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內容
苗疆臘爾山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發布時間:2022年12月30日 11:20
中新網湖南 高文化
2022年12月30日 11:20

  臘爾山,又稱臘耳山?!芭D爾”,苗語為“山上”之意,臘爾山意為“山上山”。

  自古湘、黔、川(渝)邊區苗族祖祖輩輩聚居核心地帶,屬于苗疆三山(臘爾山及貴州雷公山、月亮山)之一。

  說到山一般指特定山峰山頭山脈,但臘爾山例外,泛指臘爾山高原臺地。

  臘爾山臺地位于湘西鳳凰縣、花垣縣、貴州松桃縣三縣交界地帶,主要在鳳凰縣西部境里,臺地及周邊懸崖峽谷山峰山頭無數。

  歷史上有過多個臘爾山最高主峰版本,其中,花垣大小臘爾山之說,源自《湘西苗族調查報告》:“主要山脈名臘耳山。苗防備覽險要考云:‘大臘耳山,城(鳳凰)西七十里,高十余里,山勢甚大,跨楚黔兩省。東之雅有(酉)、夯尚,南之栗林(兩林)、有泥,西之亢金、嗅腦,北之葫蘆、筸子坳,俱系此山支脈,綿亙百余里,其上苗寨甚多。故往史稱湖、貴苗生釁者必臘耳山’”。通過“苗疆全圖”等歷史資料綜合分析大小臘爾山均處于花垣雅酉鄉境內,海拔1200米左右。另一版本在山江鎮涼燈高撲山和八公山,又叫阿公山阿婆山,苗族圣山之一,海拔1059米。第三個版本就是臘爾山鎮原友誼農墾場(臘爾山哨所)所在梳子坡山(又稱鴿子山),海撥1117米。

  隨著數字地理測繪信息技術發展,歷史誤傳逐漸澄清,大小臘爾山海撥1200米說法站不住腳,因花垣縣最高峰蓮花山不在雅酉在吉衛鎮,海撥只有1159米。涼燈高撲山和武山崇山一樣,算臺地圣山之一。唯有梳子坡山乃臘爾山上山,鳳凰境內最高山峰,亦為臘爾山主峰。

  臘爾山有著浪漫與嚴肅、美麗與血色、愛與怨、神秘與神圣傳奇歷史故事。

  “苗疆文化”繞不開臘爾山,特定歷史印記。

  “苗疆”見于明清時期歷史文獻,具有地理、政治、軍事、文化等多重意義。

  歷史地理角度,“苗疆”意指“生苗”與“熟苗”分界,習慣稱“生苗”聚居區為“苗疆”,諸如,苗疆花垣、苗疆鳳凰、苗疆松桃等。

  苗疆邊墻初衷緣起防御臘爾山苗民,封建中央王朝在南方修建的唯一最大規模軍事設施,見證古代“治苗”歷史。

  這里苗族人民保留著淳樸而粗獷倔犟、豪爽又嫉惡如仇、勤勞更雄強堅韌的原始彪悍血性,愛憎分明,敢恨敢愛。歷史上武陵山區苗民起義策源地,幾乎每一次苗民起義都是從此爆發,載入史冊的“清朝中衰之戰”和“乾嘉苗民起義”導火索就是從這里燃起。

  湘西苗疆歷史從明太祖朱元璋在永綏設崇山衛開始,貴州“開辟苗疆”始于清代中葉,凡是提及“苗疆”必言臘爾山。清代人們習慣以邊墻為界,劃分“生苗”和“熟苗”。所謂“生苗”、“熟苗”除了地域特征外,就是苗族漢化程度,“生苗”基本不與漢族來往,說不好漢語。

  苗族先民通過三次大遷徙輾轉在此安營扎寨,繁衍生息。唐宋以來逐漸形成一片相對安定苗族聚居區,初期處于羈縻州時代,乃“化外之地”,以臘爾山、呂洞山、德夯、崇山等為中心,自由自理自成體系,典型生苗區。

