢咽,“‘叭魯魯’的豬腳肉喲,你要一只只的啃嘛,你要慢慢兒嚼喲,你要慢慢兒的咽的,莫把牙齒扯痛了喲,莫讓喉嚨梗到了喲”。

  湘西大山深處野生燈籠果、棉䕨花、水麻葉、地米菜等豐富多樣。既是土家餐桌上山珍野菜,又是土家藥匠常用道地藥材。梯瑪唱詞:“沙包上的燈籠果亮冬冬的,摘幾扎籠回家好烤酒,棉藤花摘幾背籠,撲酸菜開口味哩,水麻葉摘一背籠,揉神仙豆腐退哩……”

  梯瑪神歌之邪瘟說詮釋土家醫藥疾病病源理念。

  土家族先民將災難疻疾病瘟疫歸咎于惡鬼作崇,土家族梯瑪(巫師)治病就是作法事祭鬼,施展驅鬼制鬼巫術。梯瑪神歌旨在祭祖和除邪驅瘟保平安,土家族藥匠認為邪氣和毒氣是瘟疫疾病誘因,瘟有風、寒、濕、火等毒氣?!吧绨腿铡标J堂祭祖唱段:“那些鬼日毛頭的莫引來,那些賴呆的莫引來,那些蒙天爛臭的莫引來,把它甩到天坑里去”。

  “鬼日毛頭”稱之鬼厲,指鬼邪之氣。土家族有畏“鬼”風俗,認為“病氣乃厲鬼攝去魂魄所致,只要降伏或驅逐之,人之病就可以痊愈”。

  “蒙天爛臭”指致病不潔物品,如衣服、食物等,相當于現代醫學病原微生物。鬼厲致病多為心理或精神原因。

  《韓非子·解老》:“凡所謂崇者,魂魄去而精神亂。鬼不崇人則魂魄不去,魂魄不去而精神不亂”。

  “梯瑪、水師、藥匠”代表不同時期土家醫權威水平。

  早期梯瑪醫術比藥匠、水師高,后來藥匠取代梯瑪和水師,成為土家治病醫生。

  梯瑪醫術在于融藥物、醫術、精神于一體,實施藥物治療或推拿手法同時,借助神靈解除病人精神顧慮。通過舉行“還愿”、“解結”、“退邪”等法事讓病人得以精神安慰、心理平衡,增強抗病能力。

  梯瑪借助“法術”、“神法”等巫術與醫藥術治病消災,水師以“神水”封刀、“法水”接骨、“占卜”預測疾病轉歸進行防病療疾。對于患傷疾、出血、燒燙傷、噎喉、小兒驚嚇等疾病,梯瑪邊念咒邊畫水。如,骨刺噎喉畫“鷺鷥水”,燒傷畫“雪山水”,刀傷畫“封刀口水”,保胎兒平安畫“催胎水”。

  水師,顧名思義,專指用“法水”、“神水”治病的醫師,主要專治筋骨、皮膚瘡瘍等外傷科疾病,先畫水、噴水,然后正骨復位,外敷草藥,用樹皮或樹枝固定。水師治病之“水”,有助藥物止痛功能或心理精神安慰。梯瑪“卜筮占驗”,土家族民間稱“抽簽”,通過抽簽來預判兇吉或疾病轉歸,其孕育著早期土家族預防醫學知識。

  巫儺祭詞包涵著預防思想(中醫稱“治未病”)。如,巫儺祭“目疾”祭詞:“汝來佛前問眼疾,古物做戲呈病根……,要想眼睛得清亮,還須良醫開良言;我上靈山求佛佑,神藥兩解得安康?!逼渲?,“古物”指生殖器,“做戲”指房事,示意健康要節制房事,不可放縱。

  新中國湘西土家族醫藥健康發展。

  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民族醫藥工作,湘西土家醫藥得到全方位傳承創新發展。

  1951年國務院出臺《全國少數民族衛生工作方案》:“對于用草藥土方治病的民族醫,應盡量團結與提高”。

  1954年第一部憲法規定:“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許多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

