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內容
水 普通而神奇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發布時間:2022年10月13日 10:04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2022年10月13日 10:04

  水,世界上最普通的物質,亦為最神奇的物質。

  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人的生命缺一不可,既是生命依靠,又是精神資源,“精神食糧”、“文化大餐”、“科學巨著”。

  人類文明進步發展歷史就是一部水文化史。

  古往今來,不少人崇拜水,敬畏水。文人墨客寫下大量關于水的文章,科學巨子進行無數對于水的研究與探索。

  水是基。

  萬物之基礎,生態之基本要素,一切生物生命生存的物質基礎。

  進入文明時代以來,人類祖先就思考認識水。古代樸素唯物觀都認為水是物質組成元素。

  管子主張水乃萬物之源?!豆茏印に亍罚骸八?,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p>

  長沙西漢馬王堆出土的文物帛畫中,有一幅“海神托地”,畫中海神禺強站在自己化身上,雙手托起大地,寓意著萬物發源于水。

  水屬于我國“五行說”之一,最早見于《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先秦“五行說”認為水處五行之首,形成萬物之首要元素,自然的原初物質,五行之源泉和歸宿,水生金、金生木、木生土、土生水,寓意“金木水火土”為萬物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形態?!拔逍姓f”始于古代道教哲學,后廣泛應用于中醫、堪輿、命理、相術和占卜等,集哲學、占卜、算命、歷法、中醫學、社會學等于一體。

  水也屬西方“四元素說”之一?!八脑卣f”是古希臘關于世界物質組成之學說。大約公元前六世紀,希臘哲人學者開始探討事物構成來源問題,第一位哲人泰利斯(Thales)通過觀察推論,首次提出水乃構成宇宙的原質,即“水是形成萬物的始因,一切均由水產生,最后還原于水”。后來經亞里士多德發揚光大形成“四元素說”,即:一切物質都由土、水、空氣及火組成,“土、水、空氣及火”是乾、濕、冷、暖等結合體,乾和冷產生土,而濕和冷產生水,光乃暖和濕之混合物,暖和乾形成火。

  水是源。

  生命之源,地球之血脈。

  地球是水的世界。水在生物圈起舉足輕重作用,以液態、固態、氣態形式構成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地球表面幾乎是水主導,水占地球表面總面積71%,其中海洋約占地球總水量的96.53%,其次冰山冰川2.15%,地下水0.31%,湖泊0.009%,大氣(水蒸氣)0.001%,而溪河僅0.0001%。陸地淡水僅占地球總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陸地淡水的68.69%)。人與陸地動植物所依賴利用的淡水來源于地下水、湖泊、溪河、大氣及陸地冰川。換句話說,地球可供陸地生命生物的水量不到其總水量的1%。我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占全球淡水資源6%,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但人均水資源量僅2300立方米,世界平均水平的1/4,為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國家之一。

  水,生活之需。人是水做的,成年人體內水分約占體重60-70%。人體液主要組成部分是水,人體細胞、組織液、血漿等的重要物質是水,體內一切化學反應的媒介和各種營養素及物質運輸的平臺還是水。水是最有益于人體的溶液,如一股清泉注入藏污納垢的人體,全方位對人體進行清除,蕩去滓穢、透皮徹骨、新陳代謝。人只要供應足夠水分,就是饑餓不進食還能勉強維持生命,體內水分損失超過20%,生命就不能維持。成人每天水分攝入量和排除量基本處于動態平衡狀態,為2500毫升左右。一個人一生需飲用40-50噸水,用水比飲水更多,一生約7000噸?!棒~兒離不開水,花兒離不開太陽”,人更沒有辦法離開水。

  水,能量之源。水流在重力作用下不斷借助落差增勢形成動能矢量,成線成瀑成體成流,形成泉溪、瀑布、江河,賦能的潺潺流水、滔滔江水、咆哮洪水、靜水深流等具有穿透力、破壞力,不時與山石、懸崖、河岸、灘頭等摩擦對抗,時而共鳴時而走火釋放能量迸發聲音,產生水花、波浪、瀑布。水聲既是其演奏最美妙的音樂,又是其釋放能量最任性的吶喊。瀑布是水流走投無路或自由的奇跡吟唱,高調飛流直下,與大地碰硬而粉身碎骨變成滔滔浪花。水能是清潔可再生能源,人類可持續利用能源,除了江河水能外,還有海洋、地熱水能等。全世界江河技術上可開發水能資源為19.3萬億度,我國為6萬多億度。水(H2O)由氫、氧兩種化學元素組成,通過電解成氫氣和氧氣,為人類提供清潔能源。

