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內容
酉水 一條歷史文化長河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發布時間:2022年04月16日 10:01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2022年04月16日 10:01

  湘西有條叫土家族母親河的酉水,雖不是大江大河,確為一條歷史文化長河。千萬年以來,人類文明不同時代歷史文化古遺址遺存在酉水星羅棋布,這些靜默深藏于山水之間的珍稀歷史文物和時光隧道里鮮活的歷史標記,一直用無聲勝有聲的“肢體語言”傳述著自己身世。一處處不同時期文化遺址標識著酉水歷史文化在人類文明進步史上的坐標和方位;一處處遺存猶如歷史長河中的驛站和寶庫,不斷釋放著酉水歷史文化的流光溢彩;一處處遺產就是一座座天然三維歷史博物館,演繹著酉水人文歷史故事,走進酉水猶如走進人類歷史文化長河。

  這里有20萬年以來原始社會湘西先民聚集群居遺址。舊石器時代距今約250—1萬年,人類從猿逐步進化為現代人的原始洪荒歲月,以使用人工打制石器為標志的遠古人類生活時期。酉水流域先后發現并發掘11處舊石器時代遺址:花垣茶峒藥王洞、茶峒邊貿大街、龍山里耶溪口、沙坪,保靖縣城龍馬嘴、原龍溪鄉、四方城、清水坪中學(2002年)、官山堡、原拔茅鄉、東洛村(1987年考古調查發現出土舊石器遺物,2003年配合碗米坡水電站建設進行搶救性發掘)、龍溪鄉沙坪。湖南省考古專家袁家榮將湘西舊石器時代遺址定位為“㵲水文化類群”,時代大致距今20萬年。換句話說,早在20萬年前酉水先民就開始集體群居生活。2008、2011、2015年三次對花垣藥王洞遺址進行考古調查與發掘,發現2號、3號溶洞和擋土墻遺跡1處,出土打制石器61件,磨制石器1件以及熊、牛等動物骨骼化石。其中有砍斫器、尖凸刃砍斫器、刮削器、石錘等舊石器,大量石錘和長身側刃砍斫器有別于湘西同時代其他遺址出土石器。通過對化石骨膠蛋白質提取分析,骨樣距今己有3.9萬年。當時湘西先民在酉水流域洞穴臺地過著原始社會狩獵聚集生活。尤其是茶峒臺地炭末及燒土重大發現,見證湘西先民已普遍用火。茶峒盆地除了發現舊石器文物,還有新石器時代、商周時期文物和漢代至明清的陶、瓷殘件等。此外,酉水流域許多溶洞都發現大量多種動物化石。

  這里有“軸心時代”湘西先民文明走在前史證案例。新石器時代文化是舊石器時代文化發展延續,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階段,距今1萬—5000年,年代大致相當于“大溪文化”。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韋爾斯在《世界史綱》中描述著新石器時代先民生活:“他們捕食紅鹿、獐子、野牛和野豬……他們把谷粒烘干,用石磨碎,保存在土罐里,需要時拿來吃……他們穿的主要是獸皮……”??脊虐l掘了重慶酉陽筆山壩、貴州松桃虎渡口、花垣茶峒藥王洞、龍山里耶溪口、洗車河苗市壩嘴、保靖東洛、押馬坪、渴洞、永順王村等9處遺址。出土了石網墜、磨制精湛的石斧、石錛、石鑿等重要遺物。湘西州文物局原副局長、考古專家龍京沙認為酉水流域人類活動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沒有間斷過。重慶酉陽筆山壩遺址位于酉陽縣大溪鎮筆山壩村5組,面積4萬平方米,分為二期,考古學家在酉水首次發現的大溪文化遺址,認為酉水也是大溪文化輻射傳播渠道之一。一期以2—7號墓及石器加工場,2007年考古發掘清理出1處石器加工場,出土以燧石石核、石片為主,包括一批打制磨制石器成品和半成品。二期出土一批磨制精湛的石斧、雙肩石錛、圭型石鑿,考古推測一期年代與大溪文化中期相近,距今6500—6000年。貴州松桃虎渡口遺址位于松桃縣木樹鄉境內松桃河(又名清水江,下游稱花垣河)畔,緊鄰花垣邊城茶峒藥王洞遺址,占地3000平方米,1980年考古出土磨光石斧。龍山里耶溪口遺址出土磨制石斧、刮削器、磨石棒以及細柄豆、麻面紋鼎足等器物。洗車河古碼頭古鎮出土過舊、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代文化遺物,文明史可上溯萬年,1961年出土虎鈕鏢錞于、編鐘、等古代青銅文物。此外,沅水流域瀘溪下灣、洪江高廟2處距今7800多年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高廟文化遺址與酉水密不可分、戚戚相關,2處遺地出土中國最古老的鳳鳥、獸面和八面星等神像圖案裝飾的陶器和白陶制品,這些代表文明水平的高廟文化文物為“中華文明五千年”提供了佐證,也為中國早5000多年前多元一體中華文化雛形提供了考古文物實證。湘渝考古專家對6000年前酉水土著文化與大溪文化就已融合形成共識。根據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K.Jaspers)的“軸心時代說”,人類文明進步的“軸心時代”是在東方中國、印度和(西方)希臘四大文明古國同步開啟的,酉水是中國文明進步先行區,上述這些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就是有力證明。