  元代起中央朝廷實行土司治理,思州軍民安撫司、新添葛蠻安撫司、保靖土司先后管轄過,但管理有名無實,仍處于自主自理狀態。

  明洪武初年臘爾山區苗民派代表到南京請愿要求朝廷“改土歸流”,明太祖朱元璋同意在永綏設崇山衛(今花垣吉衛鎮),從此“以夷制夷”開辟苗疆,漢文明開始滲透影響苗疆文化,臘爾山文化與土家族、漢族等多元文化碰撞融合。明洪武三十年(1397)又設鎮溪千戶所,管理臘爾山地區。但好景不長,明朝正統三年(1438年),已建立30余年苗長官司被廢除,苗民與官府之間失去溝通緩沖機構。朝廷與苗民積冤越來越深,彼此抱有偏見成見,矛盾沖突不斷加劇,苗民時常揭竿而起與官兵刀槍相見,抵抗鎮壓,你死我活,臘爾山從此不再太平,斷斷續續持續100余年。

  明萬歷年間,臘爾山苗民時常到湘西周邊府縣襲擾,明朝廷采納辰沅兵備參政蔡復一建議,將今鳳凰、花垣、吉首、保靖、瀘溪、古丈等縣劃為湘西“苗疆”,于萬歷四十三年(1615)修筑一條由西南五寨司地經筸子坪、鎮溪所,東北至保靖司境,長約三百八十余里“苗疆邊墻”,把以臘爾山臺地為中心“生苗”(紅苗)區與“熟苗”隔離開來,阻斷生苗與外界交往,中斷苗漢文化交流,臘爾山苗族人民又回到傳統封閉半原始生活,促使地域性風俗習慣和原始信仰不斷傳承彰顯。

  據《湘西苗族調查報告》:“苗疆的范圍,根據嘉慶二十五年(1820)嚴如煜苗防備覽的苗疆全圖,以沅江以西,西江以南,辰江以北,及湘、黔交界以東范圍以內為苗疆區域。其地北、東、南三面環水,西面以高山為屏蔽,自成為一自然區?!鼻宕鷩廊鐭帧睹绶纻溆[·風俗考上》:“靠苗疆邊墻舊址,自亭子關(五寨司地,今鳳凰縣西)起,東北繞浪中江至盛華哨,過長坪轉北……繞乾州城鎮溪所,又西北至良章營、喜鵲營(保靖司地,今保靖縣東南)止。邊墻以外者為生苗,邊墻內間有與民村相錯居住,或佃耕民地,供賦當差與內地人民無異,則熟苗也?!?。

  狹義“苗疆”,主要集中在湘黔川(渝)交界的臘爾山、呂洞山、德夯、崇山、銅仁、秀山為中心地帶,又稱“老(苗)疆”。

  廣義“苗疆”,包括“老疆”和“新疆”。有專家認為“苗疆”泛指以湘西臘爾山、呂洞山、德夯、崇山為中心的紅苗聚居區和以貴州黔東南雷公山、月亮山為中心的黑苗聚居區及黔西以畢節為中心的花苗聚居區。

  千百年來,臘爾山成為“貧窮落后”代名詞,還有“土蠻”、“土匪”等貶稱。

  85年前,沈從文在關于鳳凰散文中:“湘西的神秘,只有這個區域,不易了解,值得了解?!薄安灰琢私?,值得了解”八個字道出湘西神秘,更道出了臘爾山“不堪”。

  歷史地理瓶頸致使臘爾山封閉閉塞,山高路遠,與外界經濟社會交往甚少,生產力水平低下,祖祖輩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外界對湘西認知有著偏見和誤導:不斷走近,卻不曾真正面對,只能選擇性“瞎子摸象”。

  臘爾山純苗族聚居區,屬于東部方言,又稱湘西方言苗族,舊時稱紅苗。境內苗族自稱“果雄”,族內互稱“黑角”,苗民服飾愛用紅色“斑絲”飾邊,又稱“紅苗”,愛戴狗蹄圖案印花黑頭帕,語言與湘西其他苗族基本相通。亦稱“臘爾山苗”、“上六里(花垣)苗”、“銅仁苗”、“楚苗”等。

