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內容
巴丹吉林沙漠印象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發布時間:2023年08月21日 08:48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2023年08月21日 08:48

  巴丹吉林沙漠印象,從阿拉善處女行開始。

  過來認知間接來自書本媒體及朋友同事,僅有名字符號和大致地理方位的模糊感性認識。

  此次前往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締結友好姊妹公園考察學習,現場與局長黃天兵、巴圖其其格、梁寶榮等交流,如同瞎子摸象,才對巴丹吉林沙漠有了膚淺感知。巴丹吉林沙漠這個名字通過考察學習才叫順口記住。

  阿拉善、巴丹吉林早已聞名遐邇,歷史淵源流長,遠古人類發祥地之一,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

  《阿拉善盟志》記載,“阿拉善”系“賀蘭山”音轉,蒙古語意為“五彩斑斕之地”。

  “巴丹吉林”蒙古語譯音,“巴丹”傳說由一個叫“巴岱”人名演變而來,“吉林”蒙古語意為海子、沙漠湖泊、“六十”,“吉林”蒙古語由藏語“哲讓”演變而來,還有“地獄”之意。

  盡管“踏沙不能留印”,我算一個孤陋寡聞的匆匆過客,涉足結緣巴丹吉林沙漠人之一。穿越留下過短暫足跡氣息,喝過沙漠里泉水風沙,品過沙漠美味,亨受過大漠深處陽光空氣,飽過大漠顏福眼福。

  一句話,阿拉善、巴丹吉林有過我的到來,生命中阿拉善、巴丹吉林情結沒齒難忘。

  沙漠,地球重要組織部分,占大陸1/3,人類重要生存生活空間。

  大自然杰作,充滿神秘,大漠沙來自何方,或許與生俱來,盤古開天地就有,有的認為距今2億年前侏羅紀、白堊紀地球深度干旱背景下風神對大陸地表所致,有的以為現代沙漠是遠古沙漠上演化疊加。

  沙漠,非生命禁區,人類及萬物生靈進化歷煉超強生命力的“搖籃”。沙山沙丘、湖泊綠洲、沙窩井泉等地形地貌多元,梭梭、沙米、駱駝刺、風滾草、芨芨草、樅蓉、鎖陽、葡萄、哈密瓜、西瓜等沙生植物多樣,駱駝、灘羊、狐貍、野鴨、野驢等動物繁多,豐富,石油、天然氣、煤等地下寶藏資源不會比其他陸地少多少。沙漠本身生態體系完備獨立動態,與人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孕育著人類文明,沙漠文化、動物世界、植物資源、生態環境獨樹一幟。

  走進巴丹吉林,驚嘆大漠植物超強生命力,敬仰當地人民對沙漠植物珍愛呵護。

  人類離不開綠色和沙漠,沙漠需要人類保護利用。沙漠中一串串、一叢叢、一簇簇似草如灌梭梭樹頑強生長,既有野生,又有人工,過目不忘,印象深刻。

  梭梭,當地稱“黃蒿”,又叫瑣瑣、瑣瑣柴,沙漠精靈,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重要固沙植物,溫帶荒漠中生物產量最高植被之一。第三紀孑遺植物,壽命極長,與南方紅豆杉、銀杏、水杉一樣珍稀,共享“活化石”之譽。巴丹吉林東北地區,發現出土大量梭梭樹和恐龍化石。我國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及寧夏等地均有分布。外形不起眼,但分布廣泛,無論沙漠腹地還是大漠邊緣都能看到,不畏風沙、干旱、嚴寒,氣溫43℃而地表高達60—80℃情況下,仍能正常生長,還能抵抗零下40℃多冰寒天氣??购盗?、抗寒力、抗鹽堿性、喜光性很強,具有冬眠和夏眠特性。

