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內容
府庫紅石海印象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發布時間:2022年09月02日 08:38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2022年09月02日 08:38

  驚嘆保靖先民先見之明,早已料到府庫與生俱來就是自然地理風水寶地。

  “府庫”意為古時國家貯藏財物、兵甲的地方?!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罚骸熬畟}廩實,府庫充”。

  府庫紅石海,處于千年古鎮遷陵鎮轄區,與湘西古文明四方城遺址、土家族最古老精神家園八部大王廟遺址毗鄰,與森林共生,綠色海洋中一片“紅色石洲”。遠古紅色巖石寫就的一部萬卷“無字天書”,亦是畫廊,秘境,博物館,具有世界意義和價值。

  紅石海遠古傳奇絕不是空穴來風,地質遺跡為證。

  全球碳酸鹽巖臺地相氧化環境沉積典型案例,古揚子準臺地奧陶紀(距今4.85—4.58億年)干旱沉積環境印證,具有科考科普、自然教育及研學旅游意義。

  探秘4.85—4.58億年前的海洋世界,還原遠古保靖時光隧道,與當時海洋霸主——角石親密對話,講述漫長地質演化史。地質研究發現距今4.1—5.7億年早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古揚子準臺地處于同一構造沉積演化階段,武陵山區位于準臺地邊緣斷陷盆地,且酉水流域彼時處于南半球赤道附近,歷經數億年板塊萬里飄移才來到北半球現在位置。

  準臺地漂移中自身伴有一個由海洋地槽抬升陸地過程,先后發生武陵、雪峰、揚子—加里東、印支、燕山、喜馬拉雅等6個造山構造運動旋回,板塊之間碰撞加劇火山活動,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溫急速回升,全球變暖致冰川融化,溫室效應加劇,致使地球史上多次發生生物大滅絕悲劇。海水中鈣與二氧化碳持續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鹽,猶如水垢一樣不斷覆蓋沉淀在海底,隨著地殼運動和成巖作用形成巨厚的碳酸鹽巖層。比如,當今酉水流域大面積地表出露的石灰巖、白云巖地層。

  紅石海與古丈紅石林同屬紅色碳酸鹽巖,為泥質灰巖、泥灰巖,富含鐵而呈紅色。主要出露距今4.85—4.58億年奧陶系大灣組、枯牛潭組、寶塔組及紅花園組等地層,以大灣組地層為主體。其中,大灣組為一套特殊陸源碎屑與碳酸鹽巖混合的臺地相沉積,即紫紅色夾灰綠色中厚層瘤狀泥晶泥質富鐵灰巖,夾紫紅色薄中層含生物屑泥晶灰巖??菖L督M與大灣組、寶塔組、紅花園組同為臺地相沉積,即紫紅色、灰綠色龜裂紋狀、豹紋狀泥晶含泥質富鐵灰巖,夾含生物屑、紫紅色薄層泥晶泥質灰巖。寶塔組為中厚層龜裂紋含生物屑泥晶灰巖,夾薄中厚層瘤狀泥晶含泥質灰巖。紅花園組為一套深灰色塊狀粒屑亮晶灰巖、粒屑粗晶含白云質灰巖。周邊還有南津關組地層出露,為一套深灰色厚層粉晶灰巖、灰白色厚層細晶白云巖。

  巖層富含牙形刺、筆石、三葉蟲、頭足類鸚鵡螺、腕足類珊瑚、苔蘚蟲、層孔蟲、介形蟲及棘皮類等古生物化石,其中,角石、牙形刺、筆石、三葉蟲等作為地層劃分對比的主導性化石。震旦角石、瓦氏長頸角石等隨處可見,呈直角、彎曲角狀。

  根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對紅石海巖石標本化驗分析,已發現3屬3種牙形刺化石,諸如,前變波羅的牙形刺(BaItoniodus prevariabilis)、平行副箭牙形刺(Parolopodus parallelus)、華美尖牙形刺(Socolopodus rex)。

  紅色石灰巖,尤其是生物屑灰巖及古生物化石,見證距今4.85—4.58億年飄移在赤道附近的古揚子準地臺熱帶古海洋環境,推斷遠古海洋古生物奇妙生活場景,臆想當時海洋頂級王者——角石威風模樣,橫行霸道,海中無敵,各種三葉蟲、貝殼、珊瑚等生物都是其下飯菜,曾經主宰寒武紀海洋的三葉蟲見到角石膽戰心驚,如老鼠見到貓,退避三舍繞道走。

