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內容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地質傳奇奧妙無窮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發布時間:2022年11月02日 09:00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2022年11月02日 09:00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以下簡稱“湘西公園”),遠古地質故事記錄者。

  一個個地質地層剖面、一處處地質遺跡,一塊塊巖石,藴藏海量已知和未知地質信息密碼,記憶著公園前世今生。

  滄海桑田礦化成礦床,塑造成鬼斧神工般地質遺跡,風化成沙土,承載萬物繁衍生息,將愛與美奉獻給人類。

  親近觸摸地質遺跡,對話石頭化石,探秘遠古地球不一樣的場景,感知億萬年美妙大地傳情。

  地球遠古“主人”古生物風水寶地。

  化石是保存在沉積巖層中古生物遺體、遺物和活動痕跡。

  走過46億年的地球生活過海量級古生物,古生物中的“幸運兒”成了化石。據研究分析,“幸運兒”概率為萬分之一,古生物成為化石屬于小概率事件,化石富集成群更是小小概率事件,多門類生物集結成古生物化石群,全球珍稀罕見。

  公園古生物化石分布廣泛,豐富多樣,諸如,疊層石、三葉蟲、鸚鵡螺類角石、腕足類、蠕蟲、筆石等。

  距今5.42—4.85億年寒武紀屬生物大爆發時代,海洋無脊椎動物群爆發繁殖長達6000萬年,三葉蟲、奇蝦、牙形刺、角石等無脊椎動物成為彼時海洋主角。寒武紀末期(距今4.8億年)生物群遭遇地球第一次大規模滅絕。地質研究發現,全球在這同一時代地層發現海量古生物化石。諸如埃迪卡拉生物群、云南澄江動物群、貴州甕安動物群、湖北三峽動物群等。近期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專家在湖南花垣早寒武世地層發現大量納羅蟲、德西尼蟲、海綿、蝦爪等多物種的古生物群。

  三葉蟲作為地球第一次生物大爆炸時期“霸主”,具有頑強生命力,在地球生活長達2.92億年。三葉蟲物種類別成為距今5.42-2.5億年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石炭紀、二疊紀)地質地層年代劃分辨識度最高最權威化石。地質學家判斷:凡在地層中找到三葉蟲的就是古生代地層。三葉蟲化石具有科學研究和觀賞收藏價值。

  古生代三葉蟲先后遇奇蝦、角石、廣翅鱟、板足鱟、魚類等海洋天敵。距今4.85億年遭受大滅絕事件,距今4.85-4.4億年奧陶紀正值鸚鵡螺類角石主宰海洋時代,三葉蟲成為角石、廣翅鱟“下飯菜”,寒武紀和志留紀地層三葉蟲較奧陶紀地層更豐富。志留紀與其他地質時代相比,古生物多樣性平淡,只有筆石、三葉蟲、板足鱟、角石等為數不多生物。盡管彼時霸主板足鱟橫行其道,但角石進入衰老期,給三葉蟲有機可乘,卷土重來,湘西公園這片古海洋幾乎成王冠蟲等三葉蟲獨立王國,保靖、龍山、永順等地志留紀王冠蟲化石群為證。

  根據《湖南古生物圖冊》,公園古生代地層發現多種三葉蟲化石。除“湘西蟲”外,還有許多以湘西地名進行命名的三葉蟲。有放大鏡才觀察到的,如古丈“金釘子”劃分標識三葉蟲--光滑光尾球節子,也有中國最大個體三葉蟲--“湘西蟲”,又稱列夕三葉蟲。