  梭梭,常年經受烈日烘烤和狂風撕扯,但執著扎根堅守。為了生存抱團結伴,擁抱黃沙,根系發達,為吸取沙地水分和精華,拼命把根扎入沙層深處,一般達5米,最深超過10米,滋潤孕育著肉蓯蓉。為了適應沙漠環境,減少水分蒸發,迎著陽光向上生長,不斷改變自己,葉退化成鱗片狀,寬三角形,對生附在綠色同花枝上,開花很小。沒有明顯年輪和樹皮,長期與風沙博弈,樹形特異多姿。

  防風固沙、治理沙漠等生態價值珍稀無價,作為名貴藥材肉蓯蓉的寄主植物,猶如“搖錢樹”,經濟價值潛能不可估量。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民勤縣志》記載:“炭曰瑣瑣,火燃時發一清香,大非石炭可擬?!比馍惾厮追Q“地精”,具有補腎、抗老年癡呆、保肝、通便、腫瘤輔助治療、抗輻射等藥用功能,被譽為“沙漠人參”。

  一株梭梭,孤掌難鳴,一片一簇梭梭林,固沙治沙,野生動物棲息地,駱駝、羊喜愛植物之一。梭梭猶如一首生命贊歌,枝桿精細,泛著白色,枝葉嫩軟,泛著黃灰,根系發達,深扎沙土,風來吹不倒,沙來難摧折,有雨吸附,無雨自釋。藍天白云下,絢麗迷狂,剛毅頑強,遼闊挺拔,凸顯生命之美。

  “大俠”風范,防風固沙,改良土壤,恢復植被,遏制土地沙化,保護周邊沙化草原,維護生態平衡,美化綠化沙漠。難怪有人將紅柳比作沙漠“美女”,喻梭梭為沙漠“美男子”。據介紹,目前阿拉善盟天然棱棱林達1500萬畝,人工棱棱林600多萬畝。全盟建成規?;笏笕馍惾禺a業基地十多處,人工接種肉蓯蓉200萬畝以上。

  品讀世界自然遺產,穿越沙漠是首選。

  我們沿著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考察線路,穿越大漠腹地300多公里,歷經8小時。

  首先來到伊和吉格德湖。茫茫沙漠中沖浪行進2個小時,翻過一道道沙山沙丘,眼前一片藍色湖水和綠洲,格外興奮,宛如一滴大眼淚,又叫大沙棗海子,湖面1平方公里左右。藍天白云沙山綠洲倒影相映生輝,呆久了容易產生審美疲勞。

伊和吉格德湖(大沙棗海子)
伊和吉格德湖(大沙棗海子)

  走近湖邊發現居住有幾戶牧民,數十頭駱駝,幾乎與世隔絕。祖祖輩輩與沙漠湖泊、藍天白云相隨,不通路,沒有通信電視,與外界交流缺失。出人意料,沙漠深處能長期生產生存生活,大長見識,浮想聯翩。

  這不就是“世外桃源”嗎?相比之下,習慣城市現代生活的人們能在此呆多久?一股發自內心敬意油然而生,沙漠深處牧民偉大,他們熱愛大漠,與世無爭,淡然平靜,知足常樂,無憂無懼。

  不可思議,這里還有地下淡水泉,就在咸水湖邊草地,多個泉眼向上涌出,我們一行個個用礦泉水瓶裝了喝,喝了裝,特別甘甜可口,沒有一絲咸味。大家為了趕路,不能久留,紛紛用礦泉水瓶裝了帶上?;腥淮笪?,“井水不犯河水”乃大自然現象。

  穿越中我們看到3處泉水不犯湖水,大自然深奧奇妙,大漠神奇。許多秘境奧秘需要去發現,去探索,去保護,去研究,去挖掘。

  第二個驚喜,達格圖湖,別稱紅海子。

達格圖湖(紅海子)
達格圖湖(紅海子)