  土家族打鎦子被稱之現代打擊樂器文化“活化石”?!渡袝虻洹酚涊d“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的原始藝術表演,即人們用石頭互相撞擊發出聲音,作為原始舞蹈伴奏。清代《龍山縣志·風俗》記載土家族人常常喜歡“擊石以歌”。專家學者考證龍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土家族打鎦子源自新舊石器時代先民的打擊石器,湘西先民萬年文化演繹傳承創新發展結晶?!皳羰允?,土家族人打溜子的最古老源頭。酉水流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咚咚喹”的前世始祖為古老原始的骨哨和鳥哨,骨哨是用鳥獸腿骨作材料,制作出最古老的樂器。骨哨轉型升級為鳥哨,變成狩獵工具,借助骨哨吹出禽獸求偶、嬉戲所發出的鳥語聲,引誘捕獵禽獸。專家學者認為湘西骨哨誕生于距今6500—7000萬年的新石器時代,在沅水高廟文化遺址和湘西松溪口貝丘遺址相繼出土3枚骨哨,外形古樸,至今還能吹響。永順不二門商周遺址也出土骨哨。隨著文明進步,鳥哨融入土家族人日常娛樂生活解惑抒情,成為古老吹管樂器—“咚咚喹”。在山間曠野獨自勞作、談情說愛或心情郁悶時,土家族人都會隨手制作一支咚咚喹,向著情侶、天空、大山、綠水、森林、牛羊吹奏,宣泄發泄自己內心的歡樂或不快。一定意義上,人類文明的第一縷陽光眷戀照耀著沅水流域,其在中華文明進步先行區和人類文明發源地中具有一定顯示度。

  這里有商周土著濮文化遺存遺風。商周文化遺址遍及酉水流域。劉伯莊《史記地名》載:“濮在楚西南……由之西南入江,東至岳州,南入湘沅”??脊艑<蚁群蟀l掘考證了龍山三元、石羔、鏵口丘、里耶劉家堡(烽火臺)、里耶下碼頭、苗兒灘(商周前期土著民族文化)、洗車河、永順不二門、來鳳牛擺尾等遺址。其中,龍山三元、石羔發掘商周、兩漢、隋唐、宋至元明清時代文化遺址27個文物點,商周遺址主要集中在包坎上商代、伍家河商周代2個點。龍京沙專家認為伍家河牛擺尾遺址有三星堆文化元素(燈形器、鋬形器),說明十二橋文化也輻射傳播融入酉水文化。鏵口丘遺址為3000年前東周文化,以古建筑文化遺存為特征,與湘西當今“干欄式”吊腳樓建筑風格完全兩碼事,或許與“百濮”、“百越”的土著先民生產生活相關聯。以永順不二門和龍山里耶、苗市壩嘴為代表,不二門洞穴商周文化系列遺址最具重要意義,為本土濮文化,居住在不二門的土著濮人,為一大族群,以不二門為中心,活動范圍廣泛,從不二門及其周邊發掘出土了大量狩獵用銅箭鏃,打漁用網墜,織網用的骨針,骨管,卜甲,骨錐,尖狀器,鹿角等文物。骨管是早期吹管樂器,與新石器時代骨管一脈相承,算是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咚咚喹”的開山鼻祖。卜甲表明濮人族群己有祭祀活動,土著濮人已有自己的精神文化信仰。此外還出土大量手工陶器,主要有夾砂陶鼎、甗、鬲、豆、缽等炊具、食器及容器,還有部分劍、斧、鑿、鉞、鏃、魚標等銅器殘片。其中,寬格短劍與楚式、巴式劍有別,專家認為此乃具有濮文化形態的劍。另外,不二門洞穴遺址出土有鬲、簋、甗,其釜形鬲扭制榫頭套粘入釜身做法、水波紋和幾何刻劃紋僅在不二門遺址發現,最具特征特色,且從商代延續到春秋。1961年龍山洗車河商周文化遺址出土虎鈕錞于、編鐘、鏡、鴛等古代青銅文物。酉陽筆山壩出土大量以夾砂褐陶為主陶器,為中原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遺存。

