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內容
湘西苗醫藥 民族瑰寶奇葩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發布時間:2023年02月27日 09:15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2023年02月27日 09:15

  苗族素有“千年苗醫,萬年苗藥”之說。

  苗族醫藥學為苗族祖祖輩輩治病防病抗疫實踐積累起來的寶貴經驗和智慧的結晶,溯源至遠古母系氏族社會,經后裔傳承發展而成的少數民族醫學,我國傳統中醫藥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苗藥與藏藥、蒙藥并稱我國三大民族藥。

  湘西苗醫病因認知和疾病分類命名等獨具特色,認為人體患病與自然環境、氣候密切相關,光、氣、水、土、石為生成人體的物質原料,人體致病因素為毒、虧、傷、積、菌、蟲,尤以內病外治療法聞名中外,充滿著神秘神奇色彩。

  新中國成立以來,苗族醫學體系研究取得重大進展,發掘提煉苗族生成哲學十大特色原理,苗醫生靈學、疾病學、苗藥學、方劑學、防病學、整病學等相繼脫穎而出,自成體系。

  湘西苗醫藥傳承久遠,文獻記載追溯至秦漢。

  我國最早古醫方記載在湘西里耶秦簡里,迄今為止,湘西里耶秦簡已公開發布2700余枚簡牘(仍有35300余枚簡牘未發布),其中77枚簡牘涉及秦代洞庭郡遷陵縣衙署設立醫官、百姓疾病,醫政管理、處方、服用方法、中藥材種植等記載,這是湘西古醫藥的歷史印記。其中,里耶秦簡第8層與古代醫方相關的“醫方簡”達11枚,經考古學家根據字體特征和用字特點推測,這批簡牘時代為公元前208年,馬王堆墓為西漢時代,秦簡古醫方簡牘成文時間,比后者早整整40年。

  西漢劉向《說苑·辨物》:“吾聞古之為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為醫也,以營為席,以芻為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之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復如故?!?/p>

  《中國通史簡編》:“劉向《說苑》說上古有人名苗父……這個苗父就是黎、苗族的巫師(巫醫),巫師治病主要是祈禱禁咒術,但也逐漸用些酒、草等藥物”。

  與《五十二病方》相比,里耶秦簡“醫方簡”文字不多,但涉及疾病名稱、所用藥材、藥物炮制、用藥方法、用藥禁忌等諸多方面內容,表明秦人對醫方研究之深,也見證當時衙門官府高度重視中醫,讓中醫在衙門坐診行醫,并納入官府日常公務公文管理。這些“醫方簡”,僅僅是一部分秦簡,而不是全部,但足以窺見秦朝早期醫學文獻之豐富。大量里耶秦簡處于封存未研究狀態,尚有許多鮮為人知的醫方簡等待解密。

  西漢時期長沙馬王堆漢墓發現醫學帛書《五十二病方》,收載藥物247種,書中有用苗語記載藥名,諸如,“答”為苗語中豆科植物。

  苗族醫藥源自遠古神話。

  苗父傳說與苗族遷徙歷史、征戰有關。苗父,苗藥祖師,與神農氏相近。傳說“苗父”嘗藥識藥,醫治百病,修煉道術,通過“神氣”、“法水”為苗民治病,達到“皆平復如故”神奇療效,開創以實物入藥的苗族醫藥先河,苗族醫藥史上記載“藥到病除,神傳疾解”第一人。

  湘西花垣邊城“藥王洞”、瀘溪“藥王廟”等都是苗父傳說的遺存。

  漢族文獻記載的苗父為苗族神話傳說中的“藥王爺”,一個周身透明、狀如玻璃、有翼能飛的神人。不畏艱險,披星戴月為人民尋找藥方。

  千萬年來,苗家人住在萬山叢中,祖祖輩輩在長江以南溫帶、亞熱帶氣候濕潤山區生存,南方自然植被繁茂,資源豐富,藥物種類繁多,但交通閉塞,氣候潮濕,蚊蟲猖獗,瘴癘流行,加之苗族先民頻繁顛沛遷徙和戰爭,苗族先民對醫藥研究歷經長期漫長過程,苗醫藥起源于苗族人民生產生活,整個發展歷史驚艷又奇葩。從“一個藥王,身在四方,行走如常,餐風露宿尋找藥方”,到“三千苗藥,八百單方”。