  “湘西蟲”化石群產于列夕曾家坡老山頭早奧陶世分鄉組地層,為湖南出產代表性化石種類之一,深受國內外地質博物館青睞。1978年6月地質普查時,在列夕鄉灌木叢礫石堆發現一塊青石板上有一枚長17厘米、寬13厘米左右的完整三葉蟲化石。1979年12月潘東初和王世讀等地質工作者在曾家坡附近山坡上追索到富含三葉蟲地層,即早奧陶世分鄉組青灰色薄層細粉晶泥灰巖地層。經過專業采集發現大量保存完整的三葉蟲化石,最大個體48cm(全球最大產自加拿大60cm),其中還有一只三葉蟲長27厘米,寬18厘米,身上還趴著7、8個呈相互依偎狀的小三葉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1981年湖南省地質局系統研究,分別確認命名為列夕蟲、永順擬櫛殼蟲、高雅小櫛蟲、粗面副四川蟲、列夕小安南蟲等,并公開發表在《湖南古生物圖冊》。

  列夕動物群獨領風騷。2020年發現,2022年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專家研究成果發布。列夕動物群為距今4.75億年早奧陶世特異埋葬型動物化石的典型代表組合,既包括寒武紀孑遺類群,還有大量奧陶紀新生類群。比如,大量保存完整且有吻部等細節構造的鰓曳動物“古蠕蟲”,身體柔軟的“奧托蟲”及形如身披盔甲“短劍蟲類”,保存完整由多邊形骨板包裹的棘皮動物“海林擒”、“海囊盤”,還保存有腸道等軟體組織的珍貴標本等。根據介紹,列夕動物群已發現節肢、海綿、棘皮、鰓曳、環節、刺胞、軟體、腕足、苔蘚、半索及脊索等11個門一級生物類群。大小形態各異的三葉蟲化石多達16種。既有海洋游動或漂浮生活的,又有海底自由爬行的,還有在淺海底泥沙鉆洞生活的“內底棲”動物,亦有固著海底生活的“底棲固著”動物,生物多樣。

  化石產出多點富聚。比如,花垣石楠鎮、吉衛鎮早寒武世杷榔組產出排吾都勻盾殼蟲、杷榔蟲、張氏蟲等;永順縣萬坪鎮八萬坡村、龍山縣猛西鄉猛西村、保靖普戎等早志留世龍馬溪組、小河壩組、吳家院組、小溪峪組均產王冠蟲、刺頭蟲等化石群。東方刺頭蟲(橫寬型)和簡單刺頭蟲,最早發現于龍山縣猛西鄉猛西村早志留世地層。王村、老司巖、里耶、吉首等地石板街上角石、三葉蟲化石比比皆是,多地還發現大量蟲痕等痕跡化石。說明古生代公園所處海洋環境特別適應古生物繁育。

  多地出露“地質瑰寶”--疊層石。國際學術界認為疊層石是全球同一地質時期的“標準層型剖面”、世界罕見的“地質瑰寶”,前寒武紀“無字天書”地層地質年代劃分“標簽標識”。見證距今40—25億年地球就有氧氣供給,大氣氧氣含量高達21%。地球演進20—30億年過程中,氧氣和藻類細菌誕生后相助相生,氧氣越來越多,被火山氣體覆蓋的地球漸變成適應生命的有氧世界,開啟有氧生命新天地。疊層石每平方米生活著36億個微生物細菌,“小不點”細菌成就改變地球命運的地質傳奇。

  太古界地層最早發現疊層石--原核單細胞生物微化石,即藍藻類藍色細菌生物通過光合作用與海水中的鈣、鎂碳酸鹽及其碎屑粘結沉淀形成的原核生物微化石。上個世紀70年代,湖南405地質隊在花垣縣前寒武紀下震旦統發現大量疊層石,南京古生物研究所鑒定有45個屬種藍綠藻。2020年紅石林青云山茶園發現中上寒武統疊層石。目前地質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發現最古老疊層石,通過元素測年法確定距今37.7億年,比距今28億年南非布拉瓦疊層石早近10億年。