  這里有改寫大秦歷史實證佐證。2021年里耶古城遺址中國被評為“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里耶古城遺址不足一平方公里范圍,多個時期文化遺址迭加于一地。不僅有里耶秦簡古城遺址,而且還有舊、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2處,商周文化遺址4處,兩漢文化遺地6處,元代文化遺址1處,明清文化遺存成片成塊保存完整,古城周邊還有千余座戰國末期至兩漢古墓群(麥茶戰國古墓群、魏家寨西漢古墓群、大板西漢古墓群)。20世紀70年代以來,考古發掘數百座戰國古墓,出土柳葉劍、雙色劍、琉璃瓶等珍貴文物。土著先民香火早在十多萬年前就此安營扎寨,繁衍生息。2002年僅從秦簡遺址一號古井就出土3.6萬多枚秦簡,一舉成名,震撼中外。秦簡上文字數比《二十四史》中的“秦史”篇要多得多,考古價值可與安陽殷墟甲骨文、敦煌文書旗鼓相當,是繼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后,秦代文化又一驚世發現。里耶秦簡,中國第一部日志式斷代史,中國第一批官方簡牘檔案,一群“會說話”的兵馬俑。不僅豐富復活并改寫了秦朝部分歷史,而且提升酉水歷史文化價值,洗白了數千年來強加于“五溪五蠻”區域人民頭上“蠻”的歷史貶稱和“冤屈”。諸如,歷史上未曾有記載的“洞庭郡”、“郵遞制度”、“特快專遞”、“竹筆”、“木筆”、“松煙墨”、“九九乘法表”、“瑪瑙玉石砝碼(代表商貿水平)”、“法治制度”、“祠先農(秦史從未提及)”等?!熬啪拧背朔ǹ跊Q被清晰書寫在長22厘米、寬4.5厘米的秦簡牘上,古代《管子》、《荀子》、《戰國策》等先秦典籍中,都曾提及“九九”運算,但一直找不到實物來佐證,也為世界算術史研究提供了珍貴佐證資料?!岸赐タぁ睓M空出土問世,幾乎顛覆中國以往對秦代36郡歷史書寫。酉水下游曾多處出土“銅制砝碼”,較為普遍,但玉石瑪瑙砝碼只有金、玉、琉璃、楜椒等貴重物品商品交易時才排上用場,可見秦朝里耶商業經濟活躍繁榮。秦簡簡文涉及法律制度和司法辦案方面內容較多,其中,有一組12枚保存完整簡牘,記載著12名陽陵縣戍守洞庭郡的人因無法償還欠下的官府債務,被官府強制按欠債多少折算服勞役事件?!办粝绒r”說明酉水是農耕文明神話的重要發源地,中華古文明發源地之一。秦簡中有“鞠之,越人以城邑反蠻”等與越人爭戰簡文,說明當時社會并不安寧,越人與蠻人族之間矛盾經常激化,越人從城邑中奔出,反過身來攻擊蠻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里耶古城遺址出土文物彰顯著鮮明的各民族文化交融特征特質。除了秦文化元素外,楚文化風格占主流,但出土兵器尚有巴蜀文化風格,陶器中尚有土著濮文化風格。里耶古城遺址文化正是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四個共同”重要論述的鮮活歷史案例。即“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里耶古城,一座“千萬年不間斷的立體歷史博物館”。

  酉水下游沅陵二酉文化遺址與里耶秦簡源遠流長?!掇o源》對“二酉藏書”注釋:“二酉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沅陵縣西北,太平御覽四九荊州記: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因留之,后稱藏書名二酉”。傳說2000多年前,秦始皇焚書坑儒時,京都咸陽儒生慘遭坑戮,看到經書古籍行將滅跡,秦朝咸陽兩個“禿發老伏生”冒著被秦始皇殺頭風險,偷偷將家存書籍拉了5車書籍,從河南咸陽經湖北,水舟陸車,日夜南奔,然后經洞庭湖乘小船沿沅水轉酉水,逆水行舟,歷經千辛萬苦來到沅陵烏宿,將1000多卷竹簡書籍藏在“鳥飛不渡”、“獸不敢臨”的二酉山洞里。秦亡漢興,藏簡重現,故有“學富五車,書通二酉”典故?!斗捷浻洝罚荷较掠写T,中有書千卷,秦人避地隱學于此,梁湘東王謂“訪酉陽之逸典…‘伏勝于小酉’”詩傳播于世。耆舊相傳,堯時善卷,唐張果老皆嘗隱居于此。