  苗族先民為了生存、健康、繁衍,對醫藥研究歷經識藥、采藥、加工、治療等漫長實踐過程,苗醫把疾病分為36證,72疾,對應上天108個星宿,逐漸練就成苗家識藥、制藥、治療疾病等特色醫術。

  近代苗族醫藥不斷傳承豐富發展,苗族醫藥理論體系雛形逐漸顯露,臨床治療得到長足拓展,保健預防、武術強身與苗醫不斷融合共生。

  清朝“改土歸流”,苗醫受中醫、西醫多元影響,其理論和醫術不斷拓展。

  清末時期,苗族剖腹取胎、化水安胎等醫術傳承創新,諸如,苗醫獨創“坐式分娩法”對產科產生積極影響。

  《湘西通志·苗俗》(清朝)記載鳳凰兩頭羊苗醫吳老庚創造“催生方”接生,發明產后“捧捧藥”和“產后中風藥”等保健藥。

  清朝花垣貓兒鄉果兒村苗醫師楊光福編著《苗醫古方抄本》,5060個字,126條,列120種病癥,231首驗方,組方用藥500種,其中,本土草木藥330種,苗語記述藥名21種,用本土苗人地方漢語記述苗藥267種。

  1933年5月,正值民主革命烽火燎原之時,馮玉祥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賀龍率紅三軍從鄂川邊區轉戰湘鄂邊區建立湘鄂川黔邊區革命根據地,“湘西王”陳渠珍籌建十三縣農村建設分會強化鄉村管控,沈從文開始創作巜邊城》……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族學組主任凌純聲研究員,邀約研究員芮逸夫、攝影師勇士衡來到湘西,實地開展苗族少數民族課題調查,收集大量珍貴文字和照片資料,歷時三個月完成《湘西苗族調查報告》,1947年商務印書館公開發行,將湘西醫藥、宗教、風土人情等通過圖文并茂公布于世。

  當時湘西苗族學者石啟貴(1896--1959年)跟隨凌純聲、芮逸夫和攝影師勇士衡參與了苗族專題調查。隨后石啟貴獨自深入苗寨繼續進行深度調查,收集掌握祥實的第一手苗族原始資料,1940年編寫《湘西土著民族考察報告書》,詳細介紹了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生活、語言、民俗、醫藥、宗教信仰等,并將苗醫藥作為《奇驗醫藥》專篇,收集民間苗藥方數百例,其中外科32種疾病46首驗方,內科27種疾病52首驗方,婦科10種疾病18首驗方,兒科6祌疾病8首驗方。眾多驗方體現苗醫內外兼治、對癥下藥之道,注重發病時辰來考析病因病源。

  諸如,“土著苗族醫生,苗謂‘匠嘎’。苗藥稱‘嘎雄’,大別之不外分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四種。偶染輕微之病,苗醫一般不用藥物,先用手推或銅錢刮,亦屬有效。若推拿無效,倘不得己,方使用鄉間土產草藥。草藥兼用木本、草本兩種,少用市里藥店之官藥。因官藥放存過久,正氣散盡,性較平和,治難見效;縱見效而需日久。不如草藥性質較烈,鮮藥尤佳。故苗醫治療用鮮藥,時間短而見效快,人人樂用之。至于外科,苗醫藥療效特好。常見落坎跌斷手足者,接骨接筋,兩用即愈。又有一種挑病法,一面用藥服治,一面加以針挑,且可斷根永不再發?!?/p>

  苗醫治療槍傷、刀傷及骨折的苗藥都是就地取材,本土鮮草藥,豐富多樣。比如,大打不死、小打不死、馬蹄當歸、竹根七、紅牛夕、土大黃、接骨木、辣子七、散血草、養麥三七、懶籬笆、虎耳草、杜仲、石昌蒲、狗牙齒、一支蒿、千里馬、百條合、水高梁、川芎等30余種。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民族醫藥工作,湘西苗醫藥得到全方位傳承創新發展。

  1951年國務院出臺《全國少數民族衛生工作方案》:“對于用草藥土方治病的民族醫,應盡量團結與提高”。

  1954年第一部憲法規定:“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許多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