  湘西公園“祖藉”源自南半球海洋。

  研究表明距今4.1—5.42億年早古生代華南板塊(古揚子準臺地)處于干旱海相沉積環境,湘西位于南半球海洋而非陸地。

  前寒武紀(原生界)至中生代地質地層綜合研究,特別是古生物化石組合、巖石巖性結構、沉積礦床及古沉積相環境分析,地層沉積環境等均指向熱帶干旱海相。公園出露前寒武紀冷家溪群、板溪群(青白口系)地層為華南板塊基底,其中棲鳳湖附近大溪冷家溪群淺變質巖地層,距今10-16億年,湘西最古老,也是湖南最古老地層之一。

  早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華南板塊處于同一構造沉積演化階段,武陵山區位于華南板塊邊緣斷陷盆地,且湘西彼時處于南半球赤道附近,歷經萬里飄移來到北半球現在位置。

  板塊飄移與地球構造運動綜合研判,公園所處華南板塊(古揚子準臺地)擁有5億多年“移民”飄移史。

  湘西公園穿越16億年時光隧道。

  地球三大巖石,即變質巖、巖漿巖、沉積巖,公園均有出露。以公園酉水為例,觀察地質地層構造遺跡剖面景觀,可享受地質地球科學心靈雞湯。

  自古丈逆水穿行至龍山,一條跨越16億年的前寒武紀(原生界)至中生代地質地層剖面。永順、古丈兩岸地層巖石剖面為前寒武紀冷家溪群、板溪群梵凈山組、馬底驛組、五強溪組等巨厚層淺變質巖和震旦系南沱組、陡山沱組、燈影組地層,距今16—7.7億年。古丈盤草、鬼溪、保靖葫蘆、黃金、吉首隘口等地南沱組冰磧巖層,冰川雪球事件留下的“胎記”。震旦系下統(距今6.9-7億年)陡山沱組地層具有礦床地質意義?;ㄔ?、鳳凰、古丈錳礦床均產自此層,古丈、保靖復式背向斜兩翼地層富含磷礦。

呂洞山 龍建林 攝影
呂洞山 龍建林 攝影

  再上依次為距今5.4—2.5億年古生代地層。寒武系清虛洞組、杷榔組(石牌組)、比條組薄層灰巖、鈣質頁巖,具有遠古地質意義和實用價值。鳳凰、吉首鄉村石頭民居均采用寒武系清虛洞組、比條組薄層灰巖、泥質薄層灰巖及杷榔組(石牌組)頁巖作石材。域里上寒武統車夫組和比條組碎屑灰巖、竹葉狀灰巖屬于斜坡海相碳酸鹽沉積。所謂竹葉狀灰巖就是由扁礫被鈣質膠結而成的礫屑灰巖,礫屑為扁圓或長橢圓形,垂直層面切開形似竹葉,大小不一,磨圓度高,其表面常有一層紫紅色或黃色鐵質氧化圈,制作工藝品非常精美。公園里距今4.8—4.4億年奧陶系地層最風騷養眼,其紅色石林遍及4省市,包括古丈、永順吊井、芙蓉鎮、保靖普戎鎮、遷陵鎮、花垣雅酉、龍山茨巖塘鎮、貴州松桃、重慶酉陽、湖北宣恩。奧陶系除了紅色泥灰巖,還有黑色頁巖地層,這些黑色頁巖易在上升洋流影響明顯的中低緯度近海盆地沉積。紅色石林周邊出露距今4.4—4.1億年志留紀(古丈、永順等)“蘿卜絲”頁巖巖層和距今4.1—3.5億年泥盆系(永順、保靖等)中統云臺觀組等灰白色、紅色石英砂巖。距今3—2.5億年二疊紀為古生代最后華章,陸地海洋生物廣博繁榮,較距今3.5—3億年石炭紀蕨類等植物更加進化,特別是銀杏、蘇鐵等裸子植物茂盛,較今天原始森林還要“原始”,后來構造運動將其深埋壓覆形成當今開發利用“黑金”——煤炭。洛塔等地開采利用過二疊系煤炭資源。構造運動將石巖紀、二疊紀地層扭壓抬升至地表,遭遇億萬年風化剝蝕和巖溶作用形成洛塔、八面山等喀斯特奇觀。洛塔被稱之“中國南方巖溶臺地的典型代表”,洛塔園區二疊系棲霞組灰色石林神奇,其臺地、峽谷、天坑、溶洞等地質遺跡吸眼球飽眼福。石炭系地層被剝蝕殆盡,僅局地零星可見。

