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4日電 美國僑報網報道,本月公布的美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美超過10%的縣正在經歷“長期貧困”(persistent poverty)。在全美3142個縣中,有10.9%,即341個縣“長期處于高貧困率狀態”。
根據英文媒體報道,與此同時,超過80%的長期貧困縣位于南部,“并集中在西南邊境、密西西比三角洲、東南部、阿巴拉契亞等次區域,以及一些美洲原住民人口居多和阿拉斯加土著部落聚集的縣”。
數據顯示,美國南部近20%的縣處于長期貧困狀態。雖然南方人口占全美人口的38%,但南方長期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54.9%。
統計結果還指出,全美有15州以及哥倫比亞特區沒有長期貧困縣,包括西部的夏威夷、俄勒岡州和內華達州,中西部的明尼蘇達州和愛荷華州,東北部的新罕布什爾州和佛蒙特州。
全美有10個州有逾10%的人口生活在長期貧困縣。生活在長期貧困縣的人口比例達到或超過15%的共有6個州,分別為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肯塔基州、西弗吉尼亞州、新墨西哥州和紐約州。
美國人口普查局(The Census Bureau)指出,“長期貧困”意為“長期高度貧困”,與“慢性貧困”(chronic poverty)的概念不同。后者用來指代經歷持續性貧困的人群。如果一個地區在1989年至2019年的30年里貧困率持續達到20%或更高,那么該地區就被標記為長期貧困地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