  1958年毛澤東主席強調:“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

  湘西苗族醫學乘勢而為,加快發展,1957年全州成立民族醫聯合診所60所,中醫和民族醫聯合診所11所,一批批家傳和師傳驗方、單方、醫技獻給國家,許多經驗方得到推廣。諸如,苗醫龍玉六“蒸汽療法治療水腫病驗方”、苗醫滕九耀“治療蛇傷驗方”。州衛生學校苗族教師劉開運將苗醫推拿方法整理歸納為推、揉、拿、按、摩、運、搓、搖、掐、捏十種手法,如今被國內推拿學術界稱之“劉氏十法”,其與方麗群老師合作研發的“劉氏小兒推拿法”,如今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首批中醫學術流派,在國內外廣泛推廣。

  據1985-1988年湘西州民族醫藥調查,全州民族醫藥從業人員達1850人,其中,苗族600人。如今,州縣兩級民族中醫院健康發展,兩級人民醫院設立中醫科,州、縣、鄉、村四級民族中醫藥醫療衛生體系已建立,全州118個鄉鎮衛生院均設立中醫館,村衛生室都開設中醫藥適宜技術。全州公立衛生健康系統有民族醫藥人員450人,其中,土家族醫生134人,苗族醫生255人,其它少數民族61人。州衛生健康委員會頒發土家醫苗醫從業資格證635名(土家醫286名,苗醫349名)均開設土家醫苗醫診所或???。此外,州級以上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6項。收集民族醫藥文獻資料(含手抄本)17本,苗醫單驗方500余首。

  《湘西州中草藥資源報告集》收錄藥物1835種,其中植物1665種,動物147種,礦物23種,全州資源蘊藏量約35萬噸,其中植物20萬噸,動物50萬公斤,礦物15萬噸。用苗語音記錄動植物中草藥585種。有較高藥用價值的中草藥材、民族藥材400余種,主要有黃連、杜仲、木瓜、玄參、金銀花、白花蛇、朱砂、白術、吳茱萸、厚樸、血三七、水黃連、七葉參 、百合、黃姜、青蒿等。

  苗醫藥學術研究不斷創新突破,一批本土苗醫終修正果,脫穎而出。諸如,鳳凰縣苗醫歐志安撰寫的《湘西苗醫初考》、《湘西苗藥匯編》,龍玉六口述《古老話·事物生成共源根》,田興秀、關祥祖、龍炳文、雷安平等編著《苗族醫藥學》、《三本論·苗族生成哲學精髓解析》、《苗族生成哲學研究》、《中國苗族醫學》,張東海、田華詠主編《苗醫正骨》,杜江、田華詠等主編《苗族醫藥發展史》,田華詠主編《中國苗醫史》。

  苗族醫藥學術交流方興未艾,2005年“湖南省苗族醫藥學術研討會”首屆首次在湘西花垣縣召開,拉開國內苗族地區民族醫藥學術團隊跨區域橫向交流序幕,從此苗醫學術交流一發不可收,彼此互鑒多贏,步入常態化。

  苗醫苗藥學術水平不斷提升,湘西民族醫藥研究人員在國內外專業學術會議和刊物上發表苗醫苗藥論文數以千計?,F有民族醫藥和科研機構四所,其中州民族醫藥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為湖南省中醫藥學會民族醫藥專業委員會和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民族醫藥專業委員會掛靠單位、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土家族醫藥專家委員會牽頭單位。已出版民族醫藥文獻9種,即:《土家族醫學史》(田華詠)、《土家族醫藥學》(田華詠)、《土家族醫藥研究新論》(田華詠)、《土家方劑學》(彭芳勝)、《中國苗醫史》(田華詠)、《苗醫正骨》(張東海)、《湘西苗藥匯編》(歐志安)、《苗族醫藥學》(田興秀)、《中國民族藥炮制集成》(田華詠)。

  近年來,我州民族醫藥單位承擔州級以上科研項目30多項,其中省部級10項,取得民族醫藥科技成果30余項,獲得科技獎勵20余項,其中獲衛生部科技獎勵1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獎勵1項,湖南省科技獎勵3項。獲省中醫藥科技獎勵和湘西自治州科技獎勵20余項。

  以花垣縣為例,該縣發掘研究的苗醫藥體系先后納入《中國傳統醫藥大系--苗醫藥》、《中國少數民族醫藥叢書--苗族醫藥學》、《大辭海--苗醫藥》等專著及詞條,并被貴州中醫藥大學出版的《苗醫基礎理論》、《苗族藥物學》等高等學校教材采用,《中國苗族醫學》榮獲首屆民族醫藥科學技術大會學術著作三等獎,《苗藥學》即將出版。