  進入距今2.5億—6500萬年中生代,華南板塊(揚子古陸)上的湘西公園為古內陸氣候。干燥,雨水匱乏,陸相沉積環境差,僅局地依稀可見距今2.5—2億年三疊紀地層,距今2—1.5億年侏羅紀地層缺失。公園成為與恐龍隔山相望的盲區,彼時地球“霸主”恐龍至今未發現,周邊桑植曾是芙蓉龍天下。距今1.5億—6500萬年白堊紀地層在龍山有出露,通過大自然鬼斧神工形成典型丹霞地貌。

  歷經地球構造運動“魔鬼”般煉獄涅槃。

  宏觀上屬于中生代以來形成的新華夏系巨型多字型構造,即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中觀上屬于武陵山脈腹地湘西弧形構造帶。

  華南板塊(古揚子準臺地)漂移中自身伴隨由海相地槽抬升陸地過程,先后發生武陵、雪峰、揚子—加里東、印支、燕山、喜馬拉雅等造山構造運動。多重構造運動迭加對地層巖石“魔鬼”般煉獄形成神奇美麗的地質遺跡。板塊碰撞加劇火山活動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一部分被地球生物利用進入有機碳循環,大部分進入大自然漫長無機碳循環,即所謂“碳中和”過程。二氧化碳溶入水沖刷陸地含碳石灰巖、白云巖,形成碳酸鹽流入海洋,海洋成為二氧化碳第二故鄉,碳酸鹽猶如水垢一樣不斷沉淀在海底,隨著地殼運動和成巖作用形成碳酸鹽沉積巖層。

  根據《湖南地學進展》、《湘西州國土規劃報告集》等,湘西石灰石、白云巖發育,約1萬平方公里,構造運動和自然力致巖溶裂隙斷裂強烈發育,地表和巖溶地下水系密布,地下河強烈發育達6000多平方公里。

吉首德夯--天問臺
吉首德夯——天問臺

  華南板塊遭遇燕山、喜馬拉雅等造山運動,使平整地層揉搓傾斜彎曲斷裂,粉碎性“骨折”,經歷庖丁解牛般千刀萬剮,公園區域形成湘西弧形構造。自北向南分布紅巖溪—比耳背斜、保靖—銅仁復向斜、古丈復背斜等褶皺構造,花垣—張家界(大庸)—慈利、永順—保靖、古丈—鳳凰、保靖—花垣麻栗場—銅仁—玉屏等深大斷裂活動帶。同時,加劇巖石發生區域變質,形成酉水中下游前寒武紀冷家溪、板溪群等淺變質巖層,另一方面,斷裂活動致使火山巖基性巖漿巖侵入,諸如,古丈、保靖輝綠巖,花垣鉛鋅礦床,古丈重晶石礦床等。受深大斷裂活動帶影響,地下熱水溫泉較豐富,龍山、永順為湖南地熱異常區之一,查明地熱溫泉11處。

  湘西公園顏值水“勞苦功高”。

  走進公園可感知山水“恩怨”及水之“魔力”。酉水武水,億萬年水與山石對抗摩擦親熱的結果;巖石一而再三地包容謙讓、水不斷得寸進尺取得榮光的結果。

  地質意義上,酉水武水屬幼年期次成河,水無孔不入,水滴石穿,從深大斷裂帶到每塊巖石上裂紋,沿著裂紋侵入巖石,猶如傷疤上撒鹽,讓地表地層傷口發炎,久久不能癒合,底線失守,山崩石解。長此以往,久久為功,巖石不斷融于水中被帶走,如同水煮青蛙,量變到質變,不斷被水沖刷成孔、縫、口、管、洞,加劇變成漏斗、天坑、陰河,最后徹底擊穿山腹,磨垮山巔,沖破山粱,天坑連通,天坑變峽谷。水浸變水滴、水線、水流、瀑布,涓涓細流變地下潛流、伏流、溪河,溪河不斷沖刷切割河床及兩岸,河道不斷變深變寬,溪河注入酉水武水,從湘西奔向沅水進入洞庭湖。