  水,世界文化之源。水承載并演繹著人類文明進步,凡是有水流過的地方,就會有人類和文化。人類文明因水而興,也因水而衰,因水而亡。文明古國巴比倫、古埃及以及我國樓蘭文明就是例證。人類文明邁出第一步就是逐水草而居,尼羅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印度河、黃河的沿岸誕生了古埃及、巴比倫、古印度、古中國,后來巴比倫、古埃及也因河流干枯而衰落、消亡。1600多年前樓蘭古城隨著孔雀河干枯而消失。中國五千年文明因黃河、長江健康發育而經久不衰。

  水是運。

  不僅是農業命脈,也是工業、城市、生態及國家之命脈。

  因水而興,因水而生,水左右著人類命運,水多水少都會上演人間悲劇。

  我國古代自然災害重發頻發,尤其是水多水少引發洪災旱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重大損害。以干旱為例,古代歷史上文字記載的特大干旱屈指可數,但受災程度觸目驚心。諸如,大約公元前1809年夏代末年,伊洛河流域大旱,結果“伊洛竭而夏亡”。公元前1766―1760年商朝成湯十八年至二十四年,連續七年大旱,河干井枯,赤地千里,民無死所,白骨遍野。公元前803―780年周朝自宣王末年到幽王初年,大旱災與大地震疊加加速了西周衰亡。公元前114年漢武帝元鼎二年四月,關東旱,郡國四十余饑,人相食。公元前3年王莽建平四年,史載“連年久旱,亡有平歲,北邊及青徐地,人相食……”。晉懷帝永嘉三年(309年),大旱,造成江、漢、河、洛皆竭。

  根據歷史文獻資料,近1200年來,我國岀現過14例重大干旱事件。諸如,989-991年(北宋中原地區干旱);1033年(北宋明道二年,南方大旱,種粒皆絕,人多流亡,因饑成疫);1209-1211年(南宋);1370-1372年(元);1328-1330年(元朝,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等省連年大旱,饑民相食);1483-1485年(明);1585-1590年(明)南北大范圍干旱;1637-1643年“崇禎大旱”(明);1784-1787年(清朝,江淮、長江中下游干旱);1875-1877年(清);1877―1878年“丁戊奇荒”(清)。唐中和四年(884年),江南大旱,人相食。特別是明朝南北大范圍干旱、“崇禎大旱”及“丁戊奇荒”,觸目驚心,歷史罕見。

  明朝(1585―1590年)南北大范圍干旱。發生在長江、黃河流域,持續達6年,1589年達極旱。前段呈“北旱南澇”,即黃河流域干旱、長江流域洪澇;后段黃河流域開始多雨,干旱南移擴大至長江流域及江南。前段河北、山西最嚴重,后段江蘇、安徽及湖南最嚴重,河南持續最久。比如,安徽“淮河竭、井泉涸、野無青草”,旱災伴隨大范圍饑荒和瘟疫疊加,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崇禎大旱”前后持續約7年(1637-1643),南北方23個省(區)遭受嚴重旱災。其中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山東等連旱5年以上,特別是旱區中心河南,連旱長達7年。以公元1640年為之最,1640年以后,北方降雨逐漸增多,旱災轉為“北澇南旱”。同期瘟疫流行,蝗蟲災害泛濫猖獗,雪上加霜。

  “丁戊奇荒”,又稱“晉豫奇荒”或“晉豫大饑”,發生光緒三至四年,實屬“大衩奇災,古所未見”。整個華北黃河流域大干旱,主要在山西、河南、陜西、直隸(今河北)、山東等5省,以及蘇北、皖北、川北等省局部地區。樹木枯槁,青草絕跡,赤地千里,農產絕收,餓殍載途,白骨遍野。河南、山西最重?!皶x豫奇災,居民死者百數十萬”。史載:“河南全省大旱,夏秋全無收,赤地千里,大饑,人相食”?!扒宄偃嗄晡匆娭鄳K,二未聞之悲痛”。據不完全統計,受災人數達1.6-2億,占全國人口一半,直接因饑荒和瘟疫死亡達1000萬人。