  地層向北沿山麓延伸,穿過酉水,再往北與普戎、永順列夕、芙蓉鎮及古丈紅石林相連。山麓隨處可見奧陶系紫紅色夾灰綠色中厚層瘤狀泥晶泥質灰巖、生物屑泥晶泥質灰巖、深灰色塊狀粒屑亮晶灰巖等地層。府庫對門堡寨所有民居均建在紫紅色灰巖之上,耕地里也有成片紫紅色灰巖出露。

  距今4.85—4.58億年湘西遠古氣候為斜坡淺海相干旱氣候,與當今非洲差不多,與我州現代氣候兩重天,且兩重地,湘西前世熱帶海洋,今世亞熱帶陸地。

  紅色巖石是4.85—4.58億年沉積形成的,但地表紅色巖溶地貌是近幾百萬年形成的,為中國南方亞熱帶巖溶地貌,其巖溶臺地、峰叢、石林、溶丘、洼地、峽谷、地下洞穴及次生化學沉積巖具有典型代表意義。區域里石芽、溶溝、溶槽、溶孔、溶坑、溶管、漏斗、落水洞、巖縫、盲谷、穿洞、飛來石、地縫、巖柱、石林、峰叢等發育,具有多樣性、觀賞性、典型性、稀有性等特點。溶孔奇形怪狀,諸如,葫蘆狀、水滴狀、管狀等。透過溶孔看石海觀世界別有一番風趣,如同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的窺視感。

  初步勘察地表尚未揭露的正負地形,明暗地貌復雜多樣,蘊含著巖溶地質信息密碼及碳中和意義,記錄著府庫億萬年前世今生地質故事,值得科學工作者去研究考問,引導公眾對地球地學科普興趣愛好。

  武陵山區奧陶系紅色灰巖地貌屬于“下得廚房 上得廳堂”的“大家閨秀”。

  四省邊區均有距今4.85—4.58億年奧陶系紅色石林石海分布,包括古丈、永順吊井、芙蓉鎮、保靖遷陵鎮府庫、普戎鎮、花垣雅酉、龍山茨巖塘鎮、貴州松桃、重慶酉陽、湖北宣恩等。為迄今全球奧陶系紅色碳酸巖地層中發育規模最大最風騷養眼的石林景觀,最具全球代表意義的巖溶地質遺跡之一。府庫距保靖縣城7公里,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紅石林組成部分,與古丈紅石林、龍山茨巖塘紅石林同屬“孿生兄弟”。

  根據湘西世界地質公園2018年9月正式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申請書》:園區在中奧陶統大灣組沉積了一套臺地淺灘相紫紅色瘤狀泥灰巖、泥質灰巖、泥灰巖,展示了其特殊罕見的氧化沉積環境,具有極其重要的全球意義。湘西紅石林位于酉水和猛洞河峽谷兩岸的谷坡地帶……成為全球碳酸鹽巖石林模式地,也是中國南方喀斯特演化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公園內科學價值突出、最具全球代表意義的巖溶地質遺跡之一。

  紅石海,一座露天絕版多彩畫廊。

  走進紅石海,遠古紅石、化石等地質遺跡列隊列陣迎接,用其“肢體語言”行“注目禮”,展示著形體色彩美。天生模樣,沒有人工“刻意”。

  七月似流火,紅石格外炫美,“紅色、綠色、古色、白色、藍色”五色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幅絕美絕妙畫卷。藍藍的天空、飄飄舒卷的白云、綠綠的森林、紅紅的巖石,與毗鄰四方城古遺址、八部大王廟古遺址遙相呼應。還與一片數百棵古樹群落相連,森林和石林和諧共生,高大喬木將根扎入巖石,源源不斷從紅石中吸收營養,補充水分,為地下石林撐起一片天,將紅石融合在綠色世界,不經意為紅石海遮掩一層神秘面紗。

  紅色主色調,淺紅、嫣紅、朱紅,赤紅,火紅,大紅,深紅,褐紅、黑紅一應俱全,天然色譜大全。與其他喀斯特地貌相比,顏值魅力充滿著彈性和韻律,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光影、不同方位呈現出吸人眼球的視角沖擊。富含鐵質彰顯其天生稀缺的“紅色基因”,顏色隨著季節、氣候、早晚變化,如同川劇絕活“變臉”在火紅、紅、暗紅、褐紅之間變換,宛如一幅動感山水畫。晴天紫紅色為主色調,雨后褐紅色為主色調。