  沙山頂俯瞰像一面圓鏡鑲嵌在沙漠洼地,視野里充滿沙漠彩虹,黃色沙、粉紅色水、綠色草、白色云、藍色天。隨著太陽光線照射變化,湖水顏色隨之變化。藍天白云下,沙山綠洲環繞,紅海子變得炫美無限。

  達格圖湖,一處高鹽度咸水湖。湖水呈粉紅色,自然現象,但有別于其他地方顏色湖,非礦物質而是微生物所致,鹽花起輔助作用。這里湖水富含單細胞藻類——卡爾藻,一種生活在咸水湖泊的微生物,屬于“赤潮”海洋生物??栐寰哂歇毺刈晕冶Wo機制,陽光下合成大量紅色蛋白質——虛線藻素和藍綠蛋白質——類虛線藻素來保護自身存活,并能在適宜環境下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大量繁殖。湖中卡

蘇敏吉林湖(廟海子)
蘇敏吉林湖(廟海子)

  爾藻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導致水體變色,湖水就變成粉紅色。

  赤潮現象沿海屢見不鮮,但內陸沙漠湖泊非常罕見。全球目前只有發現澳大利亞、塞內加爾及達格圖三處粉紅色湖泊。

  巴丹吉林沙漠地標中心——音德日圖湖。別名蘇敏吉林湖,又稱“廟海子”,沙漠中最美仙女湖。當地蒙古族牧民稱這片沙漠綠洲為“蘇敏吉林”,蒙古語意為“有廟的海子”,“廟海子”由來。

  走進沙漠腹地深處,每一處海子風格迥異,個性化特色顯著,一處處沙漠綠洲,一處處大自然神奇。這里集“奇峰、鳴沙、秀湖、神泉、古廟”于一處。位于最高沙山必魯圖峰西側,巴丹吉林沙漠最大咸水湖之一,卻以“神泉”為著稱。

音德日圖湖(仙女湖)
音德日圖湖(仙女湖)

  鹽化水近飽和狀態,緊鄰連著一處孿生海子?;蛟S周圍必魯圖等大沙山遮擋風沙,湖邊水草格外茂盛,綠洲環湖,綠草如茵,蘆花紛飛,數十棵柳樹、沙棗樹成蔭,駱駝、羊成群各據一隅,悠閑攬食,微風蕩滌,水色美艷,天地恢弘。水面鹵蟲繁生,引來成群野鴨覽食,浮水嬉戲。湖邊沙山聳立,沙水交相輝映。

  爬上音德日圖湖西側沙山仙女峰頂,眼前景色讓你一時語塞,繼而震撼、驚呼、亢奮。高高金黃色沙山環抱中的蘇敏吉林湖宛如睡美人,藍天、白云、沙山、湖泊、綠洲、神泉、廟宇相互映襯,相互交融,仿佛就是人間天上,難怪這里標識牌稱其“仙女湖”。

  大漠神泉位于德日圖湖中一處不到3平方米磨盤奇石上,108個泉眼同時向上涌出甘甜泉水,被當地人稱為“神泉”。神泉屬地下承壓水,磨盤巖石下的潛水面較低,周邊潛水面較高,周圍地下水向位于湖中心的磨盤石匯聚,產生水頭水壓而涌。周邊沙山中水分以地下水補給湖泊,必魯圖峰巨大山體猶如一座大型水庫,源源不斷補給神泉。泉水甘冽爽口、口感極佳,富含十多種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提精養神,延年益壽。據說阿拉善王爺不遠千里用駱駝取運泉水。

  泉是淡水礦泉水,湖是咸水湖,又一處“井水不犯河水”。

  必魯圖峰,“世界沙漠珠穆朗瑪峰”。海撥1609米,垂直高差達480米,比美國紐約帝國大廈還要高,不是鋼筋水泥、也不是堅固巖石,而是“一盤散沙”堆積形成,神奇神秘。據研究考證,形成原因是地下深處古老地質巖層穩定和含水量較高的沙子共同作用讓沙顆粒黏結在一起,保證沙丘相對固定。遠望必魯圖峰,峰尖高聳云天,千里瀚海沙丘如波,層層疊疊,涌向天際,蔚為壯觀。對大自然敬畏、崇拜、贊美、祈禱之心油然而生。