  這里有眾多戰國漢代諸侯爭霸古戰場古墓群。酉水雖自古屬南蠻之地,但通荊楚而連巴蜀的重要軍事要道和黃金水道,成為諸侯將相爭先恐后搶奪據為己有的“肥肉、香餑餑”,酉水成為一條充滿血腥味、狼煙四起的“動感地帶”。春秋濮、楚、巴、蜀、楊越、夜郎紛爭不斷,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都沒能取代割據,始終都是蠻首、土司自治天下。無論保靖遷陵縣故城、青銅冶煉、魏家寨古城、里耶古城、大板古城、窯頭戰國古城、貴州松桃虎渡口遺址、龍山灣塘漢文化遺址群落等戰國漢代遺址,還是古丈會溪坪下溪州故城、羅依溪(落印溪)、紅石林白鶴灣、沙灣、永順王村、保靖四方城、清水坪、龍山里耶麥茶、沅陵窯頭等眾多戰國漢代古墓群,輝煌考古成果彰顯了酉水戰國漢代雄風。其中,龍山里耶戰國古城、大板漢代古城與保靖魏家寨漢代古城僅隔河相望,呈“品”字形相互照應,戰國漢代時期,說明里耶、清水坪一帶,不僅是秦王朝控制西南的軍事重鎮和要塞門戶,而且還是戰國漢代時期重要軍事中心,楚國應戰巴蜀、夜郎及西越的橋頭堡,也是楚、巴、濮、越、漢、土著等民族經濟文化交融滲透發展的鮮活史證?!斑w陵侯印”、銅虎鈕“陳過之印”及“陳農信印”、“張君稚印”等印章出土,訴說著漢代酉水風云故事,特別是“遷陵侯印”,作為一個小小遷陵古城守令,能夠被朝廷封賜為“侯”,足以佐證漢代酉水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脊虐l掘了諸多兵器、琉璃器等珍貴文物,以及大量鬲、盂、罐、鼎、敦、壺、豆等陶瓷隨葬品。青銅兵器不僅深埋地下、而且還流落民間,當地村民在河岸谷溝、田間地頭、古寨古村發現商周至戰國時期的青銅兵器、青銅炊具等屢見不鮮。諸如,上個世紀保靖拔茅鄉一村民上交戰國時代柳葉形青銅劍,里耶一村民上交戰國青銅戈。貴州松桃虎渡口遺址還出土漢代虎鈕錞于、鏡、鐸、銑等青銅器和唐代“閬州之印”等文物。龍山灣塘漢文化遺址群落(古黚陽縣址)也出土青銅器和陶器等文物。上述青銅器和陶器文物大多為楚文化遺存,說明當時楚文化為酉水流域主流?!妒酚洝ぬK秦列傳》曰:“楚,天下之強國也……西有黔中、巫郡……”。酉水流域古屬楚黔中郡,其與川東、黔東、鄂西接壤,為連接楚荊、巴黔通道,楚國征戰巴國必走酉水。千萬年來以來,酉水始終為兵家官家商家、諸侯部落必爭必奪之地,一直戰爭戰事不斷、烽火連天覆水??刂朴纤驼瓶亓酥匾獞鹇攒娛挛镔Y裝備(戰車戰船),管控了制作青銅兵器的重要原料錫等材料來源,誰就擁有戰爭制勝主動權。屈原《國殤》中的車馬聲、金戈聲、刺殺聲、嘶吼聲仿佛就在酉水。距今2500多年酉水上水兵已很強大,穿越時空回到千萬年前冷兵器時代,我們的先人、巴人、楚人、蜀人、濮人等為各自利益和生存,手持矛戈,乘著戰船,列著兵陣,兵戈相見,短兵相接。巴人蜀人與楚人濮人白鶴灣之戰、保靖之戰,濮黎之戰,朝秦暮楚之戰,魏吳赤沙灣之戰,楚濮之戰……?!蹲髠鳌ふ压拍辍酚涗浟斯?23年“楚為舟師以伐濮”。一幕幕戰事,一場場血腥風雨,演繹著酉水滄海桑田、前世今生。會溪坪不僅是溪州之戰主戰場,而且早在戰國漢代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扼守楚蜀要津古戰場。在其秦漢酉陽縣城遺址,曾出土西漢銅弩機等兵器遺物。上個世紀70年代發掘周邊64座戰國古墓和一座東漢墓,出土文物300余件。其中,青銅兵器具有重要價值,上游不遠處箭潭口考古發現水上射箭訓練場遺址。白鶴灣楚墓群,自1984年以來三次考古發掘戰國西漢墓葬100余座,出土陶器500余件,以楚文化為主,土著文化為輔,還發掘戰國生產工具鐵斧、凹字形侈口鐵鋤各1件。1984年發掘兵器38件(其中有扁莖柳葉形劍、扁莖折肩劍)、銅戈8件(一件銘文戈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制印4件、四山紋銅鏡、磬、砝碼、水晶環、帶鉤等。保靖縣城魏竹路洞庭村古墓群,與四方古城遺址隔河相望,2020年考古發掘出土漢代武陵郡及所轄7縣官印(沅陵丞印、遷陵丞印、辰陽長印、鐔城長印等)。保靖清水坪古墓群,考古發掘戰國漢代古墓300余座,出土漢代青銅禮器和流通貨幣2700余件。沅陵窯頭山古城(黔中郡)遺址,有千余座大大小小漢代戰國古墓群,出土秦磚漢瓦和鬲、缽、豆、罐、壺及戈、劍、箭簇等青銅兵器。沅陵窯頭山古城遺址位于沅陵鎮黔中郡村(原窯頭村),始建于戰國,廢棄于西漢,占地9萬平方米,有大批戰國古墓群,出土過簡、瓦、鬲、缸、豆、瓦當等。2000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對窯頭古城古墓進行科學勘探,發現磨盤山是比長沙馬王堆規模要大的古墓。戰國漢代古遺址古墓群訴說著酉水多事之秋和動感雄風。上述遺址遺存發掘文物能感知一場場戰爭慘烈悲壯,從屈原《九歌·國殤》追尋還原戰場的血腥殘酷。湖北來鳳卯洞晉至元代文化遺址,20世紀90年代考古出土200多件重要文物。