  經歷7、8月炎熱持續干燥氣候,會變得鮮艷火紅,如火焰山般吸人眼球,夢幻魔幻??罩续B噉如須臾之間、紅綠鑲嵌、火辣辣爽歪歪。簡直就是一個大的紅色調色板或染缸,渲染得紅彤彤,絢麗多彩,一步一景,回頭是畫,抬頭是美。

  空中俯視,猶如一顆鑲嵌在綠色土地上的紅寶石,從遠處看猶如一片熊熊烈火在燃燒,與土庫曼斯坦“地火”相比少了恐懼感和溫度感,多了一份親近感、色彩感、明亮感。紅色最顯眼、最刺激、最鮮艷,給人印象深刻難忘。人在紅石峰叢中被襯托得紅光滿面、神彩奕奕。如果身著與紅色反差較大的顏色服裝,人在石中仿佛一個色彩斑斕的異域童話世界。童話夢幻般象形地質遺跡具有強大磁場引力,猶如天人擺弄的魔方積木,如國際象棋,似變形金剛變幻莫測,像莊園城堡,貌似古代戰爭排兵布陣,造型奇妙,惟妙惟肖,形神兼備,風韻煥彩,情境沁心,詩情畫意,浮想聯翩,拍手稱絕。

  來到景區,一股獵奇心好奇心親切感油然而生,面對紅石“肢體語言”,不由自主、不知不覺被震撼攝魂。相機手機好像不聽大腦使喚,唯石所瞻,惺惺相惜,不斷將凝集在紅石中獨一無二的優美線形、靈動模樣及五色十光組合鎖定定格,記錄下紅石、化石等地質遺跡“肢體語言”的“殘缺美”。其高顏值還可彌補技術裝備缺陷,隨手一拍都是美片美景。

  走進石海,可享受一場吸人眼球的視覺盛宴,也可飽食尋古追今、康養體驗的“自助餐”。天然影視攝影基地,不用任何布景導具,演員進場入戲就能拍電影電視劇。處處都能網紅打卡,隨時隨地可來一場親近擁抱石林石海的“人與自然互動”。

  紅石海,中國南方紅色喀斯特巖溶博物館。

  端祥觸摸一處處古生物化石和地質遺跡景觀,猶如回歸自然,感知遠古地質文化氣息,奏響穿越時光隧道探索地球奧秘樂章。

  靜聽石頭說話,追尋4.85—4.57億年前地球運動留下的遺痕,尤其是彼時海洋“主人主角”古生物化石蹤跡,復古還原遠古場景,研究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妙神秘,探索自然地質遺跡形成的科學奧秘。

  巍然屹立的巖石是靜謐、子孑的,除了隨地球構造運動外,一直堅守躺在地下數億年,承載地球運動壓力,與太空日月遙望,沐浴日月光輝,風雨雷電洗禮,靜觀人間煙火,遭遇生物和自然力侵蝕。盡管傷痕累累,但坐懷不亂,感知人的渺小和智慧。與石頭化石相比,人類歷史太幼稚,可忽略不計,但隨著科學技術進步發展,人類不斷研究找尋打開地球歷史之門的鑰匙,開啟人與石對話,破譯巖石語言,了解地球已發生的未知世界。

  紅石海,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經典杰作,水以柔克剛、以水克石的突出案例。聚紅、秀、峻、奇、絕、古于一身,彰顯著獨特、罕見、可親的自然美、天然紅。在地球造山構造運動和巖溶風化作用下,原本平整巖石被切割成不規則巖體,千姿百態,怪石嶙峋,仿佛變成童話世界,積木工廠。像風像雨、擬人似物、如獅似虎、如鳥似人、似堡如墻等象形石比比皆是。

  從地理角度,在武陵山腹地,府庫算不上山,大山深處的一座“小不點”山丘,巨人肩上的一個“擺件”。先后經歷武陵、雪峰、揚子—加里東、印支、燕山、喜馬拉雅等6次地殼造山構造運動旋回,致使褶皺、斷裂構造發育。正值湘西弧形構造帶上,發育受北東向區域性斷裂和北東、北西向的節理控制,尤其是北東方向花垣——張家界(大庸)大斷裂帶和古丈復背斜等一級構造影響,形成群山沸騰、峽谷縱橫、臺地縱然的地勢地貌。