  巴丹吉林廟,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唯一古寺廟,又稱“沙漠故宮”,巴丹吉林沙漠地標之一。始建于乾隆年間(公元1755年),至今寺廟原貌保存如初,為人跡罕至大漠增添了一份虔誠肅穆、幽靜雅致。鼎盛時期有60多個喇嘛,但如今只有近70歲桑木騰一人住持算得上全球最“寂寞”寺廟。據桑木騰介紹,這里香火長年不斷,每年都有許多信徒不畏艱險慕名前來,其中不乏外國游客。

  這座白墻金頂漢藏混合建筑背靠沙山,坐北朝南,面朝湖水,半人高圍墻,墻外西側矗立著一座白塔,與廟遙相呼應。建筑結構與藏傳佛教寺院大同小異,中式兩層樓閣建筑,四角形角樓,重檐山頂,正面兩小窗,兩側各有4扇小窗,建筑面積近300平方米。

  傳說寺廟都是由身懷絕技能工巧匠修建,建筑材料來之不易,都是沙漠之外,做基石和棟梁石頭來自雅布賴山和天山。石頭、磚、木、瓦都是駱駝和羊運輸進來的,每只羊背2塊磚。目前蘇敏吉林湖除了幾戶原居住牧民外,因為發展旅游建起幾家住宿、餐飲接待基地,成為巴丹吉林沙漠唯一旅游中轉中心。

  巴潤伊克日湖(南雙海子),季節性淡水湖,巴丹吉林沙漠水草最肥美綠洲。

  “巴潤伊克日”蒙古語意為南雙海子,豐水季節,沙漠中水域最遼闊湖泊之一。春夏兩季,蒸發量大,淡水湖一分為二,變成兩處咸水湖,呈東西走向,如同雙腎狀。兩湖之間湖水退去露出許多水洼,珍珠般撒落在碧綠草甸間,駱駝、牛、馬、羊悠閑地飲水吃草。

巴潤伊克日湖(南雙海子)
巴潤伊克日湖(南雙海子)

  秋冬季節,霜降而至,侯鳥遷徙,蘆葦花開吐絮,天鵝、狐貍、野鴨、黃羊等飛禽走獸忙里偷閑,不時光顧。地下泉水漸漸涌出淹沒整片草甸,兩處咸水湖連成一片,禪變成一個大淡水湖,如琥珀般清澈透明,賞心悅目,神奇夢幻。此地雖是沙漠,勝似桃源。

  巴丹吉林沙漠靈魂——巴丹湖。大漠南緣,門戶所在地。

  巴丹湖群約10平方公里,大大小小13個海子,其中巴丹湖,沙漠中最大淡水湖,138畝,距湖50米處有一咸水湖,含鹽高達28度,第三處“井水不犯河水”。周邊沙漠矗立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雕像,栩栩如生,手持武器,威風凜凜,依然守望保護著他的子孫。

巴丹淡水湖
巴丹淡水湖

  巴丹湖美不勝收,周圍高聳入云,沙山林立,峰巒疊幛,激情奔放鳴沙云集。恬靜安逸湖泊,萬沙之中一點藍,猶如畫龍點睛,如夢如幻,倒影如畫,靜謐愜意。綠草如茵濕地,綠樹成林,憨直質樸駱駝成群,結隊飲水泡澡,一派“漠北江南”風光。