  苗醫學十大特色理論創立得到廣泛認同。

  1993年花垣苗醫學家田興秀潛心研究苗族醫學提出十大特色原理,時任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諸國本會長等專家學者給予高度認同,稱其為我國苗族醫藥學綱領性理論。所謂十大特色理論為“一論一學二說二觀一原則二法則一法寶”。

  “一論”即“三本論”,認為能量、物質、結構乃事物生成之三大根本。能量對事物生成起主宰作用,物質對事物生成起保證作用,結構對事物生成起決定作用,能量、物質、結構三本形成一體,事物則得以生成。三本良好則事物生成良好,三本缺一則事物不得生成,三本一體遭破壞事物則毀敗。三本論對苗醫學具有闡述生命源流、人體生理、探測病因病機、分析藥理藥性、組合整病方劑、索取診斷依據、提高臨床療效、拓展預防保健、促進醫學創新等現實指導意義。

  “一學”即“生靈學”,生靈學旨在研究生命靈感生成和探索生命起源、演進和發展之說,包括供生物質說、生命源于交合說、促生靈能說、生靈能說、生命演進和發展說。認為光、氣、水、土、石是生命之供生物質,均含有促使生命生成的能量,稱之“促生靈能”。促生靈能作用于相關物質,交合產生單細胞小生命物。小生命物自然獲得維持、發展和再創生命之能量,此能量稱“生靈能”。生靈能作用于相關光、氣、水、土、石等供生物質,使之交合而生成大生命物,實現生命演進和發展。

  “二說”即“人體三說”和“苗藥質征說”。人體三說乃苗醫學之人體生理“三說”,即三生成人說、三隸學說、交環學說?!叭扇苏f”指人體生靈能攝取外界光、氣、水、土、石及其衍生物等供生物質,于體內消化分解成汁水、漿液、血、細胞等基本成份,再被其皮肉筋骨臟器等組織結構汲收代謝,組織結構發揮生理功能,維持生命活動?!叭`學說”指人體分頭隸、胸隸、腹隸三大隸屬,頭、胸、腹三隸協力共事,使人得以生成存在。頭隸包括腦架、身架、窟架、性架,主管人體能量,對生命起主宰作用;胸隸包括肺架、心架、腎架,主管汁漿血氣的輸布調節、清除廢異、消滅病菌毒物等,維持體內結構的良性循環,對生命起決定作用;腹隸包括肚架、肝架,主管供生物質的消化、供給,對生命起保證作用。苗醫大師龍玉六“交環學說”認為:人有上、下兩個交環,上交環在咽喉周圍,主管氣體、食物攝入,故上交環是“祿”;下交環在大小腸交接處周圍,主管營養物質加工制造和供給、利用,故下交環是“?!?。兩個交環分別兼管體腔上部和下部臟器、腺體、神經等職能活動。兩者和套,維持正常生命活動,否則會出現交環上虧下亢、上亢下虧等交環不合病癥,則需要用幫交環的方法治療。

  “苗藥質征說”為藥物素質和特征之說?!百|”指藥物基本素質,屬物質性?!罢鳌敝杆幬锕π卣?,屬能量性。藥物用于人體與靶組織有機結合,產生治病效果。藥物按功能分“嘎本”、“嘎湘”,嗄本專治“兆本(消化不良)”藥,嘎湘專治跌打損傷藥。苗醫大師龍玉六《苗藥質征歌》彰顯苗藥學之本義,把藥物分為熱、臊、香、臭、咬、麻、糊、辣、冷、饣央 、腥、酸、苦、和、鮮、甜、皮、口夾 、咸等19種質征用途,作為臨床選藥配方座右銘,創新了藥理學新理念。

  《苗藥質征歌》漢語意為:“苗藥是什么做的?多是地上草木類。這些草木有靈巧,素質特征各有別。瀉肚瀉腸用何治?酸藥能治腸肚瀉。發熱如火用何治?苦糊退火辣退氣。饣央 、腥、臊、臭藥有何用?都可攻毒趕毒氣。皮藥(平淡綿軟的藥)能夠幫交環,幫助交環開路氣。雄毒腫痛難忍受,咬藥嘎口敗毒氣。麻藥剌口串一起,病人吃了痛可去。冷病要用熱藥整,熱病要用冷藥醫。和性子藥有何用?加強交環的功力。病人虧損不得了,甜、鮮吃了長得肥。咸藥能夠趕和表,表藥作用有三類(表冷毒藥、表風毒藥、表氣毒藥)。 嘎扒絡(苗語)就是口夾 藥(澀口口夾 口的藥),收口收氣能止塞?!?/p>