  1958年毛澤東主席強調:“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

  湘西土家醫藥乘勢而為,加快發展,1957年全州成立民族醫聯合診所60所,中醫和民族醫聯合診所11所,216名民族醫藥人員參加工作,民間草醫從“走方”到坐堂行醫,廣大中草藥人員紛紛將自已多年行醫經驗,祖傳單方驗方及醫療技術都獻給國家,州政府將其編印成《中醫驗方集綿》。土家醫藥的“一根針”、“一把草”曾成為農村赤腳醫生防病治病的“拿手好戲”。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湘西土家族醫藥發展迎來了春天。1983年成立湘西州民族醫藥研究所,民族醫藥隊伍不斷壯大,1985-1988年全州民族醫藥調查,民族醫藥從業人員達1850人創歷史新高,土家族達787人,永順達255人。但由于種種原因,每況愈下,民族醫藥發展出現滑坡,2007年全州8縣市土家族執業醫藥人員僅134人。

  如今,州縣兩級民族中醫院健康發展,執業醫生達1127人,兩級人民醫院設立中醫科,州、縣、鄉、村四級民族中醫藥醫療衛生體系已建立,全州118個鄉鎮衛生院均設立中醫館,村衛生室都開設中醫藥適宜技術。全州公立衛生健康系統中醫執業醫生達1203人,其中民族執業醫藥人員450人,其中,土家族執業醫生134人,苗族執業醫生255人,其它少數民族執業醫生61人。州衛生健康委員會頒發土家醫苗醫從業資格證635名(土家醫286名,苗醫349名)均開設土家醫苗醫診所或???。此外,州級以上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6項。

  現有民族醫藥和科研機構四所,其中州民族中醫院和州民族醫藥研究所為湖南省中醫藥學會民族醫藥專業委員會、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民族醫藥專業委員會掛靠單位、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土家族醫藥專家委員會牽頭單位。

  1988年中草藥普查,全州采集制作標本31057份,收錄1835種藥物編輯《湘西州中草藥資源報告集》,其中植物1665種,動物147種,礦物23種,全州資源蘊藏量約35萬噸,其中植物20萬噸,動物50萬公斤,礦物15萬噸。有較高藥用價值的中草藥材、民族藥材400余種,主要有黃連、杜仲、木瓜、玄參、金銀花、白花蛇、朱砂、白術、吳茱萸、厚樸、血三七、水黃連、七葉參 、百合、黃姜、青蒿等。收集民間單方、驗方、秘方3000余個,并選編《奇效良方一千首》,廣泛收集土家族醫藥手抄本、木刻本或“口碑”活體記錄50余本(冊)。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發行了田華詠、彭芳勝等編著專著10余部,如,《土家族醫藥學》、《土家族醫學史》、《土家族醫藥研究新論》、《土家醫方劑學》等。土家族醫藥研究取得省部級成獎近十項。如,“土家族診斷與治療方法研究”獲1998年國家中醫藥基礎研究三等獎。

  200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國中醫藥通(2006)2號>通告中將土家族列為我國“已經設置民族醫醫院的民族醫”,進一步明確土家族醫學為中華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土家醫藥理論體系不斷提升完善。

  土家族醫藥學,古老而年青的中華民族醫學,數千年來對土家族人繁養生息、驅邪祛病、防疫康體、預防末病、養生長壽起到積極有效保障作用。

  作為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少數民族,歷史上土家族醫藥理念技術和文化主要靠口耳、巫儺文化、梯瑪等傳承,漢史資料僅有零星碎片化記載,到了明清“改土歸流”漢文化傳入,土家族醫藥學病癥藥物、治則方劑、理論理念、臨床經驗等才開始文字傳承。

  新中國成立后,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土家族醫藥理論和體系才得到全面傳承提升發展,有序得以保護發掘利用釋放,名正言順、合理合法服務人民衛生健康,加盟中西醫藥共同開展救死護傷、祛疾治病,造福民生。土家醫藥作為民族醫藥奇葩,其特色價值和意義逐漸彰顯。