  巴丹吉林沙漠廣袤神奇絕美,4.92萬平方公里,覆蓋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大部分國土,中國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以“奇峰、鳴沙、秀湖、神泉、古廟”五絕著稱,集世界最高沙山、最大嗚沙山群體、最多湖泊綠洲于一身。超大復合型沙丘蜿蜒連綿,跌宕起伏,層層疊疊,猶如臺風或海嘯掀起千層巨浪,充滿波濤洶涌動感,大大小小沙丘山山沙窩宛如沸騰群山,千溝萬壑,錯落有致,谷深壘高,蔚為壯觀。

  沙與水在此交集碰撞,為沙漠增添五彩斑斕海子,風與沙在此較量,不斷改變著沙漠絕美曲線,沙與沙在此共舞,構建世界鳴沙王國。爬上沙山沙丘向下滑動能感受沙山響起如飛機般的轟鳴聲,沙山鳴響是因眾多沙粒運動時隨氣流旋轉,表面空洞產生空竹效應。這里有效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卻擁有144處湖泊,號稱“沙漠千湖”,為浩瀚大漠增添無限靈動。最大湖為諾爾圖,1.5平方公里,最深16米。

  巴丹吉林沙漠遠古地質意義非凡,科學考證沙漠經歷距今1.45億年前白晉紀、古近紀、新近紀、第四紀等地質時代演化階段。其自然景觀、地質遺跡、地形地貌、人文地理、歷史文化等奇特別致,具有世界地質意義和價值。沙漠科學研究考察考古理想之地,考古學家已在沙漠腹地發現石器時代陶瓷碎片。

  世界唯一沙漠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地,當之無愧。

  穿越沙漠,沙海沖浪,前所未有,別樣體驗。

  一次穿越,一次挑戰,一次大自然洗禮回歸,一次異樣沙漠沖浪。

  深入大漠腹地,放眼環視,沙山沙丘、風蝕洼地、沙窩梭梭、剝蝕山丘,鋪天蓋地,千萬座沙丘沙山疊加、復合、綿延,明暗交錯,時隱時現,風沙浪將大漠地平線動感聚焦在盡頭遠方,無邊無際,根本分辨不清東南西北。

  慶幸天公作美,此行未遭遇沙塵風暴襲擊。

越野沙漠沖浪
越野沙漠沖浪

  整個穿越享受眼福、挑戰自我、充滿刺激。一天到晚,行進在一望無際沙漠世界,翻過一道道沙丘,越過一道道沙山,趟過一片又一片沙海,即便峰回路轉,還是只見沙漠,偶爾遇見一片小小湖泊綠洲,如同雨后初晴,心情格外親切、清爽、愉悅、開心,遠比見過浩翰大海、原始森林舒坦。見過零星棱棱樹、芨芨草,難得一見駱駝羊群,都是親切、眼福、大餐、盛宴。

  大漠沖浪,非輕而易舉地。

  首先需要天公作美,沒有沙塵風暴天氣,其次需要熟悉線路地形地貌,再次需要專業裝備團隊,3輛以上越野車隊,配備衛星車載電話,車頂升起5米左右懸掛旗幟標桿,防止迷失方向,互相照應。汽車輪胎氣壓降低至1個左右,以增加與沙地接觸面,防止爆胎和打滑。

  順著大漠腹地沙山沙丘地勢,左擺右搖,迂迴前行,仰沖俯滑,倒行逆施,騎行山嶺,風馳電掣,時而打轉,時而側旋,時而撲下,時而傾斜,時而懸空,時而谷底,時而峰巔。越野車在接近90度垂直陡坡俯沖剎那間,心似乎被提至嗓子眼,沿著月牙形陡沙坡面,重力和離心力雙重作用下傾斜切面前行,上上下下,翻山越嶺,轉瞬間,越過一連串沙山沙丘沙窩,失重感接二連三,比“過山車”刺激,蕩秋千般過癮。特別是越野車猛奔山頂沖向云天那種刺激,扣人心弦,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膽顫心驚,提心吊膽,腎上腺激素急聚飚升。