  “二觀”即“破均衡醫學觀”和“疾病觀”?!捌凭忉t學觀”認為事物生成主因源自能量的靈動效用,人靠能量得以生存,能量產生靈動效用,靈動效用引發前趨運動。前趨運動主導抗靜止而破均衡,破均衡致使廢舊態而創新序,創新序導致產生交合、孕胎、分娩、生長、發育、健壯、抗病、抗衰、思維、勞動、發明、改革、創新等人體功能運動。破均衡是人類生成、存在和繁衍興盛之準則?!凹膊∮^”為苗醫大師龍玉六傳授的疾病學“無毒不生病”、“無亂不成疾”論斷?!岸尽敝敢磺形:θ梭w健康的物質,如微生物毒、動植礦物毒、化學物毒、人體廢異物毒等,具有致病物質和致病能量要義,人體染毒就會生病?!皝y”指人體良好結構遭損壞而紊亂,導致功能失常而成疾。無毒無亂就不會生病。

  “二法則”為“方伎法則”和“診病三考察法則”,方伎法則指領頭藥、鋪底藥、監護藥三本一體組方法則。注重療效優先,強調藥劑方優化比選,巧妙配制,組成領頭藥、鋪底藥、監護藥三本一體,形成最終整病方劑。治療主要病癥藥為領頭藥,起主宰作用;協助領頭藥治療兼癥或補體增強抗病力的藥叫鋪底藥,起保證作用;解除領頭藥、鋪底藥毒性、劣性及促使二者到達病所藥叫監護藥,對療效起決定作用。診病三考察法則,即“一考功能察氣魄,本命精神冷或熱,架組交環?;虍?,檢測數據不可缺。二考物質察病根,汁水漿液血氣分,排泄物及異物等,病原體及抗原情。三考結構察病機,皮肉筋骨臟器窺,十窟征跡脈舌類,病灶以及反應區?!?/p>

  “一原則”為“整病(治病)原則”,即調整“搜媚若”(能量),補充“各薄港搜”(物質基礎),改善“瑪汝務翠”(良好結構)“三同時”,人體患病為能量過亢或不及所致,整病要調整能量,使生理功能由異?;謴驼?;人體某些物質虧損會致病,要補充物質保證人體物質均衡;疾病病機都是人體某些結構遭到破壞或劣變,故整病要改善結構。整病需三管齊下,否則就會犯醫療錯誤。

  “一法寶”為防病三大法寶,即防病以動制靜,饜食制馕,辟毒制亂等“三制”?!耙詣又旗o”注重激發生靈能之靈動效用,促進能量有助健康,正如“生命在于運動”;“饜食制馕”講究飲食科學,保障供生物質有助健康;“辟毒制亂”杜絕病因病機之源發生,維護結構良好有助健康。

  苗醫診斷疾病口訣操作性強。即望、嗅、問、號、聽、摸六要素:“一視身,二察色,三觀奇象,四號脈;一觀神態,二察色,三視男女者別,四詢年齡看四季,五取手部細號脈,六要細問再觸摸,百病疑難有巧訣;小兒疾病最難明,仔細觀察指上紋,根赤定是陰格事,根青必為水相會,血到力功實難救,縱是名醫枉費心?!?/p>

  望診,主要看神色、膚色、四毛(頭發、眉毛、睫毛、汗毛)、指甲、掌面。嗅診,主要對嘔吐,痢疾下瀉及小便異常的疾病,嗅其氣味以助診斷。

  問診,問病史發病時間。

  號診,拿脈專業細致,11種把脈方式,部位分寸口、五指、內外踝,內外膝眼、足背等。

  湘西苗醫醫術劍走偏鋒,出奇治療。

  治病方法百花齊放,即祛、散、吐、瀉、消、解、止、發、收、通、洗、熏、燙、吸、刺、按、切、刮、灸、擒、扯、挑、拔、燒、化、扶、扎、放、泡、夾等。比如,刮痧散氣、彈筋活血、刺活散淤、燈火止痛、油針挑濃、蒸酒祛風、火罐撥氣拔毒。