  在這里,山與水相廝相守,巖石與地球運動、水、風等自然力糾結抗爭,巖石與森林相逢相伴,相敬如賓,古生物化石長眠于石中,見證滄海桑田和氣候演繹,守望著人類進化進步。地質遺跡是自然力留下來的“美麗傷痕”,包括地殼板塊、造山運動形成的斷裂、斷層、背向斜、裂隙等構造以及巖溶風化作用形成的巖溶景觀。

  通過對“美麗傷痕”的“望聞問切”,追尋億萬年巖石遭遇“美容”折磨的地質傳奇歷程。地殼造山構造運動,折騰這一片原本完好無損整體巖石支離破碎、千瘡百孔、滿目瘡痍的“元兇”。巖溶風化作用不甘寂寞、乘人之危,“傷疤上撒鹽”。常年累月日曬夜露、熱脹冷縮、風雨剝蝕,地表成分不均勻巖石產生裂隙,巖溶風化氧化作用成為折騰巖石的“幫兇”。

  從地質角度,地球上多次造山和區域構造斷裂活動擠壓揉搓使平整地層傾斜彎曲斷裂破碎,遭遇如同粉碎性骨折“外傷”,經歷庖丁解牛般千刀萬剮、四分五裂、石崩瓦解、傷痕累累、體無完膚,從而形成光怪陸離的不規則巖體。

  常言道:蒼蠅不叮無孔的蛋。水沿節理裂隙向下溶蝕,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地質遺跡。借助空氣中二氧化碳,從地表沿著構造裂縫滲透巖石進行溶蝕侵蝕,通過水的柔情,糾纏不休、撕啃不止、死纏爛打、軟磨硬泡、以柔克剛,一點一滴將巖石從母巖上溶解沖刷帶走,歷經數百萬年將紅色巖石溶蝕切割成今天所見階梯式、城堡式、丘狀、塔形、地縫式等喀斯特地貌。

  長此以往,久久為功,巖石“傷口傷疤”每況愈下,裂縫裂隙溶蝕交叉連通,不斷擴充疊加,“內傷”愈加嚴重,“病”入膏盲,裂隙變裂縫,裂縫變裂孔,裂孔變洞穴,洞穴崩塌變陰河天坑。

  總之,發育演化與地表地下水及地質構造運動密不可分,研究其氣候變化、地質構造運動及水文地質具有科學意義。

  從美學角度,自然力,尤其是巖溶作用,猶如擁有鬼斧神工的“魔鬼和天使”,充分利用巖層巖性顏色水平層理,將各種各樣線形曲線描繪在紅石上,雕刻成小天坑、溶洞、漏斗、溶溝、溶孔、石筍、石柱、石墻、石林等模樣,象形似物,擬人成景,渾然一體,千差萬別,彰顯著地質遺跡的曲線美、景觀美、環境美及科學美。

  紅石巖層水平層理發育,層狀線狀特征鮮明,紅色顏色深淺變化豐富多樣?;驕\或深紅色紋理清晰成片成簇在不規則巖體上顯露,呈直線、曲線或閉環,數學中的直線曲線及空間幾何形狀均可找尋。如海洋層層波浪,都是平行線形,幾乎看不到交叉線形。

  走進峽縫,兩側直立崖壁水平線狀層理,仿若海浪翻滾席卷而來,極具動感壯觀,驚奇大自然刻意潑墨的神來之筆。

  此外,巖石沉積過程中氣候變化產生裂紋裂隙充填,加上巖石沉積過程巖性成分不均,致使紅色巖石顏色深淺不一致,在巖石表面形成龜裂狀、瘤狀、豹紋狀等紋理,具有科普觀賞意義。

  自然力,超然“藝術大師”,將極致雕刻藝術淋漓酣暢地傾注在每一處地質遺跡上,裝點整容成迷人氣質吸人眼球,活靈活現,異樣別致,出神入化,造就了紅石海光彩奪目的榮耀。

  紅石海,天生雕塑迷宮和藝術廣場。

  滿目皆是的天坑漏斗、石柱石墻、石芽石劍、洞穴天窗、溶痕溶溝、峽谷地縫、石幕城堡等地質遺跡,這些都是歷經億萬年地球構造運動和風化水溶等自然力作用留下來的“紅色胎記”。