  重慶秀山石堤打鑼寨元代文化遺址,元代城墻、石基、卷洞城門、巖朝門等遺跡保存至今。元代、明清時代,戰爭頻發,火藥味血腥味彌漫,古代“九溪十八洞”抗元農民起義重要戰場,農民起義軍在此與元朝官軍進行了3場激戰,雙方傷亡慘烈,明清時期也未安定過,多次爆發戰爭,為此打鑼寨又稱“打妖寨”、“妖家洞”。明末清初,李自成部張獻忠的人馬計劃沿酉水而上進入西南,保靖宣慰使彭朝柱于順治八年九月(公元1651年)率兵在保靖沙山埠進行阻擊,并一舉將張獻忠隊伍擊潰。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遭洪秀全疑惑,公元1857年5月率數萬壯士負氣脫離天朝,獨立作戰。據《湖南省地方史雜中的太平天國史料》記載,江西失利后調整作戰方案,率部輾轉前往西南,從保靖走酉水而上抵達龍山里耶,撤退時縱火燒了里耶前街和后街,這也是里耶古城近代第一場大火,石達開除了在酉水干壞事外,也留下了節儉葬母口碑。

  這里有探秘湘西古文明金鑰匙。保靖四方城遺址涵蓋見證了酉水流域古代文明全過程。位于遷陵鎮要壩村的四方古城,始建于戰國,歷經秦漢兩晉、唐朝,至于宋朝,歷時1600多年,考古發掘古墓95座、戰國糧窯1處、東周遺址1處、春秋時期溝1條、漢代青銅冶煉遺址1處,出土戰國短劍、戈、山字銅鏡、漢代銅盆銅器、元代瓷器等,一個完整的封建時代城市考古標本。該遺址被稱作“開啟湘西古文明的金鑰匙”,酉水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地位功能顯而易見的。其中,大型青銅冶煉場遺址證明當地經濟繁榮發達,青銅冶煉的錫等原材料靠外地運輸供應,彰顯著酉水生產力水平走在前,出土的鎦金銅飾經林河老先生鑒定為一頭猛獸正在吃牛圖案,此物是西方文化的經典產物,為泊來品,理由是東西方文化表現王權時,東方選擇神權神仙,西方選擇猛獸。保靖鎦金銅飾、里耶琉璃器、白鶴灣水晶環等文物是“洋貨”,跨國貿易流通到酉水的遺存,足夠說明彼時此河為開放性黃金水道。遺址還發掘了大量唐代文物,其中最具唐代文化的文物有金鐲、銀簪、雙手臂銀箍、銀梳、瓷枕、開元通寶等,工藝精湛、制作精細。