  據有關機構統計,20世紀世界“十大災害”,旱災5件,高居榜首,其中我國就占有3件大旱荒,即1920年華北、1928-1929陜西、1943年廣東。

  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大范圍旱災先后發生4次,即華北大旱災、1959—1961年、1978—1983年及2022年還在持續發生的南方長江流域特大干旱。其中,1959—1961年大旱,史稱“三年自然災害時期”,農業生產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十分困難,非正常死亡急劇增加,僅1960年統計,全國總人口就減少1000萬人。1978—1983年大旱,持續干旱達5年,成災面積9.32億畝,主要受災區為北方。

  干旱不僅人類遭殃,生物也在劫難逃,對生物生命乃至經濟社會生態都是重創,甚至毀滅性。

  水是師。

  古往今來文人志士皆以水喻道,以水為師,智者踏水而行,望水而思,為水而歌,推崇水奉獻、變通、隨和、包容、仁德及簡單的品質。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于道”??鬃釉唬骸笆耪呷缢狗?,不舍晝夜”,“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古代圣人智者諸多名言都歸功于水,是水向圣人智者泄露“天機”,令他們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水滋潤萬物而又不與萬物相爭,無私奉獻,毫不保留地把恩澤傳送惠及力所能及的空間,從不謀求回報。甘心處下,安于卑下,不拒細流,匯集百川,謙遜謹慎,始終走低,趨近基層,不欲高攀。

  水具有強大包容性,海納百川,隨境而適。以自己清凈凈化污濁,以最大度容清納污,形形色色的污穢、泥沙、渾濁、毒液經過蕩滌,致力還一個潔凈的美好世界。

  水充滿著智慧,當靜則靜,當動則動,當柔則柔,當咆哮則咆哮。每當受阻,水能以萬鈞之勢去突破蕩滌。水原則而靈動,平和時安祥靜止如鏡。有的清澈見底,無色無味,一副淡泊寧靜的柔情態;有的深不見底,幽深綠藍,成為謎一樣的未知世界;風起浪涌時咆哮不安,又一副沖擊世界、浪跡天涯的浪蕩樣。

  劉禹錫《嘆水別白二十二》:“水,至清,盡美。從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時行時止,道性凈皆然,交情淡若比”。

  日本古代軍事家黑四孝高對水情有獨鐘,擅長以水攻城,提出“水之五則”:“自身活動,并能推動別人的,是水;經常探求自己前進方向的,是水;遇到障礙能發揮百倍力量的,是水;以自己清潔洗凈他人的污濁,有容清納濁的寬大度量的,是水;江洋大海,能蒸騰為云霧,化為雨雪,又能凝結成冰,但不論其變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屈原流放洞庭湖及五溪,成就了他的詩與遠方,創立寫就了流芳千古的《楚辭》。

  沈從文青年時代行走在沅水酉水武水,水成就了其文學人生。正如他在《我的寫作與水的關系》:“小小的河流,汪洋萬頃的大海,莫不對于我有過極大的幫助,我學會用小小腦子去思索一切,全虧得是水,我對于宇宙認識得深一點,也虧得是水?!?/p>

  當代學者余秋雨對水也有精辟見解:“水邊給人以喜悅…水邊讓我們感知世界的無?!呑屛覀兿硎苊撾x長輩懷抱的遠行刺激…水邊的哲學是不舍晝夜…”。

  水是道。

  水具有有形和無形之“道”,有形“道”即為水路,無形“道”即為哲學道理。

  《易經》曰:“水無定形,隨境而適”。古往今來,江河湖海都是航運通道,古代內陸河道水系皆為通江達海之黃金水道、交通大通道、農耕時代命脈。海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世界各國開展文化經濟交流通道。

  《孫子兵法·虛實篇》:“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彼疅o形勝有形,“道法”高深莫測。常常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以變應變,藍色玻璃杯里呈藍色,透明玻璃杯里呈無色透明,圓形玻璃器皿里呈圓型,方形玻璃器皿里呈方型,流進溪河呈蜿蜒曲折溪河形,進入海洋呈天水相連浩瀚海洋形……,正所謂,遇方則方,遇圓則圓,因勢隨形,可沉可浮,隨遇而變。

  老子《道德經》第78章云:“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比崛?,水之特性,“道”之屬性,即謂“弱者道之用”。水能以柔克剛,以弱勝強,水滴石穿,抽刀斷水水更流。