  巴丹吉林,沙漠越野愛好者最看好賽場,鐵騎縱橫的網紅打卡地。2023年4月阿拉善盟在巴丹吉林沙漠主辦第17屆“路越遠 心越近”越野e族英雄會,來自北京、廣東、四川、重慶、山東等27個省市自治區的150多個賽隊、3萬余人慕名前來參加T3系列賽、超級賽道圈速賽、巖石挑戰賽。

  巴丹吉林沙漠大規模人工造林構筑防沙治沙生態屏障工程,如歌如泣。

  穿越沙漠看到沙漠邊緣數十公里寬綿延數百公里人工梭梭林防沙治沙帶,一道“綠帶鎖黃龍”壯麗風景線,嘆為觀止。

  新中國成立以來,沙漠植樹治沙,歷經70年風風雨雨,一場全國性持久戰、阻擊戰,更是一場人民戰爭,實現了“綠進沙退”歷史性轉變。

  阿拉善盟堅持科學植樹治沙,選優梭梭、花棒、白刺、沙鞭、甘草、沙蒿、駱駝刺等生命力強、固沙效果好的沙生植物進行人工造林,其中梭梭為首選樹種之一。據了解,全盟累計沙化土地綜合治理9100萬畝,森林面積達3001萬畝,飛播造林689萬畝,森林覆蓋率增加5.41百分點至8.37%。其中,阿拉善右旗,全旗累計完成人工造林約130萬畝,封沙育林約46萬畝,飛播造林39萬畝,工程固沙4.34萬畝,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建成3個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封禁保護面積45萬畝,昔日荒蕪沙漠煥發勃勃生機。

  無數勤勞勇敢的植樹治沙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一屆接著一屆,一代接一代,全民參與,長年累月,堅韌不拔,百折不撓,與風沙抗爭。歷經失敗不回頭,將智慧、汗水和力量灑在種樹治沙上。涌現許許多多蘇和、圖布巴圖治沙造林英雄。

  蘇和,“時代楷?!?,大漠深處植綠人。2004年時任阿拉善盟政協主席,提前2年退休后,回到家鄉沙化最嚴重的額濟納旗黑城,克服嚴寒、酷暑與勞累,10年堅守,忍受常人難以忍受的寂寞,終磨一劍,成功種活3500畝10萬余株梭梭林,在茫茫沙海造出一片綠洲,有效保護黑城遭遇風沙侵襲,為家鄉生態環境改善樹立標桿,增強家鄉種樹治沙信心,帶動越來越多父老鄉親積極參與治沙播綠。家鄉群眾親切稱贊大漠“胡楊”“沙漠愚公”。

  圖布巴圖,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第二屆中國生態文明先進個人,內蒙古“草原兒女贊·最美家庭”標兵戶。2002年,時任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古日乃蘇木人大主席看到家鄉古日乃湖水面逐漸縮小,生態環境不斷變壞,特別著急,做出決定提前退休,同老伴融入大漠,在巴丹吉林沙漠西北邊緣戈壁上安營扎寨,拉起一道長10公里圍欄,圈封2000多畝荒漠。20多年來,老兩口先后投入100多萬元,人工種植梭梭5萬多株,成年累月手持鐵鍬,拎著水桶植樹護樹,精心培管,日復一日,久久為功,苗木成活率達95%以上,成片成活1000余畝,為生態修復做出積極貢獻。

  沙漠里植樹難度遠遠超出想象。與我們南方石漠化地區植樹造林相比,種活一棵樹難度代價大,正如阿拉善盟林草局海蓮科長所說:“比養活一個孩子還難”。阿拉善屬極度干旱區,生態環境最脆弱,荒漠化程度最嚴重,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0毫米,有效降雨量不足40毫米,蒸發量達4200多毫米,地表徑流補水缺失,水源補充完全依靠黑河等地下水,植樹成活率很低。諸如,蘇和夫婦挖坑植樹時,定栽一棵梭梭苗需要澆灌兩桶水,每桶水40斤,10萬株需要20萬桶。兩位老人一年有8個月都在沙漠干活。