  清朝初年辰州知府劉應中《平苗記》:“楚、黔、蜀萬山之交,皆苗也。種類不一,曰紅苗,以其衣帶尚紅也。曰生苗,以其強悍不通聲教,且別于熟苗也?!?/p>

  湘西苗民見證著“湖南人底精神”。

  歷史上只要壓迫、不公超過極限就會激起民眾反抗,明清封建王朝腐敗,地方官府草菅人命,血性苗民不會一味忍讓,導致臘爾山苗民抗爭不止,臘爾山則成為血色逐鹿之地。

  苗民不斷起義令中央朝廷大動干戈。據光緒《湖南通志》卷八十三《苗防三》載,嘉靖十八年、十九年(1538、1539),亞有(雅酉)寨苗頭龍求兒糾銅平苗,劫油篷、平頭等寨。亞有(雅酉)苗龍柳比出劫,苗官龍騰宵被傷,苗遂屯聚蠟耳山(臘爾山)。據乾隆《貴州通志》卷二十三《師旅考》、《明史·貴州土司傳》、光緒《湖南通志》卷八十三《苗防三》載,嘉靖二十一至二十三年(1542-1544),亞有(雅酉)寨苗頭龍求兒稱苗王,與龍母叟、龍子賢聯姻,南結貴州土瑤,西誘四川諸蠻,連延三省數反,官兵不能制。嘉靖二十五至二十七年(1546-1548),臘爾山苗龍許保及其黨吳黑苗復叛,湖貴苗連歲作亂,命總督張岳為都御史移駐辰州討龍許保、吳黑苗。嘉靖三十年(1551),龍許保、吳黑苗等竄入鎮筸,糾黨寇思州府。

  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以臘爾山為中心爆發湘貴川(湘黔川)三省邊區苗民起義,持續長達14年,后終因力量懸殊而失敗,但引發明王朝對苗疆高度重視,增設三藩總督和12哨,修筑邊墻300余里,駐兵萬人戍守。自嘉靖十九年至嘉靖三十年六月,叛徒出賣,龍許保在貓兒囤中埋伏被俘,起義失敗而終。嘉靖十九年(1540),遭遇干旱年成,糧食產量銳減,苗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土司和衛所官吏對此熟視無睹,苛虐無度,橫征暴斂,變本加厲,民不聊生,苗民不得不奮起反抗。二十二年(1543),貴州銅仁平頭苗首領龍子賢、龍??坡暑I苗眾抗拒官府征派糧款,依托熟悉地形地勢抵抗貴州、湖廣官兵鎮壓。龍子賢等轉戰湖廣境內,與苗民龍求兒、龍母叟、龍柳補、龍郎七等聯合攻酉陽等地。明朝廷派湖廣、貴州御史萬鏜率6萬余官軍至辰州招撫龍求兒、龍母叟,二十三年十一月將其誘俘。二十五年(1546),明朝廷調集10萬軍隊鎮壓起義軍。二十六年九月,龍子賢率領苗眾移至沅陵、麻陽一帶,活捉清浪參將楊欽,殺沅州衛百戶等。二十七年四月,銅仁苗民龍許保與吳黑苗在龍魚寨俘獲侗仁指揮張韶和百戶錢用,并聯絡永順、保靖、酉陽、平茶等司苗民及土官與明軍斗爭。二十八年,明總督張岳采用“先剿后撫”。二十九年,龍許保率領起義軍攻破思南府印江及石阡,俘知縣、推官等。明朝廷改派廣西總兵官都督僉事沈希儀等率16萬官軍前來鎮壓。貴州銅仁30余苗寨俱陷。龍許保、吳黑苗等率領起義軍轉入湖廣鎮筸,與四川小平茶苗族許保等入思州府,俘知府李允簡等,開獄放囚,開倉分糧。

  清朝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鎮筸紅苗暴動,以臘爾山臺地天星山為大本營,主動出擊麻陽、瀘溪等縣與清軍對抗,最后清軍大兵壓進,鎮壓殺戮苗民4000余人,征服苗寨300余座,并對苗疆實行分治,設鳳凰廳、乾州廳。

  著名乾嘉苗民起義,規模最大。清亁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苗民吳八月、石柳鄧、石三保、吳天半“合款”率眾發起湘西、黔東北苗民起義,參與民眾30余萬人,持續12年,先后攻占乾州廳,包圍松桃、永綏(花垣)、鳳凰等縣城重創清軍,清朝采取剿撫兼施,慘絕人寰,征調7省18萬清軍進行血腥清剿而終。這次鎮壓使千里苗疆十寨九空,原鳳凰、乾州、永綏(花垣)三廳4000個苗寨40萬人銳減至1200個苗寨11萬人。此次起義算清朝曠世之戰,重創清朝元氣。乾隆、嘉慶二位皇帝痛下血本,鐵血清剿,先后有??蛋驳?名總督、8名巡撫提督,領侍衛內大臣百余人,將軍50余人參與征伐。此次起義促使朝廷對苗疆軍事管控升級,修復邊墻(南方長城)150余里,碉堡、哨卡1100余座,挑習屯練8000余人。