  水意志頑強,百折不撓,勇往直前。永遠從高處向低處既定目標方向不停奔流,自高山源頭出發,前進不止,無數涓涓細流匯集百川,面對艱難險阻無所畏懼,即使面臨萬丈深淵,也毫不猶豫縱身而下,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水多面善變?!叭崆樗扑?、“冷若冰霜”是其本質,還有博愛、自由、任性、歡快、奔放、包容、狂野……,水容萬物,無孔不入,與固體、液體、氣體擁抱交融“沒有商量余地”,還與能量聯手蘊含動能。

  水與萬物擁抱碰撞表情千變萬化。江河湖海、溪泉塘庫是有形表情;浪花、旋渦、瀑布、波濤、駭浪是動感表情;河流自河床至水面、河岸,無數股水流交織交融碰撞……波紋、波浪、浪花、泡沫、漩渦、暗流、急流等正是其與風、岸、河床、懸崖對抗碰撞表情。波浪隨著流動而生,一波接著一波,正如“一波三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重力風力等作用下,波浪逐著波浪,大波逐小波,后浪逐前浪翻滾前行,迸發浪花聲,碰到水岸或其他障礙,歇斯底里發出咆哮絕唱,瞬間香消玉碎,化作浪花而煙消云散回歸平靜。洪水、清水、黑水是水清純健康標識。雪、冰、霧、氣是水之化身,水之魔法。

  水是善。

  水充滿著天使般的慈祥、溫柔、仁愛、包容,滋潤眾生,流通萬物,給生靈生物以勃勃生機。水有情一樣的奔放,血一樣的奔騰,萬般不舍的愛。自然界有水的地方就有生機,沙漠能成綠洲。人七日無水則亡,花三日無水則枯,失去水,生命會凋零,綠洲變荒漠。

  沉靜淵深,虛懷若谷,柔慈順應是水謙卑之品德?!兑捉洝妨呢灾袥]有一卦六爻皆吉,只有謙卦例外。

  老子在《道德經》第8章用“九善”贊美水之謙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崩献右詾樽蠲篮玫钠犯?,高尚的情操應像水一樣,水總是處于人們所不愿處的地方潔身自好,故達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則。

  古羅馬哲學家普羅提諾稱“水”為“絕對之善”:“這個絕對的善是一個泉源,它本身就是一切流的原則,是永遠如一的泉源?!焙笳吲c老子“上善若水”殊途同歸,視“水”為至善象征,如出一轍。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一生與水結下不解之緣,對水有許多至理名言??鬃右詾樗卸喾N完美品德,流水浩大,滋養萬物,視為有德;流必向下,遵循流動規律,視為有義;浩浩蕩蕩,無窮盡,視為有道;流向幾百丈山澗毫無畏懼,視為勇;取出取入,萬物就此洗滌潔凈,視為仁愛;發源必自西向東,視為立志。諸如,《荀子·宥坐》:“孔子觀于東流之水。子貢問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潔,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又如,春天孔子帶領眾弟子到泗水河邊游玩時一番贊美水的說教,寓意深刻,崇尚水為上善,稱“水”有德行,即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說“水”有情誼,即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溫柔;贊“水”有志向,水穿山巖,鑿石壁,從無懼色。

  水是惡。

  人類寶貴資源,既給人類生命,并滋潤哺育,又不斷困擾毀滅人類。

  原本水清純至善,猶如“母親”。盛夏來臨,天使般給人帶來一身涼爽,洗卻一身煩惱,口渴時,給人以甘露。但一旦與其他物質有染,水就會走向極端或反面。與有益物質相染,就會變成瓊漿玉液,造福人類;與有害物質相染,水就會“生病”變“毒液”,清水就會變味變色,成為水患水禍傷害人類。地球上時刻都在發生令人痛心的洪澇災害、水安全事故及溺水等悲劇。水時而“兇手”,如洪災、溺水等,時而“幫兇”,如水質、水環境等。

  20世紀30至60年代,震驚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水都脫不了干系。比利時馬斯河谷和美國多諾拉鎮煙霧事件,污染物二氧化硫;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污染物是石油廢氣、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英國倫敦煙霧事件,污染物是煤煙;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污染物是石油冶煉、各種燃油產生的廢氣;日本水俁病事件,污染物是汞;日本痛痛病事件,污染物是鎘;日本米糠油事件,污染物是多氯聯苯。