  這里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首枚定海神針。溪州銅柱是湘西土家族人心中神物圣物。據《資治通鑒》:“公元939年9月,黔南巡內溪州刺史彭士愁發動溪州之戰,與楚王馬希范交戰半年,最終彭士愁“束子攜印請降”,雙方盟誓為約立銅柱”。北宋時期,溪州之戰立銅柱誓盟約后,溪州銅柱首次豎立于土司都城會溪坪,會溪坪又稱下溪州、會溪城、誓大州。溪州之戰前會溪坪(九龍廳)為溪州刺史彭瑊大本營,后成為首位土司彭士愁都城,湘西二十州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湘西800年土司統治中心,前200多年均在此?!端问贰ばU夷傳》:“總二十州皆置刺史,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十九州皆隸并置寨于茶灘南岸…踢新城名會溪”。會溪坪古城東門建有峨嵯賨祠,城外有土司彭師裕墓地。溪州銅柱立于后晉天福五年,湘西文化根、魂、源。讀慬溪州銅柱就讀懂了酉水,更讀懂了湘西。溪州銅柱,因稅而戰的見證,八百年土司王朝標志。溪州銅柱記錄了1000年多前溪州刺史、首領彭士愁與楚王馬希范多次多年交戰媾和、締結明約、劃彊而治開啟土司時代的見證。溪州銅柱,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首創首倡標志,具有重要政治歷史意義。沈從文在《湘行散記 湘西》:“土司制度為中國邊遠各省統治制度之一種,五代時馬希范與土司夷長立約的銅柱,現今還矗于酉水中部河岸邊,地臨近青魚潭”。溪州銅柱,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時是與韶山沖毛主席舊居、故宮、長城等同批,彰顯著其重大歷史價值。溪州銅柱后晉天福五年首立于古黔安(今古丈會溪坪野雞坨),后來因戰爭等原因多次輾轉迀徒,但一直未離開湘西,像“定海神針”一樣浩然立于天地間,呵護著湘西兒女。溪州銅柱上園下為“八方形”,柱高2.98米,刻寫銘文字約2619個。中國歷史上鑄立過9根銅柱中唯一僅存,也是銅柱上銘文字最多的一根。從溪州銅柱碑文中感悟一場場戰爭雙方的俱傷與得失。根據歷史查證銅柱,東漢名將馬援,興武帝封其為“伏波將軍”,“馬革裹尸”、“老當益壯”等成語故事原形,在越南樹立“兩根銅柱”,并在銅柱上刻有“銅柱折疊,交叉腳趾破壞”、“銅柱拆,交人滅”等字意,唐朝李賢注在《廣州記》中:“援到交阯,立銅柱,為漢之極界也”。難怪吉首、永順、古丈、鳳凰等地都有伏波宮等宗教之地??v觀歷史,國內曾鑄造過9根銅柱,至今唯一幸存下來的是溪州銅柱,我國幸存的鐵柱,目前尚有云南大理南詔鐵柱,1988年國務院將其納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柱僅有22個銘文,即“維建極十三年歲次王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

  這是有中國“馬丘比丘”。老司城遺址,湖南省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在2015年7月4日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聯合申報“土司遺址”成功,成為中國第48處世界文化遺產。歷史上楚王馬希范與溪州剌史彭士愁溪州之戰立溪州銅柱開啟了彭氏土司在湘西818年“土司政權”時代,即始于南宋后梁開平四年(公元910年),終于清代改土歸流(公元1728年)。彭氏土司政權司治(土司治所)有三處、四處之說,公元910年至1135年定都于下溪州,南宋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遷至永順靈溪鎮老司城,公元1724年司治遷至永順顆砂鄉。老司城又名“福石城”,占地25平方公里,彭氏土司歷時600余年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鼎盛時期轄20個州,范圍涉及武陵山區的湘鄂黔渝4省市邊區,這里每一寸土地、每一塊陳磚殘瓦都見證折射著土司的輝煌與滄桑。老司城擁有自商周、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留下來的眾多文化遺址、民間口頭故事及35位彭氏世襲刺史或土司執政故事。國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遺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考察認定老司城完整反映土司及土司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消亡全過程,填補了中國土司制度考古學的空白,被譽為“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保存最完整的軍事城堡”和“全國保存最完好的西南古堡式民族文化古城”,也是酉水流域輝煌古文化遺存價值的集中體現。既是物質文化遺產,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靜態文物活態文化并存,保留了諸多湖湘文化、土司文化遺跡,涵蓋從生產方式、建筑技術到族群社會、制度法規、戀愛婚嫁、織染服飾、宗教巫術、土醫土藥、民間文藝等方方面面;獨立的考古遺址與復合的遺產體系并論,見證了漢文化與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古代中華民族大融合典范,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發展的鮮活標本,為當今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提供鮮明史證。據史料記載,彭氏土司響應朝延號召代表國家征戰平定包括倭寇在內各種叛亂達100余次。其中,明朝嘉靖五至六年(公元1526—1527年),湘西土司二次奉朝廷之命率土兵遠征廣西平叛剿匪,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立下了不世之功。嘉靖五年春,永順宣慰使彭明輔、保靖宣慰使彭九霄率2萬8千多名土兵,從酉水乘船出征平定廣西岑猛叛亂,兩位土司身先士卒,沖鋒陷陣,驕勇善戰,盡管土官損兵折將、傷亡慘重,土司彭明輔、彭九霄身負重任,保靖土司彭九霄長子彭虎、次子彭良臣分別戰歿和病死,土兵陣亡萬余人,但最終取得平叛階段性勝利,兩位土司和彭九霄三子彭藎臣受到朝廷封賞。嘉靖六年冬,廣西叛亂匪患再起,王陽明臨危受命后求助湘西土司,永順宣慰使彭宗舜和保靖宣慰使彭藎臣再次各率五千永保土兵披掛上陣,乘船走酉水轉沅水遠征廣西,攻堅撥寨,平定叛亂,剿滅匪患,安定民心,為王明陽消除了心腹大患,深受王明陽賞識和敬仰,高度評價湘西土司官兵“世有六德”,從此湘酉土司官兵聲譽遠揚,引起朝廷高度關注。倭寇入侵我沿海地區時,明朝嘉靖34至37年,戰事緊急關頭,朝廷又欽點土司官兵,保靖宣慰使彭藎臣、永順宣慰使彭翼南率數千湘西勇士,駕著艨艟(艨沖)戰船,沿酉水而下,奔赴浙江、蘇州與倭寇血戰,為殲滅倭寇立下汗馬功勞,史稱“東南戰功第一”。老司城遺址不僅僅是中國的“馬丘比丘”,而且比“馬丘比丘”更具歷史意義。雖然馬丘比丘是南美秘魯雙遺產,但其為“印加”遺跡,始建于公元1440年,而老司城更古老悠久,早其315年。前者是建在海撥2450米山脊上,處于一個封閉環境,代表著印加文明,后者是建在開放的酉水黃金水道上,屬于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其文明進步水平遠高于前者。老司城,土家族發祥地,土家族歷史文明總匯,酉水歷史文化重要標志。