  公園峽谷臺地瀑布交織成群成詩,美學辯識度高。

  汛期強降水時,地表地下水匯聚懸崖峭壁形成高落差瀑布,雄奇磅礴,峻險幽深,極具視覺沖擊力。就不完全統計,公園落差超過100米瀑布近100余處,主要分布于臘爾山、落塔、芙蓉鎮(王村)、呂洞山等地。著名瀑布有王村、德夯流紗、尖朵朵、大龍洞、小龍洞、象鼻山、桃花坳、呂洞山指環、布瓦壁等。臘爾山臺地峽谷瀑布達13處,超過200米落差4處,100-200米9處。其中,呂洞山指環瀑布奇特,

小龍洞瀑布
小龍洞瀑布

  芙蓉鎮稱之掛在千年瀑布上的古鎮。尖朵朵瀑布單級落差近300米,最有靈性。小龍洞瀑布進入主汛期,空中俯瞰7條瀑布從懸崖傾瀉而下,猶如7條龍同框出鏡吐瀑,瀑布轟鳴,聲聞若雷,煙雨蒙蒙,水墨丹青,置身其境震驚震撼,拍案叫絕。雨后晴天,彩虹掛滿瀑布,數條彩虹同框,云霧飄搖彌漫,云蒸霞蔚,青山綠水,人間仙境,妙不可言。

  每處都能感悟詩仙李白《望廬山瀑布》意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還有唐代詩人徐凝《廬山瀑布》:“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遠眺瀑布,猶如萬頃冷綠中飄逸白練銀鏈。盛夏瀑布,天生避暑山莊,親水網紅打卡地,涼風習習,爽心悅目,感悟自然之美,品味親水之韻,體驗康養休閑之旅。

  地球科普之窗。

  46億年地球漫長演化史,有著許多動人心魄、鮮為人知的地質傳奇,有的耐人尋味如壯麗史詩,有的恐懼驚悚似災難大片,有的驚天動地超乎想象。這些故事天知地知,巖石化石知。任何一塊石頭化石都飽受億年滄桑,有著各自不同身世命運。

  歷史考古學家眼里,距今1萬年人類文明遺址屬重大概率事件,300萬年舊石器時代文化無法想象,1000萬年乃類人猿祖先考證“天花板”。

  天文地質學家眼里,思維空間46億年。根據天文學研究,宇宙約在138億年前隨著超巨大爆炸而生,換句話說,138億年前沒有時間空間概念。宇宙塵埃經歷92億年漫長漂浮量變積累,質變卷起超巨旋渦,涅槃產生太陽系及其繞行星球,地球作為太陽系行星同步應運而生。46是138的三分之一左右,宇宙面前地球算小字輩。人類文明史滿打滿算300萬年,地球面前就是一眨眼擦肩而過功夫,地球上最年幼生物。人類與地球上曾出現過生物不可比,三葉蟲生存2.92億年,恐龍生存1.65億年。