  雖然“元兇”不是水,但煙霧、廢氣及液體沒有水就難以形成,水間接充當著“幫兇”。比如,日本水俁病事件就是日本化工企業窒素公司將超標含甲基汞有毒工業廢水排放到水源地水俁灣造成的,污染飲水,讓清潔健康水“生病”成“毒水”,1956年第一爆發水俁病,貓得病抽搐跳舞,跳海自殺,人得病運動失調,語言障礙,主要是水中有機汞傷害人神經系統,導致腦部受損,甚至死亡。

  再如,日本痛痛病(骨癌病)事件,1931年,富山縣河流沿岸工業廠礦將含鎘工業廢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河水被污染,鎘嚴重超標,最初水稻普遍生長不良,后來人們飲用“生病”水,逐漸患病,全身疼痛,骨骼逐漸變畸形,骨頭變脆,甚至咳嗽都會導致骨頭骨折,當地很多人被奪去生命,生態修復治理長達20年才有所緩解。

  普通純凈水無色無味無毒,高純水或超純水是電子、芯片、醫藥工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純度越高越能提升芯片光刻品質,但卻是劇毒,不能飲用。

  水是魔。

  許多古代神話故事都是人與水抗爭,人類祖先視洪水為猛獸,甚至圖騰崇拜。

  在那遠古蠻荒時代,洪水滔滔,對人類生存構成極大威脅,先祖思想意識都與抗擊洪水相關。諸如,女媧補天就是防洪抗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夸父逐日,后羿射日都是抗旱故事,西方《圣經》中“諾亞方舟”在滔天大水中讓亞當、夏娃絕處逢生等。

  水聚天使與魔鬼于一身,擁有洪荒之力。除了解渴生津,能與大氣、陽光聯手生成云霧、彩霞、露珠、冰雹,還能變身白雪、冰川、江河、湖海。水喜怒無常,能載舟亦能覆舟,“水多”就任性、放縱、沖撞、發怒、撤野,翻江倒海,猶如洪災猛獸,挑戰一切,摧毀一切。

  1998年長江特大洪澇災害給我國南方經濟社會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此次洪水是我國長江流域繼1931年和1954年特大洪水后,20世紀發生的第三次全流域特大洪水。據統計,全國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受災最嚴重,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

  2008年南方冰雪災,又是一場給我國帶來重創的災難。1月3日至2月24日大范圍發生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全國20個省(區、市)均不同程度受到災害影響。其中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等省份受災最嚴重。受災人口超過1億,緊急轉移安置166萬人,因災死亡129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78億畝,損壞房屋168.6萬間。森林受損面積近2.79億畝,3萬只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雪災中凍死或凍傷。

  水是美。

  世界最美莫過于水,因水而樂,因水而美,因水而靈動。有道是:“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

  古今中外,贊美水的美文美篇、名言名句、古詩成語等不勝枚舉,千千萬萬,層出不窮,但還是理屈詞窮。

  水處于天地之間,或動或靜,動則為泉、為澗、為溪、為江河,靜則為井、為池、為氹、為潭、為塘、為庫、為湖海。時而無瑕溫暖,時而靈動可人,時而沁心靜謐,時而波瀾壯闊。宋朝王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庇秩纭对圃陲w》歌詞所述;“水是流。水在地上流,云在天上飛。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飛翔的水。水是云的愛,云是水的魂。水是前世的云,云是來生的水?!?/p>

  水流動起來,汨汨清泉,涓涓細流,潺潺流水,波疊浪涌,瀑流飛逝,急流回漩,江水滔滔,一瀉千里。水靜下來平如鏡,溫柔寧靜,靈動清麗,湖光山色,多彩多姿,清澈見底,幽幽水韻,善變炫美,煙波浩渺。水還會魔術蝶變,如冰霜、雪地、冰川、雪山、彩虹、海市蜃樓。水神游,如水汽、霧氣、露珠、云雨、冰雹、晚霞。水發聲,如急流、險灘、瀑布、波濤。藍天白云下河流猶如大地上飄逸的彩帶、跳動的音符逶迤如黛,大山深處溪流繞山繞寨蜿蜒曲折似情竇初開少女,追逐愛情溫柔而不舍晝夜的奔放。湛藍湖水像藍寶石一樣動人心魄,宛如透明水晶、流動月光,掀起層層漣漪。海天一色的深藍海洋,如夢似幻,清澈湛藍,還有噴薄而出、絢麗朝霞、迷人晚霞。