  阿拉善植樹治沙精神和經驗值得學習宣傳,沙漠植樹治沙任重道遠,生態文明建設人人有責。值得欣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在祖國大江南北深入人心。

  巴丹吉林沙漠,辯證分析有劣勢,也有比較優勢。

  常言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大自然資源都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大漠資源都是可開發利用的。諸如,沙漠,駱駝,光伏,風能,礦產等資源。

  阿拉善,素有“中國駱駝之鄉”之稱,我國雙峰駝主產區之一。特殊地理氣候條件孕育了阿拉善雙峰駝,致使阿拉善駝種質資源具有比較優勢,當地畜牧業生產當家畜種。阿拉善雙峰駝屬于世界優秀雙峰駝品種,位居國內駝品種首位,國家保護原始優良畜種遺傳品種資源。雙峰駝具有絨毛、肉、奶等業態發展潛能,產業鏈價值高。

  駱駝渾身是寶,駝峰和駝掌,國宴珍品,舌尖美味。阿拉善駝絨(毛),國際奢侈品牌產品原料,歷史上朝廷貢品,賜名“王府駝毛”。駝奶、駝毛(絨)等駝產品,養駝牧民日常生活的主要收入來源。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沙漠吃沙漠。當地黨委政府立足資源優勢實際,依托科技長入,主打雙峰駝品牌,做大做強駝產業,致力建設“重要駝產業集散中心”。近年來以雙峰駝為主導產業的現代農牧業產業園、科研院所、良種繁育基地、養殖基地、駝奶中轉站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種、養、加、游、絨、肉、奶一條龍全產業鏈初步建成。實現奶、乳、肉、絨、游產業多元同步融合發展,上連種植業,下連市場,不斷拓展延長產業鏈條,推進駱駝養殖專業化、加工產業化、科技研發一體化轉型升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讓更多農牧民加盟,捧上“金飯碗”,實現“沙漠之舟”變身“產業之舟”。

  2022年底,全盟從駝絨駝奶到駝肉餡餅、駝乳駝脂、化妝品,從牧戶到生產車間、商貿物流、文化旅游等產業鏈不斷強鏈補鏈,涉駝產業企業達39家,駝奶年產量近4000噸。據介紹,目前阿拉善盟雙峰駝存欄達14.76萬峰,占比全國41萬峰的36%,年出欄雙峰駝2.8萬峰,雙峰駝產業年產值已突破3億元。全盟駱駝養殖專業合作社75家,標準駝圈480座,2000余戶養駝專業戶,牧民日均駝奶收入超千元,5家駝絨加工骨干企業年加工原絨能力規模500噸,駝產業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主渠道。其中,阿拉善右旗,雙峰駝核心產區,全國雙峰駝存欄最多地區之一,存欄達6.5萬峰,占比全國16%,能繁母駝3.2萬峰,擠奶母駝近1萬峰,駝奶產值突破2億元。全旗駱駝產業從業農牧民達3000余人,戶年均收入3萬元以上,駝奶入選內蒙古“一縣一品”品牌。

  阿拉善盟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新能源建設基地。

  2022年底,新能源開發并網發電54處工程,總裝機達307萬千瓦。其中,風電21處,裝機185萬千瓦,光目33處,裝機122萬千瓦。根據建設發展規劃,預計到2025年,全盟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裝機達4000萬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全盟電力總裝機80%以上,到2030年,新能源發電總裝機達1億千瓦以上。

  杠杠后發優勢,新能源發展績優股,未來不可估量。

  巴丹吉林沙漠,風神天下,勾劃曲線,締造神奇。

  風神,美容大師,魔術大師。鬼斧神工般魔力,隨心所欲將黃沙玩得團團轉,黃沙唯命是從,不由自主地天上地下,往東不敢往西。正因為聽話,就像擺積木一樣,時刻把大漠擺弄得千奇百怪,將沙丘沙山沙窩裝點得別致美感。