  據《欽定平苗紀略》載,亁隆五十九年十二月,石柳鄧和苗族婦女乜妹到湖南鳳凰廳鴨保寨苗族百戶吳隴登家,參加永綏、鳳凰、乾州等廳100多名苗民的聚會,商討起義事宜,發誓要為7年前被官府所害石滿宜報仇。乾隆五十五年(1787年),商人來到苗寨賣牛,但牛丟了。商人報案,鳳凰廳官吏在沒有真憑實據情況下,不問青紅皂白認定牛被勾補寨苗民所偷,借此向全寨勒索賠款。苗族青年石滿宜率眾反抗,官軍竟然當場殺害石滿宜。石滿宜之死激起各寨苗民不平,基于“血親復仇”理念,許多苗寨發出“要為石滿宜復仇”倡議,醞釀大起義。

  乾隆五十八年(1790年),湘、黔交界處發生旱災,但官府捐稅徭役有增無減。乾隆五十九年(1791年),四川秀山縣青壟屯農民不堪土司租稅壓榨,起來反抗。

  1795年(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乾州廳坪垅吳八月(學名吳世寧,時年67歲)與松桃廳大塘汛大寨營石柳鄧,永綏廳黃瓜寨石三保,鳳凰廳蘇麻寨吳半生,三岔坪吳廷舉等人聚集在鳳凰廳鴨保寨副百戶吳隴登家中開會,商討起兵反抗,大家歃血為盟,約定乾隆六十年(1795年)一月十八日(2月7日)在各地共同起義。并提出:“驅逐客民,奪還苗地”口號。由于活動被官府發現,他們不得不于一月十六日提前起事。起義軍很快就得到當地土家族和漢人支持,因為這些人平時都被清政府流官欺壓,一呼百應,起義軍人數一下達十多萬。一時“窮苗聞風,無不攘臂已從?!逼鹆x軍來勢洶洶,連續攻克乾州、鳳凰,花垣、古丈、保靖、松桃、瀘溪、辰溪、浦市、沅陵、麻陽、銅仁、秀山、酉陽等縣,兩次東征取得重大勝利。

  1795年8月,各路起義大軍齊聚鳳凰天星山公推首領吳八月為苗王,建立起以吳八月為核心苗族農民政權,苗王吳八月加封各路首領,封石三保為護國將軍,石柳鄧為開國將軍、吳半生為翻天將軍,妻子石乜妹為超男將軍,吳隴登擔任起義軍聯絡員,采用“官有萬兵,我有萬山,敵來我去,敵去我來”戰略,活躍在湘、黔、川邊區對抗清政府。

  清政府震驚了,沒有想到苗民如此剽悍,馬上下令云貴總督??蛋?,四川總督和琳,湖廣總督福寧帶著7省18萬清兵大軍壓陣進行鎮壓。嘉慶元年(1796年)五月,??蛋惨騽诶圻^度病逝軍中,被乾隆追封嘉勇郡王。三個月后,1796年(嘉慶元年)農歷八月,和琳在圍攻平隴戰役中身亡,被乾隆追封一等公爵。鎮壓乾嘉苗民起義,乾隆皇帝不僅失去兩個寵臣,還耗費白銀二千萬兩,損兵折將無數,都司以上官員戰死兩百多,僅在瀘溪狗爬巖戰役中戰死6000多人,可謂代價慘重。

  臘爾山臺地,苗族圣地。

  苗族神話傳說中的武山和崇山均屬于臺地范圍,亦是武水發源地,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稱:“有武溪,源出武山,與酉陽分山,水源石上有盤瓠跡猶存矣”。