  因人因病、因地制宜實施浴療、火罐、外敷、刮痧、蛋滾、彈筋、刺活、燈火、氣角、油針、火針、薰蒸、冷熱等療法。藥方劑炮制奇異,汗漬、尿制、霜制、酒制、焙制、煨制等。講究內病外治,善用鮮藥,藥性烈,療效快。

  《理瀹駢文》:“發斑用銅錢于胸背四肢刮透,于傷處用蛋滾擦此,苗人秘法也”。

  苗醫治病注重循序漸進、多措并舉,一般先用手推拿或銅錢刮,若效果不好,便使用本土草藥。苗醫藥神奇神秘,傳奇故事不勝枚舉。苗醫拔牙不用麻醉藥,也不用手拔,只需病人準確告知痛牙位置,輕按相關穴位,病人就能將蟲牙吐出來。

  苗語稱半楓荷為“加幼”,意為神樹。用半楓荷葉子等十余味純天然野生苗藥煨煮成藥浴液進行藥浴、涂擦或是內服已傳承沿襲千百年,具有祛風除濕、防病治病、驅穢避邪、益壽延年等保健療效。產婦臨盆當天進行藥浴,三天后就能出外割草、擔柴,且無婦科、風濕等后遺癥。

  《鳳凰廳志》(清朝光緒年間)記載當地苗族“姜嘎”(藥師)用藥外敷取體內彈片等異物。

  民國《保靖概覽》:“苗民又精醫藥,藥皆采自山谷,方書記載,往往有槍傷、刀傷痛不可支,一藥而愈者,亦奇技也?!?/p>

  民國初年,北洋政府內閣總理熊希齡在家鄉鳳凰、保靖等地目睹苗醫用草藥治療槍傷神效后,曾感慨賦詩稱贊:“子彈無足自退出,全憑苗醫華佗功”。熊希齡在北京一直帶著苗醫師,并向社會力薦苗醫。

  賀龍元帥切身體驗苗醫藥非凡奇妙,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注重將湘西當地土家醫苗醫納入紅軍醫院,成立中醫科,長征出發時,曾反復強調“我們治病主要靠的土醫土藥,動員土家藥師、苗藥師隨軍前進”。

  抗日戰爭時期,1944年10月至1946年7月少年朱镕基在湘西花垣縣國立八中高中分校讀書,經歷一場生死劫。2001年4月7日朱镕基總理來湘西視察時,深情回憶當年在花垣國立中學讀書患霍亂病時,謙恭說是苗醫用草藥治愈的,風趣地講花垣苗醫救了他的命,才有他今天這個總理。據2003年《南方周報》:“當時霍亂流行,很多同學都被傳染,由于醫療條件差,不少同學死了此病,至今縣城東門外的小山上,還留有幾十座墳塋,朱镕基未能幸免,染上了霍亂,幾乎死去,但在吃了一個苗族老醫生的苗藥后,奇跡般地痊愈了”。

  苗醫藥“四個一家”“神藥兼融”,奇葩鮮活。

  所謂“四個一家”為巫醫一家、武醫一家、醫藥一家、醫護一家。

  苗族文化源自巫文化,與巫儺文化同根同源?!皟蔽胀鈦矶嘣幕?,融合巫文化演繹成巫儺文化,巫儺文化本質不是鬼神論,而是靈魂論。

  自古以來巫與醫學千絲萬縷、密不可分,巫儺祭祀有著諸多治病救人、驅邪驅毒等醫藥行為。巫術內核為現代心理療法、暗示療法、催眠療法、精神療法的原生態文化形態。巫師就是古時“知識分子”和氏族智者,說“醫學從巫術開始”一點也不為過。苗醫亦是由巫文化孕育傳衍而生,巫儺“胎記”特別鮮明。

  苗族大巫師、大神醫、炎帝神農氏之孫靈恝就是例證,《山海經·大荒西經》:“炎帝之孫名靈恝,靈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办`”即巫,“上下于天”意為能通神靈。靈恝,炎帝時代“靈巫”,專職教化,官為司徒,向天祈禱以求豐收,用占卜求神將卜辭刻于甲骨或木片、竹片及巖石上,稱之契,靈契即靈恝。靈恝發明竹書竹簡,在竹簡上刻字曰“恝”,以“竹書紀年”。