  原西德漢學家文樹德教授(Paul U.Unschuld)在《中國醫學思想史》中按歷史發展階段將中國醫學劃分為七大板塊,即“占卜治療學”、“巫術治療學”、“宗教治療學”(宗教醫術)、“實用藥物治療學”、“佛教醫學”、“整體相關醫學”、“西方現代醫學”,其中前三個板塊與巫醫千絲萬縷。民族醫藥發展歷史,特別是包括土家醫藥在里的南方少數民族醫藥發展歷史與上述中國醫學劃分如同一轍。早在二千多年前,湘西土家族先民生活空間多元疊加巴文化、楚文化等輻射影響。

  土家醫藥學具有樸實的“三元”哲學思想理念和“五診法”特色。

  以為自然界由天地人(水)三種元素組成的共同體,人體生理和病理變化、診斷治療、預防養生、藥物需要遵循天地人三元發展規律,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土家醫遵循“三元學說”將人體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上元為天統領心神、管理神志,由腦、心、肺組成,為三元之首,中元為地統領脾(胃)、管氣血精納取,由肝、脾(胃)、腸組成,人體營養和人水谷出入之要,下元為水統領腎,管納氣排水,由腎、尿脬、子宮(養兒腸)、睪丸(精脬)等臟器組成,具排泄功能,為生命孕育之源。人體生命物質由氣、血、精三大元素組成,與三元臟器相生相依,氣血精新陳代謝由三元臟器產生支配,經上元之天,中元之地,下元之水循環往復,維持生命活動。

  病因按“三元學說”歸結于自然界邪氣(瘟氣)、人的情志及人體損傷三大誘因。病理變化遵循“三元學說”聚焦氣血失調、冷熱失衡及氣血逆亂三種病理原因。藥物依照“三元學說”按性味劃分為冷性、熱性和平性三大藥物類。

  臨床治療依“三元學說”思維由治則、治方和治療手段組成,劃分為內治(藥物或非藥物)、外治及內外兼治三種方法。治則分汗法、瀉法、趕法、止法、補法、溫法及清法7種。治療手段以藥物內服為主,兼用傳統外治法,歷史上還有巫儺醫方巫術。外治法為“刀、針、火、水、藥”五術融為一體。如民間流傳千年的滾蛋法、撲灰碗、敷熱土、推油火、火娘火杵炙法、熨法等外治法都源目土家族先民古焙熱法。土家醫注重“三分治療,七分服侍”護理過程,講究臨床、心理、飲食、藥物、氣候等服侍技術方法。

  疾病按三個方面進行分類:一是按古十月太陽歷計時法進行時象分類,所謂古十月太陽歷,比古希臘太陽歷更加精準,還要早4000多年,以12屬相回歸紀日,3個屬相周期36天為一個月的日歷,一年10個月,360天,還有5天“過年日”,全年365天。每隔3年多加1天(希臘5天),即閏年為366天,4年平均365.25天。如36癥、72癥、108癥、360大癥等。二是分為三傷七癥八類,三傷為跌打損傷、刀槍傷、蟲獸傷,七癥為驚、疾、尿積、火、寒、虛、閉,八類為水病、氣病、風病、勞病、流痰、瘍子、皰瘡、霉病。三是按數字加病名傳統方法分類,如72癥、72痧、36驚、24霉、12走胎、108雜癥。