  盤瓠傳說為苗族族源說之一,起源于武山武水。盤瓠傳說出自先秦《山海經·海內北經》(卷十二):“犬封國曰大戎國,狀如犬。有一女子,方跪柸食。有文馬,縞身未鬣,目若黃金,名曰吉量,乘之壽千歲”。東漢應劭《風俗通義》完整描述,史書《后漢書》正式記載:上古時期高辛氏以盤瓠殺犬戎吳將軍有功,因妻以女,盤瓠喜得辛女,攜妻遠走險境南山,辛女在南山石室生下六男六女,而六男不堪其父為狗之辱,將盤瓠殺死,繼而兄妹配對成親,后代滋蔓,被稱為蠻夷。苗族史詩《古老話》可見盤瓠說辭,湘西苗民尊辛女為“神母”、尊盤瓠為“神父”。明代沈瓚《五溪蠻圖志》稱五溪“悉盤瓠子孫所居”,南宋朱輔《溪蠻叢笑》:“五溪之蠻,皆盤瓠種也”。沅水武水流域瀘溪、辰溪、鳳凰、吉首、花垣等地除盤瓠民間口頭傳說外,至今還保留著大量祭祀崇拜盤瓠民俗事象和物態化文化遺存。流域一些山、洞、崖、巖、溪、泉、瀑布等成為盤瓠、三苗讙兜等神話傳說物化實證。諸如,盤瓠洞、辛女巖、辛女崖、辛女溪。黃閔《武陵記》:“武山高可萬仞,山半有盤瓠石室,可容數萬人,中有石床,盤瓠行跡……山有水出,謂之武溪是也”。盤瓠石室(盤瓠洞)位于鳳凰臘爾山臺地武山,具體在三拱橋麻沖寨、補甲附近屯糧山北側的神犬山頭,海拔約600米,古時稱屯糧山為地良坡,石室里有形似逼真犬、石床、男性陽具等鐘乳石,附近懸崖有形似辛女頭像的辛女崖。

  三苗讙兜傳說,苗族又一神話。先秦《山海經·大荒北經》:“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顓頊生驩兜,驩兜生苗民”?!妒酚洝の宓郾窘洝罚骸胺朋O兜于崇山,以變南蠻”。三苗部落聯盟有三個部落,除了南蠻,還有一個部落,其首領讙兜,又稱驩兜。堯舜時代部落首領四兇之一,堯的臣子,丁零人祖先,中原爭奪戰戰敗后被舜放逐崇山,另一支是帝堯之子丹朱后裔。據《乾州廳鄉土志稿》:崇山在乾城西六十里,蜿蜒高峻,山頂瀑布聲聞若雷。湘西《古老話》:“驩兜驩柔是它的強宗,驩兜驩柔是它的大姓”。崇山,驩兜古老部落,許多苗族后裔視崇山為始祖山并尋根問宗。吉衛鎮崇山,被湘西石姓苗族稱之為先祖之山。臺地苗族聚居地花垣縣排料鄉(今吉衛鎮)芷耳村,苗語叫“吉瓜”或“仡驩”,意為石姓人居住之地,周邊貴州、重慶等苗族石姓人家共同認定的發源地。

  我國有4座山冠名為“崇山”,與苗族有關。一座為河南登封中岳嵩山,古時“崇”、“嵩”相通,與古苗族首領“祝融”相關。一座在貴州梵凈山,另兩座在湘西州花垣縣和張家界市永定區,都與古苗族首領驩兜相關。武水出口瀘溪武溪鎮和源頭花垣吉衛傳說有驩兜墓。苗族,一個古老不停遷徙民族,不排除在遷徙之地都會信奉驩兜而留下祭祀墓等。

  臘爾山,遠古地質傳奇,充滿著時光穿越感。

  從地質構造運動角度,宏觀上屬于中生代以來形成的新華夏系巨型多字型構造,即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華南板塊(古準臺地)漂移中自身伴有海相地槽抬升陸地過程,先后遭遇武陵、雪峰、揚子—加里東、印支、燕山、喜馬拉雅等6次造山構造旋回運動,由海相地槽漸變為古揚子準臺地。地質研究發現距今5.42—4.1億年早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古揚子準臺地處于同一構造沉積演化階段,武陵山區位于準臺地邊緣斷陷盆地,且湘西彼時處于南半球赤道附近,歷經數億年板塊漂移才來到北緯29°現在位置。