  這些沙丘沙山沙窩曲線非常圓滑獨特,空中鳥瞰,如一朵朵凝固浪花順著丘坡向上逐浪隆起,然后又漸漸地回落平靜。風神與沙丘纏綿廝守,締造巴丹吉林綿延的沙丘沙山鏈,似嶺又似峰,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沙丘沙山沙窩似波浪、耳廓,如新月、蝸牛殼,流線如新月形、拋物線、曲線、直線、橢圓形等應有盡有,還有沙丘表面波紋變幻莫測,五花八門,集曲線之大成,最具美感。

沙山沙丘沙窩最具曲線美
沙山沙丘沙窩最具曲線美

  脈動沙浪,靈動沙丘,別樣視覺盛宴,撞撼心靈。作為沙漠中一粒沙,無名無姓,無怨無悔,有為有形,盡管遭遇風神百般折磨蹂躡,被歸集組合凝聚成團隊變大變強變美。

  巴丹吉林“奇峰、鳴沙、秀湖”顏值歸功于風,黃沙在風力引領下不停地移動移民移居,如同游牧民族一樣,遷徙不止,在重力及地勢地形影響下,不同級量細沙不停落地成丘成山成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原來沙丘沙山沙窩面貌全非,動態動感新月形、塔形、舌狀沙丘大規模成片成海展布,沙丘追逐著高大沙山,偶爾不經意在某一空間開一個砂窩洼地天窗,讓地下水冒過頭踹個氣變湖泊。聚大自然之靈氣,為人間生出一方綠洲。有人說,祁連山雪山水通過黑河變成沙漠地下潛流進入沙漠腹地,形成湖泊和綠洲。也有人說,沙漠形成前這里就是一片古海洋,是沙漠把海洋涵蓋?;蛟S只有那些四周有高沙山的湖泊海子綠洲,模樣改變得緩慢些。

  巴丹吉林充滿著動感,如同一部交響樂進行曲,風沙時刻在運動,沙山沙丘時刻在改變,梭梭、芨芨草在搖曳。一望無際沙山沙丘就像純潔空白宣紙,任憑朝起暮落的陽光涂抹色彩。

  旭日東升,清冷沙漠開始復蘇,丘頂及當陽面被染成橘紅色。太陽西下,沙丘沙山更具靈動,其光影在風沙中折射出魔幻陀螺,美侖美奐。宛如哈哈鏡魔幻,沙山沙丘影子越拉越長,仿佛揮動著的無形魔杖,一座座沙山沙丘像一個個精靈,云譎波詭。一處處光影在沙地上變形褶皺運動,偶爾一陣風沙卷席,光影朦朦朧朧,夢幻般折射在大地沙塵。光影不停在山脊丘頂與沙窩沙洼間變換,曲線連綿糾纏,時長時短,時分時交,大漠之歌吟唱不止。

  凝望巴丹吉林,滄海桑田演變,遠古地質故事,沙丘沙山沙窩,湖泊綠洲,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等,大漠宛如“藏在大山深處的大家閨秀”,神奇神秘,世界獨有,美得心疼。大漠傳奇早已寫滿塞北大地,聲譽品牌已享譽世界?;蛟S氣候地理環境等影響,國內顯示度、知名度、參與度有待提升。

  正如“酒香不怕巷子深”。

  新時代新征程上,巴丹吉林沙漠一定會后發趕超,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鄉村振興戰略熱土。

  沙漠產業之舟一定會乘風破浪,鵬程萬里。

  現代化強國建設中,巴丹吉林新篇章一定會魅力四射,可圈可點。

  (作者高文化 單位:湘西州人大常委會)

【編輯:黃詩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欧美午夜福利-夜色福利-午夜性福利-成年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