  自寒武紀生物大爆炸以來,地球生物演化駛入快車道,不斷進化新陳代謝,物種千千萬萬,無數生物物種在地球上如過雨煙云成過客,遭遇許多重要生物起源滅絕事件,但古生物“幸運兒”在不同地質時代地層留下“存在感”證據,即古生物化石。諸如,全球氣候、構造運動、火山噴發、板塊飄移、生態系統重大轉換、天外隕石墜落等重大事件都令生物遭遇滅頂之災被埋藏成化石,但古生物極具生命力。地球生物至少遭遇3次冰球大事件(6億年前前寒武紀、3億年前石炭紀至二疊紀、第四紀大冰期)和1次太空隕石墜落或火山活動重創。其中,寒武紀末期(距今4.8億年)和二疊紀末期(距今2.5億年)海洋物種滅絕近50%、90%。還有2次規模滅絕為晚三疊紀后期(距今2億年)和泥盆紀中后期(距今3.5億年),物種滅絕分別約30%、26%。公園里新元古界震旦系(又稱埃迪卡拉系)下統陡山沱組等不整合面上均有“冰球大事件”遺跡岀露。

  地質地層年代劃分與中國歷史朝代劃分有異曲同工之處。

  中國歷史朝代依據時間序列、歷史人物故事劃分成史前、上古、夏、商、周、秦、漢、三國、五代十國、宋、遼、西夏、金、元、明、清、近代等。

  地質地層年代通過地層巖石巖相、構造運動、生物化石和元素物理化學方法等來測定,將地球誕生演變46億年按時序劃分4個地質時代,即冥古界距今46—40億年,太古界距今40—25億年,原生界距今25—5.4億年,顯生界距今5.4億年—至今。前3個地質時代長達40多億年,占據地球生命46億年90%左右。猶如“人類史前社會”,其地層難以發現古生物化石,地質學將其統稱為前寒武紀時代。

  地球時空維度巨大,遠遠超出東西方宗教神學神話所寓示的千萬年。正如道格拉斯·亞當斯在《銀河系搭車客指南》所述:“太空很寬廣。實在太寬廣了……你或許覺得沿街一路走到藥房已經很遠了,但對于太空而言也就是?;ㄉ锥选?。

  參照人年齡1年1歲計算方法,比喻地球運動1億年為1歲,地球已誕生46歲。常言道,女大十八變,人的容顏隨時間變老,地球也隨地殼運動魔術般變色。

吉首矮寨風光
吉首矮寨風光

  根據科學研究,地球誕生珊珊學步2歲左右(距今44億年)是裹一層薄薄玄武巖(基性巖漿巖)假面孔的黑色地球。3歲(距今43億年)呀呀學語地球又變成被海洋全覆蓋的藍色地球。6歲左右幼齡地球(距今40億年),地殼表面大面積黑色玄武巖變成漂浮的花崗巖,形成當今地球最古老原始大陸,被花崗巖充斥的黑色地球又成藍色。6—11歲(距今40—35億年)少年地球,在光合作用和有氧運動中涅槃孕育生命,微生物橫空出世,注入生命張力,從此有別于其他行星而成活地球。11—27歲(距今35—19億年)青少年地球,隨著光合作用和大氧化事件持續發酵,地表從有活力灰色蛻變為磚紅色地球。27—37歲(距今19—9億年)青壯年地球,如同處于青春叛逆期,這10億年正介于太古界末期“大氧氣”事件畫句號與新元古界全球冰川時代之間,地表風平浪靜,生物地質活動似乎停滯休眠,地學戲稱“地球史上最乏味的時間”,又稱之“臭地球”。但地球內部構造運動致使地殼發生化學反應和礦物大爆炸“革命”,當今地殼各種礦床礦化帶很大程度就是這個時期形成的。37—40歲(距今9—6億年)青春地球,遭遇冰川溫室效應循環折磨,氣溫驟降被冰川冰河冰封成雪白地球,繼而發生火山活動和溫室效應,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形成海相碳酸鹽巖沉積,冰川融化,冰川運動形成冰磧巖沉積。40歲(距今6億年)地球青春煥發,猶如人類進入原始社會開啟文明,板塊構造運動持續激活地球,光合作用和生物新陳代謝主場,讓整個地球生物圈生機盎然。