  臘爾山處于揚子準臺地之揚子褶帶東側,即湘西弧形帚狀構造帶帚狀末端,板塊漂移和造山構造運動使這片完好大地如同粉碎性“骨折”,石崩瓦解,傷痕累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面目全非。區域形成古丈—吉首—鳳凰、保靖—鳳凰—玉屏、銅仁—鳳凰—吉首三條斷裂帶及麻栗坡-米良、烏巢河等次斷裂,鳳凰米良—吉首矮寨復式背斜,這些構造斷裂褶皺在此迭加將臘爾山折騰成臺地峽谷,如同孤島,獨立天地,臺地上涼燈最為典型。致使地質遺跡神奇多樣,衍生新晃—萬山—茶田—花垣成礦帶(汞礦、鉛鋅礦、碳瀝青)。板塊碰撞加劇火山活動,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溫急速回升,全球變暖致冰川融化,溫室效應加劇,地球史上多次發生生物大滅絕悲劇。海水中鈣與二氧化碳持續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鹽,猶如水垢一樣不斷沉淀在海底,隨著地殼運動和成巖作用形成巨厚碳酸鹽巖層,即當今臘爾山大面積地表出露的石灰巖、白云巖地層。

  臘爾山臺地,總體處于鳳凰米良—吉首矮寨復式背斜范圍,出露完整寒武紀和早奧陶紀地層,其軸部核心出露寒武系下統牛蹄塘組。具體分布在鳳凰米良—吉首矮寨復式背斜之米良-廖家橋向斜,向斜軸部核心出露寒武系上統斜坡相車夫組和寒武系中上統臺地相婁山關組(群)及石牌組地層。自臺地山腳至臺頂出露距今5.42-4.7億年寒武系下統牛蹄塘組、清虛洞組、石牌組(杷榔組),寒武系中上統熬溪組、花橋組、車夫組、比條組以及婁山關組(群),以及奧陶系下統南津關組、分鄉組、紅花園組、大灣組地層。寒武系下統牛蹄塘組為灰黑色薄層炭質頁巖夾硅質巖,富含釩礦,區域里夯沙、吉首已略己探明釩礦床。石牌組(杷榔組)為薄—中層狀、紋層狀頁巖、泥晶灰巖,其中頁巖富含排吾都勻盾殼三葉蟲化石。清虛洞組為灰黑色薄—中厚層泥晶含炭質泥質灰巖,鉛鋅礦脈發育,區里及周邊花垣鉛鋅礦床均產自此地層。婁山關組(群)為灰色、灰白色厚層塊狀粉—細晶白云巖,夾少量中—厚層狀角礫狀白云巖及紋層狀、條帶狀白云巖。熬溪組為灰色中層狀泥晶白云巖夾鈣質頁巖、灰色厚層狀微晶白云巖、灰黑色泥質白云巖?;蚪M為暗色薄層、紋層狀微晶灰巖、泥質灰巖,屬于碳酸鹽濁積巖。車夫組深灰色、灰黑色薄層紋層狀粉晶泥質灰巖,厚—巨厚層細晶白云巖,夾竹葉狀(礫屑)粉晶灰巖。比條組為青灰—灰白色塊狀泥晶灰巖、白云質灰巖,底部夾青灰色薄層狀條帶狀泥晶灰巖。奧陶系下統南津關組為深灰色厚層粉晶灰巖、灰白色厚層細晶白云巖,鉛鋅礦脈發育。分鄉組為灰—深灰色厚層粗晶生物屑灰巖。紅花園組為深灰色塊狀粒屑亮晶灰巖、粒屑粗晶含白云質灰巖。大灣組為臺地淺灘相薄一中層瘤狀泥質灰巖,富含角石等古生物碎屑化石,在雅酉、原友誼農墾場及松桃形成紅色溶丘群等石林景觀,成為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具有世界意義的地質遺跡。

  寒武系清虛洞組、杷榔組(石牌組)、比條組薄層灰巖、鈣質頁巖,具有遠古地質意義和實用價值。大自然饋贈給湘西財富,深愛湘西人青睞。域里涼燈、大龍洞、兩頭羊、火爐坪等地寒武系上統車夫組和比條組產斜坡海相碳酸鹽沉積--竹葉狀灰巖和層紋狀灰巖。所謂竹葉狀灰巖是被鈣質膠結而成的礫屑灰巖,礫屑為扁圓或長橢圓形,垂直層面切開形似竹葉,大小不一,磨圓度高,表面常有一層紫紅色或黃色鐵質氧化圈。滄海變陸地后,巖石裸露地表,遭受雨水沖刷、風化等作用,竹葉狀模樣凸顯,此巖層具有工藝美學價值。吉首、鳳凰、花垣等地所產觀賞石--武陵穿孔石源自層紋狀灰巖。即出露于地表寒武系上統車夫組、比條組薄層含泥質灰巖與薄層灰巖互層的層紋狀石灰巖,通過大自然選擇性差異風化致使富含泥質部分溶蝕流失,后期加工就可制作成天人合一的武陵穿孔石。用層紋狀灰巖制作的武陵盆景亦是湘西工藝品一絕。