  水循環運動就是向陽而生、向下而行的奔跑、聚能、釋能過程。地表水流徑地下形成地下水,包括裂隙水、陰河,無聲無息回歸大地,如同人體血脈在巖石潛伏滲透漫流,修煉修行,地下水冒出變泉水,聚少成多變涓涓細流,再匯流成溪成河,注入海洋,水變水汽,升空變云,云生雨水,雨水回歸地表,周而復始。水借用現代電子科技制作變幻無窮的音樂噴泉,飽人眼福。

  水美變幻多姿。諸如大江大河、庫湖海洋的壯闊美,“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李白)”,“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涯際,朝暉夕陽,氣象萬千”(范仲淹)。溪流江河流動的動感美,“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王安石),“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皝y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蘇東坡)。瀑布炫美,“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朦朧美,“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東坡)。靜謐美,山水一體,碧波淺凼,水綠如鏡,神韻天成,藍天白云、峻山人家盡在水中,充滿著詩情畫意,“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江到興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袁枚)。

十一

  水是利。

  生產之要,人類生存第一需求。

  原始人出于動物本能而飲水,“俯伏而飲”、“掬水而喝”,后來人類進化到運用器物“舀水而飲”、“瀕水而居”、“水漲人避”,進入農耕時代,出現以“水”利于“人”為目的的開發利用水利行為。

  “水利”最早出自戰國《呂氏春秋》之《孝行覽·慎人》:“掘地財,取水利”,但“取水利”意指捕魚之利。公元前104-91年,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我國第一部水利通史《史記·河渠書》中,除記述從大禹治水到漢武帝黃河瓠子堵口等治河防洪、開渠通航和引水灌溉史實外,并感嘆:“甚哉水之為利害也”,“自是之后,用事者爭言水利”。在《史記·滑稽列傳》:“西門豹即發民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給足富”。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葉榆河》:“愚以行兵,此道最便,蓋承籍水利,用為神捷也?!边@樣“水利”就不斷賦予防洪、灌溉、航運等除害興利涵義。

  進入新時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水和諧”已成為新發展理念,人類既要“水利”,又要“利水”,保護水資源水生態健康安全,讓水高質量可持續“利人”。隨著人類文明進步,“水利”外延不斷拓展。諸如水能水電、水產養殖、水資源綜合利用及水生態修復等。

  五千年文明古國因水而生,治水而興,治國古訓幾乎都與水關聯。中國歷代朝政君王都把治水納入治國安邦方略,一部中國歷史就是一部治水管水歷史。

  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堅持“治國必先治水”,始終把水利建設擺在國民經濟發展重要地位,取得前所未有的輝煌,水利事業走在世界前列,許多水利工程成為見證中國智慧、中國力量,成為舉世矚目、名垂千古的文化遺產。

十二

  水是史詩、哲學、科學、資源、命脈、猛獸等。人水和諧是真命題,水的本質本性從未改變過,水是自然界客觀存在的物質,大自然恩賜給人類最寶貴的資源財富。

  歷史上,人類與水一直存在著既適應又矛盾關系。水既是資源財富,也是猛獸妖孽,水多水少,水變水病都會不利人類。人類文明進步發展,需要不斷地尊重、順應、保護和利用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

  今年長江流域還在持續的特大高溫干旱負面影響深刻,水給世人上了生動鮮活警醒教育課,對古人有關水的認知、理解、評價、崇尚的名言名句更加深刻,又長了一次記性。

  其實水對人類的意義和價值,我們認知是有限的,遠遠不止是生命之源、生態之基,生產之要、美麗之魂、幸福之花。我們對人水關系還要深刻反思,過去人類對水做了什么,未來如何做到人水和諧。

  水的奧秘無止盡,永遠是人類老師。

  敬畏水、尊重水、順應水、珍惜水、認識研究水、愛水護水、辨水避水、防水治水,節水用水、親水賞水是人類永恒的課題和主題,做好做深水文章任重道遠。

  堅持水利高質量綠色發展,正確把握“人水和諧”,趨利避害,善待水、呵護水、利用水助力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彰顯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大國風范,為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水利支撐。

  (作者單位:湘西州人大常委會)

【編輯:黃詩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欧美午夜福利-夜色福利-午夜性福利-成年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