  據《乾州廳志·風俗志》(清朝乾隆):“疾病祭竹王,俗稱白帝天王……乾州只有紅苗一種,以其衣領、腰帶皆紅故名……少痘癥,畏傳染,不敢遠行,畏鬼信巫?!?/p>

  《苗防備覽·風俗上》:“苗中凡病必曰有鬼,延巫祈禱,釀酒割牲,約親鄰飲福,名曰做鬼,既祭不愈,則委之于命?!?/p>

  《古丈坪廳志》(清代)卷十:“祭后扦標入門,不許人入其家,若不知而入,謂驚其鬼,必勤入者償所費之數,復者如前后已?!?/p>

  苗家祭祀分“特祭”和“常祭”,死亡或久治不愈進行特祭,祈求神靈解脫罪惡或痊愈,預防疾病進行常祭“吃牯臟”。

  《永綏直錄廳志》卷一(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古三苗地,夏《禹貢》荊州地域,商荊楚鬼方地……苗人飲巖漿水,性寒,能解胎毒,無痘疹之患……苗中于水旱疾病,亦知卜筮?!?/p>

  苗族武術苗醫不分家。

  學武功必學苗醫,會武術就懂苗醫,學苗醫保護自我療傷,苗拳與苗醫傳承共進共贏。湘西地處武陵山腹地,高寒山區,崇山峻嶺,出行艱辛,勞動強度大,苗民為強身健體而習武,以武防病治病。

  苗族武術文化可追溯至遠古蚩尤時代,“蚩尤拳”流傳至今。苗拳師訓:“練拳要心正,一不欺弱小,二不畏強敵,走遍天下做好事,功勞慰我蚩尤神?!?/p>

  往往武師又是苗醫,善長跌打損傷、槍傷刀傷等。苗家功夫搏擊擒拿實戰性、對抗性強,容易受傷,輕傷外傷主要靠自我療傷。

  習武講究循序漸進,先習拳術,如七十二、三十六、十八式、八合拳術等,后習棍法,再習刀、銅、鈀、叉、鞭、流星錘等。

  湘西著名武術大師龍長卿,亦是傳統苗醫藥師(苗語稱“姜嘎”),“武醫一家”典型代表,土生土長鳳凰涼燈人。

  民國時期,曾擔任湘西王陳渠珍貼身保鏢。1932年,陳渠珍模仿傅鼐“八千練勇”,招收苗漢鄉勇武士入軍操練,組建一支以習武人員為主體的戰斗隊伍,遵照苗族敬奉天王習俗打黑色旗,兵士皆穿黑底白邊衣,故稱“黑旗大隊”。龍長卿擔任黑旗大隊總教官兼大隊長,還以藏山樁為主要功底,自創一套《苗家拳基本功十二式》,對拳術、棍術及連枷棒和棒棒煙等兵器加以改進,創新實戰手法,對黑旗大隊進行操練,大大提升戰斗力。其拳法被武術界視為珍寶,至今仍在湘西廣為流傳,鳳凰涼燈苗族武術文化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藥蘊涵巫儺元素。

  苗藥配方“三注重”:注重對人體氣、血、精用藥;注重天、地、人之間關系;注重按君臣佐使配方遣藥,且配單不配雙,治療時間為單不為雙。

  苗藥“三來源”,一是自然界三物源,即植物、動物、礦物;二為地藏藥,將自制苗藥埋藏地下三五年甚至更長,接地氣,又稱地氣藥;三是甘露藥(承接露水,集日月之精華,即露水、霜、雪水等“三水”,又叫靈氣藥)。孕婦分娩后第一時間內服陰陽水保護產婦健康、滋陰補益的風俗,苗族民間流傳久遠。所謂陰陽水就是用水與鍋底灰、火爐或灶上之堂的黑煙灰沖調而成。

  苗巫醫術中的“劃水術”,由巫醫、儀式和咒語三要素組成,為實用巫術之一。咒語有難立水符、解脫水咒、肚子痛畫水咒、小兒介胎咒、刀槍畫水咒等?!皠澦倍鄻?,例如,將軍水,主治突然昏迷癥狀,鷺絲水主治飲食不慎,骨刺哽喉癥狀,雪山水主治皮膚燒灼傷,隔山水主治隔一山跌傷或刀傷,擔血水主治受傷血流不止,封刀口水主治刀傷。