  古苗寨石頭建筑彰顯湘西苗民“化石頭為神奇”首創精神。寒武系上統比條組薄層灰巖、鈣質頁巖和寒武系下統清虛洞組薄層灰巖、泥質薄層灰巖及杷榔組(石牌組)頁巖,大自然恩賜給苗民寶貴財富,得天獨厚的天然免費建筑材料。臘爾山臺地禾庫、火爐坪、兩頭羊、山江、千工坪、廖家橋、阿拉、麻沖、涼燈、雅酉等地大面積出露,隨處可取。充分利用地質構造運動形成的山勢地貌,就地取石,依山傍水修筑苗疆邊墻和苗寨石屋。鳳凰、吉首、花垣苗寨民居都是采用寒武系清虛洞組、比條組薄層灰巖、泥質薄層灰巖及杷榔組(石牌組)頁巖作石材,石寨石屋石墻都是薄層灰巖所建,石頭成為傳統古苗寨本底本色。

  走進古苗寨猶如走進石頭世界,一種時光穿越感和古樸蕭瑟感油然而生。滿眼皆石頭,石頭城堡、石頭寨門、石頭民居、石頭墻、石頭瓦片、石頭碾房、石頭磨、石頭碓窩、石頭缸等。據不完全統計,吉首、鳳凰、花垣部分傳統古村落都是石頭苗寨,比如,鳳凰山江鎮、拉毫石板寨、老寨、涼燈、千潭、雄龍、竹山、吉首齊心寨、花垣雅酉、吉衛等古建筑群。還有城鎮石板街、石板巷、古塔古橋、古井古亭、石雕石碑,以及石塊砌成的層層梯田梯土等。特別是石頭上角石、三葉蟲等古生物化石為這些建筑增添靈氣和嚼頭,起到畫龍點睛作用。

  臘爾山,云端山巔古苗寨,老鷹落腳的地方,生態高地。

  板塊飄移和造山構造運動鬼斧神工致使臘爾山斷裂褶皺、臺地峽谷發育,巖溶風化作用形成天星山、涼燈等獨特喀斯特地質遺跡,成為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組成部分。

  群山沸騰,峰巒疊翠,臺地四周被峽谷懸崖切割環繞,峽谷溝壑縱橫,懸崖峭壁聳立。谷底最低海拔444.1米,臺地平均海拔800-1000米,落差400-500米。

  巖溶地下水發育,山水峽谷瀑布成群成詩。汛期和雨季強降水時,地表地下水匯聚懸崖峭壁溶洞溢泄形成高落差瀑布,水能資源豐富,雄奇磅礴,峻險幽深,最吸眼球,極具視覺沖擊力。就不完全統計,臘爾山臺地峽谷瀑布達13處,落差超過200米4處,100-200米9處。著名瀑布有尖朵朵、大龍洞、小龍洞、象鼻山、桃花坳等。

  尖朵朵瀑布單級落差近300米,湘西最具靈性最壯觀瀑布,據說屬亞洲之最??罩懈╊↓埗?條瀑水從懸崖峭壁傾瀉而下,猶如7條龍同框出鏡吐瀑,瀑布聲、水氣風聲轟鳴,聲聞若雷,煙雨蒙蒙,水墨丹青,妙不可言,置身其境震驚震撼,拍案叫絕。如果雨后晴天,還可偶遇彩虹,目睹數條彩虹同框絕美奇觀,空中飄搖彌漫著云霧,云蒸霞蔚,滿滿青山綠水,滿目瀑布世界,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遠眺瀑布,猶若一條條萬頃冷綠中飄逸白練銀鏈。走近擁抱瀑布,亨受心曠神怡、飄飄欲仙的視角盛宴,一處處親水網紅打卡地。