  土家醫“五診法”,即“看、問、聽、脈、摸”五種診斷疾病方法,亦是土家醫生基本技能本領。

  “看”診,從神色、眼、舌、耳筋、鼻、口腔、毛發、皮膚、手指、背腹、二便(大便、小便。)等方面對患者目視觀察,對病人外表進行感觀認識。

  “問”診,詢問病人年齡、婚姻、職業、病史、家庭、飲食、嗜好、生活習俗等情況,加深對患者病情認知。常常詢問病人味覺、飲食、二便、筋骨、孔竅、婦科等方面病情。

  “聽”診,古時用知竹簡、耳,現代用聽診器直接聽患者身體或患處聲音,來認知判斷病情。

  “脈”診,土家醫主要診斷方法之一,脈象脈形簡練直接,民間流傳30多種脈種脈珍,號脈注重循時號脈,多脈合診,有利準確判斷病因病理、病變部位程度。常見號骨脈、命脈、天脈、太陽脈、鞋帶脈、虎脈、指縫脈、踏地脈、肘關脈、芳脈、地支脈等。土家藥匠參照十二地支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時辰診斷病情變化,常常選擇時辰進行循時號脈來觀察脈象變化與病情關系,有助研判病情。如,子時號舌根脈,寅時號太陽脈,亥時號后筋脈等。土家醫號地支脈具有特色價值和意義。

  “摸”診,主要通過藥匠之手觸摸病處,如額頭、疼痛部位、骨頭體表部位等,以了解病情變化。常見摸骨折、摸冷熱、摸皰瘡、摸腹部、摸乳房、摸囟門、摸耳等。土家醫藥文化立足“三元學說”,探索健康長壽之道,形成了“順應自然、調食養神、起居有常、衛固三元、避瘟祛邪、健體強身、保養長壽”的養生觀。

  注重藥物治療,講究藥物性味炮制方法和醫方配方,善用生鮮草本。藥物分成酸、甜、苦、辣、咸、澀、麻、淡8種性味,按功能作用分為敗毒、表、趕氣、趕風、趕火、趕食、消水、下、止咳、喜、隔喜、打傷、打蟲、火疤、蛇等20多種藥。

  最擅長治療毒蛇咬傷和跌打損傷。由于土家族祖祖輩輩生活在密林溪谷、大山深處,與蛇共存共舞,被蛇致傷致命時有發生,土家族先民一直注意發現摸索蛇的生息和治蛇傷草藥,再加上山高路險,跌打損傷見怪不怪,蛇傷骨折是先民最頭痛而又必須面對的事情,各地百姓都不斷積累了許多治療經驗,形成單方、偏方傳承發展,致使湘西封刀接骨斗榫術、蛇藥蛇醫久負盛名。

  土家族醫藥文化口耳相傳,世代相承。一是家族世代祖傳,不同歷史朝代曾出現傳男不傳女、婆媳相傳,無德、貪財、粗心者不傳。戰亂頻仍年代也曾出現全族皆兵、全族皆醫的傳承。二是師徒相傳,跟師學藝,拜老藥匠為師學藝行醫,言傳口授,跟隨老藥匠一邊看病、一邊采藥、一也治療。長時間參與口嘗、自采、自制,熟能生巧。三是民間流傳。一些簡便、廉價、有效、易操作掌握的良方療法如同當今醫療保健知識普及一般,家喻戶曉,人人皆會。如燒燈火、趕酒火、扯火(水)罐、放痧等。

  湘西土家醫藥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土家族醫藥學作為生命科學,蘊藏著豐富哲學和生命智慧,傳承創新發展著土家族健康養生、治病救人理念及實踐經驗。

  湘西作為土家族醫藥文化發源地,其文化意義和價值超群軼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作出系列重要論述指示,強調:“中醫藥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為新時代新征程上中醫藥傳承創發展指明了新方位新坐標,給湘西民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

  特別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湘西民族醫藥積極參與制定優化覆蓋預防、治療和康復全過程的中醫方案,臨床實踐證明土家醫藥苗醫藥可信、可用、可治,防疫抗疫效果明顯,譜寫了湘西民族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

  回顧湘西民族醫藥發展歷程,民族醫藥人不忘初心,勇擔使命,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不斷傳承創新發展。放眼新征程,湘西民族醫藥人滿懷激情,土家醫藥傳承振興信心百倍。

  隨著全國中醫藥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等“組合拳”新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湘西土家醫藥高質量發展一定會駛入快車道,更好服務百姓健康。

  (作者單位:湘西州人大常委會)

【編輯:黃詩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欧美午夜福利-夜色福利-午夜性福利-成年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