  湘西公園身價如日中天。

  世界意義和價值地質遺跡不斷被發現,2020年申報時以“古丈階”和“排碧階”兩個“金釘子”為傲,2022年公園又添“列夕古生物動物群”世界級地質遺產,新征程上最具里程碑意義的科學發現之一。

  2022年7月13日中科院南京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專家方翔領銜,聯合湖南省博物院等機構14名知名學者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發表了《列夕動物群:華南下奧陶統新的特異埋葬化石庫》綜述性論文。在全球地質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一舉成名天下知”,一石激起千層浪,產生“轟動效應”。列夕動物群地質時代通過牙形刺和筆石等古生物化石組合分析判斷為4.75億年,比奧陶紀生物大規模繁榮的主要時段早500-1000萬年。為寒武紀到古生代末期2.92億年時間新生動物類群對原有部分動物類群演替提供了新證據,揭示奧陶紀生物大繁榮早期海洋生物輻射式擴散特征,比較完整還原彼時海洋生態系統。

落塔巖溶臺地風光
落塔巖溶臺地風光

  目前全球范圍內寒武紀特異埋葬化石庫發現較多,但奧陶紀特異埋藏化石庫發現屈指可數,早奧陶世更是罕見。距今4.75億年古生物化石群賦聚于列夕澤龍坪附近早奧陶世馬刀峪組,青灰色粉砂細晶泥灰巖夾薄層淺黃色粉砂巖地層,不僅富含三葉蟲,還保存許多形似蚯蚓的生物化石,故稱之為“特異埋葬化石庫”。所謂“特異埋葬化石庫”就是保存大量完整化石甚至生物軟組織的的化石庫,能更加完整反映當時海洋生物組合及生態系統特征。4.75億年前列夕動物群所在華南板塊(揚子準地臺)位于赤道附近低緯度大陸架淺水區,彼時處于陽光充沛、氣候溫暖的開闊淺海環境,海域表層海水平均溫度約 25 ℃ -30 ℃,相當于現代赤道氣候,海相環境適宜生物繁衍。公園奧陶系地層可見大量古生物化石,包括三葉蟲、腕足類、棘皮動物、鸚鵡螺類角石、筆石、蠕蟲等多門多類。除列夕外,還有保靖復興鎮(清水鄉)晚奧陶世廟坡組鸚鵡螺類角石化石群,王村、老司巖、里耶、吉首等石板街隨處可見角石、三葉蟲等化石。

  列夕動物群較位于古南極附近摩洛哥Fezouata生物群和英國威爾士的Afon Gam動物群更加特殊珍貴。距今4.85-4.7億年奧陶紀早期是古生物學術界研究古生代動物群起源和奧陶紀生物輻射早期機制的關鍵時段和重要節點。標志著古生物“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后又進入新一輪“黃金繁育期”,即奧陶紀生物大輻射,整個海洋又活躍起來,生物多樣性急劇增加,生態系統趨于修復。

  與國內澄江動物化石群、貴州凱里生物化石群一樣具有世界影響力。澄江動物化石群,其發現轟動了國際科學界,被譽為“世界近代古生物研究史上所罕見”、“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揭示寒武紀“生命大爆炸”奧秘的金鑰匙。2012年7月1日第36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將中國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貴州凱里生物群為距今5.2億年中寒武紀早期海洋生物群,世界三大頁巖型生物群之一。地質時代介于距今5.05億年中寒武世加拿大布爾吉斯生物群和距今5.3億年云南澄江生物群之間。生物群包括11大門類、120多屬動物化石,其中微網蟲、奇蝦類等為首次發現。對科學研究生命起源與演化、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等具有重大意義。

  “金釘子”,國際地質界最高榮譽,國際地層地質年代標準,全球不同地層地質年代結束時權威標記。

  地殼地表地層是一部46億年地球歷史的萬卷“天書”,“金釘子”則是對話石頭打開“天書”敲門磚。一個個“金釘子”如同插入地球史巨著中的一張張“書簽”。

  地質學家借用美國鐵路修建史上“ 金釘子”代表全球年代地層單位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GSSP)。美國鐵路修建史上“金釘子”的歷史意義和象征意義與全球年代地層單位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在地質年代劃分上殊途同歸。1869年5