  盛夏,一處處瀑布就是一座座天生避暑山莊,青山綠水、涼風習習、爽心悅目,感悟自然生態之美,品味親水之韻,體驗康養休閑之旅,念茲在茲。

  一處處瀑布還是一座座高水頭水電站,源源不斷地輸送清潔能源,助推鄉村振興,諸如大、小龍洞等。

  臘爾山臺地還有一處“天池”秘境——大小坪水庫。位于臺地中部兩林鄉境內,湘西水利弘揚洛塔精神創造的水利工程奇跡。在海拔950米左右巖溶臺地一處溶蝕洼地,通過對多處暗河、溶洞、漏斗、落水洞、溶孔進行工程措施堵截建成的一座1200萬立方米庫容中型水庫。猶如將千瘡百孔篩子修補堵漏成盛水容器,巖溶地區水庫工程成功典范,見證水利人水利技術“繡花功夫”,凝聚著一代又一代水利人艱辛執著和智慧。如今水庫造福臘爾山人民,成為臘爾山臺地鄉村飲水水源和灌溉民生工程。

  大小坪水庫還是一處高原臺地休閑康養好去處,庫區周邊森林茂密,天然森林氧吧??罩懈╊q如鑲嵌在臘爾山臺地藍寶石,人間瑤池,晴日當空,藍天白云、湖光山色渾然天成,絕妙勝景。

  自古以來生于斯長于斯的苗族同胞,以歌為媒,晨昏作息,歌舞沉酣。

  特定山水地理生態環境,不僅讓苗家姑娘天生麗質,擁有音樂舞蹈天賦,天生金嗓子,再加上世世代代受口口相傳原生態天籟之音古苗歌浸淫,苗族阿妹阿婆人人都能歌善舞,每逢佳節墟場聚會都會自發對歌,苗歌聲聲時常在臺地峽谷飛揚。

  苗族鼓舞與民俗、宗教、巫儺文化、圖騰崇拜淵源流長。苗族同胞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樂觀向上,與生俱來的鼓舞樂感在他們血脈中流淌,將神秘苗族文化傳承延續至今。窮困潦倒生活也無法壓抑他們在臺地苗鄉好客放歌本性;攔門酒、攔路歌是苗民對客人朋友誠摯坦蕩熱情最原始最隆重表達方式。

  苗鼓、苗歌、苗拳、苗獅、苗繡、苗醫、苗藥等傳承保存完好。苗族武術文化歷史悠久,可追溯到遠古蚩尤時代,“蚩尤拳”流傳至今。臺地地處高寒山區,勞動強度大,為了強身健體苗民傳承著習武練拳風俗,苗族拳師收徒傳技嚴格遵守師訓:“練拳要心正,一不欺弱小,二不畏強敵,走遍天下做好事,功勞慰我蚩尤神?!泵缱逦湫g苗醫不分家,同步傳承發展,會武術就懂苗醫,學武功必學苗醫,練武術強身健體,學苗醫旨在保護自己。苗家功夫搏擊擒拿對抗性強,受傷在所難免,輕傷外傷主要靠自己療傷。比如,臘爾山涼燈等地苗族武術文化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鼓舞,舞蹈藝術奇葩,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諸如,手鼓、花鼓,團圓鼓,跳香鼓舞。苗族鼓舞、木葉曲、苗歌、服飾以最野性最原生態的韻味演繹著對美好生活的浪漫憧憬向往。

  翻閱臘爾山近代歷史,喜憂參半。

  前半部不堪回首,充滿辛酸、血腥與窮困,心情比較沉重,封建時代,戰爭硝煙無法湮沒苗民前仆后繼,朝廷一次次殘酷征剿,苗民一次次針鋒相對抗爭,他們用智慧和不屈的意志抵抗,影響深遠;后半部換了人間,感恩共產黨,湘西人民揚眉吐氣當家做了主人,特別是進入新時代,通過實施精準扶貧和脫貧攻堅戰,搬走了千百年來壓在頭上的“貧困大山”,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穿越5億年時光隧道,臘爾山有著一部不同凡響、耐人尋味的遠古“移民”史,從海洋到陸地、從赤道到現在北緯29°位置,遭遇板塊漂移和多次造山運動,滄海桑田,自然遺跡和資源具有世界意義和價值。

  用腳步去丈量,用眼睛去掃描,用心去透視感悟,找尋臘爾山的神秘。

  展望新征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湘西建設中一定會有臘爾山精彩篇章。

  (作者單位:湘西州人大常委會)

【編輯:黃詩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欧美午夜福利-夜色福利-午夜性福利-成年人福利