  據《鳳凰廳志》(乾隆二十一年版):“苗地多藥餌,而苗有疾多祭鬼不服藥,間亦有以藥療之者。藥名然詭異,非方書所載,統謂之草藥,或吞或敷,奏效甚捷?!辈⒃谄渚硎锂a篇記錄苗藥27種,即土茯苓、桃仁、地骨皮、半夏、香附、五加皮、旱蓮、紫蘇、金櫻子、免絲子、蒼耳子、瓜蔞、木通、葛根、厚樸、小茴香、燈心、蓖麻子、谷精子、射干、金銀花、土牛膝、何首烏、青箱子、天花粉、益母草等。

  苗族百草皆藥,人人會醫。

  苗民時常集患者苗醫于一身,通過心口和師徒相傳,治療方法簡單、有效,及時幫助病患化解疾病,幾乎個個擁有一技之長。救死扶傷人人上陣,全民皆醫。

  苗醫以草藥為主,19世紀中葉,湘西苗醫治肚臍風立竿見影,做內外科手術摘除病人腹中瘤,傷口幾天就可愈合。

  《鳳凰廳志》:光緒年間苗族醫生治療麻風病療效高,有的苗醫還能開刀治肺病。

  光緒年間,花垣縣(原永綏廳)龍潭鄉苗秀才廖天燈,鳳凰道臺苗醫官,精通人體解剖結構,善用鹿馬脈會診。

  同治年間,永綏廳苗醫師石光全精通骨科醫術,善長治療顱骨骨折、腦挫傷、腦震蕩等,被苗族歌圣石板塘編入《苗族名人歌》。

  鳳凰廳麻老苗有專治體內竹簽、彈片、鐵釘、鐵屑等異物苗藥偏方。

  當時遠近聞名苗醫師有:鳳凰苗醫師龍長清、吳老如、譚明清,永綏廳(花垣縣)龍玉六,松桃廳楊八廳、龍老二等。

  上世紀花垣精通醫學、文學等技藝的苗族大師、八代祖傳苗醫、苗老司龍玉六,苗族巫醫代表人物。1905年出生于貓兒鄉新寨村,歿于1988年,雖不識字,但有“過耳不忘”非凡記憶力,靠口傳心記,成為苗族傳統文化“活字典”,并結合自己實踐傳承創新發展了苗醫苗藥理論及醫術。對苗醫理論和歷史有獨到見解,醫術高超,擅長鹿馬脈診病,識苗藥約1200種,精通苗巫醫協同治病,如祭祀、還愿、畫符、劃水、念咒等。能說會畫,多才多藝,湘西祖傳苗醫人體解剖圖、母藥王、公藥王、藥物圖譜等都是龍玉六描繪出來的。

  此外,還善長獸醫、狩獵、武術、雕刻、剪紙、歌郎、講古、扛仙、風水等,如《苗族古老話》。

  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在縣鄉醫院等單位擔任獸醫、苗醫,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創新發明苗醫大蒸汽療法治療水腫病在全國推廣,被評為全國勞模,還受到周恩來總理設宴招待接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作出系列重要論述指示,強調:“中醫藥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為新時代中醫藥傳承創發展指明新方向新坐標,猶如給湘西民族醫藥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心針”。

  回顧湘西民族醫藥發展歷程,民族醫藥人不忘初心,勇擔使命,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不斷傳承創新發展。

  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民族醫藥積極參與制定優化覆蓋預防、治療和康復全過程的中醫方案,臨床實踐證明苗醫藥可信、可用、可治,防疫抗疫效果明顯,得到人民群眾肯定和認同,譜寫了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湘西苗醫生動實踐。

十一

  隨著全國中醫藥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國辦《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及國務院中醫藥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等系列“組合拳”政策措施落地實施,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已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

  新征程上湘西民族醫藥傳承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

  站在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信戰略高度,信守自信自立,秉持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指示精神,立足土家醫藥苗醫藥獨特優勢,深挖民族醫藥精華精髓,推動民族醫藥與中醫藥及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加快構建湘西民族醫藥新發展格局,不斷提升湘西民族醫藥醫療服務水平。

  堅信湘西苗醫藥未來可期,湘西民族醫藥名片越來越靚麗。

  (作者單位:湘西州人大常委會)

【編輯:黃詩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欧美午夜福利-夜色福利-午夜性福利-成年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