  月10日,美國首條橫穿美洲大陸的鐵路釘下最后一顆軌道道釘,宣告全長1776英里鐵路勝利竣工,這顆釘子為18k重436克合金(含金17.5克)。該鐵路對美國政治、經濟、文化影響深遠,對實施美國西部開發戰略舉足輕重。為紀念這一事件,1965年7月30日美國建立了“金釘子國家歷史遺址”,簡稱“金釘子”。

  地質學家借助鐵路“金釘子”珍貴價值及特殊含義,寓指地質地層遺跡記錄中的特殊節點及其科學價值、地層年代劃分上的重要性和永久性。通常借用古生物化石、巖石巖性成分及元素年代測定來確定“金釘子”剖面地層界限標記?!敖疳斪印眲澏ㄒ话氵x擇首次(第一時間)全球范圍等時間出現,廣泛分布,繁育能力強,能快速擴散到全球的古生物新物種。時常采用筆石、三葉蟲、牙形刺、有孔蟲等浮游生物。

  2001年、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地科聯組織分別將公園兩個標準層型剖面命名為“金釘子”剖面,即中上寒武統排碧階(第8階)剖面、中上寒武統古丈階(第7階)剖面?!芭疟屉A”、“古丈階”列入國際地質地層年代表。這兩枚“金釘子”主要通過三葉蟲化石物種來進行全球比較確認。其中,“古丈階”剖面出露地層為寒武系敖溪組及其上覆花橋組下段暗色碳酸鹽濁積巖,選擇光滑光尾球接子三葉蟲以及牙形刺來劃分。

  紅石林為全球規模最大最美奧陶系紅色碳酸鹽巖石林景觀。湘西公園2018年9月正式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申請書》:“園區在中奧陶統大灣組沉積了一套臺地淺灘相紫紅色瘤狀泥灰巖、泥質灰巖、泥灰巖,展示了其特殊罕見的氧化沉積環境,具有極其重要的全球意義……,成為全球碳酸鹽巖石林模式地,也是中國南方喀斯特演化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公園內科學價值突出、最具全球代表意義的巖溶地質遺跡之一?!?/p>

古丈紅石林
古丈紅石林

  湘西公園,滿滿世外桃源意境。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濃烈,文化遺產、地質遺跡、風景名勝、史詩般非物質文化遺產“金榜題名”星羅棋布,觸手可及,俯拾皆是。山水人文、地質遺跡融合得天一無縫,山美水美生態美,猶如幽美畫卷。名勝名景,名山名水,名河名瀑,古村古寨,古城古鎮,一張張極具含金量的生態歷史文化名片。

  歷史文化長河、詩與遠方、鄉愁等國家地理坐標都能找尋到公園一席之位。這里是一片山水傳情凈土,回歸美好生活“詩意地棲居”,稱人文秘境,生態高地,天然氧吧一點也不為過。

  正如沈從文1926年在《在別一個國度里》所述:“家鄉美得心痛,何必詩與遠方”。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一首流淌億萬年的交響樂,一部集“形、色、韻、神”于一體“天書”。擁有太多世界意義的峽谷畫廊、山水寶典、紅色石林、“金釘子”、列夕動物群、人文歷史等珍稀資源。

  2020年申報成功以來,注重用山石特有形體語言和地質文化傳遞神秘信息,演繹山水之歌,講述人文地質故事,真實讓游人享受視覺盛宴,品味地質地球科學心靈雞湯。知名度顯示度不斷攀升,充滿著蓬勃傳奇的生命張力。

  堅信新征程上中國式現代化新湘西建設必將促進公園高質量發展,未來可期。

  (作者單位:湘西州人大常委會)

【編輯:黃詩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欧美午夜福利-夜色福利-午夜性福利-成年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