  這里有土家族最古老精神家園遺跡遺產。首八峒,八部大神故地之一,又稱八部大王廟遺址,人稱湘西土著人的“布達拉宮”。首八峒,八部大王首領涅殼賴故鄉,位于酉水河北岸黔山腳下保靖縣碗米坡鎮(原撥茅鄉)水壩村,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年前(公元1737年),廟后為涅殼賴墓地,該墓是土家族八部大王廟中年代最久遠的一座古墓。據尚存殘缺截石碑上依稀可見的陰刻文字:“首八峒歷漢、晉、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為楚南上游…故名為八部者,蓋以威我鎮八峒,一峒為一部落…峒者…”。傳說涅殼賴能鉆山入海、呼風喚雨、撒豆成兵、帶領部落戰河妖、守山寨,土家族地區八峒首領推保靖土酋涅殼賴為首領,故名八部大王。八部大神(大王)如同《西游記》中齊天大圣孫悟空,,土家族人心目中無所不能的英雄蓋世的祖宗祖先,八部大王如同堯舜禹對華夏民族貢獻一樣勞苦功高,毛古斯里“毛人”形象。土家族史詩《擺手歌》、《梯瑪神歌》中描述八部大神:“嘴巴像水瓢,鼻孔像灶孔,腳桿柱頭粗,滿身都是毛,頭戴芭茅草,捭腳捭手走,嘰嘰咔咔笑”,“古樹連根拔,捉虎像捉貓,上天抓鷹鷂,下水擒龍蛟,四處降魔妖,殺敵如割草”,“吃肉連毛,吃酒連糟,很來沒得再很的了”。首八峒八部大神神堂是土家族最古老的宗教祭禮圣地,祭祀八部大神是土家族最隆重的民俗節慶活動,時常在大年初一初二舉行大型血祭活動。據《酉水考略》記載:八部首領曾帶領土著先民捍衛八蠻峒口——土家族的發源地,從茹毛飲血蠻荒時代進入定居的農業時代。土家族給自己祖先賦予了各種神秘色彩的神話傳說,遺址一幅對聯正如其寫照:“勛猶垂簡篇馳封八部,靈爽式斯土向血食千秋”。八部大神首領傳說有一母生8個、9個、10個兄妹和1個等多個版本,后由龍乳鳳蔭成頂天立地英雄首領。其中,8個首領說源自首八峒八部大王廟清朝時期碑文和里耶著落湖八部大神廟對聯,9個首領說源自土家《擺手舞》關于人類起源的《雍尼補所》,10個首領說源自土家族古歌謠《洛蒙厝托》,1個首領說源自八部與土家族語“巴普(祖先)”偕音及神堂神像及《梯瑪神歌》等多方考證,其他與前3個傳說大相徑庭。八部大神是個人,且疑為女性,八部大神神堂和里耶婆婆廟供奉之神只有一尊,且后者是一老太婆塑像,且與屈原《楚辭·離騷》中“山鬼”對上了眼?!短莠斏窀琛穼瞬看笊袼孛璩纱謮研蹅?、本領高強、茹毛飲血的原始形象。土家族傳說中“吞口”源自首八峒,八部大王廟遺址石基上一對雌雄紅巖石雕怪獸“朝天孔”,其一對大眼和長長鼻子都長在頭頂,張著大嘴,雌獸已吞吃上了,雄獸還在尋找,意為“吞盡邪惡、保主平安”,外形像虎而非虎,像獅而非獅,像麒麟而非麒麟?!巴炭凇睘樘莠敼┓钌耢`,置于梯瑪神圖“起兵堂”右門,也是儺文化中儺神之一,嘴大面兇,兇狠無比,似人非人,似鬼非鬼,似獸非獸??傊?,“吞口”為土家族人保護神,本領非凡,比漢族神語傳說中鐘馗、孫拐李、濟公、包公等本事高,除了降妖伏魔外,還可吞食天地乃至兇山惡水在內的一切邪惡。