  聚大美精美于一身,如同張家界砂巖峰林一樣,產生遠距離之美,又能走進走近,近距離面對面感受親近之美。

  高空俯視,紅石海宛如綠水青山中“一點紅”,三片紅石海呈帶狀沿著2個小天坑(漏斗)展布,似三堆巨型篝火,紅石海與柏樹林共生同框,有著太平洋夏威夷群島活火山口噴發火紅溶巖的動漫感。地層紅色濃度純度比周邊古丈、松桃等紅石林要高要艷,尤其是夏日,猶如綠地上一團紅紅火焰,貌似來自地球深處熊熊巖溶火海,目酣神醉,寓情于景,有著土庫曼斯坦卡拉庫姆沙漠里“地獄之門”的神秘感。

  再靠近地面定眼俯視,猶如天人擺滿積木、魔方、棋盤、龍門陣、城堡、石龍、石馬、石龜、石人等天兵天將、天器天物的“后花園”,形態逼真。集紅色石林地質遺跡奇觀之大成,洞天福地、地縫峽谷,神獸王國,格外璀璨奪目。

  深臨其境,如同城堡迷宮,轉來轉去會被迷失在如同八卦陣等地縫通道。滿目地縫洞孔,直線曲線幾何空間,仿佛進入紅色海洋,隨波逐浪,緊隨初心,尋幽探勝,作如是觀。

  水平層理和垂直水溶交叉疊加發育,形成波紋狀、鋸齒狀、迭層狀、墻狀、塔狀景觀,列隊成陣,傲然獨立,千石竟秀,曲徑通幽,別有洞天,爽心悅目。

  兩個小天坑(漏斗)猶如露天紅色音樂大廳,歌聲會在石林密織如網的環形空間上空回蕩,也被魔方般的紅石空間吸收隔音屏蔽,聲音再宏量,身處紅石海之外,感覺無聲一般。走進小天坑(漏斗)中心,如同來到古羅馬廣場,天然歌舞廣場。站在小天坑(漏斗)中心演唱,游客在四周石林石柱中穿行,邊賞景邊聽歌,別有一番奇妙的意境風味。游客演員在石海穿行互動,人石生輝,人在畫中,畫在人中,人在石中,石在人中,天石人合一,最炫最美。

  這片紅色石海,大自然對府庫眷戀恩賜。

  一處處地質遺跡,天生遠古絕版景觀,和當今一些流行的文創產品有著天壤之別,具有不可復制性。

  鄉村振興得天獨厚的特色優勢資源,不可多得的紅色城堡、生態秘境、康養福地、攝影基地及自然教育大課堂。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湘西新征程上,打造“三區兩地”,建設“五個湘西”給這片紅色土地賦能增勢。

  進一步開展科學調查研究澄清其底數和價值,對標十四五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結合鄉村旅游和紅色文化旅游,扮靚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品牌,編制開發利用專題規劃,主動對接國省旅游精品線路,在湘西乃至大湘西生態文化旅游發展中精準定位,加強地質遺跡、鄉村文化等人文自然生態資源保護利用,聚焦旅游、人文、研學、科普、康養、休閑、體驗等功能,借助現代科學技術進行文化創造創意,積極探索“紅石海+生態旅游+自然教育”融合發展,不斷提升府庫紅石海景區成色顏值。

  正如“養在深山無人識,一朝識得滿堂驚”,盡管府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及地學旅游對接市場相對滯后,資源優勢尚未轉化經濟優勢,但其釋缺珍貴顏值魅力一定會征服世人。

  人類天生崇拜信仰山水,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山水,自然造化,人類老師,滋養萬物生命,既是金山銀山,又是萬年學府。

  湘西是一片遠古傳奇的山水,也是一片氣象萬千的山水,造化使然,靈秀氤氳,神秘神奇,魅力四射。抑或神秘的紅石海,只是其“冰山一角”。

  湘西不缺少美,紅石海美得心疼,主要缺乏發現美、宣傳美。有道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天生麗質難自棄”。古往今來,千千萬萬“智者、仁者”鐘愛湘西山水。紅石海神秘頭蓋面紗已掀開,親近擁抱可感知無盡樂趣,飽眼福心福;倚重保護利用可振興鄉村,造福百姓。

  隨著湘西進入高鐵高速航空時代,最美紅石海必將迎來屬于她的時代,其顏值和潛能一定會驚艷世界,一定會被越來越多“智者、仁者”追捧青睞有加,一定會插上騰飛翅膀,融入鄉村旅游發展步入快車道。

  (作者單位:湘西州人大常委會)

【編輯:黃詩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欧美午夜福利-夜色福利-午夜性福利-成年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