  這里有神秘湘西千古遺風例證見證。根據史料、酉水號子等記載,酉水兩岸懸崖絕壁上曾密布古老懸棺葬群,如今多數被水庫電站淹沒。自湖北來鳳卯洞、重慶秀山石堤、后溪酉水兩岸及梅江、貴州松桃酉水支流松桃河云落屯、保靖乳壽巖、毛溝寨、永順南渭、古丈箭潭口等地都有古崖墓群。20世紀90年代卯洞考古清理出30余崖棺墓葬,秀山石堤數十座崖墓,保靖縣城龍馬嘴至下游灰甲灘、磨摩巖、大鷂子、小鷂子一帶有漢至元代大小崖墓19座。1978年鳳灘水庫正式蓄水前,湘西州考古隊清理酉水崖墓懸棺22座。貴州松桃云落屯仙人嶺懸棺是西晉時期居住于此少數民族先民留下來的懸棺墓葬。唐朝張鶿《朝野僉事》:“五溪蠻,父母死,于村外擱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親屬飲宴舞戲一月余,盡產為棺,于臨江高山半肋鑿龕以葬之。自山上懸索下柩,彌高者以為至孝,既終身,不復祀祭。初遭喪,三年不食鹽”。懸棺瀕水而葬,信奉逝者靈魂在陰間仍與生活在水邊家人子孫相鄰長相廝守,安置在懸崖絕壁,人跡罕至,可避免野獸侵害,確保逝者靈魂得以安寧。懸棺葬是古代越族奇特葬習,也是酉水先民崇拜祖宗宗教習俗。先民迷信祖先靈魂具有保佑子孫后代的神秘力量,生者想借懸棺葬安撫逝者,取悅靈魂,訴求逝者顯靈保護。長江下游“越人”自商周朝溯江而上,經洞庭湖進沅水酉水流域上游遷徙定居,不僅將水稻種植、冶煉等先進技術引進過來,而且將懸棺等生活習俗傳承下來,并與來自上下游的“楚人”、“巴人”、“蜀人”及本地土著人融合在一起安營扎寨,長此以往也就成了武陵山區“濮人”,最終都成了湘西原居民,中華民族共同體又一鮮活史證。懸棺還與湘西濃烈神秘民俗風情有較深淵源,傳說與盤瓠文化密不可分,盤瓠王與高辛帝三公主成親生下三男一女后,舉家遷居沅水流域鳳凰山生活。盤瓠王是宿星降世,生不落地,死不落土,盤瓠王死后,其子孫就將其棺材置于河邊懸崖巖洞里,懸棺葬給酉水增添了神秘色彩。一處處凌空絕處懸棺有著與古埃及金字塔木乃伊魔咒般千古流傳,給世人留下一串串至今未解懸念謎團,令人產生許多難次言喻遐思,臆想酉水千奇百怪神話故事,感知神秘驚駭千古文化底蘊,驚嘆折服古人先民智慧。難怪熊大人在誄文寫下“臻百福兮降百祥,千秋萬歲兮無厲無殃”。

  從人類文明進步發展史角度,酉水有從舊新石器時代穿越商周、秦漢、戰國、唐宋到近代20萬年光陰歲月的遺址遺存,從地質地球演繹進化史角度,酉水有從前寒武紀冷家溪群、到寒武紀、奧陶紀、泥盆紀、志留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白堊紀、第三紀、第四紀等比較連續的地質地層年代剖面和豐富多樣的地質遺跡,行進酉水如同穿越8億年地球進化時光隧道。酉水歷史遺址遺存考古發掘研究成果輝煌,里耶古城遺址、老司城世界文化遺產、溪州銅柱等在中國歷史乃至人類文明史上具有世界價值和積極意義。穿越酉水就能感知歷史文化長河的時空長度和廣度、內涵深度和厚度、資源稟賦豐度,其含金量和顯示度亨譽國內外,酉水歷史文化長河實至名歸。酉水,一座歷史文化金山銀山,諸多遺址遺存考古發掘研究才剛剛起步,新時代新征程上,通過考古研究利用,酉水歷史文化一定會扮靚“文化湘西”名片,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湘西增強文化自信和智慧力量。(作者單位: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會)

【編輯:黃詩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欧美午夜福利-夜色福利-午夜性福利-成年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